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1890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docx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金融学概论》复习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来源

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货币到电子货币演变过程。

第二节货币本质与职能

1.货币本质:

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特殊商品。

特殊性:

第一,货币是衡量和使用价值统一体;第二,货币具备双重使用价值。

2.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共五种功能。

3.货币作用

价值尺度:

是货币最早产生、最基本职能,货币其她职能都是以这个职能为基本。

流通手段:

也是货币基本职能,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商品通过它进行互换。

贮藏手段:

具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功能。

即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是,多余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

支付手段:

(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基本;

(2)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限制,增进了商品经济发展;(3)也许使买卖关系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长了爆发危机也许性。

世界货币:

在国与国之间作为商品和劳务流通媒介,执行货币各种职能。

第三节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R与商品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速度E成反比.即R=Q/E.在金属货币流通状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备贮藏手段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也许浮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规律,即纸币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金(或银)实际流通数量。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反之,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

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拟定货币流通构造及其组织形式,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以及发行保障制度共4个要素。

2.货币制度演变:

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及纸币本位制、

3.人民币制度:

(1)人民币是国内唯一发偿币,具备无限法偿能力;

(2)人民币发行权垄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

(3)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4)人民币正在加快区域化、国际化步伐。

第三章信用与融资

第一节信用

1.信用:

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性借贷行为,体现是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

是指工商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款形式提供信用。

(是信用制度基本,是最基本信用形式)

特点:

(1)商业性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

(2)商业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经营者;

(3)商业信用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不能成为当代市场经济信用中心和主导。

3.银行信用:

是银行及其她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以货币形式提供信用。

特点:

(1)银行信用所贷放是社会资金;

(2)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3)银行信用与产业循环资金变动不一致;

(4)信用过程稳定,风险小。

4.国家信用:

是指以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信用形式。

作用:

(1)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手段;

(2)弥补财政赤字重要手段;

(3)筹集建设资金重要手段;

(4)调节经济重要手段。

5.消费信用:

指工商公司、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用于消费目信用。

作用:

(1)有助于消费品升级换代和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

(2)有助于扩大内需,增进经济增长

不利影响:

(1)加强供求紧张;

(2)导致物价上涨虚假繁华;

(3)导致过度消费和经济更萧条。

第二节融资渠道

1.直接融资:

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融通资金方式。

有:

上市融资、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融资、天使融资。

作用:

长处: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助于资金迅速合理配备和使用效益提高;筹资成本较低而投资受益较大。

缺陷:

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其使用金融工具流通性比间接融资弱,兑现能力较低,它风险较大。

2.间接融资:

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从资金供求者那得到资金融通过程。

有:

银行贷款、典当融资、融资租赁等形式。

作用:

长处:

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取存款起点低,可以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风险较低,减少融资成本。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利息本质与利率

1.利息:

是指在信用挂席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报酬。

2.利息本质:

是公认在生产过程中创造贵货比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一某些,及利润某些,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3.利息公式:

单利:

利息(I)=本金(P)x利率(r)x期限(n)

本利和S=P(1+rxn)

复利:

I=P(1+r)^n-P.

4.利率:

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利息额与所贷出本金额比率。

r=I/PX100%

基准利率:

由中央银行制定或调节,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本性作用;

市场利率:

在市场中供求双方自由竞争所形成利率,是借贷供求资金批示器。

浮动利率:

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定期进行调节利率;

固定利率:

与浮动利率相反

名义利率:

涉及了通货膨胀因素利率;

(i为实际利率,

为通货膨胀因素)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因素利率;

官定利率:

存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公司债券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

公定利率:

反映整个金融机构在某一时期平均利润水平

正利率:

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利率

负利率:

与正利率相反

国内利率

国际利率:

LIBOR、NIBOR、HIBOR

第三节利率作用与影响利率重要因素

1.在宏观经济中作用:

(1)引导储蓄、消费、投资作用;

(2)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物价水平作用;

(3)利率对汇率和资本国际流动影响。

2.在微观经济中作用:

(1)勉励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

(3)作为租金计算基本作用。

3.影响利率重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和竞争状况,通货膨胀预期,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习惯,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利率水平等。

第九章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

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市场和机制。

2.构成要素:

资金供求者、信用工具、信用中介

3.金融市场特性:

(1)交易商品特殊性;

(2)交易价格一致性;

(3)交易活动集中性;

(4)交易主体角色可变性。

4.金融市场分类:

(1)按交易期限长短不同,可以分为:

货币市场和资我市场;

(2)成交后与否及时收割,可以分为:

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3)按证券发行和流通顺序不同,可以分为: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4)按交易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5)按有无固定交易场合,可以分为: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5.金融市场功能:

(1)集聚、财富功能:

有效汇集和转化资金;

(2)避险和交易功能:

分散风险,可以增进金融市场发展;

(3)资源配备功能:

优化资源配备;

(4)反映功能:

被看作国民经济“晴雨表”,它是国民经济景气度指标重要信号:

(5)调节经济功能:

实现宏观调控。

第十章金融市场构成

第一节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

又叫短期资金市场,是一年期以内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供求关系及其运营机制总和。

2.同业拆借:

指金融机构为弥补短期资金局限性、票据清算差额以及解决暂时性资金局限性而进行短期资金借贷。

特点:

(1)交易对象是金融机构同业之间;

(2)同业拆借市场中交易可以通过市场中介人,也可以直接交易;

(3)同业拆借市场拆借期限短,普通以1~2天为限。

3.回购市场:

通过回购合同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回购合同:

是指在出售证券同步,卖家向卖家承诺在将来某个时间以预先商定价格买回证券一种交易。

4.回购合同基本要素:

(1)回购合同中证券定价;

(2)回购合同利率;(3)回购合同期限。

5.回购合同利率取决因素:

(1)用于回购证券质地;

(2)交割方式;

(3)回购期限长短;

(4)货币市场其她子市场利率水平。

6.逆回购是先买后卖。

7.商业票据:

是大公司为筹措资金,已贴现方式出售个使投资者一种短期无抵押担保承诺凭证。

要素:

发行者、发行方式、发行成本、面额与期限、商业票据评级等

8.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是商业汇票一种。

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按照发行者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国内存单、欧洲美元存单、扬基存单、储蓄机构存单。

第二节资我市场

1.资我市场:

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一年期以上金融工具为交易媒介市场。

特点:

(1)资我市场合交易经融工具期限长;

(2)交易目重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

(3)资金借贷重大,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4)作为交易工具备价证券与短期金融工具相比,收益较高而流动性差,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有一定风险性和投机性。

2.股票:

使投资者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提供资金权益-合同凭证,使投资者借以获得股息红利收益一种有价证券。

特性:

权利性、变现性、非返还性、价格波动和收益风险性、同股同权同利性

3.普通股票:

是指在公司经营管和财产、盈余分派上享有普通权利股份,它代表着在满足所有债券偿付规定及有线股股东收益权和求偿权规定后对公司赚钱和剩余资产索取权。

优先股:

限于普通股领股息,在公司破产、解散清算时先参加剩余资产分派,但没有什么权力。

4.股票市场功能:

(1)资金融通与转化功能;

(2)资源配备功能;

(3)价格形成功能;

(4)信息反映功能。

5.债券市场:

是债务人根据法律手续发行想债权人承诺按商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从而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有价证券。

6.债券市场基本要素:

债券名称、面值、偿还期限、利率、价格。

特性:

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偿还性

7.债券市场功能:

(1)成为政府、公司、金融机构及公共团队筹集稳定性资金重要渠道;

(2)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具备流动性与赚钱性金融商品或金融资产;

(3)为中央银行间接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提供操作平台;

(4)为政府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的提供了重要机制。

8.证券投资基金:

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她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派给基金份额持有人集合投资方式

特点:

小额投资,费用较低;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化运作,专家管理;流动性较高。

9证券投资基金分类:

(1)依照组织形式不同,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2)依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第三节衍生工具市场

1.金融期货:

是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方式达到、在将来某一特定期间交割一定数量特定金融工具合同。

重要涉及:

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

2.特性:

交易标物是金融商品;金融期货是原则化合约交易;金融期货交易采用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买卖价格。

3.金融期货市场功能:

转移价格风险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

4.金融期权:

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商定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合约。

5.特性:

权利和义务关系;交易双方盈亏风险不对称;保证金只约束期权卖方。

6.金融互换: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共同商定条件,在商定期间内互换一系列钞票流金融交易。

互换是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生动运用。

7.金融互换特性:

(1)互换不在交易所交易,重要是通过银行进行场外交易;

(2)互换市场几乎没有政府监管;

(3)如果没有双方批准,互换合约是不能更改或终结;

(4)互换市场没有人提供履约保证,互换双方都必要关怀对方信用。

第四节外汇市场

1.外汇:

就是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达能用于国际结算支付手段。

2.汇率:

又称汇价,是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达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间比价。

3.汇率标价方式:

直接标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大多数国家)和间接标价法(欧元、英镑、澳元)。

4.外汇市场分类:

(1)按市场不同组织方式,可以分为:

交易所市场和柜台市场;

(2)按参加者得不同,可以分为:

外汇零售市场和外汇批发市场;

(3)按政府对市场交易干预限度不同,可以分为官方外汇市场和自由外汇市场;

