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0461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篇自然地理.docx

第一篇自然地理

第一篇自然地理

第二章自然条件

第四节土壤

新津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另有潮土、紫色土、黄壤土三类旱作土壤。

各类土壤的形成及其属性与成土母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全县成土母质分三类十种:

冲积物:

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存在于南河、西河、羊马河、金马河和杨柳河流域,上部为壤土层,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石灰反应一般随含沙量增加而变强,发育成的土壤耕性好,宜种度广。

其物理粘粒平均含量<40%,速效磷含量低,这类母质根据冲积物的不同分灰色冲积物、灰棕色冲积物、紫色冲积物三种类型。

灰色冲积物系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冲积物,颜色以灰为主,湿润,全磷含量较丰富;灰棕色冲积物系西河水系冲积物,颜色灰棕,碳酸钙含量高,以形成的土壤多呈微碱性,紫色冲积物为南河水系冲积物,颜色棕黄,碳酸盐反应强烈,全磷含量不及灰棕和灰色冲积物高,发育成的土壤土层较厚、较紧实,多呈微碱性。

冲洪积物:

系更新统黄棕色冲洪积物,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60%,缺磷,这类母质有老冲积物、成都粘土、广汉粘土三种。

老冲积物系雅安砾石层,上部为褐黄色的粘土,多铁锰淀积,性酸,下部为砾卵石层。

这种母质发育成的土壤酸、瘦,培肥熟化需要较长时间;广汉粘土主要存在于西河以西,南河以北的安西、方兴、新平、文井等镇乡,上部为黄粘土,下部为沙砾卵石层,石灰反应微弱,质地粘重,耕性不良;成都粘土俗称姜石黄泥,含有钙质姜状结核,结核石灰反应强烈,仅在牧马山有零星残存。

残坡积物:

由紫色岩层风化而成。

岩层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粗粒部分多留在原处,细粒部分多被雨水向下搬运沉积,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厚薄不均,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40-60%,这类母质有四种:

蓬莱镇组残坡积物、天马山组坡残积物、夹关组坡残积物、灌口组坡残积物。

分布地域在永商镇浅丘处,邓双镇、永商镇中高丘区,普兴镇、花园镇浅丘区。

耕作土壤是由构成地质的岩石经风化和生物作用,并通过“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逐步形成的,在相对稳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土壤类型与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新津县土壤类型有以下分布规律:

潮土区田、土,一般垂直于河流方向随距离增加,土壤质地变重,土层增厚,石灰反应减弱,由于历史上河流改道和灌溉渠系变化,潮土区多在河床和带状洼地,带状浅槽及牛轭湖,使土壤不同程度地发生潜育。

新津地势低洼,诸河汇集,在两河交汇处往往土层深厚,这是因河流流速减慢,沉积物增多的必然结果。

西河以西的再积台地,构成二级阶地的广汉粘土,在古气候条件下产生强烈风化。

形成再积台地后,由于所处地势特殊,再度受水淋溶漂洗,因而粘土层白鳝化程度深,导致白鳝层存在范围增大。

大土黄泥田一般出现在垅背和地势较高处,而再积黄泥田多出现在地势较平坦的部分,再积下湿田则分布在废沟渠或地势低洼处。

牧马山原为老冲积台地,因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长期侵蚀,形成了不同地貌:

有正冲、支冲、丘间堤、连丘、平顶丘及缓丘之分。

不同地貌经大气降水的重新分配,光热条件发生变化。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下,老冲积物发育成各种土壤,从漕冲到丘顶,丘顶粘粒随水下流,有减无增,残留多粉砂质成分,发育成灰包土。

