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585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学5-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第四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一节重要性v一、重要性的概念v

(一)概念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v

(二)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1、重要性是对针报表整体而言的2、重要性是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

已审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v以上两层次主要是对于报表层次而言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4、账户层次的重要性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v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其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v二、重要性的运用v

(一)重要性的运用的一般要求1、对重要性水平的估计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v

(1)提高审计效率v

(2)保证审计质量(抽样时,必须对重要性做出恰当判断)3、重要性运用的情况有以下两种v

(1)计划阶段: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即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v

(2)评价审计结果时:

重要性是指某一或汇报总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v

(二)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考虑到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1、量(金额)的考虑:

一般的,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2、下列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不重要,但从性质的方面考虑确是重要的:

v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蓄意比笔误更重要)v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v(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v(4)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v(5)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现金和实收资本帐户应引起高度关注)v(三)重要性水平包括以下两个层次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v独立审计的总标的是对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及是否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发表意见,所以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是个总体的重要性。

2、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v由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由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信息汇集加工而成,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实施审计,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

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v(四)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1、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即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

即:

重要性水平高,审计风险低;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风险高。

(新准则第十一条)v附录:

新准则指南的解释:

本准则第十一条指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

通常,4O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

显然,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审计不出这样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即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高。

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

3、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v重要性水平的高估或低估对注册会计师不利v重要性水平比正常的高估:

加大审计风险v重要性水平比正常的低估:

加大审计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

v三、编制审计计划对重要性的评估v

(一)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即:

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v

(二)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审计经验2、有关法规,准则对会计的要求3、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判断重要会计政策)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使用者关注流动性较高的项目)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v(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v

(1)判断基础:

在实务中,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如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

在选择适当的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的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所定义的财务报表指标(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提出的其他具体要求;

(2)对某被审计单位而言,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财务报表项目(如特别关注与评价经营成果相关的信息);(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4)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

v附加说明v注册会计师对基准的选择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环境。

例如:

对以盈利为目的的被审计单位,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可能是一个适当的基准;而对收益不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或非盈利组织,选择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作为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就不合适。

对资产管理公司,净资产可能是一个适当的基准。

v注册会计师通常选择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测且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正常规模的基准。

v由于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具有相对稳定性,注册会计师经常将其用作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基准。

v

(2)计算方法:

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两种I、固定比率法:

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求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比率一般为:

税前净利润的5%至10%,资产总额的0.5%至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至1%)II、变动比率法:

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如果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时,应选择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尚未完成,审计人员应根据中期会计报表或上年会计报表,进行推算和修正后,据此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v(四)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1、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

v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帐户或各类交易;v也可单独确定各帐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2、在确定各帐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v

(1)各账户或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v

(2)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重要性水平的关系v(3)审计成本2、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的方法v

(1)分配的方法v甲方案:

按1%进行同比例分配。

不现实,应调整。

调整方案:

应收帐款和存货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应分配较高的重要性水平,以降低成本。

v乙方案:

假定审计存货后,仅发现存货错报和漏报40万元,且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已足够,则可将剩下的30万元再分配给应收帐款。

v

(2)不分配的方法按报表重要性水平的v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v

(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v

(二)错报或漏报的汇总1、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2、推断的错报或漏报v(三)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1、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进一步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2、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代于重要性水平。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帐,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3、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实施追加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帐。

第二节审计风险v一、新审计风险准则体现出的重大变化一、新审计风险准则体现出的重大变化v

(一)与原有审计准则相比,审计风险准则的重大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3.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

4.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5.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v

(二)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

(二)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v二、审计风险含义1、风险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也表现为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偏离。

2、一般审计风险的解释只强调对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意见的风险,即误受风险3、中国定义:

旧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附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服务基本准则(节选)v鉴证业务风险通常体现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在鉴证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考虑受具体业务环境的影响,特别受鉴证对象性质,以及所执行的是合理保证鉴证业务还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影响。

v三、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间的关系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2、重要性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也成反向关系3、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v四、审计风险模型(P90)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AR)=(IR)*(CR)*(DR)v五、审计风险分析v

(一)审计风险的分析1、审计风险与期望审计风险v期望审计风险是在审计完成并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后,审计人员所愿承担的一种主观确定的,财务报表未公允表达的风险v期望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主观预先确认的客观存在的准备接受的内险,实务中,审计风险模型是指期望审计风险模型。

2、期望审计风险的确认和计量v一般容忍的审计风险均确认在5%,这是根据统计所得出的事实(T检验),即总体中有95%的项目落在偏离中值为+-1.96的标准差之间v此外,以下几种情况影响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1)外部使用者对报表的信赖成度(信赖度大,则降低风险是恰当的)信赖程度的判定:

客户的规模所有权分布负债的性质和金额

(2)审计报告日后客户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判定由以下几因素)流动性状况,以前年度盈利(或亏损)客户经营的性质或行业管理人员的能力3、不同审计人员的相似风险v

(1)诉讼和其它惩罚v

(2)事务所的竞争v(3)职业精神4、不同审计人员审计风险差异v

(1)审计风险难以衡量(职业判断不同)v

(2)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v(3)能力水平不同v

(二)固有风险分析1、固有风险含义及特点v含义:

假定没有任何相关内控,某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联同其它帐户交易的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列入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最重要的思想之一)v固有风险是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审计风险,是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的。

有以下特点v

(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经济业务对差错或不法行为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高,固有风险大)v

(2)审计人员无法降低固有风险水平(与审计人员无关,与审计单位所处环境有关)v(3)确定固有风险时,不考虑内控(审计模型中,控制风险单独考虑)2、固有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