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课例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824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算课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口算课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口算课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口算课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口算课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算课例集.docx

《口算课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算课例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算课例集.docx

口算课例集

 

《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口算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课例集

 

 

净月经济开发区爱国小学

刘彩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方形纸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5/8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9 里有(  )个 1/9;(  )个1/8 是  7/8。

(3)3个 1/4是(  ); 6/11是6个(  )。

(二)、新授问题引入

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

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其中4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师:

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

生:

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8,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4/8,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8。

师:

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生:

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1/8+3/8

生: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师:

今天就一起来探索这类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探究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选择:

1/8+3/8表示什么含义?

(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是多少?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

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

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

师:

4/8可以写成多少?

(1/2)

生:

回答

(3)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选择:

4/8-1/8表示什么含义?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

(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归纳方法

师: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

同分母)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

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应用

1.填空: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不变,只把             相加、减。

2.完成课本第105页第11题

3.下面在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两道实际问题.

(1)我有3/4瓶矿泉水,倒出了1/4,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2)一个水池已经灌了5/8池的水,还要灌多少水才满?

4.拓展练习(口答):

5.(  )+3/(  )=8/(   )

师: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

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8+3/8=4/8=1/2

4/8-1/8=3/8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发现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互化。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概括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转化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举例说明)。

2.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化的。

  0.24    1.4   0.123

3.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并说一说你的方法(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二、引导探究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与分数的互化,但在日常生活中,如计算、数的大小比较等等,如果遇到了百分数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一)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1.出示例1:

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谁来说一说这几个小数的意义?

请大家在下面试一试,把它们化成百分数。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板书:

(1)、0.24=  =24%(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它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2)1.4=  =140%(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它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该怎么办呢?

(在1.4的末尾添上0变化两位小数1.40,然后再把它转化成百分数)

(3)0.123=  =12.3%(直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分子,再把它写成百分数)

0.123=  =  =12.3%(先写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分子同时缩小10倍,变成,再把它写成12.3%)。

小结:

从这三个数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

任何一个小数,我们都可以转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数),这三个数的原数大小变吗?

为什么?

(因为把小数转化为百分数时,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但添上“%”后又使它缩小到原来的,所以大小不变)。

2.做一做:

(第80页做一做的第一小题)说出转化的方法,再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又有什么发现(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就可以了)。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时原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添上“%”,又使它缩小了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

小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 百分数

(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1.出示例2:

怎样把百分数27%、135%化成小数呢?

请同学们从右往左观察一下例1中的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怎样做?

请同学们试一试。

根据学生的尝试练习的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1)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利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即:

27%=   =0.27。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27除以1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27。

(3)也可以像刚才那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一样,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时,可以直接把“%”去掉,然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135%化成小数是多少呢?

(让学生说一说互化的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

去掉了“%”意味着什么?

要想大小不变该怎样做呢?

2.做一做:

(第80页做一做的第二小题)说出转化的方法,再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

归纳总结: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板书:

 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

归纳法则: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结合板书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再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97,0.08,0.005,0.132 ;

(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97%,8%,0.5%,13.2% 。

2.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 数

1.9

 

0.75

 

0.025

百分数

 

47%

 

12.5%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0.24=  =24%

1.4=  =    =140%

  0.123=  =  =  12.3%

小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 百分数

   27%=    =0.27

135%=    =

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活动尝试

1.出示例题场景图。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列出算式:

32×102

4.

5.交流算法。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师生探究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32×102。

(1)自学课本第52页,完成书上例题的运算过程。

 

(2)同桌讨论:

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01×84=(   )×84+(   )×84

92×203=92×(200+□)=92×200+92×□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试一试: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46×12+54×1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有什么特点?

②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略)。

4.师生共同小结:

四、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填空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

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特点,以及计算的过程和依据。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再说说口算这些题的共同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让学生先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

把第4题与第2题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5。

思考题。

 

(1)先对前两行每组中两个算式分别计算,并在〇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这个规律在框里填上合适的相同数。

五、总结作业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作业:

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口算。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17、20)(35、2、29)(25、37、4)

提问:

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

指出:

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

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

25×4=10025×8=200125×8=1000

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

2.简便计算

28×15×445×13×29×4×25125×18×8

二、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

出示:

35×1825×16

(1)指名板演,列竖式计算,集体练习。

(2)讨论:

怎样运算比较简便,可以不必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到。

(3)讨论25×16,想25和谁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

25需要和相乘,怎样找到4,(将16分成4乘4)

25×16

=25×4×4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样做比较简便呢?

学生仿照上述的样子试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谁能将他们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集体练习,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35×1625×32×12525×16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典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灵活地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简便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每天在学习,在看书.小明有一天在看《格林童话》,他对我说:

“这本书我昨天看到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他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吗?

学生汇报:

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页,就必须知道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本书有234页,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式.

汇报:

234-66-34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你能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吗?

3.这道题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4.学生自由地计算.

5.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法尝试:

一般先用234-66,再用差减去34,顺着依次计算.我发现66和34是互为补数的数,所以,66和34都要减去,我可以将它们一齐减去,也就是用234-(66+34)=234-100=134,说明小明已经看了100页,剩下134页.针对这道题,因为234和34是同尾数,如果将它先减去,会得到整数,再减去66,也很简单,也就是234-34-66=134.]

