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498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docx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  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1.B 

 A.2~3个月   B.0~4个月   C.0~6个月  D.4~6个月   E.0~8个月

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2.C

 A.2~3个月   B.3~4个月   C.0~4个月  D.4~5个月   E.O~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3.A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4.B 

 A.0~3个月   B.4~6个月   C.O~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  

A.0~1个月   B.O~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6.C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  

 A.0~2周     B.0~4周     C.0~6周    D.0~8周     E.0~10周

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8.C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   

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

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11.DE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间脑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2.D 

 A.0~1个月   B.O~2个月   C.0~3个月D.O~4个月   E.0~5个月

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3.D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D.0~4个月   E.O~5个月

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14.A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B.侧弯反射   C.紧张性迷路反射

D.交叉伸展反射            E.踏步反射

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15.B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16.B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 17.C

 A.平衡反应   B.握持反射   C.立直反射  D.紧张性迷路反射  E.上肢移位反射

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 18.C    

 A.脊髓       B.延髓   C.皮层   D.中脑   E.脑桥

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19.E

  A.躯干立直反射   B.视性立直反射   C.迷路性立直反射

 D.降落伞反射   E.颈立直反射

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20.B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21.C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23.D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9个月   E.11个月

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25.E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E.10个月

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26.A

 A.新生儿期   B.2~3个月   C.4~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27.B 

 A.新生儿期   B.2~3个月     C.4~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28.C  

 A.新生儿期   B.2~3个月     C.4~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29.C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   30.D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31.E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9个月

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32.B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33.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34.D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35.D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5~6个月   E.7个月

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

龄为(      )36.B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37.C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38.D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39.E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40.E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1个月   E.12个月

【X型题】

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41.ABD

  A.原始反射    B.踏步反射    C.立直反射    D.平衡反应  E.上肢移动反射

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42.ABC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小脑    E.脑干

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43.BCD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                  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

  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E.促进对称发育

44.肌张力分为(      )44.ABC  

  A.静止性肌张力          B.姿势性肌张力        C.运动性肌张力

D.紧张性肌张力          E.松弛性肌张力

45.感觉输人包括(      )45.CD    

  A.光感觉的输入      B.听觉的输入      C.皮肤感觉输入

D.本体感觉输入      E.位置感觉输入

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  46.BCE      

  A.本体感受器    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    C.椭圆囊斑

  D.位置感觉器    E.球囊斑

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47.ABC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D.抗重力伸展发育      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48.产伤分为(      )48.ABD  

  A.颅外产伤    B.颅骨产伤    C.脑水肿    D.颅内产伤    E.脊柱裂

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49.ACD

  A.肌张力异常    B.身高      C.原始反射残存    D.姿势异常    E.性别

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50.ABC  

  A.保持体位          B.调整姿势          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

  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  E.促进姿势对称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4.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  

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

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

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

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12.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3.平衡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