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990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docx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1.   307处修改的经济学意义(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4月27日发出通知,规定从6月1日起,使用修改后作为企业登记基础性规范的《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

这次修改幅度很大,其中,仅内资企业登记文书就作了307处修改。

此规范下发后,并没有成为社会热点,评论极少,舆论的注意力似乎都被不久后发生的邓玉娇事件吸引了。

依笔者看,这次修改的意义重大,是应当引起关注的。

  修改影响了多少户次的企业。

我们知道,在中国经营企业,必须先进行工商登记,否则就是“无照经营”,这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在经营中涉及登记事项的变动,要做工商的变更登记,否则就是违法。

即使停止经营,也要做工商登记,去注销自己的企业。

每个企业登记之前要做名称预先核准,由此算来,一个企业从出生到消亡,至少要做3次以上的工商登记。

截至2008年底,中国大约有927.96万户内资企业,根据估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8年,取中位数5.5年,由此计算,在这段时间里,做工商登记的企业至少有2783.88万户,平均每年近506.16万户,这是最保守的数字。

实际上,经营中还要对登记事项作变更登记。

根据分析,每年作变更登记的企业约占注册企业数的1/5,5.5年间作变更登记的企业户数就是1020.76万户,平均每年185.59万户。

和前面的年平均数相加,每年使用登记文书的企业户数在691.75万户。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就清楚了,这次修改文书和提交材料规范,算上作变更登记的,每年会影响的691.75万户企业的登记。

  这次修改,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修改率是94.64%,登记文书修改了307处,这些修改反映了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和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理解和自身的适应性调整。

经济学理论说明,企业登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使交易相对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省去调查对方企业登记事项已经表明的事项。

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致使市场环境不断变化。

因此,适时调整作为企业登记基础性规范的上述两个规范,就成为工商部门达成“减少交易成本”这一企业登记目的的重要政策工具。

  当工商部门通过修改两个规范使企业登记进一步适应了市场,例如如果修改后的提交材料规范更加合理,登记文书更加易于理解,则每年就有691.75万户企业在登记的同时得到了市场适应性的、规范性的优化。

说的更明确一些,我们可以算一笔帐。

按照保守的估计,企业办理一次登记至少需要20元的管理成本(例如交通费用,不是登记费用),这样每年691.75万户的企业登记,仅管理费用就是1亿3千8百万。

企业登记得到了市场适应性、规范性的优化,等于说这一个多亿的使用得到了优化,这等于工商部门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企业资源。

进一步,我们说企业登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如果每年691.75万户的登记得到优化,例如通过规范使登记的可靠性增加,就为社会提供了更可信的交易对象,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也必然大大下降。

  小结:

工商行政管理通过优化有关的规范,使企业通过登记得到了市场适应性的、规范性的优化,这等于工商部门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企业资源。

监管和服务在经济学意义上得到了统一。

  2.   307处修改的经济学意义(下)

  王丽韫近来心情很好。

她是A市工商局注册科长。

使用新登记文书以来,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是分开填写的,这大大减轻了她的工作量,而以往,检查经营范围中是否有遗漏的许可经营项目,是她审核登记申请书最为费力的内容,“这儿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王丽韫过去常常这样想。

  王丽韫的感受是有道理的。

对这次《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修改,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把“解决基层登记机关反映集中的问题”作为修改的目的之一。

以往基层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在法定职责之外,提交材料和文书作了更多地要求。

另一类是法律不明确的,提交材料和文书中有些也没有明确,王丽韫的问题属于后一类。

前者是不应要求的做了要求,后者是应明确的没有明确。

可喜的是,这次修改,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充分注意了这两类问题。

例如,对前一类问题,修改两个规范的指导思想明确要“依法履行职责,落实法定要求”,这里特别强调了依法履行职责。

对后一类问题,指导思想中提出“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的,在法律原则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次有相当数量的修改、补充是处理此两类问题的。

通过调整,全国的行政机关都会因此提高行政效率。

这样说,是有理由的。

  行政效率和执行者有关。

笔者曾经在《管制制度理论及工商行政管理博弈研究》一书中用纳什均衡证明,管制者的个人偏好是不能忽视的。

管制者的偏好会极大的影响实际的管制结果。

换一句话说,就是作为从事实际企业登记的工商人员,不会忽视对自身风险的规避。

上述两类问题,都会增加登记人员的风险。

超越法定职责要求企业提交材料会导致企业对登记人员的诘难,进而形成对登记人员的不良评价;法律不明确更导致登记人员仅仅靠个人的理解处理法律问题。

这两种情况形成的风险,用纳什均衡可以证明,会直接导致登记人员“极其谨慎地”处理登记事项,结果是效率低下。

这实际上是企业登记机关长久存在效率痼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以往被忽略了。

  笔者在该书中还指出的是,纳什均衡是矛盾双方在永恒的运动中斗争的均衡结果,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这种均衡只能是暂时的。

