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有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sì)镌刻(juān)记载(zài)惟妙惟肖(xiào)
B.飞漱(shù)悄然(qiǎo)斟酌(zhuó)因地制宜(lí)
C.题跋(bá)罅隙(xià)纤维(xiān)摩肩接踵(zhǒng)
D.歼灭(jiān)遒劲(qióu)轧扁(yà)鸢飞戾天(yuā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隧道摄取络绎不绝自出新裁
B.缥碧嶙峋巧妙绝伦殚精竭虑
C.喧嚣瀚林白手起家锐不可当
D.桅杆蔓延重峦迭嶂屏息敛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对于这场备受瞩目的访问,英国各界正精心准备、翘首以待:
英国首相表示,今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B.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鳞竞跃、不怀好意、交头接耳、舳舻相接、晓雾将歇”不全都是主谓短语。
B.“别在那儿偷偷笑了!
”“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这两句话都是感叹语气,句子结尾用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
C.“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补充说明。
D.“急湍甚剑,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猛浪狂奔的气势,意在突出“水”急的动态美。
6.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一书。
他在《蝉》中,用文艺的笔调客观记录了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B.一般说来,八句的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也必须押韵。
C.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在敬谦辞中,贵宾来临说“莅临”,称己见解说“拙见”,请人保存说“惠存”,称人父亲说“令尊”。
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可是我到达浦口的时候又不名一文了,我也没有车票。
没有人可以借钱给我;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离开浦口。
可是最糟糕的是,我仅有的一双鞋子给贼偷去了。
哎哟!
怎么办呢?
又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又碰到了好运气。
在火车站外,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
以上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选文中的“我”是谁?
A.董健吾B.贺龙C.邓发D.毛泽东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回清倒影清荣峻茂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乘奔御风猛浪若奔D.一百许里百叫无绝
9.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其间千二百里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C.自康乐以来不以疾也
D.欲界之仙都水陆草木之花
10.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评卷人
得分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
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
③民:
指汉族。
夷:
指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
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再:
同“在”。
⑥过:
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
唐朝文学家韩愈。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12.作者苏轼在(甲)(乙)两文中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请简要概括。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颈联中的“天镜”指______________,“海楼”指______________。
14.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
诗中无送别,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说说理由。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5.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6)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做具体描绘。
(7)《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
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闲得实在无聊极了。
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
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
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③“星星!
”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④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
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
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
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
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
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
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
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
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
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
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
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
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
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
”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嘛。
”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
⑩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
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
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⑪“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
”妹妹说。
⑫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
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
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
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⑬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⑭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⑮“啊,它们藏在这儿了!
”妹妹大声地说。
⑯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
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
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节选自《青春美文》)
16.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发现星星——(___________)——议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说说第⑪自然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18.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话说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20.根据本文内容,请你说说汉字具有哪些特点。
21.第④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2.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简要说明该段的行文思路。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
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体裁不限,如果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请以“迟到以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上母亲安详的姿态,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
”这就是歌曲《画》中的歌词。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画”,或为父母“画”上一条围巾,或为自己的生活“画”上”一条彩虹……你会“画”上什么呢?
请将题目“为______画上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C项正确。
ABD三项修改为:
A.记载(zǎi);B.斟酌(zhuó)、因地制宜(yí);D.遒劲(qiú)。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
ACD三项修改为:
A.自出心裁;C.翰林;D.重峦叠嶂。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A项,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使用恰当。
B项,俯仰生姿:
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使用不恰当;C项,翘首以待:
形容殷切盼望。
使用恰当;D项,无动于衷:
意思是一点儿也不心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使用恰当。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正确;B.句式杂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可以直接改成“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或“他们身上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C.搭配不当,改为: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D.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在……身上”。
故选A。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
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别在那儿偷偷笑了!
”是一个祈使句。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
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首句也必须押韵。
”错误,不要求首句押韵。
7.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情节的把握。
结合“在火车站外,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
”可以得出“我”是毛泽东,节选自《革命的前奏(下)》。
“毛泽东所说的‘救命菩萨’,是李中。
8.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把握。
A项的“清”解释为:
清波/清澈;B项的“上”解释为:
向上/上面的;C项的“奔”都解释为:
飞奔的马;D项的“百”解释为:
确数,十的倍数/概数,表示多。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把握。
A项的“其”解释为:
指两岸的山峰/代词,它们;B项的“与”解释为: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和;C项的“以”解释为:
以是连词/及,比得上;D项的“之”都解释为:
的。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D项正确。
ABC三项修改为: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1.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还有相互交错的水藻和荇草,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12.作者在【甲】【乙】两文中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
【分析】
乙参考译文:
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对我说:
“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
”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
(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1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如”,好像;“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得”,得到。
1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甲文,结合“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是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以“闲人”将心中复杂微妙的情感表达出来;乙文,苏轼也被贬,但他能与当地人一起游玩,表现了他的安闲自适、随遇而安、自我排遣的心情,文章四次写到“笑”和文末对“得与失”的思考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3.月亮云彩
14.示例一:
不能删。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个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
不能删。
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诗歌,即可得出答案。
翻译为: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结合“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分析,“天镜”指月亮。
“海楼”指云彩。
14.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这种说法。
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理由。
第二点尤为重要。
本题指出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只需表明看法,阐述理由即可。
如:
不同意这种说法,“送别”二字不可删,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
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15.
(1)山山唯落晖;
(2)似曾相识燕归来;(3)岂不罹凝寒;(4)晴川历历汉阳树;(5)无风水面琉璃滑惊起沙禽掠岸飞;(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晖”“燕”“罹”“凝”“历历”“琉璃”“禽”“暮”“碍”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16.数星星(或者:
看星星、赏星星)捞星星藏星星
17.①在妹妹眼里,月亮比星星大的多;星星害怕月亮跟“我们”害怕大人是一样的。
②月亮地位高,有威严。
③夜空属于月亮的,就像这个世界是属于大人的一样。
(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
18.示例:
有扮孔雀的,有吹喇叭,有拉着手跳舞的。
19.不满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同情孩子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
(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故事情节概括能力。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仔细阅读文章可以明确:
结合“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
”分析是:
数星星(看星星);结合“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分析是:
捞星星;结合“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
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分析是:
藏星星。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