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
人教版必修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看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
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
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
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終未断裂的生活传统。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
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
每个人都要“生”。
皆在“活”。
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
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
“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波泼地,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
明末清初著名西家石涛所说“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
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人们不仅要“过”生活,要“活着”而且要“享受”生活,要“生存”。
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存在指的则是“生活”,也就是一种与自身、与事物的直接私密关系。
人们不仅过日子,而且还在“经验“着他们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始终不离于感性的,列维纳斯还说过,所有的享受都是“生存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存在。
“美学”这个词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
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
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
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生活”过成了“享有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美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长,它本然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在这个意义上,东方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而更是感性之智,生活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美好。
“生活美学”恰是一种研究幸福之学,也是一种实现幸福之道。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
为生活立“美之心”》,《光明日报》2019年7月1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
B.中国美学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的生活艺术。
C.作者认为,存在对古人来说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内在的主体性”。
D.生活美学关注“幸福”的追求,为生活立“美之心"。
致力于让生活过得美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B.文章主体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层层推进,清晰地阐明了东方生活美学的内涵。
C.文中引用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名言,是为了阐释“‘活’则指生命的状态”。
D.文中多处运用了因果分析法,或先果后因,或先因后果,分析准确,论述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与生活“不即不离”,审美注重体味生活,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
B.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和“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
C.中国的“美学”拓展了学科维度,不仅是感性之学,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D.中国人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中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
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
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与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
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
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
其利,一目了然。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
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其弊,也清晰可见。
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
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摘自赵婀娜《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人民日报》2019年2月25日)
材料二:
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
2009年,“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上预装;2011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启动。
此外,《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
一些大型游戏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宵禁”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负责人、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介绍说,目前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致分两大产品线:
一是游戏健康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在所有腾讯游戏产品中监测、管理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如13岁以下用户每天限玩1小时,每天21时至次日8时之间禁止玩游戏,13岁及以上未成年用户则每天限玩2小时等。
二是成长守护平台,围绕“家庭守护”“师生互动”“自我管控等推出相关的游戏管理产品和工具,邀请家长、老师共同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商量控制游戏行为方案。
(摘编自彭训文《上线运行12年,“疏堵结合”咋实现?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日)
材料三: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
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
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
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
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而是共同负起责任,无疑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适得其反。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摘编自郑海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
4.下列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的一项是()
A.分散了注意力、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B.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导致心理疾患。
C.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各类资讯。
D.影响视力,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都关注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
B.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
C.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腾讯游戏健康系统和成长守护平台两大产品线构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D.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互配合,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
学习环境。
6.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猫们
姚育明
我家旧居院子一百平方米左右,几眼便看到底,但树木花卉不少,共计有一棵白玉兰,一棵紫玉兰,一棵石榴树,一架粉蔷薇,两株黑玫瑰,一棵淡紫香水玫瑰,一棵粉紫薇,一棵柿子树,三棵含笑,一棵无花果,一棵杏树,一棵大叶栀子花,五棵四季珠珠花,一棵红梅,一棵蜡梅,一棵大山茶,三棵桂花树,一棵鹤掌楸,一棵枣树,一溜紫红粉白相间的杜鹃花,一棵香椿,一棵黄杨,一棵蹿天大樟树,还有一片绿草地。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一一列出,是因为我一直看不够,还有无数的碧眼、绿眼、黄眼、黑眼,它们也是看不够,更是玩不够,它们就是被我们称为院猫的精灵。
流浪猫要抢占我家院子还情有可原,奇怪的是散养的家猫也来凑热闹,比如一只结实厚重的矮脚黄虎斑,一进院子就扑打所有的猫,连女猫小猫也不放过。
如果我呵斥它,它就把尿喷到猫碗里示威,有一回竟当着我的面撕咬病弱的黑妹妹,我一时找不到棍子,脱下左脚的拖鞋扔了过去,拖鞋砸在它身上,吓逃的反是黑妹妹,黄虎斑纹丝不动,四只短脚像钉子一样牢固,它扭头镇定地看着我。
天阴下来时,矮脚虎仍不回家,反而蹲守在猫屋顶上发威,院猫们只好胆怯地挤在阳台上。
下雨了,它又窜过来,独自霸住阳台上的猫爬架,四脚朝天地睡得自在,原住民只好钻在冬青树下战战兢兢地躲雨。
有时碰到院猫们都出去玩了,黄虎斑一人就乐得在院里打滚,看我的眼神也变得温驯,还不时喵喵叫着,好像说老子总算享到清静了。
猫们拿定了我的软肋,只要遇到它们,我总没办法选择。
过去,我一直遵循着“来的都是客”的原则,事实使我明白“来的都是麻烦”,于是修改小院规章,为了原住民的安定,也为了邻居耳根清净,我发誓,有主的猫一律不准入内,为此特准备赶猫棍一根;无主的狗也不准入内,想进餐外面等候。
唯有流浪猫可以进来就餐,但不留宿。
结果后者不高兴了。
为什么准吃不准睡啊?