企业登记管制需要改进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进步。

现在,有关部门通过修改两个规范,作了优化这件事。

前面提到,这次修改,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修改率是94.64%,登记文书修改了307处,这些修改反映了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和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理解和自身的适应性调整。

其中,至少在指导思想上,已经考虑了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的规定可以改变登记纳什均衡的结果,希望实践中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

  小结:

通过修改企业登记材料和文书规范,关注到登记人员风险问题,规避风险的规范可以改变登记纳什均衡的结果,提高登记效率。

  3.   市场是机制不是场地

  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提到市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会交替使用。

当工商人员说,“到市场去检查”,这是指市场的物理形式,即场地。

当工商人员说“市场监管”,所说的市场实际上就是经济学所指的“市场机制”。

把市场看作机制是很重要的。

  经济学原理认为,市场定义为购买者和销售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通俗地讲,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体制内的供需、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为了区分其他机制,可以使用“市场机制”表示更明确的市场的经济学意义。

我们监管的市场不是“场地”,而是机制。

到“市场上转一转、店铺里看一看”仅仅是形式上的监管,有效率的实质监管需要另外一种思路。

因为,场地不在我们的监管职责内,而市场机制却是我们监管的对象,至少部分市场机制是我们监管的对象。

  市场机制的内涵非常丰富。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至少需要明确三点:

  第一,市场机制说明了经营者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供求关系,在消费者需求和经营者供给的共同作用下,经营者为社会提供了诸如服装、食品、美容等,有些时候,只要消费者购买,经营者就可能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在设计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时,单纯考虑经营者一方的规制并不全面。

例如价格竞争一方面可以引导商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商品,另一方面也会引导商家“低进高出”。

这个“低进”,就可能出问题。

在阜阳奶粉事件中,一位从事奶粉批发多年的经营户曾告诉记者,经营中、低档正牌奶粉利润较薄。

而一些假冒奶粉的利润很高,并且因为价格低,销售很快,所获收益也非常可观。

一个约2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下来仅奶粉一项就有五六十万元的收益,其中销售假冒奶粉可占三成以上。

如果2003年8月,阜阳的张某拿着该检验报告、购买奶粉的发票、其女住院病历等证据多次请求当地工商所对超市老板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时,他们分析了奶粉的价格,发现其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通报,在市场上制止此类劣质奶粉,或许就不会出那么大的问题,工商所的同志还可能立功呢。

据统计,全国工商系统近5年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案值逾21亿元,每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为7个多亿元。

而一次三鹿奶粉事件,仅三鹿一个公司召回的700吨奶粉的价值至少在3500万元,全国其他企业和与此有关的各种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几十个亿。

如果我们通过工商所的巡查和分析,逐级掌控重要商品(关于买卖)的机制异常变化,就有可以发现市场机制异动的蛛丝马迹,发现大面积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普遍性的违法。

一次成功的市场机制控制,其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更何况其社会价值和政治影响。

控制了市场机制,你就撬起了沉重的监管。

这样,工商部门就可以成功地掌控市场,控制倾向性的问题,成为分析研究和掌控的部门,而脱离了具体的责任。

  第二,市场机制说明了经营者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

为了对付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经营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点。

这种竞争往往并不考虑对第三者的负面影响。

对这种并称为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工商部门需要有所作为,法律赋予了我们职责和手段。

在商品质量上,目前值的注意的是分析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质量问题,这样就可以掌控趋势,防止出现大的事故。

例如,在一定的市场价格下,为什么有些螃蟹颜色好看、鲜亮,是不是用甲醛浸泡,因为正常价格的螃蟹不是这个样子;在一定的市场价格下,猪肉的瘦肉率为什么这样高,是不是在饲料里添加了瘦肉精;奶粉为什么这样便宜?

