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横向类比.docx
《中药横向类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横向类比.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横向类比
《中药比较学》笔记精要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
1麻黄、桂枝,辛温,归肺膀胱经
麻黄:
发汗力强治疗外感风寒无汗,肺寒咳、风水
桂枝:
发汗缓和配芍药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通化阳气,治疗寒滞经脉的闭经、通经、肢体酸痛、胸痹、痰饮
2、羌活、防风、藳本。
归膀胱经,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羌活:
其性升强,发散风寒、胜湿止痛力强,善于治疗游走性风湿痹症
防风:
性质不燥,作用缓和。
风热风寒表症均可用,长于散风解痉,治疗破伤风、惊风
藳本:
长于发散太阳经风寒邪气,善治头风巅顶疼痛
3、细辛、白芷。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及齿痛、鼻渊
细辛:
疏散风寒力强止痛之功颇强,又温肺化饮,善治阳虚感冒、肺寒之寒饮咳嗽
白芷:
善治阳明经头痛、眉骨痛,又能消肿排脓、,治疗痈肿疮疡、乳痈、带下
4、紫苏、生姜。
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止呕解毒
紫苏:
发散风寒能力弱,能宽中行气,理气止呕,安胎,善治风寒感冒兼恶心呕吐胎动不安及鱼蟹中毒
生姜:
发散风寒能力强,能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解半夏、南星
5、辛夷花、苍耳子、鹅不食草。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辛夷花:
善散上焦风寒,为治疗鼻渊之要药
苍耳子:
善祛风止痛、却风止痒、风湿癖痛、皮肤瘙痒、疥疮
鹅不食草:
长于止咳化碳,通癖解毒、治疗风寒咳嗽、风湿癖痛及泄下痢
6、胡荽、柽柳。
具有发表透疹之功
胡荽:
开胃消食治疗胃寒食滞、疹毒内陷
柽柳:
兼怯风湿,治疗风湿痹症
第二节:
辛凉解表
7、薄荷、蝉蜕、牛蒡子。
散风热、利咽喉、透毒疹,主治外感风寒表症
薄荷:
散风寒能力强上清头目、下疏肝气。
治疗风热目赤肝气郁滞之胸闷脇痛
蝉蜕:
又祛风止痉退翳目,治疗惊风、破伤风、小儿夜啼及风热痘后目赤,云翳。
癍翳
牛蒡子:
又清泄热毒,润肠通便,治疗热毒咽痛、咳嗽疮疡、痄腮及大便秘结。
8、桑叶、菊花、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热明目,主治风病初期的发热、头痛、偏头痛。
桑叶:
偏入肺经长于疏肺经风热和燥热治疗风热肺热的咳嗽
菊花:
偏入肝经,清肝热,平肝阳、解毒。
治疗风热、肝热的目赤肿痛、肝阳上抗的头痛、眩晕及热毒疮疡
蔓荆子:
质轻上行,长于疏散头面风热和肝热,止头痛力强,治疗风热上扰和肝热的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
9、升麻、葛根、柴胡。
散解风热,升举阳气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症,中气下陷诸症
升麻:
既泄阳明经热,又泄阳明热毒升举作用强,治疗中气下陷的九泄脱肛、子宫下垂、麻疹透发不畅及热毒咽喉、牙龈肿痛、斑疹、疮疡
葛根:
善发表解肌,治疗表征项背强痛、清热生津、升阳止泻,麻疹透发不畅、泻痢热病烦渴
柴胡:
善透半表办里之邪、疏肝解郁、与黄芩合用治疗少阳症。
治疗中气下陷的久泄脱肛、子宫下垂、肝郁胁痛、月经不调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0、石膏、知母。
二者寒凉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善治疗阳明经症、肺胃实热诸症,主治气分热病、肺热咳嗽、胃火牙疼
石膏:
清热力强,重在清解,又治气血两燔、热盛气、津两亏,热病后期余热未尽。
煅品生肌止痒,治疗火伤、湿疮、湿疹。
知母:
清热不如,重在清润,善滋阴润燥,清虚热,滋肾阴降肾火,治疗肺阴虚咳嗽、消渴、骨蒸潮热。
11、芦根、天花粉。
