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18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docx

控制工程基础江苏自考大纲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走进控制工程领域,了解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了解本课程学习的知识结构和安排,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领会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在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开环控制;3.闭环控制;4.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及组成的元件;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6.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三)领会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1.离心调速器;2.机器人关节司服系统;3.三坐标数控机床;4.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5.感应导线式自动导引车;6.柔性制造系统。

(四)掌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

(一)基本环节数学模型

1.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电路网络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区姆定律建立电路网络系统的微分方程。

3.电动机

应用力学、电学方面定律建立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二)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1.各类非线性现象。

2.系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

(三)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1.拉氏变换定义

2.简单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

(2)指数函数;

(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4)幂函数。

3.拉氏变换的性质

(1)叠加原理;

(2)微分定理;

(3)积分定理;

(4)衰减定理;

(5)延时定理;

(6)初值定理;

(7)终值定理;

(8)时间比例尺改变的象函数;

(9)tx(t)的象函数;

(10)x(t)/t的拉氏变换;

(11)周期函数的象函数;

(12)卷积分的象函数。

4.拉氏反变换

(1)只含不同单极点的情况;

(2)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

(3)含多重极点的情况。

5.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四)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1.比例环节

2.一阶惯性环节

3.微分环节

(1)理想微分环节;

(2)近似微分环节。

4.积分环节

5.二阶振荡环节

(五)系统函数方块图及其简化

1.方块图单元;

2.比较点;

3.引出点;

4.串联;

5.并联;

6.反馈;

7.方块图变换法则;

8.方块图简化。

(六)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1.信号流图的表示方法。

2.梅逊公式。

(七)受控机械对象数学模型

1.高谐振频率;

2.高刚度;

3.适当阻尼;

4.低转动惯量。

(八)绘制实际物理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1.各种典型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2.各种电网络及电气系统的传递函数。

*(九)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实现

*(十)状态空间方程基本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1.熟练掌握数学模型的含义;

2.熟练掌握线性系统含义及其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3.熟练掌握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的点义;

4.领会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及其线性化方法。

(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掌握对于机械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式;

2、掌握对于电气系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微分方程式。

(三)熟练掌握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定义:

(四)熟练掌握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2、指数函数的拉氏变换;

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拉氏变换;

4、幂函数的拉氏变换。

(五)掌握拉氏变换的性质

1、熟练掌握叠加原理;

2、熟练掌握微分定理;

3、熟练掌握积分定理;

4、衰减定理;

5、延进定理;

6、熟练掌握初值定理;

7、熟练掌握终值定理;

8、时间比例尺改变的象函数;

9、tx(t)的象函数;

10、x(t)/t的拉氏变换;

11、周期函数的象函数;

12、卷积分的象函数。

(六)掌握拉氏反变换

1、拉氏反变换

2、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

无重极点和有重极点的情况。

(七)熟练掌握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八)熟练掌握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的定义;

2、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

(九)熟练掌握方块图及系统的构成:

1.方块图表示方法及其构成;

2.系统的构成:

(1)串联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2)并联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3)反馈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4)误差传递函数、前向通道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反馈通道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

3.方块图的简化;

4.画系统方块图及求传递函数步骤。

(十)掌握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1.信号流图表示方法及其成;

2.信号流统与方块图之间的关系;

3.梅隶公式的应用。

(十一)掌握受控机械对象的数学模型:

1.高谐振频率;

2.高刚度;

3.适当阻尼;

4.低转动惯量。

(十二)掌握实际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

1.各种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2.各种电网络及电气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时域瞬态响应分析

一、课程内容

(一)时域响应以及典型输入信号

1.时域响应的含义:

(1)瞬态响应的含义;

(2)稳态响应当含义。

2.典型输入信号的概念:

(1)选择典型输入信号的好处;

(2)常见的典型输入信号。

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加速度函数、脉冲函数、正弦函数

(二)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3.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三)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欠阻尼情况;

(2)临界阻尼情况;

(3)过阻尼情况;

(4)零阻尼情况;

(5)负阻尼情况。

2.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1)欠阻尼情况;

(2)临界阻尼情况;

(3)过阻尼情况。

3.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1)欠阻尼情况;

(2)临界阻尼情况;

(3)过阻尼情况。

(四)时域分析性能指标

瞬态响应性能指标包括:

1.上升时间;

2.峰值时间;

3.最大超调量;

4.调整时间。

(五)高阶系统的瞬间响应

1.主导极点的概念;

2.偶极子的概念。

*(六)借助MATLAB进行系统时间响应分析

(七)机电系统时域瞬态响应的实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熟练掌握时间响应:

1.时间响应的概念;

2.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定义。

(二)熟练掌握脉冲响应函数:

1.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

2.脉冲响应函数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3.如何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求系统在任意输入下的响应。

(三)熟练掌握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增益和时间常数的计算;

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

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计算;

4.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的计算。

(四)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熟练掌握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无阻尼自然频率、有阻尼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的计算;

2.熟练掌握二阶系统特征方程;

3.熟练掌握二阶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分布;

4.熟练掌握欠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计算;

5.掌握临界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6.掌握过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7.掌握阻尼比、无阻尼自然频率与响应曲线的关系;

8.掌握不同阻尼比下的单位脉冲响应。

(五)领会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主导极点的概念及其与时间响应的关系;

2.偶极子的概念。

(六)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

1.熟练掌握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定义;

2.熟练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的计算;

3.掌握二阶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然频率与各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课程内容

(一)机电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基本实验方法。

1.频率特性概述。

2.频率特性的实验求取。

(二)极坐标图

1.曲型环节的乃氏图: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微分环节;

(4)一阶惯性环节;

(5)二阶振荡环节;

