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470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大学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x

x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了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的态势。

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要想繁荣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虽然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分业经营模式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经营观念存在误区,对于中间业务不够重视,相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对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等。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

加快金融业混业经营步伐,全面提高认识矫正经营观念,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中间业务效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严密防范风险等措施。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建议能够给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稳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对策

Intermediatebusines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CaiYong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90'sfromthebeginningofthe20thcentury,somedevelopedcountriestherapidgrowthofbanknon-interestincomeshowedanintermediatebusiness,assetsandliabilitiesofthethreeoperations,keeppacewiththetrend.Commercialbanksasanewprofitgrowthpoint,China'scommercialbankstotheprosperityanddevelopmentmustbetodevelopintermediarybusiness.Inthispaper,intermediarybusinessinChina'scommercialbanksofthestatusquo,althoughhadsomesuccess,buttherearestillanumberofissues:

theseparationofconstraintsamongthebusinessmodelofbusinessdevelopment,businessconceptoftheexistenceoftheerrorsinthemiddleofthebusinessdonotpayenoughattentiontotherelevanthigh-qualityhumanresourcesoftheexistenceofintermediarybusinessinthelackofriskawareness.Byanalyzingthereasonsfortheproblemsandthustofocusontheappropriateresponse:

theoperationmodetospeedupthepaceofthefinancialindustry,acomprehensiveawareness-raisingoperationtocorrecttheconceptof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measurestoimprovetheefficiencyofintermediarybusiness,upgradehumanresourcesmanagementstrategytoimprovetheemployeesquality,andimprovetheorganizationofthemiddleofthebusinessmanagementsystem,strictmeasurestoguardagainstrisks.HopethatthroughtheserecommendationstobeaddressedtotheintermediarybusinessinChina'scommercialbankshaveplayedasteadyandhealthydevelopmentofpositivesignificance.

Keywords:

China'scommercialbanks;intermediarybusiness;problem;countermeasure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与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务品种走幅增加,总量明显增多,效益逐步提高。

但是与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悠久的历史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市场存在着对中间业务认识存在偏差、风险防范与内部体系不够完善等种种问题。

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去探索、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及发展策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地发展中间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及兴起

1.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它是商业银行凭借其信誉、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介人在存、贷款和投资业务以外为客户承办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等,并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除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第三大业务。

1.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兴起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大规模兴起,源于20世纪7O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其后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

在此之前,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始终是商业银行业绩的主要内容。

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加快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银行提供的金融资产比例不断下降,商业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持续降低,也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了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的态势。

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来源看,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一般占银行收入的40%-50%,一些大的商业银行超过了50%,甚至70%以上。

中间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获得了资本消耗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信用风险、有稳定现金流来源的银行收入[1]。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20年来,中间业务凭借其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和优势,在国际银行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其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基本上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靠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客户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及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出台,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经济和政策空间。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国内各商业银行逐步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使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1.1业务品种逐渐丰富

1978年以前,中间业务种类只有结算类一大类,具体品种不足10个。

目前,业务品种已增加至260余种,主要包括结算类、银行卡类、担保类、代理类、交易类、承诺类、基金托管类、咨询评估类、衍生工具类等九大类。

2.1.2业务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中间业务品种的增多,业务量也呈迅速增长态势。

2007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额达到5185亿元,增加了3159亿元,同比增长156%,带动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0.5%。

至2007年上半年底,工商银行银行卡的发卡量已超过2.1亿张,其中仅信用卡就发行600多万张,增长约60%[2]。

2.1.3业务收入大幅增

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见表1)。

但由于起步较晚,过去的基数太小,加之业务品种技术含量较低,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见表2)。

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基本上是空白。

表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及年增长率

Table1:

thefourmajor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andannualgrowthofintermediarybusinessrevenue

单位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收入

增长率

收入

增长率

收入

增长率

中国工商银行

440亿元

14.7%

343.84亿元

110.4%

163.44亿元

55%

中国农业银行

358亿元

53%

234.36亿元

67.62%

139.81亿元

28.5%

中国银行

361亿元

67.3%

216.8亿元

52.3%

142.1亿元

32.85%

中国建设银行

210.5亿元

20.6%

194亿元

44%

134.7亿元

33.5%

资料来源:

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整理计算

表2:

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

Table2:

2008inthemiddleofthefourmajor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operatingrevenueaccountedfortheproportionoftotalincome

单位

中间业务收入

营业总收入

中间业务

收入/营业总收入

中国工商银行

440亿元

3100.78亿元

14.19%

中国农业银行

358亿元

1148.30亿元

31.1%

中国银行

361亿元

2615.93亿元

13.8%

中国建设银行

210亿元

2975.75亿元

7.1%

资料来源:

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整理计算

2.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分业经营模式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

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严格的银、证、保、信托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把商业银行的经营严格限制在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之内,使商业银行难以设计开发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混业经营方面的呼声日渐高涨,国家在分业经营方面也有所松动,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大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中间业务的开拓受到法律法规限制,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方国家从2O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业务彼此交叉和渗透越来越广泛,混业经营逐渐成为全球趋势,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3]。

2.2.2经营观念存在误区,对于中间业务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或单纯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业务市场的工具,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加以发展。

因此,中间业务无论是在业务品种的开发上,还是在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均缺乏总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体现在一些中间业务开展方面,有的是被动发展,有些则是国家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如代理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等,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

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甚至出现发展中间业务说得好听、贯彻无力的现象。

由于营销乏力,使得中间业务尚未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中去。

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严重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4]。

2.2.3发展中间业务重规模,轻效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各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了推进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发展,只是把中间业务当成了吸收存款、稳定客户的一种获取间接收益的手段。

此外,作为新兴业务,有关中间业务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在我国目前已有的260多个中间业务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及银证转账等服务都是不收费的,这无疑会影响到中间业务效益和创收能力的提高。

片面追求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于是出现了业务量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怪现象。

在资本高度密集的上海,2006年上半年中间业务量达54.74万亿元,而收入却仅为29.97亿元,业务量与收入之比高达18265:

1,即平均18265元的业务量才能有1元钱的中间收入。

在别的地区,单位业务量的创收能力更是低下[5]。

2.2.4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层次单一

目前,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是依赖于机构网点多,中间业务品种不丰富,且停留在一般性的服务项目,如主要办理汇兑、票据、信用证等传统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资源,充当企业财务顾问、投资顾问、代客理财等高层次的服务。

近年来,虽然国内银行对于服务意识的觉醒,各家银行纷纷开办了个人理财和企业财务顾问等层次较高理财业务,可是这些理财服务大多刚刚起步,服务只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为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充当财务顾问、投资顾问,为公司的合并、收购、重组提供咨询服务,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有的业务有名无实。

此外,没有针对于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业务产品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也是银行理财服务滞后的重要原因[6]。

2.2.5相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

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

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需要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

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需要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但由于现阶段各银行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在中间业务的人力投入上明显不足,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的重要因素,制约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和有效服务[7]。

2.2.6对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有人认为中间业务风险小或基本没有风险,因而对中间业务风险及其防范认识不足,这是很危险的。

事实上,中间业务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为了便于对中间业务风险的认识和分类防范与管理,我们将中间业务按风险程度分为两类,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中间业务其风险亦不相同,有必要区别对待。

尽管我国的中间业务多为低风险、低层次的,但现阶段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业务创新,已经开始涉足风险程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并且将逐步深入发展,而有的中间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服务交易的隐含风险极大,一旦这些风险因素集中显现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

表3:

中间业务按风险程度的划分情况表

Table3:

themiddleofthebusinessdividedbythelevelofrisktable

类型

具体分类

定义或解释

代表性业务或业务特征

 

风险度较低的中间业务

 

结算性中间业务

银行办理客户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引起的货币收付业务

票据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进口押汇等

 

管理性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运用其自身的职能及其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引起的有关业务。

代保管、代理理财服务、代理清债服务、代理企业现金管理业务等

服务性中间业务

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咨询、评估、财务顾问、计算机服务等内容广泛的中间业务

业务特征在于银行提供的是纯粹的

服务性中间业务

 

风险度较高的中间业务

担保性中间业务

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

或为客户承担风险而引起的有关业务。

担保、承诺业务、承兑信用证等。

融资性中间业务

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传统信贷以外的融资性业务

信托代理理财中的代理融通业务等。

投资、设备租赁、出口押汇业务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商业银行由于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种交易而引起的业务。