6.你总结出了同尾数,大家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同尾数.如果是同尾数,若做减法,可以简便,若做加法就不能简便了.

7.在加减简便运算中,如果两个数是互为补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将是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就是互为补数的数做加法,会使计算简便.但如果是两个补数相减,就不能利用补数凑整.

8.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先观察每道题中的数的特征,并观察符号的特点,然后确定计算的策略.

(2)学生演板,说一说我是怎么想的.

(3)老师点评.

9.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1)因为票只有三种:

赞成、反对、弃权,所以求弃权票,应该用减法.325-276-24.

(2)学生独立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10.多媒体出示例2.

四本书的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哪三本书的价钱在100元左右?

11.引导学生分析有几种可能性.如果用A、B、C、D分别表示四本书,取三本的可能性有如下四种:

A+B+C、A+B+D、A+C+D、B+C+D.这四种里面分别是取三种书,不取A、不取B、不取C、不取D的情况,因此用总价分别减去A、B、C、D,也可以求出三种书的钱数.

12.引导学生分别计算,看哪些数接近100.

13.如果小明只买48元和47元的两本书,付出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法尝试:

我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100-48+47,100-48-47,100-(48+47),50-48+50-47.]

14.同学们相互交流.

15.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添括号?

如何用符号连接两个算式?

50-48、50-47之间为什么用“+”号连接呢?

16.课堂小结.

17.学生看书,质疑.

[学法反思:

我刚才的列式中100-48+47是错误的,47也应该减去.在加减的简算中,注意补数和同尾数的处理.在符号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学会带符号搬家.]

三、实践应用

1.练习七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交流,重点说明为什么可以减去它们的和.

(3)注意形式的把握.

2.练习七第2题.

(1)学生读懂题目的含义,理解416、284的意义,然后列式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七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如何求平均身高,然后列式解答.

4.练习七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信息,然后列式求原价.

5.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5~8题.

四、创新拓展

一列火车从A开往B,途经C、D、E、F、G五站,其中AC间距离为1800米,CD间距离为2100米,DE间距离为3700米,EF间距离为2300米,FG间距离为3200米,GB间距离为1900米.你能算出AB间的距离吗?

 

《典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绳子,苹果.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8÷7=

720÷9÷8=

1800÷6÷3=

6200÷62÷10=

560÷56=

720÷72=

1800÷18=

6200÷620=

(2)你发现了什么?

2.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先将它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苹果?

刚才的过程,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

16÷2÷4=2(个)

(2)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把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依次表述出来.

(3)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

(4)这个8份是怎样来的?

(5)现在每份几个,怎样列式呢?

(6)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

相等吗?

(7)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式子连起来?

(8)学生用小棒操作.

[学法尝试:

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我可以这样计算:

12÷3÷2,还可以这样想:

12÷(3×2).]

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

(9)学生自由地折绳子,体会连除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4)12÷3÷2=12÷(3×2)

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出示例3.

(1)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为什么改变计算顺序会使计算简便?

(5)学生交流并点评.

[学法尝试:

比如说1250÷25÷5=1250÷(25×5),改变运算顺序后,相当于1250÷125,就可以口算出结果.如果说改变运算顺序不便于简算,那么这种顺序的改变就没有必要了.]

4.学生小结.

[学法反思:

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使计算更加简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改变都会使计算简便.]

三、实践应用

1.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改变计算策略为什么会使计算简便.

(3)这种改变的依据是什么?

2.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读懂题意,自由列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2)体会420÷3÷7与420÷(3×7)这两个算式表达的不同意义.

3.练习八第3题.

(1)先求出每本相册可以放几张照片,32×6=192(张).

(2)判断900张照片5个相册够不够用,有几种方法?

(3)如果有5个相册可以放:

192×5=960(张),如果以900张相片为主:

900÷192=4……132.

(4)根据计算得出结论.

4.课堂作业:

练习八第1、2题.

四、创新拓展

李汝珍是清代“学无所不窥”的才子.他写的《镜花缘》是流传很广的一本书,其中描写了一个才女叫米兰芬.一天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缀六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面十八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

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个大球缀四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200个.请你算一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

 

《典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灵活选择.

2.对于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灵活变换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班要开展元旦庆祝活动,准备购买一些物品,请大家每人造一份购物预算.

学生汇报:

1.扎花纸5卷,每卷4元.

2.各类水果,花销80元.

3.各类点心,花销100元.

4.游戏活动奖品要三种,每种分别是10元、8元、5元的标准,各准备15个.

5.其他花销50元.

通过大家的预算,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购物很有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生活问题有哪几个基本量呢?

学生汇报:

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要求某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关的另两个量.

你对生活中的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法尝试:

在我的理解中,生活中的单价是单个数量物品的价格,而总价足相对于单价而言,数量不是1的物品的价格,单价和数量之间有种对应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多媒体出示)

2.你从例4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1)羽毛球拍的数量与总价.

(2)羽毛球的单价和数量.(3)“副”和“打”的生活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