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952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7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独立开展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

1.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在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的基础上,基于生物化工发展前沿,进一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

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

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生物制备及分离工程

设计和优化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过程成本;研究开发高容量、高速度和高分辨率的新技术、新介质。

2

生化反应工程及应用

应用反应工程的一般原理,结合生物群体和生化过程的特点,研究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3

生物资源化学与利用

研究探讨各种生物资源的化学成分、利用价值和应用技术。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导师组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培养单位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设专业课程,学生要重视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前沿进展。

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每位硕士生都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独立完成科研设计、科研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的能力,提高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对该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

1.课程设置

(1)公共必须课(共4门,8学分)

公共必修课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由研究生院于第一学年内统一组织开设。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外语课旨在加强硕士研究生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①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文件的要求设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课程教学组,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形式开展模块化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硕士生必修) 2学分,36学时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硕士生指定选修)    1学分,18学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硕士生指定选修)  1学分,18学时

②外国语课程(1门,4学分)

以英语为主要语种,教学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侧重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③专业外语(1门,1学分)

在生物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设置,由学院聘请老师开设。

(2)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

①高等工程数学3学分,54课时

②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54课时

③生物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3学分,54课时

(3)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

①生物反应与生物分离工程3学分,54课时

②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54课时

③生物化工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3学分,54课时

(4)专业选修课(5门,10学分,学生根据研究需要,至少选修其中3门课程)

①生物信息学2学分,36课时

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③生物统计学与软件应用2学分,36课时

波谱解析2学分,36课时

发酵调控学2学分,36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详见《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学分要求规格表》。

(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化工原理》和《生物工艺学》。

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选择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

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

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

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

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等类别。

每一位硕士生都要跟随导师组教师承担一个学期的《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和《细胞生物学》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科研实践的形式主要是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申报科研课题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通过检索、阅读本专业领域最新科研文献资料掌握学科的研究趋势和进展;能够独立设计本专业的研究方案,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1次或省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会2次以上,在学院或课题组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作3次以上的综述报告或研究报告。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开展论文研究实验以前,应该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确定论文研究课题。

在论文选题确定之后,系统查阅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实验开始前要有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有完整、真实的实验记录。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要查阅本课题相关的有代表性和最新的文献资料,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拟定技术路线,完成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开始前完成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开始时应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理科指定选修

0192021

专业英语(生物工程)

1

18

3

江玉梅

各学院自行开设

专业基础课

0192041

高等工程数学

3

54

1

数学学院

0192038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

54

1

付鸣佳、罗向东、张金菊

0192039

生物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3

54

2

王筱兰、付鸣佳、邹峥嵘

专业核心

0192056

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

3

54

1

朱笃、吕虎

0192057

生物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3

54

1

王筱兰、颜日明

0192058

植物成分分析

3

54

2

邹峥嵘

专业

选修

0192059

生物信息学

2

36

3

陈雪岚

0192060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2

36

2

颜日明、蔡险峰

0192061

生物统计学与软件应用

2

36

3

熊建秋

0192067

波谱解析

2

36

3

彭以元

0192068

发酵调控学

2

36

3

龙中儿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补修

课程

化工原理

4

72

跟班学习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生物工艺学

3

54

跟班学习

附件二:

生物化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912021

课程名称:

专业英语(生物工程)

英文译名:

TechnologicalEnglishforBiochemical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分:

1

学时:

18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江玉梅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以后,随着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始接触专业方面的英语资料。

本课程在内容上主要选择生物工程的原理、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生物工程学、生物化学、酶学等内容为主,力求使读者能够接触更多的专业词汇、形式多样的文体和更多实用句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词汇的阅读,理解,以及听,说,和写作能力,强化专业英语水平,力争能够到达与外国同行进行简单的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内容有: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用途和前景,以及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酶学的发展史,并以纤维素酶为例分析了酶的应用;奥地利生物工程的发展史和固定化酶的用途和机制;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生物化学进行介绍;酶的某些特性的利用,包括生物亲和性和热敏性等;乳酸菌的抗菌肽及生物工程中固态发酵的应用和方法等;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中的利用反向微团技术提取蛋白质,以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等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生物工程专业英语》(21世纪专业英语系列教程),姜彦//刘晓兰.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