甘寒,归肺胃经,清肺胃热,又生津止渴,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燥咳少痰
芦根:
清热能力强生津力弱。
偏于肺经,长于清肺热驱痰排脓,清胃热止呕,清热利尿,又治疗肺痈、呕吐、热淋
天花粉:
偏入肺经,清热能力弱,但滋阴之力强,清热而不伤肺,滋阴而不恋邪
12、栀子、竹叶、淡竹叶、莲子心。
均有清除心烦之功,治疗温热病,心经有热的心烦、燥扰不宁、失眠或神昏等
栀子:
除心烦能力强,又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治疗火热炽盛的神昏谵语,湿热黄疸及臃肿疮疡。
竹叶:
清心烦不如栀子,但可清热利尿,生津、宁神。
治疗热病烦渴、口疮、热淋、小儿惊热。
淡竹叶:
善清热利尿
莲子心:
作用单纯,清心烦能力不及栀子。
13、西瓜皮、荷叶。
清热解暑、主治暑热症
西瓜皮:
解暑能力强,除烦止渴、、利小便
荷叶:
解暑作用弱,能升清阳,凉血止血。
治疗暑热,泄泻及吐血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4:
黄芩、黄连、黄柏。
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黄芩:
善清上焦肺火,泄肝胆肠之热,清热安胎、止血,又治温病、肺热咳嗽、胎动不安、血热出血
黄连:
长于清心火除烦,清胃止呕、清肠中湿热止泻痢,并善清热解毒。
善治心火盛的烦躁、神昏、胃热呕吐、湿热泻痢、热毒疮疡
黄柏:
长于除下焦湿热泄泻、退虚热,治疗下焦诸症;如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带下、足关节肿痛、及阴虚潮热、骨蒸盗汗
15、秦皮、苦参。
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泄泻、痢疾等症
秦皮:
兼有清肝胆郁热之功,治疗肝胆热目赤肿痛
苦参:
善清下焦之热,祛风杀虫止痒
16、龙胆草、夏枯草:
肝胆之要药,治疗肝胆火热之头痛、目赤、口苦
龙胆草:
泻火力强,又善清泄下焦湿热,
夏枯草:
泻火之力不及龙胆草,又善平肝阳散郁结,治疗肝阳上亢的头痛,耳鸣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17生地黄、玄参。
二者均清热凉血,养阴增液,主治温病入营血的身热口干、斑疹、夜寐不安、神昏、吐血、舌绛等及阴虚内热、低热不退、消渴
生地黄:
重在止血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
重在泻火解毒、滋阴降火,且能软坚散结,热毒实火和阴虚内热都可用
18、牡丹皮、赤芍。
苦寒、清热凉血、活血行瘀,凉血不瘀滞、活血不妄行
牡丹皮:
偏于清心火,重在凉血、能清血分之热有善清虚热,治疗温病后期发热、夜热早凉、阴虚发热、低热日久和场痈
赤芍:
重在活血,又克清肝火,只用于血分实热症和淤血诸症,又治肝热目赤、痈肿疮疡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19金银花、连翘。
二者寒凉,既能清热解毒,又疏散风热、能入血分,又表里和气血两清的作用。
主治卫、气、营、血热证及风热表征热毒疮疡、丹毒、疔毒
金银花:
疏散风热能力强,又可清热解暑、偏透上半身之热.、清热而不伤胃
连翘:
偏于解胸隔之热、清泄心火而去上焦诸热、能散血中郁火臃结的痈、核痰等
20、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三者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喉之功。
主治热病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热毒发斑、丹毒、热毒咽痛
大青叶、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能力强、善治疗大头温、喉弊
青黛:
长于泄肝火
21、紫花地丁、千里光、野菊花、重楼。
又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主治各种热毒疮疡、丹毒、痔疮、虫蛇伤、目赤、咽喉肿痛
紫花地丁:
消散痈肿能力强、治热毒疮疡之要药、治乳痈、肠痈
千里光:
清热解毒,又善治清肝明目、清肝热、目赤肿痛
野菊花:
平肝阳、清肝火。
治肝阳上抗的头疼、头晕及木吃肿痛
重楼:
又可消肿止痛、化瘀止血
22、鱼腥草、金荞麦。
