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239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观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观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观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观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观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观疗法.docx

《内观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观疗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观疗法.docx

内观疗法

基本概念

“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

借用佛学“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内观疗法可以称作“观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创立者生平

内观疗法(Naikantherapy)是由日人吉本伊信所创的心理治疗法。

一部「内观」的历史即一部吉本伊信的历史。

根据吉本的自述,他就读小学二年级时,家中的四岁妹妹死了,母亲非常难过,从而对宗教的信活动更为积极,吉本每天和母亲到寺里参拜,因而有机会接触到日本净土真宗的宗教精神修养法,称为「身调ㄟ〝」,即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

吉本认为不眠、不饮食相当痛苦,将会阻挠人求道进取之心,而且不能持久。

吉本把「身调ㄟ〝」加以改造,使一般人也可以做,并改称为「内观」。

吉本在「内观四十年」曾说:

「只要有觉罪恶感(尚未自觉到无常感),其精神生活的内容就有一大改变,年轻人都可以改造成坦率而诚实的人格。

」换言之,「身调ㄟ〝」只以「宿善开发」的刹那为目的,「内观」则放弃其宗教色彩,以人格的转变为目的。

吉本自己在进行内观时,总共经历了四次才成功。

前两次都是被迫进行,因而无法忍受生理上的痛楚而放弃,第三次虽是自愿,但也因饥饿而放弃,直到第四次,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大悟。

吉本对于此修行法只限于狭窄的宗教团体和少数人的作法感到疑惑,加以修改,期能推展。

1945年,吉本发行小册子,封面写「反省」,附上副题「内观」,这是吉本内观法的第一本著作。

内观疗法只重视实践而排斥理论,这和吉本伊信毫无精神医学、心理学的背景有关。

所以吉本说:

「我没有学问,内观理论让学者去研究,我的终身工作就是做内观的向导。

」这也是内观疗法迟迟未能建立的原因。

思想渊源

吉本伊信所创的内观疗法,可以说是直接受了日本净土真宗「身调ㄟ〝」的影向。

是一种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

在佛教中的内观指的是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如实觉察自己身心的实相,而达到净化心灵的过程。

从观察自己的呼吸开始,使心专注,而后用这种敏锐的觉知,去观察身上的感受,体验无常,苦、无我的真谛。

人性观

内观疗法的人生观则认为不光明的人都是病人,亦即在健康者与精神官能症患者之间未有明确的界线。

内观疗法强调人性暗淡一面,要求患者学习正确的反省方法。

内观疗法则认为「无明」是精神官能症的根源。

「无明」是佛教语汇,也就是说神经质症状是来自欲望太大,过分执迷而拘泥于此的欲望。

此执迷与拘泥乃是由于不了解一切是空,一切是无我的「无知之无明」(迷惑)所引起。

因此,精神官能症的根源是欲望,而欲望的根源是「无明」。

内观疗法认为只要无明消失,欲望将转为欲生。

精神官能症就可以治愈。

内观疗法以欲望为精神官能症的根源,这种观点与现代精神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本土发展

国内的肖慧明老师,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结合中国传统的佛家和道家文化,独创本土化哲学心理治疗方法——内观整合治疗。

提出了:

认识你自己,和谐身心灵。

【慧明内观禅修理念:

道法自然,阴阳合一】 [1]

《道德经》里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自然的规律是阴阳合一,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阴阳合一,宇宙自然没有问题,人心也该没有问题。

而人心却为什么会产生困惑冲突痛苦不安呢?

因为人有违背自然规律的文化趋向,因违背自然规律而产生了真实自我(阴阳合一)与文化制约(只想要“阳”不想要“阴”)的冲突,如痛苦和幸福本是阴阳合一的两面,如果不想要痛苦,幸福也就无影无踪。

所以大多数人都只活在一半的生命里,所以感觉生命浮躁不安,痛苦烦恼。

那么如何让心灵摆脱文化制约,接纳真实自我,从而解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北京慧明禅修心理工作室肖慧明老师经过10多年东方心理学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自身身心灵修行体验,独创集禅、道理念于一身的本土化哲学心理治疗方法——内观整合治疗。

该方法以道家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禅宗内观为手段进行内心结构的整合,帮助来访者接纳阴阳合一的完整自我,从而解决心理矛盾和痛苦,实现内心的圆满与和谐,达到生命原本该有的自由创造状态,从而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慧明老师认为,人可以解脱痛苦和压力轻松自在地学习、工作与生活,只要我们找到自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成为他自己。

让一条鱼在水里游有什么压力和困难吗?

