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9166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docx

程超长施工与监测技术方案印刷

石河子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

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简况与裂缝规律

该工程最长段约170m,宽约20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网架屋面。

框架梁为C40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为C40普通混凝土。

由于结构超长,为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设计留置了三道后浇带(见图1),待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2个月后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回填。

 

因为工期问题,拟采用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不留置2个月的后浇带。

超长施工技术需要采用膨胀剂或者抗裂剂,通过微膨胀补偿混凝土的体积收缩。

结合其它类似的工程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最终选定了CSA抗裂防水剂。

混凝土裂缝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框架结构来讲,梁板一般来说属于超静定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由于结构本身外部或内部的约束,容易引起拉应力,使结构物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在实际工程中颇为常见,裂缝宽度0.5mm至数毫米,但其危害程度往往轻微,一般没有承载力不足的危险,但对于持久强度却会带来一定影响,应当尽量加以控制。

裂缝出现在板上者常为贯穿裂缝,出现在梁上者,常为表面裂缝。

板的平面为矩形,则裂缝方向与较长边垂直。

如超长工程,则与长边垂直和平行方向均可能会产生裂缝。

板的裂缝是由降温及收缩引起,当结构周围的气温及湿度变化时,梁板都要产生变形-温度变形及收缩变形。

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收缩。

梁板的裂缝出现时间一般在1~3个月,此后趋于稳定。

裂缝一般在最冷、最热季节施工时容易产生。

梁板结构的最大拉应力一般出现在中部,只要使梁板中部的最大拉应力σxmax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混凝土中部的最大收缩ε小于混凝土的极限延伸率p,则混凝土不会开裂。

二、CSA混凝土简介

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是由多种有机和无机组分配制而成的刚性抗裂防水材料,其中不仅含有高效膨胀组分,而且配有塑性膨胀组分、防渗减缩组分,成功地将塑性膨胀、硬化后的膨胀与减缩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防水抗裂的双重目的。

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的性能既能符合JC476-1998《混凝土膨胀剂》标准要求,又能满足JC474-199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标准中混凝土防水剂要求。

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为粉状产品,碱含量低、无氯、对钢筋无锈蚀;CSA抗裂防水剂的推荐掺量为8~12%(内掺,取代胶凝材料量)。

其技术性能如下:

(1)在混凝土中掺加占胶凝材料总量(取代胶凝材料法)8~12%的CSA抗裂防水剂,除减少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外,对于硬化后的混凝土,可产生1.5~4/万的微膨胀,抵消或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由于含有防渗密实组分和减缩组分,混凝土后期收缩小,混凝土的密实性比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进一步提高。

(2)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的膨胀稳定期短,一般14天以后不再有明显膨胀,对砼后期强度无影响。

(3)CSA抗裂防水剂膨胀率高,后期收缩小,掺加CSA抗裂防水剂的混凝土,性能优于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对于超长结构工程的无缝施工,其抗裂效果优于膨胀剂。

三、CSA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基本原理与方法

CSA抗裂防水剂由于具有“高膨胀、低收缩”的特性,使其特别适用于超长结构混凝土工程。

在混凝土中掺加8~12%的CSA抗裂防水剂,通过水泥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临位限制下,在钢筋混凝土中建立0.2~0.7MPa的预压应力,可大致抵消混凝土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对于超长结构工程的无缝施工问题,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方案一:

“抗”的原则,即采用“加强带”解决,带宽2~3m,“加强带”内掺12%,带两侧掺8~10%。

带两侧设密孔钢丝网,目的是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内。

方案二:

是“抗”“、放”结合的原则,即采用“留缝不留带”、或者“跳仓法”施工,此种方法在地铁、隧道等工程中被普遍采用;采用分段浇筑法后,采用一个混凝土配合比就能解决问题,混凝土中的抗裂防水剂掺量与“加强带”法稍有不同,掺量介于中间值,一般10~11%,每段浇筑的混凝土本身确保不开裂,并有良好的膨胀性,由于浇筑的每段混凝土都是无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两段之间的混凝土不存在收缩问题。