清肺泄热、排脓消痈,长于治肺痈胸痛、肺热咳嗽及疮疡
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能力强,为治疗肺痈要药。
金荞麦:
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活血散瘀、健脾消食、治疗咽喉肿痛、妇科疾病
23蒲公英、漏芦、虎耳草。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治乳痈红肿疼痛。
蒲公英:
消痈散结能力强,兼能利湿泄热
漏芦:
治疗乳痈力不如蒲公英,但能消痈、行血下乳、舒筋通脉,治疗乳汁不下,月经不调和风湿痹症
虎耳草:
清热能力弱、但善治耳痈、流脓及吐血、湿疹、风疹瘙痒
24、红藤、败酱草。
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痈止痛,是治疗肠痈的要药。
以及妇女月经不调
红藤:
兼有祛风止痛、治疗风湿痹症
败酱草:
消痈排脓作用强,又能祛瘀、又用于瘀阻疼痛,如胸痛、产后疼痛
25、白头翁、翻白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湿热痢疾和热毒痢疾及热毒疮疡
白头翁:
善除肠热毒及湿热,胃治疗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的主药。
另杀虫止痒、治疗带下
翻白草:
力稍弱、又能止血凉血,治疗血分热的出血症
26、山豆根、射干、马勃。
清热解毒,利咽,是治火毒上炎的咽喉肿痛主药
山豆根:
主治利咽消肿重症
射干:
功虽不及山豆根、但兼有清肺降气,胃治疗热毒咽喉肿痛、乳蛾肿大、喉弊之要药
马勃:
善清肺宣肺而利咽、治外感风热、肺热失音、咽痛
第五节:
清虚热药
27、地骨皮、白薇。
清热凉血、退蒸,兼能清热泄肺。
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咳嗽。
地骨皮:
善治有汗骨蒸及小儿疳热、血热妄行的出血症
白薇:
善清解、解毒疗疮、温病热入营血的身热不退、退热无汗及热淋、血淋、蛇虫伤
28、银柴胡、胡黄连。
清虚热、除疳积,治疗阴虚发热、故障劳热、盗汗、低热不退等
银柴胡:
作用单纯力弱、为阴虚发热的佳品
胡黄连:
作用强、兼能亲热燥湿、有黄连相似之功
第六节:
清热明目药
29、木贼、谷精草。
疏散风热、退目翳,治疗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痛、多泪、目生翳膜
木贼:
轻浮、外散能力强、既能疏散风热又益肝胆、通窍止泪
谷精草:
上行能力清,善疏散头面风热,退星翳、治疗多种翳障症
30、决明子、青箱子、密蒙花、夜明砂。
四者善于清肝明目、治疗肝火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翳障
决明子:
又清泄肝火、平肝阳、又能疏散风热、润肠通便、且略补肝肾、为明目之要药
青葙子:
苦寒沉降、善泄肝火、清肝明目、并能平肝、主治肝火目赤及头晕头痛
密蒙话:
清肝养肝、以养为主
夜明砂:
为肝经血分药,清肝、散瘀、明目之功效,除治疗肝热外,又善治雀目、内外翳障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31、半夏、南星、白附子。
三者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
主治寒痰、湿痰,症见咳嗽痰多、胸脘痞闷
半夏:
主走胃,善燥脾胃痰湿,又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要药
南星:
库泄力大、善走窜温燥之性大于半夏、又入肝经、又善祛风止痉、治疗风痰诸症
白附子:
温燥之性更胜半夏、能升能散、善行头面、治疗头面风痰所致的如口眼窝斜等
第二节:
清热化痰药
32桔梗、前胡、白前。
三者均归肺经,又较好的祛痰止咳之功、主治痰多而咳,前胸痞闷等
桔梗:
性平,辛散苦泄,寒、热咳嗽均可用,善宣通上焦,肺气而利胸隔,具有良好的祛痰排脓之功,善治咽喉肿痛及肺痈咳嗽吐脓血
前胡:
辛散苦降,长于祛痰,外感风热咳嗽,痰多气急等相须为用
白前:
宣肺祛痰、降气止咳平喘,具有一定疏散风热之功尤以风热咳嗽、痰黄难咳而尤表征者为宜,无论寒热都可以用。
33、瓜蒌、川贝母、浙贝母。
均寒润之品,归肺经。
均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散结之功,主治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痰燥之痰粘稠、难咳,乳痈红肿热疼,肺痈克斯吐脓血等