(6)延迟环节。

2.乃氏图的一般作图方法。

(三)对数坐标图

1.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1)放大环节;

(2)积分环节;

(3)一阶惯性环节;

(4)一阶微分环节;

(5)二阶振荡环节;

(6)延迟环节。

2.一般系统伯德图的作图方法。

3.最小相位系统:

(1)最小相位系统定义;

(2)非最小相位系统概念。

(四)由频率特性曲线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五)由单位脉冲响应求系统频率特性

*(六)对数幅相图

(七)控制系统的闭环频响

1.由开环频率特性估计闭环频率特性。

2.系统频域指标:

(1)开环频域指标;

(2)闭环频域指标。

(八)机械系统动刚度概念

*(九)借助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熟练掌握频率特性:

1.频率特性的定义;

2.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3.系统动刚度概念;

4.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和时间的关系;

5.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和极坐标图的表示方法。

(二)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1.对数坐标图的组成及特点;

2.各种典型环节的伯德图近似画法及相应的误差计算;

3.绘制伯德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1.极坐标图的表示方法及特点;

2.各种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的画法及特点;

3.系统极坐标图的一般画法及特殊点计算方法;

4.系统的型次、阶次及零、极点位置对极坐标图的影响。

(四)熟练掌握闭环频率特性与频域性能指标:

1.系统闭环频率特性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频域性能指标及计算方法。

(五)熟练掌握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1.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

2.非最小相位系统中,当零、极点分布在s的右半平面时,与系统频率特性的关系。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课程内容

(一)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二)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三)代数稳定性判据

1.劳斯稳定性判据

(四)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米哈伊洛夫定理

2.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3.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另一表述

*4.应用逆Nyguist图的Nyguist稳定判据

(五)应用乃奎斯特判据分析延时系统的稳定性

1.延时环节并联在闭环系统前向通道中时的系统稳定性。

*2.延时环节并联在闭环系统前向通道中时的系统稳定性。

(六)由伯德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七)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相位裕量v。

2.幅值裕量kg。

*(八)借助MATLAB分析系统稳定性

*(九)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熟练掌握稳定性:

1、稳定性概念;

2、判别稳定性的基本准则,即系统稳定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3、判别稳定性的基本方法,直接计算特征根和判别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

(二)熟练掌握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1、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的原理及系统稳定必要条件;

2、劳斯稳定性判据充分条件以及判别方法和步骤;

3、劳斯队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4、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充分条件以及方法和步骤。

(三)熟练掌握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基本原理:

通过系统开环乃奎斯特图以及开环极点的位置来判别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从而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1)闭环特征方程;

(2)米哈伊洛夫定理;

(3)乃奎斯特判据;

(4)用乃奎斯特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5)对O型系统判稳定方法及特殊点计算方法;

(6)对I型系统判稳定方法及特殊点的计算方法;

(7)对II型系统判稳定方法及特殊点的计算方法;

(8)对具有延时环节系统判别稳定方法及计算。

2.掌握应用实例:

明确系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四)系统相对稳定性:

1.熟练掌握系统相对稳定性:

(1)相位欲量和幅值裕量在极坐标图和伯德图上的表示方法;

(2)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来衡量系统稳定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掌握条件稳定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一、课程内容

(一)稳态误差的基本概念

1.误差和偏差;

2.误差和稳态误差。

(二)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

1.误差传递函数与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

(1)系统类别与系统阶次;

(2)系统稳态误差;

(3)静态位置误差系数和位置误差;

(4)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速度误差;

(5)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误差。

(三)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四)减少系统误差的途径

1、按干扰补偿;

2、按输入补偿。

*(五)动态误差系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熟练掌握误差、偏差的概念:

1.误差、偏差的概念;

2.稳态误差和稳态偏差的计算。

(二)熟练掌握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

1.误差传递函数与稳态误差的概念;

2.系统类别的定义;

3.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类别、开环增益及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4.静态位置误差系统和位置误差定义以及与系统类别的关系;

5.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与速度误差定义以及与系统类别的关系;

6.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误差定义以及与系统类别的关系;

7.不同类别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

(三)掌握振动作用下系统干扰稳态误差的计算。

(四)领会减小系统误差的途径:

1、按干扰补偿的概念和按干扰全补偿的条件;

2、按输入补偿的概念和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误差全补偿条件。

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一、课程内容

(一)系统的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2.开环频域指标;

3.闭环频域指标;4.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

(二)系统的校正概念

1.校正的含义;

2.校正的方法。

(三)串联校正

1.超前校正;

2.滞后校正;

3.滞后-超前校正;

4.PID调节器:

(1)比例控制器(P调节);

(2)积分控制器(I调节);

(3)微分控制器(D调节);

(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调节)。

(四)反馈校正

1.利用反馈校正改变局部结构和参数;

2.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

(五)用频率法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与校正

1.典型系统的希望对数频率特性。

(1)二阶最优模型;

(2)高阶最优模型。

2.希望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

3.用希望对数频率特性进行校正装置的设计。

(六)典型机电反馈控制系统校正举例

1.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1)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机机组;

(2)PWM功率放大器;

(3)霍尔电流传感器;

(4)电流环(跨导功率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

2.电压-位置随动系统。

*(七)确定PID参数的其他方法

*(八)MATLAB在系统综合校正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掌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及校正方法:

1.系统性能指标的分类;

2.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含义及通常采用的指标;

3.稳态性能指标的含义及通常采用的指标;

4.频域性能指标的含义及通常采用的指标;

5.二阶系统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6.频率特性曲线中,不同频率段的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校正的目的及方式。

(二)掌握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1.相位超前校正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2.相位滞后校正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3.领会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4.PID校正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三)掌握控制系统的反馈校正

1.利用反馈校正改变局部结构和参数;

2.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