另外,两段之间的间隔一般3天左右,可以释放部分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

 

CSA8~10%

CSA8~10%

 

图2“加强带”做法示意图

 

 

图3分段浇筑示意图

在采取以上两种方案之一的情况下,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100m以上。

板式结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L=1.5

只要使|T|趋向p,则arcosh∞,则可实现超长结构的无缝施工。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抗裂防水剂,由于混凝土的膨胀可补偿混凝土的冷缩和干缩,可显著地减少|T|,从而延长伸缩缝的间距。

四、石河子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超长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下。

1、编写依据

《石河子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主站房结构图》及相关技术要求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2、水泥、砂、石质量要求

①水泥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应采用达到国标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强度等级为42.5#的天山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鉴于目前市场上各个生产厂的水泥或者同一水泥厂不同批的水泥有时候差异很大,应对水泥的以下性能进行一些控制:

水泥细度:

水泥不宜过细,水泥越细,收缩越大,早期水化热也大,建议按水泥标准试验方法检验的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即使水泥细度有波动,其最大比表面积也不宜超过360m2/kg。

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②砂、石

应达到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应优先采用天然的水洗的中砂和5~25mm的石子。

③CSA抗裂防水剂

根据膨胀剂标准,水中7天的限制膨胀率宜2.5~4.0/万,到场的CSA抗裂防水剂应进行抽样复检。

④泵送剂

目前已经进入高温季节,因此,泵送剂必须具有缓凝、凝结时间可调的功能,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泵送剂的凝结时间指标。

泵送剂中缓凝组分的比例应能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达到14~18小时的技术要求。

⑤掺合料

根据混凝土相关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应选择Ⅰ级粉煤灰,且不得采用高钙粉煤灰和Ⅱ级以下(含Ⅱ级)的粉煤灰。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进行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计算,单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3。

提供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同时提供碱含量计算书。

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应“以抗裂为主、综合耐久性指标优先”的设计原则,①尽可能降低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和水泥的用量。

②控制单方混凝土中用水量③选择合理的粉煤灰掺量④采取缓凝措施。

(1)胶凝材料总量和水泥用量的确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也越大,因此,实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胶凝材料的总量和水泥本身的用量必须控制。

根据目前我国水泥、外加剂的水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提出以下原则:

表1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限制

混凝土强度等级

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kg/m3(不宜大于)

C30

400

C40

450

C50

500

(2)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

在目前的设计、施工规范里,混凝土的水胶比(水灰比)规定的比较笼统,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建议按以下原则控制:

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C40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0。

根据基本以上原则,实际工程单方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75kg/m3。

(3)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的掺量宜为15~25%(占胶凝材料总量),鉴于目前进入高温季节,本工程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应为20~25%。

(4)混凝土凝结时间控制

控制好混凝土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施工过程的裂缝控制都是有利的。

建议:

配制的混凝土有足够的缓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宜14~18小时。

(5)CSA抗裂防水剂的掺量和混凝土限制膨胀率

CSA抗裂防水剂的掺量范围为8~12%,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工程部位和施工季节等情况选用。

底板等非易裂部位混凝土,CSA的掺量宜8~9%;侧墙、楼板、顶板等部位混凝土易裂,掺量不应低于10%;高于C40(含C40)的墙体混凝土,CSA的最佳掺量不宜低于10%;后浇带等填充性混凝土中抗裂防水剂的掺量宜为12%。

通过以上掺量的调整,使混凝土达到GB50119中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要求。

表2非易裂部位抗裂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项目

限制膨胀率(×10-4)

限制干缩率(×10-4)

龄期

水中14天

水中14天,空气中28天

性能指标

≥1.5

≤3.0

备注

适用于基础底板混凝土。

表3易裂部位抗裂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项目

限制膨胀率(×10-4)

限制干缩率(×10-4)

龄期

水中14天

水中14天,空气中28天

性能指标

≥2.0(2.5)

