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5414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docx

某化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SHXCZJ014959

预案版本:

第一版

 

某化工厂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某化工厂

颁布日期:

2014年8月1日

应急预案编写组人员名单

 

编制组职务

姓名

职务

组长

付组长

组员

 

审核

职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颁布令

SHXCZJ014959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规,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及时控制事态,防止重大事故蔓延。

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财产安全。

依据《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编制了《某化工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即日给予发布并实施。

请全体员工遵照执行。

 

经理:

2014年8月1日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应对本公司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有效的防范、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快捷、有组织地处理发生的事故和灾害,以“以人为本、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指导思想。

将事故和灾害损失减至最低程度。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

6)《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2001)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2007)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l7号(2009)

1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

12)《上海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导则(试行)》上海市消防局2010年7月印发

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84号

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火灾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组成。

1.5应急工作的原则

●以人为本,先救人后救物

●控制危险源,减少环境危害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做到“四不放过”

2危险性分析

2.1单位概况

公司注册地址:

上海XXX

公司生产地址:

上海XXXX

某化工厂为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型企业,公司地址位于上海市XXX,公司法定代表人XXX,注册资金3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涂料助剂,公司采用苯乙烯、丙烯酸丁脂等原料、放入反应釜加热反应工艺生产。

公司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有危险化学品仓库X个,拥有正式职工X人,其中技术人员X人。

年生产乳液350吨、涂料400吨。

主要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酸等。

公司4面均为农田。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3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

危险品名称

类别

储存地点

GBN0/UNN0

事故类型

储存方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火灾

200L桶装

苯乙烯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火灾

200L桶装

丙烯酸丁酯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火灾

200L桶装

甲酸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人员灼伤

200L桶装

丙烯酸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人员灼伤

200L桶装

上述危险化学品的存有量低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的临界量,故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属于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液体的危险性主要有:

1)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扩散性,大部分黏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

3)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同时随之增加,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

在密闭容器中储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挥发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因此必须注意装料系数一般不超过容积的80~85%。

4)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储罐、槽车、油船的输送、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5)毒害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毒性作用。

甲基丙烯酸甲酯

标识

中文名:

甲酸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

methylmethacrylate;methacrylicacid,methylester

分子式:

C5H8O2

分子量:

100.12

UN编号:

1247

危规号:

32149

RTECS号:

OZ5075000

CAS编号:

80-62-6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熔点(℃):

-50

相对密度(水=1):

0.94(20℃)

沸点(℃):

101

相对密度(空气=1):

2.8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38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折射率: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

燃烧爆炸性

燃烧性:

易燃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

闪点(℃):

10引燃温度(℃):

435

避免接触条件:

光照易聚合

爆炸极限(V%):

2.12-12.5

禁忌物:

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PC-TWA(mg/m3)100致敏物

急性毒性:

LD507872mg/kg(大鼠经口)LC5012412mg/m3(大鼠吸入)致突变性:

微粒体致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34mmol/L。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09g/kg(孕6~15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对肌肉骨骼系统有影响。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有刺激性。

急性中毒:

表现有粘膜刺激症状、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可有意识障碍。

慢性影响:

体检发现接触者中血压升高、萎缩性鼻炎、结膜炎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百分比增高。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封,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或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暴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不宜大量或久存。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苯乙烯

标识

中文名:

苯乙烯;乙烯基苯

英文名:

phenylethylene;styrene

分子式:

C8H8

分子量:

104.14

UN编号:

2055

危规号:

33541

RTECS号:

WL3675000

CAS编号:

100-42-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

-30.6沸点(℃):

146

相对密度(水=1):

0.91相对密度(空气=1):

3.6

饱和蒸气压(kPa):

1.33(30.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2

临界温度(℃):

369临界压力(MPa):

3.81

燃烧热(kJ/mol):

4376.9折射率:

1.5439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燃爆性及消防

燃烧性:

易燃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

闪点(℃):

34.4引燃温度(℃):

490

避免接触条件:

光照、接触空气

爆炸极限(V%):

1.1-6.1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PC-TWA(mg/m3)50PC-STEL100皮人类致癌物质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24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动物于6.3~9.3g/m3,7小时/天,6~12个月,130~264次,出现眼、鼻刺激症状。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00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

微粒体诱变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1μmol/皿。

DNA抑制:

人Hela细胞28mmol/L。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

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证据。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不宜大量或久存。

储存间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丁酯

标识

中文名:

丙烯酸异丁酯(抑制了的)

英文名:

isobutylacrylate

分子式:

C7H12O2

分子量:

128.17

UN编号:

2527

危规号:

33601

RTECS号:

CAS编号:

106-63-8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61.1

相对密度(水=1):

0.88

沸点(℃):

132.8

相对密度(空气=1):

4.42

饱和蒸气压(KPa):

1.40(35.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折射率: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燃烧爆炸性

燃烧性:

易燃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

闪点(℃):

30引燃温度(℃):

275

避免接触条件:

受热、光照。

爆炸下限(V%):

1.8爆炸下限(V%):

8.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g/m3)PC-TWA25、致敏物质

急性毒性:

LD503700mg/kg(小鼠经口)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对身体有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不宜大量或久存。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甲酸、丙烯酸属于腐蚀品,本类物质危险性主要有:

该类危险化学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按化学性质又可细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它腐蚀品。

该类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特性有:

强烈的腐蚀性。

对人体、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金属结构都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之腐蚀并遭受破坏。

氧化性。

腐蚀性物质氧化性都很强,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燃烧。

稀释放热性。

多种腐蚀品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造成液体四处飞溅而灼伤人体。

甲酸

标识

中文名:

甲酸;蚁酸

英文名:

formicacid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3

UN编号:

1779

危规号:

81101

RTECS号:

LQ4900000

CAS编号:

64-18-6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熔点(℃):

8.2

相对密度(水=1):

1.23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临界温度(℃):

306.8

燃烧热(KJ/mol):

254.4

临界压力(MPa):

8.63

折射率:

1.3714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燃烧爆炸性

燃烧性:

可燃

稳定性:

稳定

闪点(℃):

68.9(开杯)引燃温度(℃):

410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18.0-57.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可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具有较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

但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g/m3)PC-TWA10PC-STE20

急性毒性:

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mg/m3,15分钟(大鼠吸入)刺激性:

人经眼:

1ppm(6分钟),非标准接触,轻度刺激。

人经皮:

150μg(3天),间歇,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小鼠饮水中含0.01~0.25%游离甲酸,2~4个月内无任何影响;0.5%则影响食欲并使其生产缓慢。

小鼠吸入10g/m3以上时,1~4天后死亡。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

大肠杆菌70ppm(3小时)。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人淋巴细胞10mmol/L。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

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重者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肠胃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

偶有过敏反应。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数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

标识

中文名:

丙烯酸

英文名:

acrylicacid;propenoicacid

分子式:

C3H4O2

分子量:

72.06

UN编号:

2218

危规号:

81617

RTECS号:

AS4375000

CAS编号:

79-10-7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14沸点(℃):

141

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密度(空气=1):

2.45

饱和蒸气压(KPa):

1.33(39.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6(计算值)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1366.9折射率: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爆炸性

燃烧性:

易燃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

闪点(℃):

50引燃温度(℃):

438

避免接触条件:

光照、受热。

爆炸极限(V%):

2.4-8.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发应,放出大量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