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48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docx

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2014届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如:

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l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g)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中生成的质量总和相等。

 

1、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

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

有不溶的液体

①加水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液分离②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如Na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如N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l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a(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a(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

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2、N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1︰8。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实验室制2的方法是:

加热氯酸钾和n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2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

常用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

③实验室制2的方法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产生的2气体不纯,含有Hl),

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aS4微溶于水会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④工业上制2的方法是:

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和2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和2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P和2反应的现象是:

冒大量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g和2反应的现象是: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Fe和2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

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⑥H2和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和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H4和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还原性:

都可以还原氧化铜,现象都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氢气是最理想燃料(无污染)。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3(红褐色)。

2、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

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

3、除锈的方法:

加稀Hl、稀H2S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炉炼铁: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l)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

3、酸的通性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活动顺序排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a、Na除外)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u、Fe23、a、g等)

氧化铜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铁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

⑤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

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这种方法测得的pH是整数,不精确。

、碱的通性

①碱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②碱溶液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④碱溶液能跟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6、盐的性质

①在盐溶液中,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

(、a、Na太活泼,不发生置换反应)

②盐与酸反应(与前面相同)

③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与前面相同)

④盐溶液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7、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H2除外)

②化学性质: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可溶碱(Na2、2、Ba、a)

氧化钙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钠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可溶酸(2+H2H23,S2+H2H2S3)

8、物质的检验

溶液是否呈酸性:

用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否呈碱性:

通常用无色酚酞。

溶液的酸碱度检验:

PH试纸

碳酸根(3):

加盐酸产生气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硫酸根(S4):

加Ba(N3)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盐酸根(l):

加AgN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区别Hl和H2S4:

只能用Bal2溶液不能用AgN3溶液(由于Ag2S4微溶)

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元素:

钠元素使火焰呈黄色、钾元素使火焰呈紫色

9、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氧化钙a(生石灰)

氢氧化钙a(H)2(熟石灰、消石灰)

a(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未溶解部分称为石灰乳,属于悬浊液;

氢氧化钠Na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l(食盐)

碳酸钠Na23(纯碱、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石碱Na23•10H2、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五水合硫酸铜)uS4•H2

草木灰主要成分:

23(水溶液呈碱性)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a3

沼气、天然气:

H4

煤气:

10、有关物质的颜色:

红褐色Fe(H)3、Fe23

棕黄色Fe2(S4)3、Fel3溶液(即Fe3+的溶液)

红色u、

黑色u、、n2

蓝色u(H)2沉淀;uS4、ul2溶液

11、物质的性质

①浓Hl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②浓H2S4:

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③NaH固体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2反应而变质,所以NaH必须密封保存。

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

Na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3。

④碳酸钠晶体Na23•10H2,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⑤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a+H2a(H)2a(H)2+2a3↓+H2

12、物质的用途

①稀Hl、H2S4用于除锈

②弱碱能用于治疗胃酸(Hl)过多,如:

Al(H)3(不能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有强腐蚀性)

③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uS4和a(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燃烧的条:

①可燃物②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条:

破坏燃烧条中的任意一条

1、六大营养元素:

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

2、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遇碘变蓝色。

 

1: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试管:

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烧杯:

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3)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4)胶头滴管:

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时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对量筒加热,更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视线平视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

(6)托盘天平:

称量固体质量,一般精确到01克。

左物右码,两个托盘上都要放上等质量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烧杯中称量。

(7)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液封,防止漏气

(8)玻璃棒:

加速溶解(溶解时)、引流(过滤时)、使液体受热均匀(蒸发时)、蘸取少量液体、转移药品。

2、基本操作

(1)药剂的取用: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A:

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B: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2)物质的加热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角,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3)溶液的配制

A:

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

B:

浓硫酸的稀释:

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②用到的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

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结晶

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

3、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

固体加热装置:

用氯酸钾制2;B:

固液反应装置:

制H2、制2、用H22制2

4、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

排水法:

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如:

H2、2

B: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

2、2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

H2、H4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

 

、气体的验满:

2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2的验满: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6、气体的除杂

NaH溶液:

吸收2或吸收Hl气体;用NaH溶液;

浓硫酸:

吸收水蒸气用(也可用NaH固体、a固体)

7、气体的检验

澄清石灰水:

检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水硫酸铜:

检验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检验时先检验水,吸收时最后吸收水

 

1、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考纲:

P)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Ag、H+1;F、lBr、I-1;

a、g、u、Ba、Zn、Fe(亚铁)+2;、S-2;Fe、Al+3;+2、+4

3、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称铵根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

符号NH4HN3S43

化合价+1-1-1-2-2

4、金属活动性顺序:

、a、Na、g、Al、Zn、Fe、Sn、Pb、H、u、Hg、Ag、Pt、Au

 

一、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3、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反应)

反应条:

①反应物必须是溶液(有酸参与的反应除外)②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