≤2.0

备注

适用于墙体、梁板混凝土;C40以上混凝土宜按括号内的膨胀率取值。

表4填充用膨胀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项目

限制膨胀率(×10-4)

限制干缩率(×10-4)

龄期

水中14天

水中14天空气中28天

性能指标

≥3.0

≤1.0

备注

适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

(6)CSA抗裂防水剂的掺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抗裂防水剂掺量

式中:

K为抗裂防水剂的掺量,mC为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mF为粉煤灰,mK为抗裂防水剂。

4、超长结构无缝施工设计

(1)CSA的掺量

CSA抗裂防水剂的掺量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的抗裂需要进行掺量的调整。

按国家标准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为(要求水中14天):

补偿收缩混凝土:

≥1.5/万

墙体混凝土:

≥2.5/万

填充混凝土(后浇带):

≥3/万

根据我们以前大量的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工程的经验,本工程配制的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不宜小于2/万。

由此推荐CSA的掺量为10%,混凝土试配时,本掺量通过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试验结果确定。

CSA的掺加方法为替代胶凝材料的总量,计算方法如下:

掺加方法:

CSA掺量%=

(2)施工段的划分

根据CSA抗裂原理,在确保混凝土的收缩得到补偿的情况下,可将原来的后浇带调整为施工缝;为避免应力集中现象,建议C到D轴设工艺缝一道,待预应力张拉后立即回填混凝土,具体情况见图4所示。

 

根据以上的划分原则,整个站房的施工将划分为5个施工段,各个施工段之间留置施工缝,留缝时间不宜低于3天;5个施工段可采用“跳仓法”浇筑,也可采用“流水作业法”沿一个方向浇筑混凝土。

工艺缝宽1m,见图5,“T”字型是为了防水需要,无防水需要时,可直接做成“‖”型。

本工程的工艺缝待张拉预应力后,可立即回填同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且不受规范2个月要求的限制。

 

施工缝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新混凝土之前,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

5、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方法必须合理,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

混凝土的浇筑建议沿一个方向采用连续浇筑方法,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一个斜坡。

这种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泵管的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提高泵送效率,保证及时接缝,避免冷缝的出现

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并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

每个浇筑带的宽度应根据现场混凝土的方量、结构物的长、宽及供料情况和泵送工艺等情况预先计算好,避免冷缝的出现。

 

6、混凝土养护

由于目前正值高温季节,且气温干燥,因此,混凝土表面失水很快,当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迁移速度小于混凝土表面的失水速度时,会产生混凝土表面起硬壳、而内部还松软的现象。

为避免混凝土避免产生较多的龟裂现象,混凝土浇筑完后,必须采取下列两项措施的其中一项措施:

(1)楼板混凝土成型完,必须进行二次抹压工作,二次抹压的火候必须掌握好,最后一次抹压应选在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之间,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洒水养护至14天。

(2)楼板混凝土成型完,尽快找平,立即在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保水养护,塑料布必须满铺,并且与混凝土粘贴紧密。

(3)大体积混凝土梁除了覆盖一层塑料布外,还需再覆盖一层草帘子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得超过25℃。

在有风的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优先选择措施

(2)和(3)。

7、混凝土拆模

尽量延长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梁混凝土的侧模拆模时间不宜低于3天,拆模后,宜立即用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涂刷1~2遍,涂刷要及时,宜边拆模边涂刷。

五、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1、原材料计量:

水泥、砂、石、CSA、粉煤灰、水必须经过计量后才能投入搅拌机,计量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按重量计):

水泥、CSA、粉煤灰、水:

±1%;砂、石:

±2%

2、混凝土搅拌:

(1)应派专人负责投料,并符合计量要求。

(2)及时测定砂、石的含水量,以便及时调整混凝土拌合用水量,严禁随意增加用水量。

(3)混凝土搅拌时间:

用自落式搅拌机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秒以上,用强制式则延长10秒以上。

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均匀。

3、混凝土输送: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最短的时间运至浇筑地点。

4、混凝土浇灌前准备

钢筋模板按设计图纸安装,绑扎、安装要牢靠,模板表面涂上脱模剂。

模板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支撑必须牢固。

5、混凝土浇筑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入模混凝土坍落度宜180±20mm,钢筋密集部位可适当放宽20mm。

(1)在浇筑CSA混凝土前,模板及钢筋间的所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2)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并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3)CSA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不能漏振、欠振、也不可过振。

振捣时间宜为10~30秒,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振捣时,快插慢拔,振点布置要均匀。

在施工缝、预埋件处,加强振捣。

(4)确保混凝土“软接茬”,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六、保证措施

1、施工前,咨询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对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强调,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2、项目部应根据技术方案的要求,对各个环节指定专门的负责人,确保技术措施能够层层落实到位。

3、施工前,与生产厂家及时联系,确保CSA能够及时到位,并由监理公司进行抽样复检。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完成本工作的关键之一,对混凝土搅拌站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确保原材料选择正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CSA抗裂防水剂掺量正确。

此部分工作由咨询单位完成。

5、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人员按需要落实,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6、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风雨天气,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7、混凝土浇筑前,咨询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到场进行指导和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操作方法应及时指正。

8、把好混凝土的养护关,塑料布覆盖要及时,必要时,应洒水补充水分进行养护。

 

第二部分结构监测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

根据业主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实测,在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取消后浇带的情况下,结构超长施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混凝土结构能否满足设计的收缩变形要求,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影响结构安全的收缩裂缝,同时,可以控制施工引起的结构应力,减少安全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

二、监测方法与目标

1、目测

拆模后,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外观的目测,观察混凝土的开裂情况,裂缝数量要进行描述,并进行混凝土裂缝宽度、深度检测。

目标:

裂缝数量要少,裂缝宽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2、应力、温度监测

应力监测项目包括:

(1)受力钢筋应力;

(2)混凝土应变

(3)混凝土温度

(4)预应力钢索张力(本工程为后张预应力混凝土)

考虑到监测目的,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结构的受力特性,本着科学、可靠、经济的原则,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

主站房7.900m标高处9~10轴部分梁板,监测主次梁共6根,楼板3块:

具体位置详见图7。

梁监测受力钢筋的应力,混凝土的应变和温度,及梁上锚固的预应力钢筋张力;楼板监测受力钢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变。

截面布置图见图8

目标:

实测的应力值、应变值达到设计值要求。

三、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石河子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主站房结构图》及相应监测构建的弯矩图

 

图8截面测点布置

四、监测内容

综上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应力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应力特征确定。

1、主筋应力监测

采用钢筋计布设在梁内部,以监测主梁主筋的受力状态。

钢筋计应该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与钢管刚性连接或与钢筋直接焊接,测点位置选取在钢筋受力较大且单一的位置。

共选取3根主梁进行监测(9-10/A,9-10/D,F-D/9),每根梁上选取跨中上、下位置2根主筋进行监测。

共计布设主筋应力监测点6个。

测试仪器:

采用振弦式频率测定仪进行钢筋计的应力数据观测。

读取钢筋计的频率读数,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主筋的受力状况,监测精度≤1/100(FS)。

测试要求:

应力测试工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各节段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张拉完毕作为应力测试工况。

2、混凝土应变监测

(1)、梁应变测点布置

主梁9-10/A,9-10/D,F-D/9在跨中1/2L处截面上、下位置横向各埋设一支传感器,测量主梁受力最不利位置混凝土受压、受拉应力值。

在梁端1/10L处截面上部横向埋设一支传感器,截面中部45度方向埋设一支传感器。

其余3根梁在跨中1/2L处截面下部位置横向各埋设一支传感器。

共需要15支应变传感器。

(2)、板应变测点布置

考虑到板的厚度及受力特点,板上混凝土应力监测截面测点仅布置在板的中部,横向、纵向各一支应变传感器,合计布置6支。

测试仪器:

测量采用智能型埋置式钢弦应变传感器,用相应的读数仪进行应变测试,测量精度控制在±1με以内。

测试要求:

应力测试工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各节段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完毕、预应力张拉完毕作为应力测试工况。

应力测试工作在温度较为恒定时进行,同时须进行温度的测试。

3、混凝土温度监测

主梁的温度测试断面与应力测量断面相同。

在各温度监测截面的上、中、下缘各放置一个温度计,基于应变计有测温功能,现只需要在梁9-10/A,9-10/D,F-D/9跨中位置的中部埋设一支温度计,在1/4L跨设上、中、下缘各设一支;其余梁跨中上部各埋设一支温度计。

合计18支温度传感器。

测试仪器:

采用自带温度测量功能智能型钢弦式应变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测试要求:

在进行其它应力测试时,同时进行温度场的测试。

4、预应力钢索张力监测

对预应力的张力值进行监测,并在之后的使用阶段测量预应力的损失值。

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对梁9-10/A,9-10/D,F-D/9进行监测,合计使用3个锚索计。

测试仪器:

采用振弦式锚索测力计和振弦式频率测定仪。

监测精度≤1/100(FS)。

测试要求:

在预应力钢索受拉前安装锚索测力计,锚索测力计的电缆应用保护装置引出。

监测点清单

序号

监测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1

主筋应力

7(含一支备用)

2

梁应变

16(含一支备用)

3

板应变

7(含一支备用)

4

混凝土温度

19(含一支备用)

5

预应力钢索张力

3

6

电缆

200

五、监测原理

采用钢弦式应力计对混凝土结构的应力进行测试,通过测量测点应变换算应力值。

对于钢弦式应力计,是利用传感器内腔中钢弦频率的变化来反映被测物体的应变。

钢弦式应力计的输出信号为钢弦的振动频率。

对于混凝土结构,采用钢弦式应力计测得的是总应变,其包括了非应力应变成分,要得到被测位置的真实应力,必须准确扣除非应力应变。

而非应力应变又因测量对象及测量位置的不同而异。

在采用钢弦式仪器进行结构的应力测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应力计算时须将温变引起的自由应变予以扣除。

因此,从温度对钢弦式仪器进行应力测试影响的角度考虑,每个钢弦式应力计都必须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

对于采用埋入钢弦式应力计进行混凝土结构应力测量,其测量精度还受到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引起的非应力应变成分等的影响,须采取相应措施对该非应力应变成分进行剔除,目前通常是在应力计附近埋置无应力计进行应力补偿。

六、监测周期

(1)、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全部仪器的调试;

(2)、混凝土浇筑中进行温度监测;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每隔3个小时进行温度监测,3天后每隔8小时进行监测;

(4)、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监测,张拉后进行读数,后一周内每天进行读数;

(5)、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应力监测。

七、现场注意情况及配合工作

1、施工单位专人配合监测单位安装仪器。

2、施工单位在施工到监测点设置节段时,应事先通知施工控制小组人员,以便其进场埋设应变计和温度计;

3、应变计必须按预定的测试方向用细匝丝绑扎固定在结构钢筋的下面,细匝丝捆绑位置应在应变计受力柄内5mm处,要保证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动;

4、测试导线用塑料套管保护,沿结构钢筋引出至楼面板顶面,每隔一段距离(或方向改变处)用细匝丝绑扎牢固。

并制作小钢箱保护应力和温度现场测试引出线,须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均可观测;

5、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传感器特别是传感器与导线连接处附近,不要过分振捣,应变计与测试导线应避开混凝土振捣方向,以免振捣时传感器方向改变或将测试导管损坏;

6、在施工现场的人员应特别注意不要踩踏测试导线;

7、现场若发现有应变计、传感器和导线损坏情况,应尽快通知施工控制小组人员,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八、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

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

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观测值与施工进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

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一、施工组织机构图

二、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成员

中铁建工:

袁天建组长高太平副组长

建材总院:

张利俊副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