瓜蒌:
甘寒润滑,以清润和导痰浊下行为特长,化痰和散结能力较大,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导滞、下润大肠通便,治疗胸痹、胸结及肠燥便秘
川贝母:
清肺化痰、开郁散结,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废墟久咳、痰少咽干
浙贝母:
清肺化痰散结能力强,多用于急性风热咳嗽痰多热咳痰稠及痰火郁结的疮疡、瘰疬。
34、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
三者均寒咸、均有清热消痰、软坚散结之功,主治痰火郁结而致的咳嗽痰多、肺热咳嗽等
海蛤壳:
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痰稠难咳,利水重在消肿、治疗小便不利,兼能止酸、止痛治疗胃脘痛、泛酸
海浮石:
清热化痰,肺热咳嗽、痰稠难咳,利水重在通淋、治疗砂淋、石淋、血淋
瓦楞子:
善于化淤软坚。
35、昆布、海藻、海带。
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为治疗廮瘤、瘰疬之要药,主治痰火郁结的痰核、瘰疬、腹部肿块等作用无明显差异。
昆布、海带教利滑,脾虚便溏者慎用。
并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胀满、湿热
海藻:
又可治疗疝气疼痛、睾丸疼痛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36、杏仁、苏子。
二者均辛温,归肺、大肠经,均有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治疗痰臃气滞、痰饮蓄结的咳嗽痰多、咳逆气喘、胸隔满闷、肠燥便秘等
杏仁:
止咳力强、降气平喘力缓,治咳嗽痰少症,性微温,风热、风寒、燥热、实热喘咳均可用
苏子:
降气平喘力强,又克祛痰、治疗咳嗽痰多、胸隔闷满等
37:
百部、款冬花、紫菀。
三者均温润之品,均润肺止咳化痰治疗肺虚九咳、痨咳等
百部:
甘润苦降,性平止咳力强、又能灭虱杀虫,是治疗肺痨咳嗽的要药,
款冬花、紫菀:
功能相似有邪可散、无邪则润,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
38、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
均偏寒凉,归肺经,均清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痰多喘息等
葶苈子:
清除肺热、祛痰、止咳又利水消肿。
其中葶苈子利水消肿能力强主治肺实的胸水、腹水、水肿、小便不利
桑白皮:
清除肺热、祛痰、止咳又利水消肿重在清肺热、痰黄而稠
枇杷叶:
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清胃热止呕、治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口渴
马兜铃:
又能清泄肠中热邪,治疗肠中实热的痔疮肿痛、出血
第四章:
芳香化湿药
39、藿香、佩兰。
均有内化湿浊、外散表邪,主治湿浊中阻、中气不运的胸脘痞闷、食少作呕、神疲体倦、舌苔白腻。
作用相似,相须为用。
藿香:
既能发散表寒又内化湿滞、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和中止呕,治疗湿浊中阻、胸脘满闷、恶心呕吐
佩兰:
发表不及藿香,化湿和醒脾之功好、又善治疗湿浊中阻的口甜腻、多涎口臭
40、砂仁、白豆蔻。
二者均辛温,归脾胃经,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主治湿阻中焦或脾胃气滞的脘腹痞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胎白滑腻
砂仁:
功专下焦,燥湿之性胜白豆蔻,行气不破气、调中不伤中、燥湿理气、温脾肾止泻、兼能安胎
白豆蔻:
功专上焦,上宣肺气、中入脾胃亿化湿温中
41、草豆蔻、草果。
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祛寒,主治寒湿阻滞中焦、脾胃失调的胃脘满闷、疼痛少食、舌苔厚腻
