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
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
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
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
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
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
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
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
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
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
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
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
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
(在图形后面板书:
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
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
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
(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
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
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
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
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
(在图形后面板书:
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
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
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
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
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
(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
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
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
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
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
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
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
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1、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
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
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
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
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数完后,提问:
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
(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它表示一个什么?
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
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
一共有多少根?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书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
认数
二、操作数数,认识新知
1、认识几十几何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
请小朋友输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
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困是2个十,在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
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
自己摆一摆,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
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
(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
追问:
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
(板书:
三十)
指出:
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
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
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2、认识一百
(1)数出一百
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
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
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多少?
强调:
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
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3、做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做想想做做4
先看图,再交流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5
要求:
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认识了哪些数?
板书设计:
认数
写数、读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读写原理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操作、引入新课
1、谈话:
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
三十二十三四十六
提问:
10个十是多少
2、揭题:
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的写数和读数
二、操作尝试,学习新知
1、认识数位
和20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
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
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
十位上满10怎样拨?
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
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
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
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
交流结果。
指出:
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三、练习巩固,发展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读一读。
讨论:
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
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想想做做第六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回顾小结,引导概括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
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
30+4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
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
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
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
“34-4”你会算吗?
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
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
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提问:
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
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
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
请你猜一猜。
讲述:
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
(板书:
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
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
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
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
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
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
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
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困生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组成(完成练习五的第1、2题。
)
1、出示第1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学生说说图意。
(2)完成图下的填空,进行相应的交流。
2、出示练习五的第二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第
(2)小题要求学生把可能的数都写下来
二、复习整十数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简单口算。
1、口算 (练习五第3题)
独立写在书上,统计正确率和速度。
2、填表:
出示练习5第四题的表格
学生先读题,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说说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都要用减法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说出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四、练习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2、“单数”、“双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00以内的数目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2)。
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
(3)9个十是( )。
100里面有( )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
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
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
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三、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
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
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
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
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转弯看呢?
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
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
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
(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几比()小几的类型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数字
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
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四、总结评价
提问:
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发现了哪些奥秘?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
(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图。
提问:
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
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
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
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
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
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
(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
比七十呢?
口答:
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
谈话:
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
两位数)。
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
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教师提问:
你写了哪三个数?
谁最大?
谁最小?
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