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读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6943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九单元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九单元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九单元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九单元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读书.docx

《第九单元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读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读书.docx

第九单元读书

第九单元:

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

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

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

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

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

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

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

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

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

真实图像:

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

动画:

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

(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

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

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五小结。

2.总结全文。

3.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

“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

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

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

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

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

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

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

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

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

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

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

教师巡回辅导。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板书:

                               白云(图)         晴

                          蚂蚁(图)         雨

                          蝌蚪(图)         春         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  大雁(图)         秋         观察

                             年轮(图)        年龄        思考

                             鱼鳞(图)        年龄

                          三叶虫化石(图)  汪洋

教后反思:

 

李时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同学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思路:

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同学字词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预习。

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考虑:

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考虑、讨论:

这一段告诉了俺们什么?

(理解:

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考虑: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

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

(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

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同学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誊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4—7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考虑这节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同学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

(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

怎样的药物书才干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

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协助同学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

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同学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重读的词语:

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

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同学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

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

(著名、伟大。

)它著名在哪里?

为什么说它伟大?

(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

(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同学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

(7)再问:

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俺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

(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同学字词:

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誊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

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

走了______路,访问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板书: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教后反思: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法布尔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昆虫的痴迷,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追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法布尔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昆虫的痴迷,体会法布尔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追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2.引导学生质疑: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

他是哪儿人?

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浓厚隐藏 无限暮色观察欣赏

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

(2)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

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四、指导课堂写字

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

师生共读、共议。

重点引导理解的句子: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

可见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2.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么克服的?

3.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

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2、3段。

5.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6.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7.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他对昆虫是那样的迷恋,(引入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话。

8.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

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段。

9.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

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10.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11.齐读最后一段。

12.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

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13.(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

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四)拓展引申

1.再读课题,想想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出示句子,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3.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五)作业设计

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写一写。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抓纺织娘

迷恋

       抓甲虫

 

教后反思:

 

语文天地九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3.掌握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写一写到生活中观察,验证一条天气谚语,或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一—四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读一读本题的要求,指名分析生字的注意事项。

1.留—流查—察戴—带长—常

2.先看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

5.学会用它们来组词,并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二、让学生随文学生字和词语,并抄一抄本单元的重点生字。

能正确运用它们,学会用这些词语造句。

三、指名说一说你对这些关联词语的理解,提示学生表递进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的正确用法。

1.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2.大自然的语言啊,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发现。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四、完成“开卷有益”中的《地图上的发现》。

1.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3.在读中看谁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4.让学生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了解短文大意。

5.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6.说说读完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收获。

7.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生平简介以及“大陆漂移说”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体会魏格纳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索、研究的精神。

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

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7.我们认识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走进了科学的世界,老师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做个热爱科学的人,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取得成功呢?

(大家发表意见。

五、“初显身手”

小组合作,查找资料,了解谚语的科学根据,可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课:

到生活中观察,验证一条谚语,写一写或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写一写。

教学过程:

1.小组内四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读学生的资料进行相应的整理。

3.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总结:

经过刚才的交流后,你打算怎么来写呢?

5.指学生回答,同时总结写作的构思思路。

6.课下大家还自己阅读这方面的知识,有精彩的段落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7.指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点评和交流。

8.学生在充分交流写作思路和范文的基础上,自己写作。

9.老师提要求:

注意词语使用准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写。

10.学生练笔,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11.同位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指上中下各等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讨论、共同评价。

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发现孩子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生活还有许多现象我们还没有发现,老师希望你们多看、多想,做个热爱生活的人,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