让一只鸟在天上飞有什么压力和困难吗?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是鱼还是鸟吗?

所以她创立的内观整合治疗方法不立文字,不需要繁琐的理论钻研,只要我们闭上眼睛,面对我们的内心世界,则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学习内观整合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探索发现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并忘记自己,从而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

【慧明内观整合疗法特点】

通过内观体悟,放下既定的经验、思维、逻辑、知识等,快速到达症状根源,化解自我执着心、比较心与妄想心,从而整合内心分裂与矛盾,解脱心理痛苦,直达慧根。

时程短,见效快。

学习内观整合治疗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

你不仅学会一项心理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人格的成长,并成为拥有智慧,爱和幸福的人,整个学习过程亦是学员身心灵的修行过程。

【慧明内观禅修理论背景】

关键词

1、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让生命顺其自然地成长,不干预,是行动与不行动的平衡。

(奋斗、努力仍然得不到幸福的人生需要修炼)

2、有无相生:

心灵成长规律的辩证法,接受“无”才能拥有平常心。

(想要探索生命深度和强度从而从容自在生活的人需要修炼)

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心灵空虚、枯竭感的来源是什么?

关于自发性和强迫性的人格成长。

(不能按自己真实意愿生活的强迫性人格需要修炼)

4、曲则全:

尊重存在的真实样子,没有差别的接纳一切“好坏”等二元对立,从而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谦虚才能保持完整

(考试焦虑、职业焦虑的人需要修炼)

5、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在自生自长、自我强大的路上警惕欲望抬头,关于欲望与需要的差别,需要让人有满足感,欲望永远让人不满足。

(抑郁消极没有快乐幸福感的人需要修炼)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治学路上做的是加法,成道的路上做的是减法,减轻身心压力的真正良方是悟道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所有其他方法都只是暂时的

(过度追求事业或世俗价值,不能平衡自己和家人需要的男人,需要修炼)

7、致虚极,守静笃:

将减法做到极致,回归宁静的心灵才能虚怀若谷、豁达大度

(情绪焦虑不安、总是过于担心的人需要修炼)

8、方而不割:

忘记自我,在与他人与团体的关系中保持即独立又和谐,有棱角却又不伤害他人

(过于自我,不能融入集体或他人的人需要修炼)

9、柔弱胜刚强:

鲜活的生命是柔弱的,死亡的生命是坚强的,生命包括生死两极,阴性的存在将是最终的胜利

(大女子主义,婚姻情感不幸福的强势女人需要修炼)

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最高的完美看上去好像不完美,完美的人不是完美主义、不是追求完美,是阴阳存在的完整,心灵也需要在试错中成长

(完美主义者需要修炼)。

1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忘记自我,甘做平凡人,发自内心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不平凡,才能从焦躁烦扰回归宁静、自然。

那混同尘世的玄妙,是大隐于市

(自我中心的青少年或有叛逆倾向的成人需要修炼)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自我回归后一个整合的人与外界的关系,不占有,不自恃,不主宰,那是最高的玄妙的道德

(有亲子关系不和谐问题的父母需要修炼)

【慧明内观禅修技能要点】

内观禅修与心灵成长的关系:

练习“观”,自我觉察,观呼吸,观感受,观念头,认识了解我们的内在世界。

涉及如何正确“观”?

什么不是“观”?

”——明心见性[1]。

内观整合治疗技术的目的是净化心灵,接纳包容自我及他人,直致发现每个人心中原有的智慧和爱

关键点:

1、关注、面对、觉察(理智型);体验、泡在里面、融为一体(感觉型)

2、不能逃避、不能压抑、不能合理化、不能攻

3、核心问话:

发生了什么?

感觉是什么?

感觉在哪里?

感觉有几分?

