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585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7 大小:7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docx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剖析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页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

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

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

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统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人多次举手的情况,所以在统计数据之前,要确定好规则,每人只能举一次手。

是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

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

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

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

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

举手表示。

生2:

起立表示。

生3:

投票。

师:

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

举手。

师:

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

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

不能都不举手。

师:

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

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数量

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

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

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

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

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

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

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

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

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

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

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

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

怎么统计?

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

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

你的办法很好。

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

(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

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

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    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

你说得很有道理。

你们都同意吗?

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

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

陈小菲。

 

师: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书上第3页)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是这样想的:

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王明明,王明明只有17票,可陈小菲的票数还是比王明明多,还是陈小菲参赛。

 

(2)如果这两位同学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王明明16票,陈小菲23票,还是陈小菲参赛。

 

(3)我是这样想的:

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

 

师:

看来同学们都善于观察思考才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你们表现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继续完成下面各题。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都有了选三好生统计票数的经验,在这里我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再次回忆和感知统计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并优化记录方法,感受用写“正”字方法纪录的好处。

 

三、巩固学习

 

1.完成第3页“做一做”(如下图)

 

师:

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查谁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认为举手选择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数一数有多少人去,这个方法省事只要一数就好。

 

师:

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全班答是。

(“全班答是”要删除)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

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做后订正)

 

 

2.完成书第4页的第3题。

(如下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台前来讲他的解答过程。

 

 

3.完成书第4页的第1题。

(如下图)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

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做后订正)

 

引导学生思考,空白格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同步测试

(1)

一、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人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如下:

 

 

1.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水果

葡萄

苹果

菠萝

草莓

香蕉

火龙果

人数

 

 

 

 

 

 

2.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有(  )人。

 

3.喜欢吃(  )的人数与(  )的人数同样多。

 

4.明明的班级一共有(  )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考查目的: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记录整理到统计表中,呈现出统计结果。

注意:

记录整理时不重复、不遗漏。

 

答案:

 

1.3,,5,4,13,5,8

 

2.葡萄 3

 

3.苹果 香蕉

 

4.38

 

5.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比香蕉的人数多多少人?

13-5=8(人)答略。

(答案不唯一)

 

二、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

(1)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

名称

看动画片

读课外书

打游戏机

去户外玩

人数

13

2

18

8

1.二

(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  )的人最多。

 

2.二

(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打游戏机的人数比喜欢读课外书的多(  )人。

 

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想给同学们提那些建议?

 

考查目的:

这道题是对于统计表的针对性练习,重在让学生读懂用统计表呈现的数据,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价值。

 

答案:

 

1.打游戏机

 

2.16

 

3.答案不唯一

 

4.打游戏机的人数较多,读课外书的与去户外玩的人数较少。

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少打游戏机,多用于读书和室外运动。

 

三、下面是调查二

(2)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的情况:

1.根据上面的信息填写下面统计表

课外书

《宠物小精灵》

《少儿百科全书》

《奥特曼》

人数

 

 

 

 

 

2.喜欢(    )的学生人数最多,有(  )人。

 

3.喜欢《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比喜欢《少儿百科全书》的多(  )人。

 

4.喜欢《奥特曼》和《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考查目的: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信息以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完成统计表。

 

答案:

 1.14,9,172.奥特曼 17

 

3.54.14+17=31(人)

 

四、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玩具

变形金刚

美洋洋

柯南

赛车

喜洋洋

 

人数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我喜欢(  )玩具,喜欢这种玩具的有(  )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玩具厂要生产玩具,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玩具厂多生产哪种玩具,为什么?

 

考查目的:

这道题考察的是让学生在实际调查班里同学最喜欢的玩具过程中,再现收集整理数据从而完成统计表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理解、运用本课的统计方法,同时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统计的实际价值。

 

同时为使统计的结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在统计表中留出了一个空白格,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补充一些与时俱进的玩具。

 

    答案略。

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同步测试

(2)

一、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运动项目

跳绳

跑步

踢毽子

篮球

人数

9

14

6

10

1.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    )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并解答出来。

 

考查目的:

重在让学生读懂统计表呈现的数据,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价值。

 

参考答案:

1.(跑步)、(踢毽子)。

2.(5)。

3.(39)。

4.略

 

解析:

通过对统计表呈现的数据额的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二、下面是二年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地点

动物园

游乐场

科技馆

人数

12

20

8

1.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喜欢去(        )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    )人。

 

3.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春游活动,你想组织同学去什么地方春游?

为什么?

 

考查目的:

让学生读懂统计表呈现的数据,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体验统计的价值。

 

参考答案:

1.(游乐场)、(科技馆)。

2.(8)。

3.略。

 

解析:

通过对统计表呈现的数据的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据蕴含的信息不仅指所看到的数量,重要的是还能进一步分析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下面是二年二班同学阅读课上阅读图书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阅读图书种类

童话故事

十万个为什么

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

阅读人数

8

16

6

10

1.喜欢阅读(            )的人数最多,喜欢阅读(      )人数最少.

 

2.二年二班一共有(      )人。

 

3.学校图书室响购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考查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统计表呈现数据的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体验统计的价值。

 

参考答案:

1.(十万个为什么)、(寓言故事)。

2.(40)。

3.略。

 

解析:

通过学生对统计表呈现数据的分析,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要的是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并能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

 

四、胜利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

二年三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评选,下面是同学们投票的情况。

李小红       张鹏

李小红        张鹏

李小红        张鹏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   名

李 小 红

张   鹏

票   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学校阳光少年的评选。

 

2.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3.投票当天有3名同学请假没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会改变投票结果吗?

为什么?

说说自己的理由。

 

考查目的:

在学生进一步熟悉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记录数据的方法,并知道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根据统计的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参考答案:

李小红15、张鹏22

 

1.(张鹏)。

2.略。

3.不会改变,如果这三个人都投李小红,李小红也只有18票,还是比张鹏票少。

 

解析:

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通过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反洗,既解决了问题,还要使学生体会到当两个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能影响统计结果。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表内除法

(一)》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

一、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描述: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 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与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中提出:

“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计算速度要求8~10题/分。

 

第1课时《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

(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以二

(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

(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

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

说一说。

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

一共有几个胡萝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

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成了几份?

(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