等等。

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工商部门对当地正常价格的观察比对,以及建立异常价格的说明理由法律制度,是制止大规模质量问题出现的基本手段。

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内部观察分析和没有这样的法律诉求。

《食品安全法》也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在现代社会,核心生产要素是货币供给量,向市场提供多少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

因此,工商部门的有效市场监管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中央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此外,生产要素市场决定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水平,不同地区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又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要有自己的特性式监管。

  虽然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处理问题,但我们毕竟知道了面对的是什么。

把市场理解为场地还是机制,形成长效监管的思路可不一样。

如果工商人员把对市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商场、超市、集市这类场地上,恐怕会有些问题。

把市场理解为场地,就会把监管人员是否到达场地作为监管是否到位的标志;把市场理解为场地,监管的视野也会局限于场地内。

于是“市场上转一转、店铺里看一看”就成为巡查的常规方式,“各种手续齐全”、“能亮照经营”、“正常营业”等就成为高频的巡查记录用语。

长此以往,工商人员在市场监管中或疲于奔忙,或了然无味,市场监管在一些基层工商所或更多地成为一种体力劳动。

  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即使在基层,市场监管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

监管人员是否到达场地,仅仅是了解市场机制状态的手段,而不是监管是否到位的标志;到商场、超市、集市去检查,从长效监管的角度看,为的是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因为,市场机制是看不到的,它需要分析才能明白其中的状态。

因此,工商人员需要知道市场的正常状态是什么,需要分析市场是否偏离正常状态、偏离的幅度,相应监管措施的力度和反应速度。

把市场理解为机制,还会使监管的视野远远超过市场的地域范围,会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处理监管中的问题。

  市场机制有它自身的规律,作为监管者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一方面顺应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的监控维护市场机制的,才能实现周伯华局长提出的改变过去运动式、突击式的监管方法,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要求。

笔者认为,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符合市场机制,这就需要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

例如企业主体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与市场贡献的相关关系;研究竞争和垄断关系;研究广告规律;研究商标质量和数量对市场贡献的相关关系等等。

例如,自2002年开始,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商标注册申请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看,我国位居世界前列,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企业商标的消费者认知度还不广,附加值还不高,竞争力也不强。

提高商标的认知度,增加商标的附加值,增强商标的竞争力,或许是我们比注册商标更为重要的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

  市场机制是通过物、行为、状态体现出来的。

监控市场机制要搜集物(商品)、行为、状态信息。

第一类是检查物,例如,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不过这种工作方式,也是以往我们更多的关注物,见物不见机制的一个原因。

第二类是检查行为。

例如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工商部门通过查看记录检查其查验行为。

但是,记录也是物质的,这又把我们引导的物上面,导致一些地方只关注是否有记录这个物,忘掉了记录所反映的查验机制。

第三类是检查状态。

例如检查营业执照的状态,检查竞争状态,检查直销状态。

检查广告和商标状态。

检查状态,是最不容易把眼睛盯死在物上的。

  小结: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体制内的供需、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虽然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处理问题,但我们毕竟知道了面对的是什么。

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即使在基层,市场监管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

市场机制有它自身的规律,作为监管者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市场机制,才能一方面顺应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的监控维护市场机制的。

才能实现周伯华局长提出的改变运动式、突击式的监管方法,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物、行为、状态体现出来的。

控制了市场机制,你就撬起了沉重的监管。

  4.   把经济学作为工商部门核心理论支撑和普遍的话语体系

  一个历史现象是: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总的规律是:

工商工作紧密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1950年3月国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多种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严重滞销,中财委决定要各地工商局召开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结果工业品和农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改革开放初期,各级工商部门积极推动经济改革,通过以集贸市场建设为载体,搭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起始站台。

薛暮桥曾经说过,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任务不仅仅是管理,更加重要的是对多渠道的商品交换进行引导和服务,使它更顺利地发展起来。

许涤新也说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去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冷战之后,发展成为主题,进入21世纪,科学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更高目标。

在这种大环境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延续是什么?

  2007年2月12日,周伯华局长在视察湖南工商工作时提出“监管与发展统一、监管与服务统一、监管与维权统一、监管与执法统一”。

笔者理解“四个统一”的提出,在思想导向上至少有两点重要提示。

其一,工商工作应当恢复或提升紧密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历史本源,这或许是辩证规律的再现;其二,强调执法有它的历史原因,但工商部门不是以法律为主要话语体系的国家机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四个统一”的提出标志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随着历史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逐步回归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经济学作为其核心理论支撑和普遍的、常用的话语体系。

  因为,经济学是关于发展的话语体系,法律是关于规范的话语体系;经济学是关于发展的方法学,法律是关于现有模式的方法学;经济学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地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法律约束人们遵循既定规则(即使这个规则落后20年)。

  把经济学作为其核心理论支撑和普遍的、常用的话语体系是一个难题。

难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缺乏深刻理解。

  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3月,工商总局召开全国工商局长会议。

会议开始,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担任中央私营企业局局长的薛暮桥作了报告。

他在报告中强调了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必须熟悉经济,熟悉市场情况,学习运用价值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管理好社会主义经济。

但随着中国法制逐渐恢复,经济立法工作逐步得到加强。

到一九八六年底,国务院公布施行或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施行的法规有30个;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规章有103个。