4、让“自我”死掉的关键:

不能动用思想,完全跟着感觉走,不能希望“感受”度增高或降低。

【慧明内观禅修实修体悟】

1:

解脱比较心,修炼接受真实自然,云在青天水在瓶。

了解负面情绪,超越内心矛盾冲突的根源——二元对立(《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1]。

2、解脱执著心,修炼管理欲望,不能被欲望奴役但也不能压制欲望,达到放下——平常心(《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

3、解脱妄想心,修炼“空性”即本体价值,体验到梦是无法被满足的,负性空是空虚,正性“空”就是一切——不再外求,达到顺其自然(《道德经》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内观整合治疗课程进阶与咨询师成长境界】

初级阶段

认知理解禅、道与心理治疗或心灵成长的关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与禅道结缘(成长阶段“有”)

提高阶段

身体开悟,进入身心灵整合的静修练习,打开心眼,明心见性,觉知自我,觉知来访者,能较熟练运用理论技术解决自己和来访者的心理困惑。

(成长阶段“觉”)

高级阶段

抛弃理论技术,达到“无为”。

咨询师人性丰满自然,痛苦与幸福,伟大与渺小的完美整合,使他(她)真实如你我,圣凡两忘,与这样的咨询师结伴,来访者将不治而愈。

(成长阶段“无”)。

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从来不缺乏内观的意识,无数的智者沉入生命的深处,在获取个体生命性的同时,确立了项度各异的文化取向,并将不同的文化取向在真诚的实践中予以实现。

作为众经之首的《易经》学说,它同样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伏羲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内观中总结出来了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并赋予了这种衍生、变化规律以人文的解释,以指导人类实践走向理性和智性。

老子在其《道德经》第一章就明确告知体道的方法: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指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无欲”与“常有欲”就是内观哲学的方法论,是通达天地运演之理、事物生、长、休、囚之理以及生命因生与衍生之理的内观结果。

这些智者不仅仅在内观中发明了某一实相真理,他们的内观成果也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所在。

可是东方传统文化也没有最终带领人类走向智性的发展之路,内观智慧仅仅在医学、易学等文化体系中获得了较为彻底的实现,而真正支持文化理念、文明意识的儒学、道学等诸子百家并没有将内观智慧发展到极致,而仅仅成了个体与政治关系的调和者。

当自身无法获得实相存在之理的时,是谈不上“文化”的,当发展理念、实践理念以及个体精神素养等仅仅处于自为状态,或受制于某一现象意识的引导时,社会的基本要素以及文化的基本要素之间无疑缺少因文明本体所迸发出的自觉的整合力量,缺少个体素养和群体实践的文化整合力量。

传统文化没有抵达生命实相,没有认识到现象因同源而具有的平等,以及因平等而绽放出的生命价值的全然。

东方传统文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内观”修证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先哲为我们留下了中医学、易学以及儒学、道家思想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将佛学思想发扬光大。

尽管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懂得内观的真谛,也不清楚内观修证能为个体与群体带来什么。

当先哲们在内观修证中积极构建人文思想的同时,当我们炫耀着先祖留下来的灿烂文化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对传统文化的消解的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息。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儒家学派,更是遭受了无数次的灭顶之灾。

我们欣赏不到孔子思想的真面目,欣赏不到易学思想的真面貌。

个别学者只是捧着被恶意删改、篡改后的文献做着所谓的学问。

我们不忍仔细分析传统文化各个分支的具体命运。

人们似乎已经无从欣赏到由内观修证所得来的伟大思想了。

思想的凋零始于恶意的政治操作和因私欲引发的篡改。

没有人去追问古籍文献的真实性和真理性,也很少追问这些思想产生原因。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代表中国失去了文化竞争的机会。

事实上,文化典籍并不代表文化之根本,先哲即使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文字,但只要为我们留下了“内观”修证理念和修证方法,也就抓住了文化的根基,顺延这个根基,可以窥见文明本体和文化价值。

立足“内观”修证方法,去尝试分析传统文化典籍的真伪性,去尝试鉴别文化典籍的文明性……顺着内观修证的探寻之路,我们可以窥见或重新走上探寻存在实相的道路。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直缺乏对“存在本体”的完整认识,人们不是围绕着存在本体而阐发了思考,就是在触及到存在本体的时候局限住了对存在本体价值的全方位认知。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为代表传统思想就属于前者,道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天道”,儒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人道”,儒家没有将人看成是生命本体中的,看成是生命性的。