没法和它们讲道理,据说猫的智力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一个幼儿懂得什么逻辑?
我只好频频张望,一有情况就从屋里冲出去,从精神抖擞到精神恍惚,我的眼睛里只有猫!
猫!
猫!
在它们眼里,我一定是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猫,忽善忽恶,阴晴不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猫们安静了不少,除去我的努力和原住民的团结一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猫王出现了。
猫王第一次出现在我家院子里时,所有的猫都低头不语,也有昂首的,却是闭着眼睛。
有一只不大不小的猫刚想钻进院子,猛然看到猫王,吓得又缩了回去。
这是只黑灰色的狸花,体型庞大,毛发蓬松,它无言地蹲在我家院子正中,目光懒散地扫过所有的猫,好像说,小玩闹们,我不来巡视一番你们就反了天了?
我大喜,捧出猫粮献殷勤,它对着猫粮目光呆滞地沉思一会儿,然后心不在焉地吃了几粒,又停住,我凑过去,讨好地说,你应该有个名,就叫你大松吧。
它置若罔闻地看看猫碗,好像不明白刚才吃的是什么,我伸手想摸摸它,它反手就是一巴掌。
咦?
怎么恩将仇报?
你算什么猫王,倒像老年痴呆症!
不知大松贵府何在?
有没有人为它打理饮食?
只知道它对餐饮不太敏感,有时闻闻刚倒上的猫狼,一粒也不吃,有时又把别的猫吃剩的丁点猫粮舔得干干净净,弄得那碗像水洗过的一样。
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精神追求和兴趣爱好,它来了就像人一样用屁股坐着,两前肢腾空,没任何表情地坐着犯傻。
奇怪的是这傻劲就能镇住群猫。
它不久留,吃一会儿或坐一会儿就走,它走时全院的猫都行注目礼。
别看黄虎斑百无禁忌,却也惧这只大头大脑的猫王几分。
如果大松进来了,黄虎斑还霸在院里不走,一场好戏马上开演,刹那大松显示猫王本色,每回打斗过后,地上都滚动着几大撮猫毛,有黄色的,也有黑灰色的。
我可怜这只已显老态的猫王,只要有可能,就助它一臂之力,最后总能弄得黄虎斑落荒而逃。
我总算明白了,这个院子有着双层管理模式,猫王才是它们真正惧怕的管理者。
我和猫王并驾齐驱,终于将院猫条件明确下来,住进来的猫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我主动收进;第二,自己来投靠,全体院猫接纳;第三,猫王不驱。
咦?
怎么猫王的权力放到了最后?
想一想,现实就是这样,骨子里,我还是它们的主人。
有好长一段日子,大松和黄虎斑都不来了。
后来,听说黄虎斑中毒身亡。
大松到底怎么样?
