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1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x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王海

电话

15682629401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邮件

gszysz@

单位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圆柱体的表面积

_、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

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15人。

其中男生12名,女生3名。

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比较高,比较善于动脑筋,课堂比较活跃,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

人数虽少,但两极分化依然存在。

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欣赏。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懒、行为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讲评,写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及格率和75分以上都能达到100%,但90分以上很难达到100%o

三、教学目标

L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学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初步了解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数学运算求实、求真的态度。

5.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环境

□寸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口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口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

使用哪些技术?

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200字

这节课预计7次展示PPT课件。

第一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学常识,也是一堂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二、四次出示“自学提示",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与习惯;第三次通过填空的形式清晰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清晰的把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起到捋顺思维的效果;第五次出示3道练习题,是为了节省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的时间;第六次出示老师解答制作水桶需要多少铁皮这样一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以便学生对照这个"例子",引出"进一法"的知识;第七次出示,使学生明确有关'进一法“的知识。

七次PPT出示时机合适,内容精当,课大大节省老师黑板上书写的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

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1.出示自制圆柱体模型问:

这是一个什么形体?

回答提问

2.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回答提问

3.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动手摸圆柱体

4.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回答提问

5.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枳的大小。

6板书课题:

圆柱体的表面积

7.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

8.现在老师和你们一

动手展开圆柱体

起把这个圆柱体的模型展开,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的模型

9.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长方形是圆柱体的什么?

这两个圆形呢?

回答提问

10.那么你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吗?

回答提问

11.相应板书:

圆柱体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

12.还可以怎样顾?

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面积和一个侧面的总面积是圆柱体的表面枳。

二、M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1.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都很扎实,哪个同学能说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

回答提问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学习推导的方法

3.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尝试探索

1.下面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学生看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哪一部分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关系?

2.尝试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学习注意:

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要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组间巡视

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3.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

4.还有的同学可能没有组织好语言,不要紧,请你试着说T兑

学生试说

5.出示课件

准备回答课件填空

课件出示:

把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因为

()=()所以,圆柱体侧面

积等于( )

6.如果用s表小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你能写出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吗?

学生试写

7老师板书:

s=ch

8.我们掌握了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

下面我们完成下一个学习目标:

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呢?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看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L思考怎样求圆柱体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学习注意:

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要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9.组间巡视

学生小组学习

10.依学生汇报板书要点

学生汇报研究成

11.小结:

我们知道了圆柱体侧面积、表面枳的计算方法,现在,请你用1分钟时间记住它。

学生记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2.你们都记住了吗?

老师考考你们:

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公式?

……

回答提问

三、基本练习检测目标

1.下面我们练习几道题,请同学们翻开练习本

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

侧面积(只列式不

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局是25厘米。

2指导学生集体纠正

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练习结果

3.变成:

表面积练习

学生计算,小组纠正

4.目标检测:

完成书上试一试第1题

—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局1是5分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多大面积铁皮?

学生试做

(1)做完了吗?

你所做的这道题和老师的计算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

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老师计算"试一试"第1题的过程与结果及答案)

(2)老师用什么方法保留计算结果的呢?

回答问题

(3)课件出示:

什么是进一法?

为什么用进一法而不用四舍五入法

请一学生读“进一法"的知识

课件出示:

进一法和四舍五入不同,1到9都要进1比如说4.4保留整数用四舍五入是4,但进一法只要是大于0的都要进一,所以是4.4保留整数进一后是5。

又比如有5吨的货物,一辆车

只能装4吨,要求一次装完,那么5除以4等于1.25,也就是这里的0.25不能进行四舍五入,而需要进L也就是需要两辆车。

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要用到近似数。

例如,在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时,由于人的视觉限制和测量工具的原因,一般说来不可能得到准确数。

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得到一个符合一定要求的近似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进一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色:

_、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增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

古人说得好:

"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劳而功半重视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我一贯的思想。

我听了一些数学公开课教学,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

下课了,学生连书都没打开。

二、灵活处理教材,补充了“进一法"的知识。

教材没有提出"进一法”这个概念,但不少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个知识,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本,深度挖掘教材,用活教材,把其中蕴含的一些精彩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