而仅仅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人的秩序属性、道德属性,看到了人的国、家属性或民族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等等。

道家仅仅看到了“天道”的伟大和不可超越,但他还没有清晰地把握住天道,也没有立足人的生命性、人的存在本体的角度去思考个体以及群体实践的本体,没有真正地将“天道”与“人道”实现有机的整合。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还没有期待来将天道和人道在价值和意义上予以整合的思想,从而为人类实践指出存在本体和依存在本体而产生相应方法论的实践模式。

不同的是,中国禅学看到了人的生命性,它所建立的重视主体意识的反观与整合的认识论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成果。

中国禅学文化的价值在于释放生命性,承载不同意识形态从不同的路径潜入生命智慧,开启生存智慧。

但佛学思想还需要完善它的社会理念,彻底的整合人与社会的生命性,海明先生创立的内观文化就是使个体的生命修证和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治疗机制编辑

简介

1.罪恶的意识与接纳

内观疗法的罪恶感和一般所定义的罪恶感并不相同,一般认为罪恶感是来自防卫的罪恶感或者是对于他人加诸自己的束缚表示不满。

而内观疗法则认为罪恶感是来自「自私」,也就是所谓的「我执」。

吉本伊信说:

内观的目的在于袪除「我执」。

要袪除「我执」,在内观上需要先察觉自己的「我执」,如果以内观的自我省察三个观点来说,就是要察觉到自己得到别人的恩惠太多,却一直未注意及此,不但未感恩图报,反而带给别人太多的麻烦,自己的自我本位、放任、傲慢、匮乏体贴心是这些罪恶的根源。

罪恶感的察觉在治疗上有何意义呢?

这是内观疗法非常重要的一点。

从治疗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是可以袪除拒绝改变的心态。

接受心理治疗者同时有两种心理,一为企求改的需求,一为害怕改变的心理。

患者因内观而面对自己的丑陋与脆弱,抗拒改变的心理也迅速消失。

是对别人的恨意与不满之消失。

敌意与不满的心理乃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是被害的,自己有权利要求对方的心态所导致的。

因此,一旦了解自己是错的,自己太任性,并且是个加害者,则怨恨与不满将无存在的余地。

不仅如此,还会对别人的温馨、恩惠产生感谢与喜悦的念头。

可以放弃虚伪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我。

一旦对于自己的丑陋有正确的认识之后,就能平心静气的接纳自己及别人。

2、爱的重新体认和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

内观疗法除了要求去察觉个人的罪恶,同时也强调要去察觉他人的爱。

爱的自觉在内观疗法上有很重要的因素:

爱的重新体认

内观法的基本课题是「了解他人对自己照顾多少,自己又对这些人回报了多少」。

亦即检讨具体事实看是「施」多还是「受」多。

要去体会在过去的人生过程中有有那些人关爱到我或别人我做的事情,有属物质的,劳力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而在内观的过程中,感受爱最强烈的,莫过于洞察到「别人为我有献身的、牺牲行为的爱,而自己却有背叛性行为,尽管如此,别人仍然宽恕自己」。

换言之「自我牺牲」的宽恕才是人类最高的爱。

从正面去内观他人的爱就能回忆过去自己所遗忘的爱,并且去感受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因此,过去认为自己未被爱而有被害意识者,一旦想起自己被爱的事实,心理会有很大的冲击,内观加深。

一个人到了这个境界,就会放弃对于周遭人的偏见,融为一炉,称为「人我一体感」。

同理心

当自己很亲近的人说出感谢的意思时,国人常说:

「别见外」,可见国人把人我关分为「自己一亲人(包括「亲近的人」)--陌生人」,愈亲近,就像自己的亲戚那样看待,「亲人」意识并非固定的,乃是相当流动的。

发现过去自己认为「亲人」与「自己」是一体的感觉原来是单向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于是把「亲人」和自己分开来,当做一个陌生人去观察。

把别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去看、去回想他们所施与的爱情与关怀时,换言之,内观法是要打破过去模糊不清、未分化的人我一体的感觉。

内观愈深,则人际关系也愈明确而有分寸。

Rogers,C.R.的谘商理论强调同理心的重要性,内观疗法强调的也是同理心。

当内观者在进行内观的过程始终无法摆脱自我中心的时候,领导者会指示他「对方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何?