(4)按外汇买卖交割期不同,可以分为:

外汇现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

5.交易方式:

即期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6.功能:

(1)增进国际间股卖力转移;

(2)以便国际结算;

(3)调剂国际间资金余缺;

第五节黄金市场

1.影响金价变动因素:

成本因素;供求因素;国际政局动荡、战争;其他经济因素。

第十一章金融管理与监管组织

第一节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

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特殊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产生经济背景:

(1)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浮现;

(3)银行信用普遍化和集中化。

3.中央银行性质: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特殊金融机构。

涉及:

地位特殊性,业务特殊性,管理特殊性。

4.中央银行职能:

(1)发行银行:

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国家唯一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银行:

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

(3)政府银行: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型,对政府融通资金,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中央银行制度: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由国家建立单独中央银行机构;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毕生国家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制度。

(3)准中央银行制度。

6.当代银行鼻祖------英格兰银行;最早银行------瑞典国家银行。

第十二章金融运营组织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1.商业银行:

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一种金融组织。

2.商业银行形成途径:

(1)从高利贷性质银行逐渐转变而来;

(2)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规定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性质:

(1)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

(2)商业银行是具备法人资格经济组织;

(3)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经济组织;

(4)商业银行必要按照《公司法》中规定程序设立,必要依照法律中申请批准、级别注册、办理从业执照等。

4.商业银行职能:

(1)信用中介,这是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性职能。

(2)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运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基本上。

(4)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特殊地位。

5.商业银行组织制度:

单一银行制度,总分支行制度,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

1.自有资本:

又称银行资本或资本金,指银行为了正常经营活动而自行投入资金。

代表对银行所有权。

2.各项存款:

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各项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占用资金,发行金融债券。

3.资产业务:

指商业银行将负债业务所筹集起来资金加以运用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重要途径。

4.资产业务重要涉及:

钞票资产、贷款、贴现和证券投资。

5.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买进客户未到期票据行为。

实付贴现额=票面金额x(1-贴现天数x年贴现率/365)

第三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1.表外业务:

指对银行资产负债没有直接影响,但却可觉得银行带来额外收益,同步也使银行承受额外风险经营活动。

第四节当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1.银行管理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赚钱性原则。

2.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重要因素:

资本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

第十三章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1.涉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租赁与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第十四章货币创造机制

1.原始存款:

可以增长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存款。

2.派生存款:

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本发放贷款而引起伸出超过原始存款那一某些存款。

3.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关系:

(1)派生存款必要以一定量原始存款为基本;

(2)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存在互相转化关系。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的

1.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经济目的,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所采用方针和办法总和。

2.货币政策四大构成要素:

货币政策目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果。

3.货币政策目的: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达到最后经济目的,它涉及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诸目的之间既批准又矛盾,不也许同步兼顾。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的而使用各种办法手段,可以分为普通性货币政策工具、选取性货币政策工具和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类。

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普通模式:

货币供应量----利率;金融资产价格----投资、消费----国民生产总值。

2.惯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

利率、货币供应量、基本货币和超额准备金。

3.衡量货币政策效果:

(1)看效果发挥快慢;

(2)发挥效力大小。

4.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因素重要有:

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客观经济条件变化和政治因素等。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

是指在一定期期内,社会主体乐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需要。

货币需求=货币需要+获得货币欲望+获取货币能力

2.货币需求分类:

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理论:

(1)钞票交易说:

“费雪方程式”MV=PT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飞雪提出

(2)钞票余额说:

马歇尔庇古创立

(3)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4)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货币均衡与失衡

1.货币均衡:

是指社会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

即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2.货币供求均衡特性:

(1)货币均衡是一种状态,是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基本适应;

(2)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过程;

(3)货币均衡在一定限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平衡状况。

第四节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是指在一定期期内,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对货币客观需求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

2.通货膨胀度量:

普通用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重要有:

零售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3.通货膨胀分类:

(1)按通货膨胀限度分为:

温和型通货膨胀、恶劣型通货膨胀和快步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体现形式分为:

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胀;

(3)按通货膨胀成因分为: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构造型通货膨胀、财政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体制转换型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成因:

需求拉上,成本推动、构造性调节、财政赤字、信用膨胀、经济发展速度与构造不均衡、国际传导。

5.通货膨胀经济社会效应:

(1)收入分派效应;

(2)财富分派效应;(3)资源分派效应;(4)经济增长效应;(5)其他负面效应。

6.通货膨胀应对:

(1)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压缩开支、增长收入、发行公债;(3)需求管理政策;(4)增长商品有效供应;(5)所得管理政策;(6)指数连动政策;(7)货币制度改革;(8)世界货币供应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