其中关于市场管理的有45个,关于企业登记管理的有37个,关于经济合同管理的有8个,关于个体工商业管理的有11个,关于商标管理的有18个,关于广告管理的有16个。

此后,全国工商掀起了学习法用法的高潮,也渐渐形成了崇尚法律的风气。

这里不同忽视的一个偏向是,这个阶段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础的导向存在误区:

过分囿于法学,甚至对其带有神秘的忠诚与热情;理论研究往往仅以现行法律为依据来评定经济行为的对与错,忽略了来自经济基础的巨大的冲破障碍的需求;忽视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本质属性:

即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者是“反作用”而不是决定。

是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疏忽了这一本质属性的“制法”和“执法”,往往会产生抑制经济的客观效果。

  看到行政行为的大背景是重要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知识更新的加速是21世纪的特征。

据国际权威机构调查,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年3~5年增加一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经营者不得不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运用新方法,采用新技术,从而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随之生产关系也在快速变动。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础必须在方法论上作出变革,确立如下基本观念:

在理论观上打破对具体法律规定的盲目崇拜,建立经济为本,法律为用的观念,放弃片面的崇法主义,真正使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面向经济,促进发展。

通过研究经济行为,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概念去研究法律,看看我们能做什么,需要修改什么,需要向哪个方向努力,这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部门特点所决定的。

  笔者认为,切实理解和贯彻“四个统一”,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以法律为理论基础的模式,把经济学作为工商部门核心理论支撑和普遍的话语体系。

  5.   工商部门大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对GDP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过去的一年,全国工商系统根据总局提出的“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布了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引导扩大消费、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实行了宽松的市场主体政策,尽职尽责保增长、促发展,为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 GDP增长目标为8%左右。

8%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涉及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关键目标。

针对这个目标,各级工商部门将会进一步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以赴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那么,这些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金(本)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表明工商部门大力促进市场主体的措施一定会对GDP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的总和相关系数为0.61,GDP和注册资金(本)增长率的总和相关系数为0.71,反映了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金(本)增长率之间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1990年至2008年以来的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金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是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性的分析方法。

社会经济形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金增长率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看如果存在着同增同减的同方向变动,是正相关关系,体现在相关系数则大于零;如果一方增加一方减少,,是负相关关系,体现在相关系数上则小于零。

相关系数n的范围为:

 。

如果正相关,则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高;如果是负相关,则越接近 相关程度越低。

  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的总和相关系数为0.61,GDP和注册资金(本)增长率的总和相关系数为0.71,反映了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金(本)增长率之间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工商部门大力促进市场主体的措施对GDP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金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内资企业;而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的增长,和GDP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2)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同步,体现了“扩大规模”的要求。

通过分析,发现GDP增长率和后两者之间走势基本相同。

从下图可以看出,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增长率总和平均值在上下较大波动,这反映了从1996年到2008年的13年间,影响市场主体注册资金的增长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影响因素众多。

但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增长率总的趋势符合二次函数平滑曲线描述的规律,这种规律和GDP增长率的规律几乎完全一致。

这种一致性,体现了工商部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用好政策,搞好服务,付出了极大努力的效果。

例如,为了应对经济危机,2009年以来,总局制定了9个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制定61件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等政策文件,为历年来之最。

在这种政策调整下,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有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71.89万户,个体工商户3184.02万户,都超过了2008年年底的数量。

  (3)工商部门把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GDP联系起来的意义在于:

不断提高调控市场主体发展政策的制定水平,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使工商行政管理逐步从方向性的市场监管的科学水平。

我们知道,GDP的增长,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太多则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产能虚扩,资源浪费。

太少则不能充分就业,通货紧缩,产能过剩,财政紧张。

我国经济发展总的原则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工商部门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确实通过市场主体数量和资金的进入影响了GDP的增长。

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统计分析,大致地估计工商部门应当采用何种强度的政策导向工具,作出确实的配合动作。

例如,围绕落实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今年的市场主体发展政策,在普遍强度上应当低于去年,但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对于先进产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建立GDP增长率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本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对工商部门促进市场主体措施的重视程度,把工商部门的有关工作,纳入宏观决策参考中。

  6.   网上工商的经济学

  张正方最近很高兴,他的公司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

而他通过网络已经轻松地完成了工商年检,可以全力以赴忙忙自己的生意了。

笔者近来发现网上类似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工商部门年检方式创新,全面推行网上年检,取得良好效果。

网上年检率达到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有学者认为,在21世纪,高效地流转信息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个观点对工商行政管理也是对的。

2009年以来,全国有更多的工商部门采用网上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服务。

以网上年检为例,用“网上工商年检”作为关键字在XX上查询,竟有百万篇文章,社会评价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