」、「你这样做,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

」。

因此,内观愈深,则内观者可以发现到过去太固执己见的自己,于是尽量从共鸣的立场去了解对方。

「共鸣的了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此即同理心。

「同理心」是「共同意识」的基础,共同意识即自己和别人的连带感。

人的存在是透过共鸣的过去产生连带感,一旦失去连带感就会产生空虚与孤独的疏离感。

总之,从内观疗法的观点去看,内观带动以爱为基础的同理心,使内观者与他人产生连带意识,最后克服存在的空虚与孤独。

实施方法编辑

集中内观

集中内观的进行步骤可分为如下:

1.面向墙壁,保持放松的姿势,坐下。

为了遮断心理上和视觉上的隔离,可以

在屋里的一个角落,用屏风围起来,坐在中间。

内观者可以躺着,可以闭眼

睛也可以开着眼睛。

设定孤独的、自己静静地面对自己的情境。

2.要反省自己对于别人采取的行为。

要从母亲开始,包括三点具体的事实:

(1)母亲为我做过那些事情?

(20%)

(2)我为母亲报答过那些事情?

(20%)

(3)我带给母亲的困扰有那些?

(60%)

"()"内为时间的分配比率。

3.调查的次序是按年代顺序,从幼年时代一致持续

4.依次进行父亲、祖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公司同事等,针对身边

的每一个人进行调查。

一个循环后又回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主题,时间切割得

更细。

5.每两个小时有三至五分钟的晤谈,晤谈者打开屏风,互相敬礼之后,谘商员

照当事人所反省的各方向加以询问,每天大约晤谈七次。

6.内观的主题包括生活费的计算、撒谎、偷窃等。

每一个主题都要严格质问站

在对方的立场去看,自己有没有过失。

7.上午六时起床,六时三十分至下午十时就寝为止,实施十五小时三十分的内

观(洗澡、上厕所以外的全部时间。

严禁收听收音机、电视、读书、与别人

交谈。

除非紧急事件不能打电话。

三餐送到内观处,边内观边用餐)。

日常内观

1.每日定时实施,像集中内观时针对特定人物做一定时间的内观。

2.针对昨天和今天的人际关系进行内观。

3.因靠自己难维持日常内观,可以设法由有内观经验者集合做日常内观,或每

周写一封信给谘商员,报告内观的结果,也可以写内观日记,接受检查。

渐进内观

医院实施内观疗法,拘束性的强弱对于治疗效果有影响,因为吉本模式的内观疗法拘束性太强,医院实施起来较感困难,于是有「渐进内观」的产生,所谓「渐进内观」是随着内观的过程逐渐增加每天的内观时间,增强整体的拘束性,这种改良式内观疗法不但容易导入,治疗效果也相当。

实施过程编辑

导入期

先由内观指导员利用播放内观法的录音带让内观者确认内观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天说明察觉自己的意义、过程及可能产生的抗拒,然后导入内观。

初期

初期阶段的特征是痛苦、杂念与内在抗拒而无法集中。

内观疗法称此情形为初期的困惑状态,其原因如下:

1.课题与苦恼脱节:

内观的第一个课题是要省察「幼小时候的自己和母 亲」的关系,与当前的苦恼似乎无关系,在毫无心理准备或并无明确答案下

勉强接受此课题,难免感到困惑。

2.思考模式不熟悉:

设身处地去想,或者把过去认为是当然的事情要从借贷关

系、负债、否定自己的角度去看,当事人很不习惯此种思考模式。

3.唤起记忆的困难:

日常生活的思考并不需要重视太早的记忆,内观疗法要求

对于过去做系统而具体的回忆,诚非易事。

4.生理上的痛苦:

在狭窄的空间静坐,早晨至夜晚,很不舒服,伴随生理上的

痛苦。

5.自我防卫机制与抗拒:

内观思考是把自己错误的待人感情或事件暴露出来,

因此,在潜意识里表现对于杂念、记忆追溯之困难。

中期

第三天至第六天左右属于中期。

内观加深,痛苦也随之增加,能够忍受这个痛苦,继续进行内观,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得到别人恩惠的事实,由衷觉得自己的存在完全被接纳。

内观思考的确立或内观所达成的人格变化是相当戏剧性地展开,它是可以观察的。

内观疗法称它为「转机」。

改变的契机或类型是多种模式,并且是很微妙的。

其因素或条件如下:

1.内观思考的增强:

并非在某一段时间的瞑思、祈祷或借助他人力量,乃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靠自己的力量去改革自我的意志为前提。

集中思考训练,亦即时间上的连续、反复、查验指导、回忆的数量等增强学习,即使反复相同的主题,也应具备在质的方面有求变的意志。

2.粉碎概念:

内观的命题不只是要否定自己的过去,也要否定自己的思考模式。

吉本称此为「粉碎概念」,即粉碎并改变陋习的自我训练。

起初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和厌恶自己的感觉。

到了饱和点之后,反而觉得舒适与放心。

3.记忆的重现:

旧记忆的重视非常困难,不仅在数量方面很难回忆,并且不切实际。

及至内观进行到某一阶段之后,回忆的数量会增加,时间的隔绝也随之缩短,现实感觉增加,存在的确认踵而至,然后才会有「转机」的出现。

4.洞察与情绪经验的出现:

其特征如下:

(1)自我批判带来伴随情绪激动的自我否定,可能因自我厌恶、自我怜悯、

自卑而哭泣不已,于是有呆然若失或落魄的状态产生。

(2)生理上会有疲劳。

(3)心理上呈现一片空白状态。

(4)精神上是非常苦闷。

(5)同时伴随着安乐的心境,亦即大欢喜、非常肯定的经验。

(6)精神上摆脱一切重担--怀疑、否定感情、不统整--感激自己生存的

事实,对于社会有奉献的心情。

(7)刹那间虚脱或落魄的状态消失,充满活力。

(8)他人眼里也认为整个人都改变。

(9)以上的情形或者短暂就经过,或者同时发生几种现象。

结束期

如果是集中内观,通常会有1小时左右的结束座谈会,互相交换内观体验。

辅导员也会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上能继续进行内观。

范围编辑

内观的对象是精神健康的人,如学生、护士、医生、教师、职员、家庭主妇等,尤其对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问题,效果显著。

内观疗法作为心理疗法应用则对象是精神不健康的人,如夫妇关系不洽、非社会行为、逃学、神经症、酒精依赖、抑郁症、心身疾病等。

通过内观人际互动的三个主题:

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

我为别人回报了些什么?

我做了些什么不该做的(给别人添了一些什么麻烦)?

引导人们观察自我内心、观照自己、凝视内心、自我观照、自我启发、自我洞察。

治疗编辑

按照内观治疗的程序,回顾对方给自己的关照,使内观者重温被爱的感情体验,唤起内观者的自信、责任感、受恩要报的义务感。

回顾自己给对方添的麻烦会唤起羞愧感、非病理性罪感(在日本这种罪感体验和认识是针对自己侵害了人们之间已经确立的关系准则和秩序)。

以上两类感情互成表里,加剧了内观者的情感活动,从而为破坏原来的认知框架创造了基础。

通过内观,内观者爱他人的社会性意向,重建自我形象的意向,改进人际协调的意向均会提高,这对革新自我有重大意义。

把遗忘的、混乱的、杂乱无章的经历,按照题目回忆整理,达到自我洞察和对人理解,建立新的关系和新的生活。

通过内观过程,可以重新了解自己、减轻烦恼、提高自信、振作人生。

应用编辑

感化教育

最早把内观法带入感化教育的是柏木幸雄。

而后久保田秀夫、广中博等人进行实验研究。

其结论是:

受试者对于不完整、不稳定的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更具有弹性的看法和想法。

医院

内观疗法在医疗上的应用,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问题、不同状的案例。

医院导入内观疗法有以下几个趋势:

1.在设备方面,由团体房间到个别房间,再进到专用个别房,已有内观

疗法专用治疗栋。

2.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