或因地质作用,发育成卵石黄泥土;丘腰至丘顶,因水土流失严重,熟化土层薄,心土层相对升高,发育而成的铁杆黄泥田(土),铁锰淀积物多,难于熟化;正冲上部,支冲中上部,支正冲低旁及缓坡处地势平缓,既可排水又能接纳上坡流失的土壤,土层增厚,熟化度提高,发育成黄泥田(土);正冲中下部,支冲下部及龙溪河沿岸或丘间坝,老冲积黄泥再度淋溶漂洗,发育成白鳝泥田;两冲交汇和冲沟低洼难于排水处,因土壤透水性弱,易积难排,便发育成了烂泥田。

长丘山、牧马山紫色土区,因区内降水对风化物的侵蚀,搬运、沉积,便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土壤。

丘顶因土层浅,多沙质和半风化物,多为石骨子土、沙土;丘腰土层较厚,沙粒适中,耕性好,多分布泥沙田(土);坡足及坡缓,因上坡流失土壤易在坡足沉土壤粘重,多为大土或大土田;漕冲易积水,排水困难,多为烂泥田类。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有关土壤分类系统要求,按照《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修改意见》制定的土壤分类依据和原则。

新津县的土壤类型,按成土母质,分为四个土类,八个亚类,二十五个土属,六十八个土种(见附表)。

(一)水稻土类(代号I)

水稻土是我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共有204862.5亩(习惯亩,下同),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4.8%。

水稻土每年所产的水稻占全年粮食总产的70%左右。

水稻土是在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下,经人类开垦、平整、长期水耕发育形成,并具明显的发育层段。

水稻土地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多为水旱轮作,自然侵蚀轻,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值偏碱,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有效氮、速效磷中等,速效钾中等偏低。

大春以水稻为主,小春以小麦、油菜为主,同时种植苕子、紫云英、豌豆、胡豆、蔬菜等。

水稻土分为渗育、淹育、潴育和潜育四个亚类,十四个土属,四十个土种。

1、渗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1)

面积14752.7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平原诸河近岸。

成土母质是近代河流中冲积物的粗粒部分为主,少量的夹关组沙页岩风化坡积物。

由这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土体松泡,通透性强,保水保肥性弱,养分含量不平衡,肥力低;但土壤耕性好,整田省工,宜种花生、甘蔗、薯类、豆料等。

根据成土母质和质地层次分为两个土属,五个土种。

漏水潮田土属(代号I1-1)

面积13871.3亩,占渗育型水稻土面积的94%,成土母质均为河流冲积物,多种养分含量低,尤其缺钾,按照冲积物类型,本土属有4个土种。

灰潮沙田(代号1);灰潮石底田(代号2)俗称石底田。

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集中分布在花源镇;灰棕潮沙田(代号3)俗称沙田、沙壳田、漏沙田、紧口沙田。

土壤母质为西河灰棕色冲积物,主要分布在西河流域沿岸;紫潮沙田(代号4)俗称沙田、沙壳田、沙沙田、漏沙田等。

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南河流域近岸和邓双镇沿岷江近岸。

漏水中性紫泥田土属(代号I1-2)土壤母质为夹关组厚层砂岩、薄层泥岩风化坡积物,母质含沙量高,发育为漏水中性紫泥田土质偏沙,仅有红沙田(代号5)一个土种,面积881.4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0.4%,分布在长丘山尾段的丘腰、坡足或冲沟两旁。

2、淹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2)

全县共有117759.6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7.5%,主要集中在平原、紫色丘陵区仅有少量,成土母质有八种:

灰色冲积物、灰棕冲积物、紫色冲积物、广汉粘土及夹关组,天马山组、蓬莱镇和灌口组风化坡积物。

此亚类可分为四个土属、十三个土种。

潮土田土属(代号I2-1)成土母质均为近代河流冲积物。

面积94138.8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41.1%。

耕层质地中—重壤,从上至下,质地逐渐变轻。

地下水位较低,水旱轮作,耕性好,肥力水平高,大小春产量较高且稳定。

其存在的问题是速效钾含量低。

按照冲积物类型和土壤质地层次分为七个土种:

灰潮半沙田(代号6)俗称半沙半泥田、油沙田。

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流域,离河较沙田稍远;灰潮二泥田(代号7)俗称泥田、大土田、二泥沙田和二泥田。

