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9603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docx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

众志成城,开创教育新篇章

——化州市中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我镇党委、政府以改革、发展、稳定为重任,提出了“大交通、大工业、强财政、兴民生”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兴民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紧抓机遇,整合资源,科学布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垌教育再铸煌。

一、基本情况

中垌镇位于化州市中部,属低丘陵区,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13万多人,下辖30个村委会,2个社区,482条自然村,是化州市面积、人口第一大镇,与两省三市(县)十镇(农场)交界。

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过境梅石线贯穿全境内外,镇通村水泥路建有42公里,圩镇建设规范有序,城镇化水平高,商贾云集,是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

良好的人文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垌教育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而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为中垌现代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

中垌人民崇文重道,历届党委、政府兴学重教。

我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建设优质标准化学校,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镇内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全镇拥有公办中小学校39所,其中:

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2所,非完全小学34所,中心幼儿园1所(按市标准化建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在职教职工1101人,其中:

小学专任教师530人,中学教师417人,幼儿专任教师154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逐年提高。

在校中小学生17849人,其中:

小学生11047人,中学生6802人。

全镇学前教育毛入园91.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学龄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全镇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5%以下。

我镇中垌中学是茂名市一级学校。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中,我镇不断深化“办教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致力宣传“众志成诚,开创教育新篇章”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教育服务”三个一流的教育品牌。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1、党政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我镇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等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教育、重视教育,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切实加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组织实施。

先后制定了《中垌镇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垌镇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垌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把教育事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通盘考虑。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决策部署,成立了以镇委书记唐凌鹏同志为组长,镇长吴浩光同志、常务副镇长陈泽良同志及分管教育工作的党委委员林峰同志为副组长的中垌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强化创强工作领导,使全镇教育创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促进教育工作开展。

我镇认真履行教育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镇党委委员林峰同志分管教育工作,常务副镇长陈泽良同志协管教育工作。

二是健全会议制度。

镇主要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和部署教育工作,重点研究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规范化建设、学生安全等问题。

三是健全挂钩联系制度。

全镇的每间中小学校由至少1名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班子成员每年都定期到学校参加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事情。

四是健全调研制度。

镇委书记唐凌鹏同志、镇长吴浩光同志、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林峰同志等领导经常深入各村、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为教育办实事。

创强以来,我镇共为中小学校解决扩建用地63.5亩,是全市创强扩建学校用地最多的一个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镇为了扩建兰山中学而把校边的一条河道搬移,改道213米,“创强移河”成为全市创强工作的美谈。

3、营造氛围,凝聚全民之力,创建教育强镇。

为营造浓厚的创强氛围,我镇于2013年7月26日组织了镇、村(社区)干部、机关单位领导、中小学校长共200多人参加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吹响了“创强”冲锋号。

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省、市、镇各级关于创强的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化州市中垌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督导验收方案》,提高了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村(社区)、各机关单位、各中小学校等纷纷行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制作宣传栏、悬拉宣传标语等方式将“创强”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创强”宣传工作全方面、多层次、全覆盖地开展。

据统计,“创强”以来,镇、村(社区)、机关单位及中小学校共计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60多次,召开外出乡贤代表座谈会100多次,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1个,张贴和粉刷宣传标语6600多张(处),悬挂宣传横标350多条,开辟学校创强工作宣传专栏40多个,张贴学校规划立体效果图40多幅,出版创强宣传画册2000多册,印发创强募捐倡议书3万多份,出版创强工作简报16期。

通过广泛宣传,我镇创强工作深入人心。

4、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到位。

在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我镇仍确保教育投入按时足额到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

2012、2013、2014年我镇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986万元、8078万元、9836万元;二是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

2012、2013、2014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依次为3579元、4064.2元、4735.8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

2012、2013、2014年生均公用经费依次为中学生750元、1150元、1550元,小学生550元、750元、950元。

为破解资金短缺难题,确保“创强”投入,镇党委、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创强”工作,2014年3月22日在镇政府召开了中垌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教育创强募捐大会,会上众多优秀企业家、外出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当场募集到捐款1000多万元,全镇上下掀起了捐资“创强”的热潮。

