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697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课题名称:

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关键词:

优质信息教育资源、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1997年就展开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各个项目组开始在各种学校进行应用试验,主要工作要集中培训教师,掌握IT和教师利用IT进行搜索。

2000年,美国详细地列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到12年级教学的国家标准。

2002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与学习知识的整合,建立了全国学习网,连接了所有的中小学校、大学、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应用的实验。

    国内现状分析:

早在上世纪,我国就在高科技和国防建设中,引用计算机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

1992年,中国联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后,大大加快了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与应用速度;1994年,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克东教授等牵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课题,开始了把多媒体渗入到语文教学的初步研究。

2000年,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报告中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选题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人们对优质课堂的要求、评价日趋增高。

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也逐渐系统、完善。

这也是我国当前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我国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优质课堂的需要。

3、研究价值

《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主要探讨那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吸收科学和系统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所以本课题的界定是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创造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成功案例,使优质课堂能够与现代信息紧密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中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一种奇妙的艺术享受!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大家知道怎样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2)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课堂教学,使农村教师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从事教学。

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催生农村学校优质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性变革。

     

(3)开发出具有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的优质教育资源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研究内容

    

(1)通过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抽测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自主收集或整合加工或原创方式初步建构的包括媒体素材、试题、教案或案例、文献资料、教研论文、课件等在内的校本资源库。

   (3)培训教师获取、加工、设计以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营造生动可感、丰富鲜活的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技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达成教学目标的技能,探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途径。

 

    3、主要观点

    

(1)本课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

因此,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

    

(2)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促进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

  (4)转变教师观念,促使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创新之处

《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既不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也不能把学科教学当主体。

而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一种创新方式、方法,是为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服务的,是一种新时代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适时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1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基础知识为内容,对学生以异质策略分组,以任务为驱动,研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的成功案例。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2、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等为辅。

3、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

依托学校信息中心,结合校本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使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2)开展读书学习、讨论: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育理论;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

实施集体备课,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组织上研讨课,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3)组织集体观摩、学习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通过网上远程学习。

    (4)课题组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档案。

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教研课题目录等;教师个人档案内容包括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探究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等。

4、实施步骤

    申报与准备阶段:

2016年6月——9月。

    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课题,论证并申报实验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对参加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培训。

    实施阶段:

2016年10月---2018年2月。

(1)认真研究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研究目标、方法。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总结阶段:

2018年3月——2018年8月。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工作;进行课题实验总结 ,申请对实验成果的验收。

(1)经验交流。

(2)总结汇报。

(3)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4)接受评估鉴定。

(5)上报研究成果。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网络所带来的庞大的信息流、和强大的共享资源、超乎想象的跨时空交互性,可以营造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环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本课题所必需的网络资源环境和技术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是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坚实基础。

3、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来看, 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开展合作学习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形成了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两种模式:

(1)问题讨论模式

(2)基于项目的分组合作模式。

 它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魏雄鹰编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0》解读(钟启泉主编) 

              3、《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祝智庭主编) 4、《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孙月圣)           5.、《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基教司6.、《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桑新民7.、《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李克东8.、《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李克东9.、《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10.、《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祝智庭11.、《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12.、《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何克抗13.、《信息技术课程导论》董玉琦14、《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主编朱慕菊15、《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魏国栋吕达主编16、《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刘玉珍高学良17、《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林君芳  余胜泉18、《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张倩苇  桑新民19、《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     赵跃生20、《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何克抗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负责人郝洪梅,女,39岁,本科,科学教研员、省教学能手、省优秀教师、省公开课执教者、市杏坛名师、教研教学先进工作者等曾负责完成了省级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等。

        课题组其他成员有三名是本科毕业,两名是专科毕业,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有4位教师教龄都在20年以上,两位教师教龄在10年以上,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他们来自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几门门学科,有一名是我校教科研主任,有三名教研组长、还有普通教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全部都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两位是主持人,还有两位老师参与过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上都有一定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研究人员中有两位区级骨干教师等,参加人员还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都能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存储、分析、整理资料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做实做好一个课题,因此学校将全方位支持本课题研究。

2、学校有良好的软、硬件设备,创建了信息化校园,为提供教师信息素养搭建平台,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创设良好环境。

学校有信息技术中心,提供50M网络平台,建有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全新的网络教室,“班班通”工程已覆盖全部班级。

3、组织保证: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层级管理;4、加强资料建设和过程监控管理及考核评价工作,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研档案,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和成果。

课题做小,研究求深,认真落实方案,组织做好课题档案的记录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量与成效同绩效工资和年度考核挂钩,使得课题研究具有激励作用。

进行网站和课件的制作辅导和计算机考试。

努力开发出一系列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件,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5、加强组织培训,通过“任务驱动—全员培训—骨干带头—持续提高”的培训方式,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基本技能及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方式等专题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加强组织,以校本教研为主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校本教研,将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及发展学校特色结合起来。

         6、经费保证:

以“科研兴校”为指导,狠抓经费落实,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保证调查实验,资料收集,外出学习研究,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7、研究时间:

将课题研究整合到日常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中,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既节约研究时间,也使课题研究成果起到辐射作用。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