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金马河、杨柳河地势高处(垅背);油沙田(代号8)俗称半沙田、油沙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羊马河以东、金马河和杨柳河流域地势较高处;灰棕潮半沙田(代号9)俗称泥沙田、半沙半泥田,分布在离西河较远的部位,灰棕二泥田(代号10)俗称泥田、大土田、二泥田、塝田,成土母质为西河灰棕色冲积物,分布在西河冲积坝地势高的部位(垅背);紫潮半沙田(代号11)俗称半沙田、泥沙田、干田、沙田。

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离南河稍远的地段和岷江以西冲积坝中部;紫潮二泥田(代号12)俗称泥田、大土田、大泥田、二泥田。

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南河冲积坝地势高的地段。

再积黄泥田土属(代号I2-2)面积15899.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占水稻总面积的7.8%,成土母质为更新统广汉粘土,仅有大土黄泥田(代号13)一个土种。

面积15899.6亩。

大土黄泥田,俗称大土田、黄泥大土田、黄泥田,分布在平原二级阶地地势高之处。

中性紫泥田土属(代号I2-3)本土种成土母质为夹关组、灌口组、天马山组岩石风化物,发育成的水稻土多呈中性反应,面积4824.7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2.4%。

中性紫泥田分布在丘区,有三个土种:

红沙泥田(代号14)俗称泥田、泥沙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风化坡积物。

分布在邓双乡金竹村;砖红大土田(代号15)俗称大土田、泥田和塝田。

成土母质为灌口组岩石风化坡积物。

主要分布在牧马山;黄红紫泥田(代号16)俗称泥田,大土田。

成土母质为天马山组岩石风化坡积物。

分布在永商镇求区的浅丘坡足。

石灰性紫泥田土属(代号I2-4)成土母质为蓬莱镇组岩石风化坡积物,发育成淹育型的石灰性紫泥田面积2896.5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2%。

集中分布在永商镇。

本土属有两个土种:

棕紫大土田(代号17)俗称泥田、大土田、干田。

分布在永商镇浅丘坡足或冲沟上部;棕紫泥沙田(代号18)俗称泥沙田、半沙泥田。

分布在永商镇浅丘腰。

3、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3)

面积48738.3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23.8%,坝区和丘区都有较大面积分布。

成土母质有灰色冲积物。

更新统广汉粘土、老冲积物和成都粘土四种,其中以老冲积物和广汉粘土发育成的潴育型水稻土面积大。

潴育型水稻土的特点是土层深最,粘重,耕性不良。

与淹育型水稻土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偏低,速效氮、磷相近,而速效钾显著地比淹育型水稻土高,氮、磷、钾含量比较平衡。

根据成土母质类型,分成四个土属,七个土种:

潴育型潮土田土属(代号I3-1)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发育成的潴育型潮土田面积有1400.9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0.7%。

仅黄泥底灰潮泥田(代号19)一个土种。

黄泥底灰潮泥田俗称大土田、泥田、油沙田。

分布在平原中灰色冲积坝的地势最高处(垅背)。

再积黄泥田土属(代号I3-2)成土母质为更新统广汉粘土。

发育成的潴育型水稻土,面积19935.5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9.7%。

集中在西河以西的平原二级阶地。

根据剖面类型和生产性能,该土属分两个土种:

再积黄泥田(代号20)俗称大土田、死黄泥田、黄泥田;再积白鳝泥田(代号21)俗称白鳝泥田和黄泥田。

老冲积黄泥田土属(代号I3-3)成土母质为中更新统老冲积物。

面积27386.9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3.4%,均分布在丘陵区。

与再积黄泥田土属相比:

老冲积黄泥田容重大,孔隙度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低、速效钾稍高。

根据土壤熟化程度和剖面构型该土属分三个土种:

黄泥田(代号22)俗称二黄泥田、黄泥田。

一般分布在漕冲低塝,支冲上部和地势平缓处;白鳝泥田(代号23)俗称白鳝泥田、泥田。

一般在于支冲下部,正冲中下部和龙溪河沿岸,铁杆子黄泥田(代号24)俗称杆子田、小土田、黄泥田和死黄泥田。

一般分布在丘顶或丘腰以上。

姜石黄泥田土属(代号I3-4)面积仅有15亩,不到水稻土总面积的1‰。

成土母质为成都粘土。

由于这种母质在我县分布甚少,本土属发育成的土壤也少,只存在姜石黄泥田(代号25)一个土种。

姜石黄泥田俗称黄泥田、小土田。

具体存在普兴乡建华村一组一个丘顶上。

4、潜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4)

本亚类的土壤特点是: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层间积水,土体含水常年饱和或季节性饱和,还原性强,积聚亚铁和有机酸类有毒物质;土壤冷浸;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不平衡。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共有23611.9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1.5%;85.8%分布在平原,14.2%分布在丘区。

在水稻土类中,该亚类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氮、碱解氮居首,速效钾、速效磷中等。

按照成土母质类型和土壤酸碱性分为四个土属、十五个土种:

下湿潮土田土属(代号I4-1)成土母质为渚河冲积物。

面积18516.5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9.0%。

分布在平原一级阶地地势低洼处。

按照冲积物类型和土壤下湿程度,本土属划分以下九个土种:

灰潮二漕田(代号26)俗称漕田、二漕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

一般分布在带状浅凹地(古河床);灰潮漕田(代号27)俗称漕田、烂泥田、下湿田。

成土母质灰色冲积物。

一般分布在灰潮土区的旧河道和废沟渠外。

一般分布在灰潮土区的旧河道和废沟渠外;灰潮烂漕田(代号28):

俗称河漕田,沟田。

面积250亩,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

一般分布在旧河道或大的废沟渠处;灰棕潮二漕田(代号29):

俗称漕田,下湿漕田,沙田。

成土母质西河水系灰棕色冲积物。

分布在西河冲积坝的河道或废沟渠处;灰棕潮漕田(代号30):

俗称漕田、下湿田。

成土母质西河灰棕冲积物。

分布在西河冲积坝地势低洼处;灰棕潮烂漕田(代号31)俗称河漕田、冬水田、烂泥田。

成土母质西河灰棕色冲积物。

分布在西河冲积坝地势最低洼之处;紫潮二漕田(代号32)俗称下湿田、二漕田。

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

分布在旧河道或废沟处;紫潮漕田(代号33)俗称下湿田、漕田、烂泥田。

成土母质紫色冲积物。

分布在安西新槽和铁溪两村地势低洼处;紫潮烂漕田(代号34)俗称烂泥田、冬水田。

成土母质紫色冲积物,面积仅有30亩,集中分布在安西镇新槽村烂马槽地势最低处。

下湿再积黄泥田土属(代号I4-2)成土母质为更新统广汉粘土,面积1750.8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0.9%,分布在平原二级阶地地势低洼处。

按照有关化学特征,本土属分两个土种:

再积下湿田(代号35)俗称下湿漕田、漕田;冷硝田(代号36)冷硝田地处灌口组岩层近区,土壤的特点是下湿冷烂,表土积有白色粘状物质。

这种白色粉状物质为岩层中的芒硝随侧渗水侵入田中所致。

下湿老冲积黄泥土属(代号I4-3)成土母质分为第四系中更新统老冲积物。

因地势低洼,土壤粘重,下渗水量小于蓄积水量,土体层间积水过多,发生潜育。

本土属只有烂泥田(代号37)一个土种。

烂泥田俗称烂泥田、烂巴田、冬水田、下湿田。

面积324.5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0.16%。

下湿石灰性紫泥田土属(I4-4)面积3020.1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5%,分布在紫色丘陵区地势低洼处。

本土属的特点是:

土壤多呈微碱性,碳酸钙含量高。

按照成土母质类型,分三个土种:

红紫冷浸田(代号38)俗称冬水田、漕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风化坡积物;砖红硝水田(代号39)俗称下湿田、烂泥田、硝水田。

成土母质灌口组风化坡积物。

分布在冲沟地势低洼处;棕紫栏泥田(代号40)俗称冬水田、烂泥田。

成土母质蓬莱镇风化坡积物。

集中在永商镇浅丘区冲沟下部。

(二)潮土类(代号Ⅱ)

土壤母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4al),主要为灰色冲积物及灰棕色冲积物沙质土组成,经人类开垦耕作,发育成耕作土壤。

该土类面积16431.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占旱地总面积的44.6%。

分布于金马河、羊马河、西河、南河、杨柳河及岷江沿岸,含沙量较高、质地疏松、孔隙度大,保水保肥性较差、土壤肥力低,碳酸盐反应强,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下,有效氮、速效磷低,速效钾中等偏低。

宜种玉米、花生、红苕、洋芋、甘蔗、玉米、萝卜、西瓜、郁金等,但产量不高。

该土类有河流潮土1个亚类(代号Ⅱ1)。

按照河流冲积物的类型,划分成三个土属,八个土种:

灰潮土属(代号Ⅱ1-1)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面积7176.8亩,占潮土总面积的43.7%。

本土属以砂土为主,分布在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流域沿岸。

根据土壤质地和质地层次组合分为三个土种:

灰潮沙土(代号41)俗称沙地、沙壳地、沙沙地;灰潮半沙土(代号41)俗称油沙土、半沙土。

零星分布在金马、羊马、杨柳三河流域离河稍远的地段,多为古坟包、旧宅地;灰潮油沙土(代号43)俗称油沙土、半沙土、泥地。

零星分布在平原中灰色冲积坝的地势较高处。

灰棕潮土属(代号Ⅱ1-2)成土母质为西河冲积物,面积4854.3亩,占潮土总面积的29.5%,分布在西河灰棕冲积坝。

土壤特点是碳酸钙含量高,多呈微碱性。

按照质地本土属可分为三个土种:

灰棕潮沙土(代号44)俗称沙地、沙壳地、沙沙地。

分布在西河流域沿岸;灰棕潮半沙土(代号45)俗称半沙地、沙地。

主要分布在西河冲积坝的中部;灰棕二泥土(代号46)俗称泥地、大土地、二泥地。

零星分布在灰棕冲积坝龙背上,多为古坟包、旧宅地。

紫潮土属(代号Ⅱ1-3)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

面积4400.8亩,占潮土总面积的26.8%,分布在南河流域两岸紫色冲积坝。

该土属土壤易受南河洪水淹没,土壤紧实,在河流潮土亚类中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

按照质地类型分成两个土种:

紫潮沙土(代号47)俗称沙地、沙壳地、沙沙地。

分布在沿南河近岸;紫潮半沙土(代号48)俗称泥沙地、半沙地。

分布在紫色冲积坝的中部,多为古坟包、旧宅地。

(三)黄壤土(代号Ⅲ)

全县共有11878.7亩。

其中:

农耕地7521.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占旱地总面积的20.4%,即有五分之一的旱作耕地为黄壤,成片林地4357亩,占成片宜林地总面积的19.8%。

成土母质为广汉粘土,老冲积物和成都粘土。

相对高度30-45米,丘面浸蚀较轻。

土壤母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冰碛物(Q2FgL)。

土层上部为粘土层,棕黄色、粘重。

于0.3-0.5米处出现厚度为0.5-1.0米褐黑色网纹层,粘土层下出现棕黄色砾石层,砾石径2-16厘米,无分迭性。

粘土层胶结物无碳酸盐反应,自然土壤厚度0-20厘米。

多为梯田梯地。

大春宜种水稻、红苕、生姜、地瓜、杂粮;小春宜种小麦、油菜及苕子、紫云英、豌豆、葫豆等;坡地宜种茉莉花及红桔、桃、李等果树。

在我县范围内,黄壤土类中仅有一个黄壤亚类(代号Ⅲ1)。

成土母质为广汉粘土,老冲积物和成都粘土。

按照成土母质类型可分为三个土属,六个土种:

1、再积黄泥土属(代号Ⅲ1—1)

成土母质为更新统上段(广汉粘土),发育成的旱作土壤很少,只有再积黄泥土一个土种。

再积黄泥土俗称黄泥土、大土、大土地。

面积546.5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5%,多为古坟包、旧宅地。

二、姜石黄泥土属(代号Ⅲ1-2)

成土母质为更新统下段(成都粘土)。

仅在县境内牧马山零星残存,土壤面积较小,旱作土仅有姜石黄泥土(代号50)一个土种。

姜石黄泥土俗称地脉石土、黄泥土、石蛋子土。

面积499.5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4%,集中分布在普兴乡浅丘顶部,多与老冲积黄壤成复区分布。

老冲积黄泥土土属(代号Ⅲ1-3)

成土母质中更新统老冲积物(雅安期砾石层),旱地土壤面积10832.8亩,成片林地4357亩,集中于牧马山。

按照土壤熟化程度和有关属性,可划分为四个土种:

灰包土(代号51)俗称灰包土、黄泥土。

一般分布在丘顶和丘腰以上;卵石黄泥土(代号52)俗称黄泥土、小土。

主要分布在牧马山铁路沿线丘腰上部;铁杆子黄泥土(代号53)俗称杆子土、黄泥土、死黄泥。

;分布在老冲积黄泥土区的丘腰或丘顶;黄泥土(代号54)俗称黄泥土、二黄泥、小土。

分布在牧马山浅丘下部和缓丘处。

老冲积黄泥土属除上述耕种土壤以外,还有成片林地4357亩,一般分布在丘顶,植被为马尾松或马尾松和常绿洲叶树混交。

林地土壤微酸,质地轻粘——中粘,这种土宜发展马尾松、火炬松和湿地松或柑桔。

土壤中以缺磷,缺有机质突出。

(四)紫色土类(代号Ⅳ)

成土母质主要有三:

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棕红色泥岩和薄层红砂岩风化物(K2g),白垩系上统夹关组棕红色块状砂岩夹薄成泥岩风化物(K2j),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紫色沙页岩风化物(J2p),发育而成发育成的紫色土。

该土类共30481.9亩。

其中:

耕地12883.9亩,占总耕面积的5.3%,占旱地总面积的35.0%,成片林地17598亩,占成片宜林地总面积的80.2%。

紫色土的有机含量,酸碱性,机械组成,阳离子代换量,磷、钾养分含量差异较大,这是新津丘陵区紫色土的特点。

紫色土分布区域相对高度30-85米,为水平缓倾斜岩层,陡坡多,地表侵蚀严重。

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矿物养分含量高,碳酸盐反应中等,pH值偏中碱,有机质低,有效氮中偏高,速效磷低,速效钾中等。

宜种水稻、玉米、红苕,丘区宜种松、柏、桑、柑桔、桃、李等树。

按照土壤的酸碱性,本土类划分成两个亚类、五个土属,十五个土种。

1、中性紫色土亚类(代号Ⅳ1)

本亚类是中性偏微碱,碳酸钙含量低。

面积14300.6亩,占紫色土总面积的46.9%,其中:

农耕地1908.6,,成片林地12392亩。

本土类有二个土属,四个土种。

红紫泥土属(代号Ⅳ1-1)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风化物。

面积14120.6亩,占紫色土总面积的46.3%。

其中耕地1728.6亩,占本土属总面积的12.2%,成片林地面积12392亩,占本土属总面积的87.8%。

红紫泥土分布在长丘山,地貌属中高丘,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

按照土属厚度和质地组成,本土属可分为四个土种:

红沙土(代号55)俗称黄沙土、红沙土、沙沙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岩石残坡积风化物,多分布在丘腰或丘腰上部;红紫石骨子土(代号56)俗称石骨子、石盘盘地、沙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风化残积物,集中在邓双镇何店村丘顶或丘腰上部;红紫泥沙土(代号57)俗称泥地、泥沙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岩石坡积风化物,分布在邓双镇龙岩、金竹、罗山三个村的丘腰缓坡处;红紫砾质土(代号58)俗称石儿子地、泥沙地、沙地。

成土母质为夹关组岩石坡残积风化物,分布在永商镇马鞍、梨园两村。

红紫泥土属除上述耕地外,还存在12392亩成片林地。

林地坡度大(一般>25°),土色棕红或淡棕红,剖面通体紧实,无碳酸盐反应。

变性棕紫泥土属(代号Ⅳ1-2)成土母质系蓬莱镇组岩石风化物。

在湿热条件下,大气降水长期淋溶,盐基大量流失,土壤发生黄化而发育而成变性棕紫泥。

本土属仅紫黄泥土(代号59)有一个土种:

紫黄泥土俗称黄泥土、黄泥沙土。

面积180亩,占旱地总面积的0.5%,零星分布在永商镇大坪、峰火、九莲、十合和乐阳村的浅丘坡上部。

2、石灰性紫泥土亚类(代号Ⅳ2)

本亚类多呈微碱性,碳酸钙含量高。

面积16181.3亩,占紫色土总面积的53.1%。

其中:

耕地面积10975.3亩,成片林地5206亩。

按照成土母质类型,该亚类土壤可分为三个土属九个土种:

砖红紫泥土属(代号Ⅳ2-1)成土母质系灌口组棕红色泥岩风化物。

面积7220.3亩,占石灰性紫色土总面积的44.6%。

其中:

农耕地5088.3亩,成片林地2131亩,集中分布在牧马山、长丘山有少量分布。

按照土层厚度和土壤其它属性,本土属分三个土种:

砖红石骨子土(代号60)俗称石骨子地、沙地、干石骨子,油石骨子。

分布在丘顶或丘腰上部;砖红小土(代号61)俗称半沙土、泥沙地、小土。

分布在普兴镇五个村的丘腰;砖红大土(代号62)俗称大土、大土地、泥地。

分布在坡足或缓坡外。

除上述三种耕种土壤外,还有2132亩成片林地,其土壤性能与砖红石骨子土相似。

黄红紫泥土属(代号Ⅳ2-2)成土母质为天马山组风化物。

面积521亩,占石灰性紫色土面积的3.2%,零星分布在永商镇天马山组中浅丘处。

本土属土壤颜色鲜艳,为黄红色或紫红色。

按照土层厚度和质地组成,该土属分为三个土种:

黄红石骨子土(代号63)俗称石骨沙地。

集中分布在永商镇峰火、九莲、车灌等村;黄红夹沙泥土(代号64)俗称泥地、泥沙地。

分布在永商镇横山、宝桥、烽火、九莲、车灌等村。

棕紫泥土属(代号Ⅳ2-3)成土母质系蓬莱镇组岩石风化物。

面积8440亩,占石灰性紫色土面积的52.2%,其中耕地5366亩,成片林地3074亩,按照土层厚度和质地组成,本土属分为四个土种;棕紫石骨子土(代号65):

俗称石骨子地。

分布在永商镇浅丘顶部;棕紫沙土(代号66)俗称沙地。

集中分布在永商乡大坪、峰火、九莲、十合和商隆四个村;棕紫泥沙土(代号67)俗称半沙土,泥沙地。

分布在永商镇丘区浅丘腰;棕紫大土(代号68)俗称大土地,泥地。

分布在永商镇丘区丘腰下部,坡足或地势平缓处。

本土属除上述4种耕种土壤外,还有3074亩成片林地,林地土壤一般分布在丘顶,土层薄,微碱,碳酸钙含量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