同时,镇党委书记唐凌鹏同志、镇长吴浩光同志亲自率领“创强”筹资小组成员,不辞劳苦到深圳、东莞、广州、广西南宁等地区,发动中垌籍外出乡贤、校友捐资助学。

自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以来,全镇筹集到的教育创强捐款超过13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镇以“实施集中办学,发展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促进全镇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教育发展思路,努力使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我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前,存在点多、线长、面广,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班级少、班额少等问题,布局极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

大部分学校校园环境状况较差,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落后。

镇党委、政府广泛征求市教育部门、镇、村、各中小学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本镇实际,根据“创强”要求,认真研究和制定了《化州市中垌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以“撤高留低,撤弱拼强,撤小拼大”为原则,将全镇44所中小学优化组合,六年级学生全部撤并到中垌镇中心小学及中垌镇兰山中心小学就读,实现了“一完中、二初中、二完小、三十四非完小、一中心幼儿园”的办学结构,师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

调整后,全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同时,我镇按照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技校教职工(兼职),全镇34所非完全小学班均教师不少于1人,全镇无代课教师、无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

通过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创建标准化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我镇认真对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全镇各中小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完善各学校的硬件建设。

近三年,我镇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68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4幢,综合楼6幢,学生宿舍楼3幢,新建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4个,维修改造学校40所。

同时,我镇把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抓好常规性装备建设,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加强常规教学仪器和场室等基本设备设施配备;抓好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具有教学控制平台的多媒体教室,配齐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实现教育信息化。

目前,我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

各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达到了教育强镇的标准。

3、抓好扶困助学,促进均衡发展。

我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镇、村及学校对特困学生十分关注,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障弱势群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每学期做好对特困学生的调查,采取政府补贴、学校减免、社会资助等措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

为解决贫困家庭就读子女学习生活费问题,近三年,我镇共为4600名特困及困难学生发放学习生活费190多万元,从而减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压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育人师资

教师兴则教育兴。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

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尊师重教,以人为本。

中垌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师资建设理念,切实维护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目前,全镇的教师队伍中,有2人担任化州市的人大代表,22人担任镇人大、镇党代会代表职务。

二是认真落实教师的安居工程。

中垌镇把教师的安居工程纳入“民心工程”来实施,全镇共建有教师宿舍200多套(间),全面解决了有需要的教师住房问题。

同时,全镇教师均享受了住房公积金的补助。

三是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教师的工资逐年增长、按月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及时兑现。

2013年起,全市实行农村学校岗位津贴,全镇教师每月享受300-800元的农村学校岗位津贴。

目前,全镇教师人均月工资4000元,实现与本镇公务员“两相当”水平。

四是落实教师医疗和社会保险待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体检。

五是落实激励制度。

镇党委、政府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

近三年,全镇共评选表彰了优秀校长19人,模范教师311人,优秀班主任141人,德育先进工作者41人,累计奖教金额近30多万元。

六是关心教师的生活。

镇党委、政府每年慰问特困教师及退休教师,为他们送去温暖。

目前,全镇教师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

2、师德为先,树立形象。

我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广泛深入细致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

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全镇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三年来,全镇教师有2人获省级荣誉称号,13人获茂名市级荣誉称号,186人次获化州市级荣誉称号等。

3、立足科研,改革创新。

我镇立足科研,落实“科教兴镇”战略,建立了教学教研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质量立教、特色强教”的教学观。

全镇中小学均设立了教育科研小组,以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改革实验。

为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全镇还不断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积极在各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活动。

例如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教学论文比赛和教学评优比赛等活动,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近三年,全镇教师在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市(县)级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6篇,市(县)级以上获奖论文607篇,市(县)级以上优秀课例138节。

(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加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了共青团、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充分挖掘我镇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从小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素养教育。

