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40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广东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总结报告

 

立项文号:

《关于下达2011年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项目资金的通知》》(粤财教〔2011〕473号)

项目名称:

机电技术工程教育中心

课题负责人:

王兴波

负责人所在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填表日期:

_______2015年5月27日

 

1.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

1.1建设目标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方所需要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教育体系,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的外延,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努力建成实践教学体系科学与实用化,实验内容系统与层次化,实验教学方法现代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与适用化,综合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中心。

1.2建设思路

(1)逐步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学校从学历、职称、企业挂职、科研能力等方面遴选专任实验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以及中级职称。

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规模,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与改革工作。

在未来五年内,计划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至少增加5名博士、2名教授,使师资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研促教学,以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生的两个基金的成果以及学生课外创新科技活动的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自制一系列有特色的教学仪器,力争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实践项目的更新率达到20%以上。

(3)稳步建设中心的软硬件条件。

计划投入300万元,重点加强模具CAD、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基于“慧鱼”模型的创新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4)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融合、互通的管理模式。

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验室开放率。

(5)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心辐射和示范作用。

2.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机电技术工程教育中心拟定的研究目标与计划,分别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以及教学科研互助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2.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中心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中心建成后应拥有一支核心骨干稳定、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实验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勇于探索和改革的实验教学队伍。

为此,建设期间,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充实了师资队伍。

2.1.1采取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合专业与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专业教师队伍硕士、博士比例达到90%以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2)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通过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应用性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通过组建学术团队,帮助广大教师尽快提高科研水平;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或访学,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高质量教学团队。

(3)青年教师培养。

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比、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师管理激励制度。

建立和完善引导、评价、竞争及基本保障等四种机制:

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推进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管理手段在教学管理和评价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逐步建立起“按需设岗、以岗定薪、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聘用制度,在适度稳健的状态下建立起淘汰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引导、评价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及集体创收等多种途径解决本专业教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2.1.2取得的成绩

目前教师队伍拥有一支31人的研究开发团队,其中正高12人、副高20人、中级职称博士7人。

团队人员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富有活力、勃勃向上的队伍(见表1)。

表1教师队伍

序号

姓名

职称

职责

1

王兴波

教授

中心主任

2

叶树林

教授

中心副主任

3

谭伟明

教授

常务副主任

4

屈莉莉

教授

常务副主任

5

汪建晓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6

王宇华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7

刘峰壁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8

周应龙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9

杨兆华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10

陈广义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11

张志飞

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12

卢清华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13

刘军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14

陈就

副教授

中心研究人员

15

沈庆云

副教授

中心研究人员

16

沈自林

副教授

中心研究人员

17

安军

副教授

中心研究人员

18

华蕊

副教授

中心研究人员

19

华路光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20

王飞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21

王方连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22

陈勇

副教授

中心骨干成员

23

郗志刚

高级工程师

中心研究人员

24

杨爱英

高级工程师

中心研究人员

25

张前进

副高级工程师

中心研究人员

26

张立平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27

刘杰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28

张文灿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29

周智庆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0

李纪雄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1

袁庆丹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2

肖红军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3

李炳银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4

林梅金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5

伍俊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6

郭静

讲师

中心研究人员

37

冯大鹏

高级工程师

中心研究人员

38

唐东炜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39

傅贵武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0

方清城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1

张彩霞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2

吴茂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3

唐艳云

高级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4

唐曙光

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5

官峰

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6

雷运清

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7

林创华

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8

蔡晨晖

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49

刘士亚

实验室

中心研究人员

50

吴亮

助理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51

田英

助理实验师

中心研究人员

2012-2014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如表2.