我不敢朝坏处想。
在城市里,猫的真正天敌是人类。
自从我听说猫贩频繁出入我们小区,还有小区里住着做烧烤的租户,我就常常为猫们担心。
后来,我们卖了旧屋,新来的人家改造了小院,挖掉了一大半的树木花卉,草地也变成了防腐木地板,并且一直延伸向河面,院子徒增面积,一下变得宽敞明亮,但是再也没有猫搅得风起云涌了。
(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猫”“黑妹妹”“精灵”等称呼,体现了“我”对院猫们的喜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例如每回打斗过后,地上都滚动着几大撮黄色和黑灰色的猫毛,暗示了两猫打斗的激烈。
C.黄虎斑经常欺负其它猫,“我”非常讨厌它,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每次猫王大松和它打架,“我”都是帮大松。
D.结尾“宽敞明亮”表面是褒义词,写小院因砍伐树木花卉后,显得敞亮;实则对新主人
做法感到遗憾。
8.文中塑造猫王大松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9.文章开头罗列小院里树木花卉的名字有何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
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知名于世。
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
众谓松曰:
“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遂辞不受。
松复讽众以“长者意,不可逆”。
众曰:
“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
”太子及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
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惟众不染于辞。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
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
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
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曰: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
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
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
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
”帝不从,复遣众。
众因上言:
“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
今复衔命,必见陵折。
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氈裘独拜。
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
”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
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
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
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
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迁左冯翊,政有名迹。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
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
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
帝不从。
在位以清正称。
八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郑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B.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C.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D.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和亲,汉朝为了缓和汉、匈的民族矛盾,稳定边疆,选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
C.中国,古指京城或国都;也指我国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军事;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众天资聪颖,学习专心。
他十二岁时,就开始随从父亲阅读《左氏春秋》;读书时,他能专心致志,受到同时代人们的称赞。
B.郑众遵守律令,颇有远见。
太子想与之交往,曾派梁松转告,他明确拒绝;等到梁氏出事,许多人受到牵连,惟有他没有。
C.郑众威武不屈,气节凛然。
他出使北匈奴,匈奴想让他下拜,郑众毫不屈服;后来,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也没能使他屈服。
D.郑众为人耿直,敢于直言。
建初六年,肃宗有意恢复盐铁官,他上书劝谏;肃宗多次下诏责怪他,直至被弹劾还是坚持不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2)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
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注:
①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前。
邢桂州指邢济。
按唐人惯例,邢济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上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取水路前往,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想象风波洞庭的气势,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②据《后汉书》记载,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史搜刮珠宝渐移他地,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在道上,东汉官吏孟尝调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
③使臣星:
即使星,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屋使”。
典出《后汉书》,诗中指邢桂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铙吹喧京口”以视觉形象来写听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热烈壮观的送别场面。
B.“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远去,望尽风烟洞庭
深情。
C.颔联紧承上联,想象路途所见“击汰”“扬舲”勾勒出一-幅昂扬奋发的画面。
D.颈联写落日的余晖使江湖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潮水来时整个天地染成了青色。
15.请简析尾联
艺术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自己不被人了解,但只要自己本心美好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写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5日清晨,朝阳____________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____________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____________的巨响,(),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____________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射关心惊天动地期待
B.晖映关注惊天动地等待
C.晖映关心天崩地裂等待
D.照射关注天崩地裂期待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团桔红色的烈焰从巨型运载火箭喷射而出
B.一团桔红色的烈焰被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来
C.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
D.巨型运载火箭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喷射出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C.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D.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0%,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的?
①______。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
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②_____,暗物质在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通过它们对可见物质在空间运动和分布的引力作用,③__________。
21.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80个字。
丝路国家国际摄影优秀作品巡展11日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开展。
该巡展此前在中国北京、泉州、成都、重庆,以及海外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地亮相。
此次展览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促进丝路国家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摄影教育和交流。
巡展太原站共展出22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是巡展开展以来展品数量最多、最全的一次展览。
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表示,此次展览为山西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也为山西摄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2日,温州文成322国道,在只有两条车道的连续下坡路段,一辆正在检修的重型半挂车,突然越过黄线逆向加速滑行……险情一触即发。
这时,正驾车路过的轿车司机刘文忠见状立刻下车,飞身从大货车右侧攀上货车,打开门钻入车中。
几秒后,大货车安全停驶,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