草豆蔻: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温脾止泻、又治湿阻中焦的气逆作呕、泄泻
草果:
辛燥之性大、又善消滞除胀、并除痰截疟
第五章:
消食药
42、莱菔子、山楂。
二者消积导滞能力大,适用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吞酸、腹痛泄泻
莱菔子:
消食除胀能力大,炒用又降气祛痰
山楂:
善消化油腻肉积、又能活血散瘀、炒碳可止泻痢
43、麦芽、谷芽。
二者有消积滞、健脾胃之功。
主治脾虚所致的米面积食
麦芽:
消积之力大又能回乳、治疗乳汁郁积的乳房胀痛、并可用于断乳
谷芽:
消积力弱、健脾力强
44、鸡内金、神曲,消食作用极强、又健脾治疗脾虚食积
鸡内金:
消食作用强又善治小儿疳积、脾胃虚寒,又具化坚消石治小儿遗尿及结石。
治胆结石与金钱草、郁金、硝石等配用,治疗尿道结石与车前草、海金沙、穿牛戚等配用
神曲:
消食外还兼有解表之功并能促进金石类药物吸收
45、鸡屎藤、隔山消、马蹄香。
消积导滞、行气止痛,主治食积气滞的脘腹胀痛、食少、肝郁胁痛等
鸡屎藤:
止痛作用广消食健脾力弱
隔山消:
消食健脾能力强行气止痛力弱
马蹄香:
长于理气止痛又兼消食止泻、治疗小儿疳积
第六章:
行气药
46、青皮、橘皮,二者为一物,均为苦温,归脾胃经,理气止痛,主治脾胃气滞的脘腹疼痛
青皮:
主入肝胆经,药力较猛、作用猛烈走下,长于梳理下焦气滞、主疏肝胆、破气滞、散结止痛,
橘皮:
主入脾肺经,长于理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作用缓而走上、为脾胃二经气分药
47、积实、厚朴。
辛苦温、行气导滞、通便,主治湿阻的脘腹胀满疼痛、恶心、爱气吞酸、便秘、泻痢
积实:
气锐力猛、偏于沉降破气、消积、化痰消痞,善治食积痰滞的胸腹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或泻痢
厚朴:
善除胃中气滞、燥脾家湿邪,即除有形之实满、又除无形之胀满
48:
香附、乌药。
行气止痛、治疗气质疼痛诸症。
胸腹疼痛、寒、痛经、疝疼痛
香附:
主入肝经、长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对于气机不畅的胁痛、月经不调、痛经均可配用
乌药:
走脾肺,下达肾与膀胱,长于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多用于寒郁气滞的胸脘胀痛、疝痛及下焦虚寒的小便频数等
49:
佛手、香橼。
性味辛苦,归肝脾肺经,上理气化痰、中行脾和中止呕、下疏肝理气止痛
佛手:
偏于疏肝理气止痛、肝胃气滞、胸脘胀满多用之
香橼:
偏于化痰
50川楝子、橘核、荔枝核、芒果核。
均具疏肝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的胸胁、脘腹疼痛、痛疝、睾丸肿痛等
川楝子:
性偏寒,止痛作用较强,又具杀虫之功
橘核:
性平行气止痛、理气散结、又治肝气瘀滞的乳房胀痛
荔枝核:
性温、理气散寒,善治下焦寒滞的少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
芒果核:
又消滞祛痰,治疗外感食滞咳嗽
51、沉香、降沉香、檀香。
均具降气之功、治疗气逆呕吐、呃逆等
降香:
散淤血、理气止痛、辟秽化浊,用于胸腹疼痛、跌打损伤
沉香: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平喘
檀香:
理气散寒止痛开胃,
52:
青木香、九香虫。
疏肝解郁、止痛、治疗肝气郁积和肝气犯胃的脘腹疼痛等
青木香:
又平肝阳、清暑辟秽,解毒消肿
九香虫:
又温肾阳、治疗阳痿、遗精
第七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53、大黄、芒硝,苦寒、归胃、大肠经,有较强的泄下通便之功,又可清热泻火,主治肠胃实热积滞等,症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神昏谵语等
大黄:
气味具厚,苦寒沉降、泄下力强,力猛善走,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是一味攻积、泻火、行淤、解毒利胆的要药
芒硝:
咸寒软坚、苦寒泄下,具清热泻火、润燥软坚泄下通便之功,可荡涤三焦肠胃之湿热积滞,以清肠软坚为所长,外用清热消肿止痛,治疗皮肤疮肿、口疮、咽喉痛
54:
番泻叶、芦荟。
苦寒、归大肠经,具泄下导滞之功,主治热解便秘
