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16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草原》15分钟说课稿.docx

《草原》说课稿

人文学院11中本4班冯莹莹2011014425

您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草原》,作者是老舍,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老舍先生的《草原》是一篇散文,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2

键。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

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起立、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舒服、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3)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3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用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的方法教学。

在分析句子时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课件展示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最后又通过读来表现体会到的情感。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练习大胆想象,学说比喻句。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因此,教学“民族风情”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习要求,逐步按要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领悟,并提醒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创设一个跟随老舍游草原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学生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4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

于是,我自主寻美,深入体验,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和前后桌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

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在品读语言时,讲到比喻句或拟人的句子时,我会让学生仿写,学会老舍先生的写景的方法,注重培养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如:

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

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

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

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

学生一边看5

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

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

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

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特别注意“绣”字,让学生体会老舍用词的精妙。

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

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写景时的一个特色,即融情于景,使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把文章写得更有真情实感。

另外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

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6

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

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以高度概括、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草原

老舍

空气清鲜

草原天空明朗风光美情景交融

一碧千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导!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