三是强化安全责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镇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严格抓好校园安全管理。

一方面,镇、各中小学校均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镇、村(社区)、学校等相关单位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

另一方面,学校强化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经常性教育和制度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净化育人环境,强化道德教育。

我镇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成立了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公安、司法、工商、宣传、文化及综治等部门联合执法,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书店、音像店进行重点清查,重拳打击黑网吧,对无证摊贩、乱停乱放车辆进行治理整顿,严禁高压线过境校区,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小学都聘请了派出所干警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校上法制课;交警中队领导每学期都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加强了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五是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中小学都能结合生活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好卫生防疫工作和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疏散及自救自护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2012至2014学年,中小学德育考核优良率均达95%,全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镇内各学校均被评为“治安事故为零学校”。

2、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镇各中小学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课改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实践“减负不减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三年,全镇中小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的有47人次,获省级奖项的有68人次,获茂名市级奖项的有82人次,获化州市级奖项的有258人次。

3、抓好体卫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镇各学校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发展,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有益的竞赛和展示活动,为培养学生特长、展示学生才能搭建有效平台。

我镇中小学贯彻落实学校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积极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团结合作、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每年都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锻炼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近三年,我镇各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率达100%;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6%、98.1%、98.5%,优秀率为22.3%、22.5%、23.1%;初中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6.8%、97.6%、97.9%,优秀率为22.45%、23.12%、23.3%。

(五)完善体系,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强镇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我镇积极完善教育体系,努力构建现代和谐科学的全民教育体系。

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龄前三年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家访,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教措施,巩固就读率。

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

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孩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切实做好非“低保”困难的子女助学减免工作,减免困难学生书费、住宿费等费用,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巩固毕业率和升学率。

四是动员村(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设立各种奖教奖学基金,开展奖教励学活动。

2013年我镇首创成立了中垌镇奖教奖学基金理事会,该基金理事会的成立得到了广大乡贤的大力支持。

五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

由于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都达100%,小学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升学率92%。

2、科学发展幼儿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党委、政府立足农村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发展幼儿启蒙教育,积极支持幼儿园的建设发展,把原属镇政府干部住宅小区的近10亩土地无偿划拨给中心幼儿园作建设用地。

目前,我镇中心幼儿园拥有独立园舍,符合幼儿园规范办园要求。

通过积极提升幼儿教育的档次,增强幼儿园的内在活力,目前全镇幼儿毛入园率90%以上,为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大力发展成年教育

近几年来,我镇充分发挥以中垌文化站作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点的作用,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一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前来开课讲座或与市劳动保障局、农业局、人口与计生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科普讲座、劳动就业、农田耕种和烹饪技术、消防安全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培训;二是以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深入开展婚育、妇女、党员等各种各类培训班。

近三年来,全镇参加成校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全镇开设了16个项目培训,组织各类成人教育累计达28期,受训达15000多人次。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致富本领和综合素质,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4、广泛发展社区文化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地理文化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发展社区教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一是大力建设社区文化设施。

近年来,投入200多万元在圩镇中心区建成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中垌文化中心”以及灯光球场、大型露天舞台等一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各村(社区)也建立了文化室、体育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歌赛等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形式大型文艺晚会活动,大力推进了中垌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宏扬,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三年来,投入专项资金达60多万元,举办了20多场各种主题的文艺晚会、免费为群众放映电影30多场。

三是深化精神文明教育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并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垌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活动,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相对落后,教学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非完全小学的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如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欠缺;

三是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遵循教育规范化、现代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路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成果,一如既往地优先发展教育,并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中垌镇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教师年龄、学历、专业将镇内中小学教师合理优化配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我增值。

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加大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力度,找准教研切入点,不断开发新课题和完善已建立的课题,逐步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让全镇学校的办学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以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进行自查自评。

自评认为:

中垌镇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

自评结果为:

政府责任67分、教育管理18.5分、办学水平12分,自评总分共计97.5分。

我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标准,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给予督导验收。

广东省化州市中垌镇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