期权、期货、互换业务等

资料来源:

马鹏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风险防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从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的客观要求来看,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而其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是实现资金流动和银行盈利的基础,这一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的各项业务均应该在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稳健经营,虽然本文所述的中间业务相对银行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而言,风险程度总体上要小得多,但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只要其业务存在风险,就应该认真对待,客观地分析风险,切实地防御风险,有效地降低风险,以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的盈利经营。

从近年的中间业务发展实际来看,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中间业务由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由接受客户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由不承担风险向承担风险转变,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更加频繁。

这些趋势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步涉足较高风险的中间业务。

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发开办各种新型中间业务,以增加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提高其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以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经营[8]。

2.2.7法制缺位,监管滞后

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法规,但始终跟不上中间业务迅猛的发展速度。

中间业务实质上也是一种金融创新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实际的经济纠纷、利益冲突,但我国目前涉及中间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这就直接导致了银行不断推出的中间业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对中间业务新工具、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引发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缺乏应有的界定。

中国人民银行虽然制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体制和控制机制,缺乏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状况、财务状况、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以及对中间业务进行规范。

风险监管的法规政策的滞后性使得各种违规操作时有发生,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案件亦频频发生[9]。

3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3.1加快金融业混业经营步伐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应该顺应这个发展潮流。

具体应做到:

3.1.1实现金融自由化

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要实施混业经营,就必须加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的能力,这就要求要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其既要具有灵敏度又要具有弹性,改变现在的讲话模式。

要达到上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品种多样化。

唯此,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资产组合调整效应、财富效应和预期效应尽快地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3.1.2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实施一行多制

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设立分支机构,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

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内重组金融机构,实行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相互并购或相互参股,并以一业为主,他业为辅;他业则以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经营成果,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分别建立系统内垂直管理体系,从而防止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此时的银行,则成为金融集团控股公司,也就是综合性的“金融超市”[10]。

3.2全面提高认识,矫正经营观念,重视经营中间业务

面对新的形势,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前瞻性,对中间业务的产品系列、客户结构、经营体系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要高度认识中间业务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延伸和深化,确立三马并驾,同时开拓发展思路,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有效地发挥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要加强中间业务的内外宣传工作,扩大影响,使银行和企业都能认识到办理中间业务是一种双方互惠的有偿服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让中间业务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真正作为金融商品进人市场,实现中间业务服务的价值[11]。

3.3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中间业务效益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性较强、技术含量不高。

面对外资银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中资银行应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提高中间业务的收益[12]。

应当根据不同的群体不断开发创新中间业务产品,产品开发创新要坚持市场有需求、银行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

同时对中间业务产品制定正确的定价目标、灵活运用定价策略,并遵循相应的定价原则,是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必须要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同时,定价能力的提高还取决于许多配套措施的使用。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健全提高定价能力的配套措施。

以下是对银行定价措施的一些建议:

3.3.1折扣促销定价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网点众多,但客户群十分广泛,平时柜台客流压力很大,经常会出现客户排长队等候的现象。

所以,银行不妨可以考虑推广中间业务自助产品的使用,并为使用自助产品的客户酌情降低定价,以帮助柜台分流、节省柜台资源。

这时,商业银行可根据自助产品减少服务成一定次数以上时给予一些定价折扣,以留住宝贵的客户资源。

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在节假日期间提供阶段性折扣,来争夺中间业务产品市场。

另外,中间业务也有自己的产品生命周期,银行可以根据这一周期,对于生命周期特征比较显著的产品制定阶段性的定价措施,在基准价格的上下浮动定价。

3.3.2产品组合定价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中间业务系列产品存在需求和服务成本的内在关联时,将具有同类服务性质的中间业务产品组合起来定价。

产品组合中,各产品之间的价格需要协调和平衡。

在定价时,首先要确定一种中间业务产品,让它处于同类服务产品中的最低价,充当领袖产品,来吸引客户顺带购买其他中间业务产品。

其次,要确定另一种产品,使它成为价格中的最高者,发挥品牌构建和收回成本的作用。

最后,根据其他产品在该类中间业务中的职能,赋予它们不同的价格。

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对银行卡类中间业务产品采用这种定价措施,以借记卡为领袖产品,贷记卡为品牌产品,其它卡为辅助产品,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