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930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60dB﹣70dB

【考点】温度;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

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不合题意,故A错误;

B.人的体温是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42℃较为适宜.故B错误;

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率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40dB,故D错

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性估测,是一道基础题.

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相同

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

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故C错误;

D、太空中宇航员间不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③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最好,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差.

【解答】解: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船体振动产生声音.此选项错误;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信息,希望被困者做出回应.此选项错误;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求救的信号,但不是超声波.此选项错误;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更容易发现信息.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作用、声音的分类及不同介质的传播特点,涵盖的规律较多,难度不大.

5.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一定不同B.响度一定不同

C.音色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考点】音调.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

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的音调最低,fa.4的音调最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

因为dou.1和mi.3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的音调低,mi.3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两者音调一定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6.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

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解答】解: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积水干枯是由液体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满枝头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解: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分析,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9.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熔化成“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A.

B.

C.

D.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铁是金属,是晶体,在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应先将铁熔化,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体.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可对以上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B、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

C、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D、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首先要明确,铁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铸造铁轨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

10.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答】解: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11.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凝固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金属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钠铜合金B.钠铝合金C.铝铜合金D.铜铁合金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制合金的过程是都需要将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化成液态,然后进行熔合,待冷却后就得到了合金.

【解答】解:

A、将铜和钠加热到1083℃,铜变成了液态,而钠在这时就会变成气态,不会熔合到一起,故错误;

B、将铝和钠加热到660℃,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故正确;

C、将铝铜加热到2567℃时,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故正确;

D、将铜和铁加热到1535℃时,都变成了液态,可以制成合金,故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两种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一种液态、一种固态不会转化成合金.

12.报道:

2013年8月份,南京“低碳灯光节”在奥体中心启动,奥体中心附近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

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至少有几种颜色的光源()

A.7种B.5种C.3种D.1种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

红、青、黄.

【解答】解: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所以灯管内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光源是红、绿、蓝.至少有3种;

故选C.

【点评】光的三原色能合成任意的色光和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能合成任意颜色和黑色.

13.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逐渐变长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D.先变长,后变短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不变,但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3)影子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

一个是走向路灯的过程;一个是远离路灯的过程.

【解答】解:

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

14.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

A、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来源:

学#科#网]

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5.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解答】解:

(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色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波的频率较低.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

低;频率

【点评】

(1)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

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2)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17.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不是(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然后根据不同分贝下,人的听觉感觉来进行解答.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因此0dB不是指没有声音;

图中标准表示禁止鸣笛,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不是;声源.[来源:

学科网]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强弱的划分和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18.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同一环境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大于、小于、等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考点】声与能量;声速.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2)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

(1)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

能量;等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以及声速的掌握,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9.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当时气温为﹣16℃,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酒精.一支用完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小明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的读数是38.2℃.

物质

沸点/℃

凝固点/℃

酒精

78

﹣117

100

0

水银

357

﹣39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温度计在读数时应先明确其分度值,再根其温度的延伸方向进行数格.

(2)判断温度计中的液体是什么,应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与表中所列液体的凝固点、沸点进行比较来确定.

(3)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答】解:

(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40℃,最高温度是50℃,故量程为﹣40℃~50℃;液柱位置在零摄氏度以下,位于﹣10以下第3个小格,故其示数为﹣16℃;

(2)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大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凝固点为﹣117℃,小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而水和水银的凝固点都大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因此温度计内的液体是酒精.

(3)病人实际体温是37.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2℃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2℃;

故答案为:

﹣16;酒精;38.2.

【点评】

(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温度计内的液体的选择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如果温度计的液体本身沸腾或凝固了以后,就无法再测出相应的温度了.

(2)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要了解和掌握.

20.2014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根据计划,飞行试验器飞行约8天.

(1)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常温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后装入火箭的.

(2)如图是试验器绕月飞行的图片,图片中皎洁的月亮不是(是/不是)光源;若试验器某一时刻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此时试验器到月球的距离约是3×105米,试验器不能(能/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求出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1)氢、氧在常温下是气态,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它们液化后装入火箭的.

(2)月亮自身不能够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由题知,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所用的时间:

t=

×0.002s=0.001s,

s=vt=3×108m/s×0.001s=3×105m.

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

压缩体积;不是;3×105;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方法、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声音

的传播条件,确定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将碘锤放在热水中(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熔化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便于碘放热凝

华和聚集.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3)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解:

(1)用热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发生熔化,能够更好的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便于碘受冷放热凝华成碘颗粒.

故答案为:

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熔化;便于碘放热凝华和聚集.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

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

22.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