番泻叶:
性滑润,具有较强泄下导下通便之功
芦荟:
又长于清泄肝经实火
第二节:
润下药
55、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均润肠通便,但作用缓和,主治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
滋养补虚、用于老年人、热病伤津和产后血虚的肠燥便秘
郁李仁:
又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胡麻仁:
又补肝肾精血,
蜂蜜:
又润肺止咳、补种缓急、解毒,用于肺虚咳嗽、脾胃虚弱的神倦食少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55、甘遂、大戟、芫花。
三者药性猛烈有毒、均具峻下逐水之功。
主治水湿运化时常、停聚体内而至的全身水肿、胸腹积水,症见胸脘痞闷、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甘遂:
善走下行、泄水能力较强、通利二便而泄水祛痰涤饮,治疗痰癫痫等症,
大戟:
功似甘遂,长于治疗肢体水肿、痰核结聚、、痰稠咳满、瘰疬,有消肿散结之功
芫花:
功似两者,长于泄胸胁之水,兼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57、牵牛子、商陆、续随子、乌桕根皮、巴豆。
药性峻烈,有毒,均具逐水之功,主治水肿、胸腹积水、痰饮喘满等
牵牛子:
苦寒峻下,性降下行、通泄之功强,即通便泄水、又利小便、使水从二便排走
商陆:
苦寒沉降、其性下行、通大小便、外用消肿散结、蒸痈温化寒痰
续随子:
性温,又善温化瘀痰。
用于妇女血瘀经闭、症瘕痞块、痈疮肿毒
乌桕根皮:
通利二便作用强
巴豆:
药力猛
第八章:
驱虫药
58、使君子、苦楝皮、芜荽。
均具驱杀蛔虫,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痛腹胀、鼻孔骚痒
59、南瓜子、槟榔、鹤草芽。
主治涤虫病症见脘腹胀痛、腹泻、肛门瘙痒
第九章:
开窍药
60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
辛香之品,善走窜、入心开窍、辟秽开闭,能使昏迷者苏醒。
主治热陷心包火痰浊阻敝清窍的神智昏迷、痉厥、中风、痰厥、气厥、中恶
麝香:
开窍通窍力较强、又活血散瘀止痛、催产、可治疗经络阻滞的闭经、积聚、难产、包衣不下及痈疽肿毒
冰片:
可帮助麝香治疗。
又能清热止痛、明目、多用于五官科病症、如目赤、咽喉痛、口疮及疮疡
苏合香:
多用心腹猝痛、不省人事、中风痰厥等寒者
安息香:
又活血行气止痛、多用于气滞血瘀鹅心腹痛、风湿痹症及妇女产后血晕
第十章:
温里药
61、附子、干姜、肉桂。
三者均辛温,辛散温通,大热除寒,均具温里助阳、祛寒止痛、为治疗里寒只要药,主治寒邪内侵、中阳受困的呕吐泻利、脘腹冷痛、食欲不佳、便溏等
附子:
辛热燥烈有毒、其性善行、通行十二经、温里回阳之功最强,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以温脾阳以键运、下扶肾阳以益火消阴、外固卫阳祛寒,如有真寒无所不治。
干姜:
辛热无毒、其性能守,长于温中焦脾胃之阳,为温中散寒的主药,入肺经,又具温肺化饮之功,治疗脾胃虚寒和肺寒咳嗽等,常助附子
肉桂:
辛甘大热,为气厚纯阳之品、其性守而不走、即温肾暖脾、又温经通脉、祛寒止痛、且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与补气血药同用,鼓舞气血生长
62、吴茱萸、筚澄茄、小茴香。
辛温,既能中温脾胃又可下暖肝肾,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治胃寒腹痛、寒疝腹痛及胃寒呕吐
吴茱萸:
苦降主入肝胃经,温胃暖肝作用较优,为厥阴肝经的要药。
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善解肝经郁滞、中焦虚寒、
筚澄茄:
治胃寒脘腹冷痛、肝肾虚寒、又温中下气、治寒症小便不利
小茴香:
疏肝理气、温肾祛寒、开胃进食,主治寒疝疼痛、睾丸坠胀
63、高良姜、荜苃、花椒、丁香、胡椒、木姜子、红豆蔻。
温中散寒止痛主治寒邪内侵、阳气受困或脾阳不振的脘腹冷痛、呕吐呃逆、食欲不振
高良姜:
温中散寒功效较佳,长于温中焦止痛
筚苃:
温胃、解大肠沉寒,长于散胃肠之寒邪
花椒:
温中又杀虫止痒
丁香:
长于温胃下气、降逆止呕、且能温助肾阳
胡椒:
开胃,研服治疗感寒腹痛、泄泻
木姜子:
温胃燥湿、行气消食
红豆蔻:
又可醒脾燥湿,治疗脘腹冷痛
第十一章:
平肝药
64、羚羊角、熊胆、牛黄。
其性寒凉,归肝经,具有较强的清热息风止痉之功,治疗高热抽搐、神昏、小儿急性惊风癫痫
羚羊角:
归肝心经,善清肝火、为平息肝风的要药,又具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熊胆:
善清泄肝热、清肝明目、止痛,治疗热毒疮疡肿痛、肝热目赤、目生翳障及跌打损伤
牛黄:
有较强的清热凉血、解毒、凉肝息风作用、清心豁痰,治疗温病所致的诸症,及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口疮溃烂、痈疽等
65、天麻、钩藤。
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
主治感风内动的痉挛抽搐、急慢惊风和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
天麻:
息风止痉作用弱,都可祛风通络、养肝阴,又治风湿弊痛、肢体麻木
钩藤:
息风止痉作用大。
善清肝与心包之火而息风定惊、长于治疗惊痫抽搐、肝经又热的头胀、头疼、头晕、目眩及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66、蜈蚣、全蝎。
归肝经,有较强的息风止痉之功。
具较好的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作用、为止痉息风要药,主治急慢性惊风、中风、破伤风、等导致的抽搐、弓角反张、口眼歪斜、顽固性偏头痛、风湿癖痛、疮痈肿痛、瘰疬
蜈蚣:
息风止痉作用和毒性都大于全蝎,毒性大而性温,长于治疗痉挛抽搐偏寒者
全蝎:
性平、痉挛抽搐寒热均可
67、地龙、僵蚕。
二者归肝经,均具息风止痉之功,治疗癫痫抽搐、脾虚慢惊风、中风口眼歪斜
地龙:
咸寒降泄、善走串,即息风止痉又清热、下利平喘、同利经络、利尿、
僵蚕:
内息风止痉,又可祛风、化痰散结、用于风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及瘰疬结核等
68、石决明、珍珠母。
二者咸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主治肝阴不足、肝阳上抗的眩晕、头痛、耳鸣、肝火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视物昏花
石决明:
清肝火、平肝阳较珍珠母强,兼能清虚热、之劳骨蒸劳热、颜面潮红、低热等症
珍珠母:
清肝火、平肝阳,又具镇心安神之功
69、龙骨、牡蛎。
质重之品、生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煅痈收敛固涩,主治肝肾阴阴虚、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烦躁不安。
龙骨:
重镇安神之功大于牡蛎、煅用又生肌敛疮之功
牡蛎:
又软坚散结
70、代赭石、磁石。
均具平肝潜阳之功,治疗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头胀、烦躁失眠等
代赭石:
平肝潜阳功较强,又降逆止呕、凉血止血,治疗气逆喘满、呕吐、噫气、血热吐血
磁石:
咸寒,又可纳气平喘、聪明耳目、定惊安神、治疗肝肾阴虚的目昏耳鸣、心神不宁的惊悸失眠和肾不纳气的气逆作喘
第十二章:
安神药
71、朱砂、琥珀。
重镇安神、其味镇降,入心经、有较好的镇惊安神之功,主治心火抗盛、痰火扰心的神智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
朱砂:
性寒,专入心经,尤善镇降心经的邪热,清镇少阴的君火,外用可以清热解毒
琥珀:
又可活血散瘀,利水通淋、治疗血瘀闭经、血淋、石淋、热淋
72、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灵芝。
四者甘平,归心经。
具有养血益阴、安神定志的功效主治心血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多梦、神魄不宁。
酸枣仁:
养血安神强于三者,长于补肝益心、善治心肝血虚和肝胆虚热的惊悸失眠、兼能敛阴生津、治疗各种体虚多汗、口渴等
柏子仁:
长于养心安神、兼能润肠通便、之劳阴虚血少、长后津枯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