7810737759

2《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邬行彦等编,2007年,标准书号:

7502526315

课程编号:

0192041

课程名称:

高等工程数学

英文译名:

AdvancedinLifeScience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数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孔令华(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内容包含矩阵论、数值计算方法和数理统计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线性代数基本知识、方阵的相似化简、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方阵函数与函数矩阵、矩阵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矩阵论部分);误差分析、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方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数值计算、计算函数零点和极值点的迭代法、插值与最佳平方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计算方法部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统计推断(数理统计部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于寅:

《高等工程数学(第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姚仰新:

《高等工程数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编号:

0192038

课程名称: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英文译名:

Advance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付鸣佳、罗向东、张金菊(教授、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现象,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

该专业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学科业之中,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进一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同时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士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德伟,李艳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

0192039

课程名称:

生物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英文译名:

ModernTechnologyofInstrumentalAnalysisand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王筱兰(教授)、付鸣佳(教授)、邹峥嵘(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各种生命科学领域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使用维护方法、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学习内容涉及食品、环境监测、生物等领域以及电位法、电导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为专业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先碗,胡晓倩: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魏福祥: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版。

3、刘约权:

《现代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编号:

0192056

课程名称:

生物分离工程

英文译名:

Bio-Separation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吕虎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物质的特点和生物物质分离的主要技术,以生物物质分离过程的先后为序,逐章进行探讨,力求尽可能包含国内外成功生产的实际经验、反映国内外现代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的基本技术内涵。

课程分为13讲: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导论、生物物质特点、发酵液预处理与细胞回收、细胞破碎与碎片分离、离心分离、沉淀、萃取、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结晶、成品干燥。

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介绍各种技术的科学原理、操作与应用特点、不同物质分离技术选择选用原则和相关的工程设计与计算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生物分离工程》(第二版)孙彦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化分离工程》(国家“九五”规划教材),严希康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刘国铨,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

0192057

课程名称:

生物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英文译名:

ExperimentalDesignandDataAnalysisforBiologists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王筱兰教授颜日明讲师

课程简介:

实验计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领域中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学科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

生物实验设计是以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科学地安排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

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所获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是每个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应用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并能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近代最常用、最有效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利用Excel、SPSS和Origin等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云雁、胡传荣.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刘振学、黄仁和、田爱民.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DouglasC.Montgomery.实验设计与分析(第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课程编号:

0192058

课程名称:

植物成分分析

英文译名:

AnalysisofPlantComponents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学分:

3

学时:

54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邹峥嵘(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介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技术。

具体内容涉及溶剂提取、萃取、柱层析等的操作技术,要求掌握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熟练运用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等分离填料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能够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UV、IR、NMR和MS等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化学结构。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谭仁祥,孟军才,陈道峰:

《植物成分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徐任生,赵维民,叶阳: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卢艳花,魏东芝,蒋晓萌: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

0192059

课程名称:

生物信息学

英文译名:

Bioinformatics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6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陈雪岚(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信息的交叉学科。

包括生物学数据的研究、存档、显示、处理和模拟,基因遗传和物理图谱的处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新基因的发现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等。

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两方面,具体说就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功能的生物信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霞:

《生物信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版。

2、李巍:

《生物信息学导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S.A.克拉维茨:

《生物信息学方法指南》,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

0192060

课程名称: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英文译名:

LiteraturesSearchingandscientificPapersWriting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6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蔡险峰(副教授),颜日明(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使研究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同时,促进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本门课程以全新的视角,将一些检索工具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具体内容涉及各种文献特点与分布,传统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夏淑萍,邓珞华.《计算机文献检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符绍宏,雷菊霞,邓瑞丰等.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高祀亮,顾海明,李德成等.科技信息检索,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

0192061

课程名称:

生物统计学与软件应用

英文译名:

Biostatistics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6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熊建秋(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介绍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研究设计、搜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的基本逻辑思维方式与方法。

为了加强实用性,提供相应的SAS分析程序。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杜荣骞,《生物统计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8.

课程编号:

0192067

课程名称:

波谱解析

英文译名:

SpectrumAnalysis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6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彭以元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