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环状区域。
如果Rx->Rx+,则无公共收敛区域,X(z)无收敛域,也即在Z平面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有界的X(z)值,因此就不存在Z变换的解析式,这种Z变换就没有什么意义。
例3-5x(n)=a|n|,a为实数,求其Z变换及收敛域。
解这是一个双边序列,其Z变换为
设
若|a|<1,则存在公共收敛域
其序列及收敛域如图3-6所示。
若|a|≥1,则无公共收敛域,因此也就不存在Z变换的封闭函数,这种序列如图3-7。
序列两端都发散,显然这种序列是不现实的序列。
图3-6双边序列及收敛域图3-7Z变换无收敛域的序列
表3-1几种序列的Z变换
3.2Z变换收敛域的性质:
性质1ROC在Z平面是中心在原点的一个圆环或圆盘,即:
;
性质2当且仅当x[n]的Z变换的ROC包括单位圆时,x[n]的傅立叶变换才绝对收敛.
性质3.ROC内不能包括任何极点.
性质4.若x[n]是一个有限长的序列,那么其收敛域就是整个Z平面,可能在Z=0与Z=
除外。
性质5若x[n]是一个右边序列,那么其收敛域就是从X(z)中的最外面的有限极点向外延伸至(可能包括)Z=
。
性质6若x[n]是一个左边序列,那么其收敛域是从X(z)中的最里面的非0极点向内延伸至(可能包括)Z=0。
性质7若x[n]是一个双边序列,那么可以看成是一个左边序列与一个右边序列的和,其收敛域一定是一个Z平面的环状。
性质8ROC必须是一具连通的区域。
由于序列的Z变换不仅取决于表达式,而且取决于ROC,同X(z)表达式如ROC不同则对应完全不同的序列,见下节。
3.3Z反变换
已知函数X(z)及其收敛域,反过来求序列的变换称为Z反变换,表示为
x(n)=Z-1[X(z)]
Z反变换的一般公式为
若
则
直接计算围线积分是比较麻烦的,实际上,求Z反变换时,往往可以不必直接计算围线积分。
一般求Z反变换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围线积分法(留数法)、部分分式展开法和幂级数展开法。
(1)围线积分法(留数法)
这是求Z反变换的一种有用的分析方法。
根据留数定理,若函数F(z)=X(z)zn-1在围线c以内有K个极点zk,而在c以外有M个极点zm(M、K为有限值),则有
(3-1式)
或
(3-2式)
Res[X(z)zn-1,zk]表示函数F(z)=X(z)zn-1在极点z=zk上的留数。
式(3-1)表示函数F(z)沿围线c反时针方向的积分等于F(z)在围线c内部各极点的留数之和。
式(3-2)说明,函数F(z)沿围线c顺时针方向的积分等于F(z)在围线c外部各极点的留数之和。
由式(3-1)及式(3-2),可得
代入
有:
(3-3式)
(3-4式)
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采用式(3-3),也可以采用式(3-4)。
例如,如果当n大于某一值时,函数X(z)zn-1在围线的外部可能有多重极点,这时选c的外部极点计算留数就比较麻烦,而通常选c的内部极点求留数则较简单。
如果当n小于某一值时,函数X(z)zn-1在围线的内部可能有多重极点,这时选用c外部的极点求留数就方便得多。
现在来讨论如何求X(z)zn-1在任一极点zr处的留数。
设zr是X(z)zn-1的单一(一阶)极点,则有
如果zr是X(z)zn-1的多重极点,如l阶极点,则有
例3-6已知
求Z反变换。
解:
围线c以内包含极点a,如图3-8粗线所示。
当n<0时,在z=0处有一个-n阶极点。
因此
图3-8收敛域|z|>|a|
式中,a是单阶极点
在z=0处有一个-n阶极点(n<0),
因此
即
这个指数因果序列是单阶极点的反变换,这个反变换是很典型的,在以下的部分分式中还要用到这个结果。
实际上,由于收敛域在函数极点以外,并且包括∞点,因此可以知道该序列一定是因果序列。
用留数法计算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在具体应用留数法时,若能从收敛域判定序列是因果的,就可以不必考虑n<0时出现的极点了,因为它们的留数和一定总是零。
在应用留数法时,收敛域是很重要的。
同一个函数X(z),若收敛域不同,则对应的序列就完全不同。
例如,仍然以上面的函数为例,改变其收敛域,可以看到结果完全不同。
例3-7已知
求Z反变换。
解
这时由于极点a处在围线c以外(见图3-9),所以当n>0时围线c内无极点;而n<0时只在z=0处有一个-n阶极点。
因此
即
例中,在n<0时,也可用围线外极点a的留数来求,
从收敛域在函数极点所在圆以内,就能判断序列是左边序列,计算出来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图3-9收敛域|z|<|a|
(2)部分分式展开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X(z)是z的有理分式,可表示成X(z)=P(z)/Q(z),P(z)及Q(z)都是实系数多项式,且没有公因式。
可将X(z)展开成部分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基本Z变换对求各简单分式的Z反变换(注意收敛域),再将各个反变换相加起来,就得到所求的x(n)。
为了看出如何求得部分分式展开,假设X(z)可以表示成z-1的多项式之比,即
为了得到X(z)的部分分式,将上式进一步展开成以下形式:
式中,ck是X(z)的非零零点,dk是X(z)的非零极点。
如果M式中,Ak是常数,k=1,2,…,N。
若X(z)的收敛域为|z|>max[|dk|],因此上式部分分式展开式中每一项都是一个因果序列的z函数,得
式中,系数Ak可利用留数定理求得
如果M≥N,且除一阶极点外,在z=di处还有s阶极点,则X(z)可展开成
式中,Bn可用长除法求得。
Ak可由式(1-76)求出。
系数Cm由下式得到
或
展开式各项被确定后,再分别求右边各项的Z反变换,则原序列就是各项的反变换序列之和。
例3-8设
试利用部分分式法求Z反变换。
解X(z)有两个极点,d1=2和d2=0.5,收敛域为|z|>2,则X(z)的零极点如图3-10所示。
由收敛域可知x(n)是一个右边序列。
因为极点全部是一阶的,因此X(z)能表示为:
求得系数为:
图3-10例3-8的ROC
因此X(z)为
得:
即:
例3-9在这个例子中要考虑例1-12中给出的X(z)所对应的全部可能序列。
解根据图3-10的零极点图和收敛域性质,X(z)有三种不同的收敛域:
(1)|z|>2,如例3-8,情况1已经证明是一个右边序列。
(2),情况2对应于一个左边序列。
(3),情况3则对应于一个双边序列。
因为X(z)的部分分式展开仅决定于X(z)的代数式,所以对所有三种情况都是一样的。
针对X(z)的三种不同的收敛域,
情况1:
情况2:
情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