表22012-2014教师引进与培养

序号

学科名称

姓名

职称/学历

方式

引进/培养时间

1

机械学科

杨爱英

高级工程师

培养

2013年12月

2

机械学科

刘杰

博士

引进

2012年9月

3

机械学科

张文灿

博士

引进

2013年9月

4

机械学科

周智庆

博士

引进

2014年3月

5

机械学科

李纪雄

博士

引进

2014年7月

6

机械学科

田英

博士

引进

2014年7月

7

机械学科

吴亮

硕士

引进

2014年3月

8

自动化学科

陈勇

博士

引进

2012年5月

9

自动化学科

伍俊

博士

引进

2014年3月

10

自动化学科

郭静

博士

引进

2014年7月

11

自动化学科

刘士亚

博士

引进

2014年3月

2012-2014年聘请企业单位的兼职教师1人如表3。

表3聘请企业单位的兼职教师

姓名

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工作单位

杨卓

博士研究生

日本早稻田大学

人工智能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2012-2014年出国培训教师2人。

表4出国培训

姓名

专业

出访学校

时间

汪建晓

机械工程

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

2014年6-7月

陈就

机械工程

美国东密歇根大学

2014.10-2015.4

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离开人才培养,如果这样,国家社会都不会进步。

我们必须培养大力培育人才。

2.2.1改革的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围绕“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学生创新能力体系、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路线开展工作。

(1)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增设专业与学科交叉课程模块,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体现一专多能,突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根据服务地方的建设主题,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增加地方产业所需的课程。

(2)构建学生创新能力体系。

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推行和强化大学生学术基金项目研究、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对优秀生、特长生实行导师制等,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大学生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本专业与社会广泛接触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与佛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4)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方所需要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教育体系,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2.2.2改革的措施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专业需要进一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进一步完善“课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科研训练、社会服务、跨学科选修实习等环节的教学管理,提高课内课外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大胆改革,结合企业实际课题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与企业联合开展学生创新竞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以及开设选修课等。

进一步体现地方性、应用性工科人才培养特色。

3)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一方面要继续与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Mrcroship公司、思科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

另一方面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制度,在校内在大范围组织先进制造设计大赛等。

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力争在学生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进一步扩大专业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

4)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地方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通过校企合作实施“3+1”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举行学生科技竞赛、根据佛山行业需要设置专业培养方向等模式,培养满足地方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依据佛山企业产业转型特点和佛山市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战略需要,机电系组织骨干教师反复论证和实践,构建了“三位一体”专业课程群,即机械基础课程群、机电控制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培养学生的机电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的能力,机电控制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能力,两者构成了现代机械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框架;特色课程群依据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分开了普通班和卓越班,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的机和电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系统实践,实现了机电类人才培养的全面创新。

2.2.3取得的成绩

建设期间,机械/自动化专业新增了17家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表5新增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序号

学院名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详细通讯地址

协议有

效期至

1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星光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石湾大雾岗北

2015年11月

2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深海路17号瀚天科技城综合楼

2015年11月

3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西南工业园C区

2016年9月

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建设路154号 

2017年4月

5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州亚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龙归园夏工业区三号五栋

2016年12月

6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天伟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桂平路

2016年12月

7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英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五峰四路(佛大北门斜对面)

2017年6月

8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新岗路39号

2017年11月

9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珠江开关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桂城南三路11号

2013年10月

10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明华科瑞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深海路17号瀚天科技城A区7号楼六楼三单元

2015年11月

11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新光宏锐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禅城园区塱沙路塱宝工业园

西区三路八号

2015年11月

12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古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深海路瀚天科技电子城A区5号楼四楼

2013年11月

13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佛电电器有限公司

佛山市轻工三路16号8号楼二楼

2015年12月

1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佛山市高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桂澜路

西侧省现代机动车交易市场E座1号东

2015年11月

15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三路7号主楼2—6楼

2016年12月

16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安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佛山禅城区张槎工业区岗头路10号

2017年12月

17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立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五路10号

2017年12月

2.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

2.3.1建设的思路

(1)总体方略:

认真学习和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本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启动卓越班教学与培养工作,

(2)培养方案改革:

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力争使《机械原理》、《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装置》、《电路原理》等课程成为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大实验课程建设力度,将所有实验归类为机械制造技术实验课和按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实验课,强化实验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积极推行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2)教材建设:

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编写与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及原版外文教材等优秀教材,鼓励和支持适合双语教学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实施精品战略,组织力量参与编写,着力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

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制开发CAI课件,大力推进电子教材建设以适应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需要,以专项形式资助,确保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数量逐年增加,争取4年内我专业所有必修课实现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

2.3.2采取的措施

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自选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课程、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课程”七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

全面修订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大纲,组建课程(群)、优化教师组合、加强教学质量监督、鼓励课程建设改革。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着力体现:

保证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夯实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比例逐步加大,使专业方向更为宽广和富有弹性,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与整合,在突出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强调课程内容的衔接、交叉和融合;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力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确保通识教育课程,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现有精品课程建设、重点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

使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往精品课程发展,特色课程向重点课程发展。

全面推动其它各门课程的建设。

进一步严格现有教材选用、编写、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积极组织编写或更新自选课程教材。

积极推动教师开展多媒体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教材,在教学网站上推出若干与纸质教材平行、交互性更强的网络教材。

积极支持教师参加高校应用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

2.3.3取得的成绩

建设期间,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取得了研究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6篇。

1、刘军.基于“学、研、创”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地方机电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改革探索.2012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2、唐曙光.液压实验教学与机械能力[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

3、吴亮.工程基础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轻工科技.2014

4、张彩霞,屈莉莉,陈惠卿,吴茂.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大型设备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4

5、郭静.“主动学习”模式引入大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6、郭静.浅谈高校“教和学三部曲”中教学能力的基础及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4

7、郭静.会话通信模式下的二阶系统队形控制算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4

8、伍俊,肖红军,李先祥.线性电路中含受控源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9、麦伟强.信息生态学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引导对策[J].教育科学博览.2014

10、麦伟强.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影响因素及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4

11、苏彩红.机电工程实践教学大平台多层次综合建设与实践[J].高等院校教育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3

12、林梅金.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13、唐艳云.项目教学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3

14、袁庆丹.测试技术实验教学的特色创新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

15、余俊渠.地方院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探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3

16、麦伟强.Web2.0技术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创新应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

17、傅贵武.基于白光干涉原理的微齿轮几何特征检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3

18、刘杰.VisualC++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19、张前进.面向应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3

20、傅贵武.Thedevelopmentofpermanentstrongmagnetsanditsapplication[J].ThedeironingofKaolinMaterialsScience.2012

21、傅贵武.打造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J].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文汇编.2012

22、冯大鹏.数控加工实践教学视频监控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23、张彩霞.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24、林梅金.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25、吴茂.基于数字PID控制的光伏MPPT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2012

26、余俊渠.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

27、钟建平.大学生党员角色认知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分析视角[J].科技信息.2012

2.4教学基础条件建设

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发挥工程基础省级示范中心的作用,努力建成实验教学方法现代与多元化,实验装备完善与精良化,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与适用化,实验队伍结构合理与高效化,综合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4.1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岗位负责制,完善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融合、互通的管理模式。

发挥实验工作人员的技术特长,提高对实验设备维护和维修的水平。

(2)继续积极申报校内外各种建设项目,争取各种建设经费,以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按申报要求建设好工程基础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申报成功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实验室建设项目,争取学校和市政府经费支持,重点加强金工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室、振动控制研究室、特种加工研究室、先进测试技术研究室、油液分析实验室和机电工程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为本科实验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3)进一步完善实验开放体系,提高实验教学开放程度。

建设和完善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实验内容的网上教学平台、实验教学网络评价系统等,建立仿真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研究室等,提高仿真实验和自制实验设备的水平。

(4)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以致用和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专业计划建立3-4个签约实习基地。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继续建设层次高的、规模大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实习基地,保证学生良好的实习环境。

(5)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更新实验教学观念,从根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