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2400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docx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代码:

010501506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

总学时:

40其中:

理论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8独立实践学时8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绪论

1

1

0

2

第一章疾病概论

1

1

0

3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

4

4

0

4

第三章缺氧

2

2

0

5

第四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8

6

2

6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

4

1

7

第六章炎症

5

4

1

8

第七章发热

0

0

0

9

第八章休克

0

0

0

10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2

0

11

第十章肿瘤

6

4

2

12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0

0

0

13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0

0

0

14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0

0

0

15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6

4

2

16

第十五章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

0

0

0

17

第十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0

0

0

18

第十七章传染病

0

0

0

19

第十八章寄生虫病

0

0

0

20

机动

0

0

0

学时总计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二、病理学的内容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和原因

二、疾病发生和条件

第三节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一、完全康复

二、不完全康复

三、死亡

教学要求

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脱水和水中毒

一、脱水

二、水中毒(自学)

第二节水肿(自学)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四节酸碱失衡

一、酸碱失衡及其调节

二、酸碱失衡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

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自学)

教学要求

1.掌握脱水的概念、分型;熟悉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原因、防治原则。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防治原则。

3.掌握酸碱的概念、酸碱失衡的分类、常用检测指标的意义;熟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机体的代偿调节、常用指标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制和防治原则。

第三章缺氧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与特点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自学)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自学)

第五节氧疗与氧中毒(自学)

教学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血氧分压(PO2)、血氧容量(CO2max)、血氧含量(CO2)、血氧饱和度(S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P50的概念、意义。

2.熟悉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了解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

第四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和增生

三、化生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

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三、创伤愈合

教学要求

1.掌握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了解萎缩的原因和类型。

2.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了解其原因及临床意义;熟悉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常见原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变及坏死的类型,熟悉坏死的结局。

3.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出血(自学)

第二节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二、淤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栓塞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变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结局

教学要求

1.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熟悉肺、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熟悉血栓的类型及结局;了解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熟悉栓塞的种类;了解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熟悉梗死的原因、类型;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与结局。

第六章炎症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介质

四、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六、炎症的临床类型

第二节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二、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类型

三、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慢性炎症

一、一般慢性炎症

二、肉芽肿性炎

教学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3.了解炎症的原因和结局。

第七章发热(自学)

第八章休克(自学)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

二、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的高凝障碍

四、微循环障碍

五、其他因素

第三节DIC分期和分型

一、DIC的分期

二、DIC的分型

第四节DIC的临床表现

一、出血

二、器官功能障碍

三、休克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自学)

教学要求

1.掌握DIC的概念。

2.熟悉DIC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分期、主要临床表现。

3.了解DIC的分型、防治原则。

第十章肿瘤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

一、肿瘤的组织形态

二、肿瘤的大体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一、肿瘤的分化

二、肿瘤的异型性

三、肿瘤的分级

第四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二、肿瘤的扩散

三、肿瘤的分期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

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一、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第七节癌前疾病及其相关病变

一、癌前疾病

二、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上皮内瘤变

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自学)

一、上皮性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四、其它肿瘤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特性、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3.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临床病理联系

四、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第二节泌尿系统感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尿石症(自学)

第四节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自学)

第五节肾功能不全

一、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自学)

三、尿毒症(自学)

教学要求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分类、临床病理联系,肾小球肾炎主要病理类型的病理变化、转归;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

3.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分类、发病机制;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自学)

第十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自学)

第十七章传染病(自学)

第十八章寄生虫病(自学)

(二)实践教学

1.实验实训基本要求

根据部颁教学大纲要求及专业与学制特点开设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类型以自我观察为主,实验提供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和病理学网络实习课件,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①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②通过实验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而且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基本病理改变;③通过实验课能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把病变的形态变化与机能、代谢以及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④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能初步描述观察所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结论,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实训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要求

实验类型

分组要求

必做

选做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自主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6人1组

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6人1组

3

炎症

1

6人1组

4

肿瘤

2

6人1组

5

泌尿系统疾病

2

6人1组

合计

8

8

3.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教室内的计算机、投影仪、扩音设备,实验中心的计算机、投影仪、扩音设备、显微镜、病理学图文工作站等。

五、习题与要求

选择题40~50%、名词解释10~20%、填空题10~20%、简答题10~20%

(1)选择题:

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分A1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和X型题(多选题):

①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

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②X型题(多选题):

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2)名词解释:

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3)填空题:

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4)简答题: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及选用

1.选用教材原则上根据教学层次、专业和教学要求的差别,按需选用最佳教材,及时更新有学科进展并带有彩版插图的新编教材。

2.优先选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理论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适时更新,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代表性。

实验教材可选用适用性强的非规划教材。

部分教材为我教研室参与主编,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3.使用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6版,王斌、陈命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病理学实验指导》第1版,陈命家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

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网络辅助教学和临床病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检验医学的后续专业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同时,为适应医学的进展和知识更新,课堂上适当引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新进展内容的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注意通过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做到课堂讲授为引导,考试为检查手段,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并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拓宽视野和启发思路。

(1)讲课

课前必须按课程标准规定,认真备课。

对重点、难点和新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经集体讨论预讲,以保证教学质量。

重视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病理变化认识疾病。

正确处理疾病过程中的内因、外因、局部、整体,机能、形态,病理、临床的关系。

部分教学内容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听课前进行预习,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课后认真复习教材,以消化和巩固讲授内容。

(2)课堂病例讨论

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点评。

(3)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学生通过浏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老师的讲解。

对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

动画可以生动具体地演示像血栓形成等一些动态的病理过程,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线测试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提高学习成绩。

(4)考核

可安排平时阶段性测验和实验考试。

考核成绩计入学习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和考试。

试题应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基本条件

本课程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之前学生宜有基本的医学背景,即学过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等。

教学顺利开展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挂图、光学显微镜、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必要的教学条件。

有畅通的校园网支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的运行。

师资方面应具备“双师型”教学团队、对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实行“传、帮、带”,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

七、教学评价

1.考核过程说明

(1)考核依据是本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核方式及形式

方式:

考查;形式:

理论笔试,实践上机考试。

2.实验实训考核说明

(1)考核方式:

机考

(2)考试时间:

60分钟。

(3)题型:

选择题

3.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1)考核方式:

笔试

(2)考试时间:

60分钟。

(3)试题类型及权重:

选择题40~50%、名词解释10~20%、填空题10~20%、简答题10~20%。

4.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

平时占10%、实验占30%、期末占60%。

执笔人:

汪晓庆

审核人:

吴义春

制定(修订)日期:

2011-7-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