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271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16课过秦论学案2粤教版必修4

第16课 过秦论

学习重点

1.记:

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

2.读: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情感。

3.写:

运用渲染、铺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4.练:

学习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7.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二、了解文学常识

作者及背景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年仅33岁。

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所谓的“盛世”。

这时,由于秦末衰退的社会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迫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

残酷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而汉文帝周围的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同时还写了《过秦论》,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字音识记

①崤函(Xiáo)       ②窥视(kuī)

③膏腴(yú)④合从(zònɡ)

⑤召滑(Shào)⑥蒙恬(tián)

⑦藩篱(fān)⑧鞭笞(chī)

⑨锋镝(dí)⑩铦(xiān)

⑪逡巡(qūnxún)⑫瓮牖(yǒu)

⑬度长絜大(duóxié)⑭锄耰棘矜(yōuqín)

(2)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

(1)蒙故业:

承受,接受。

(2)践华为城:

践踏,登上。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4)以致天下之士:

招致,招纳,吸引。

(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

(6)流血漂橹:

大盾牌。

(7)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8)销锋镝:

箭头。

(9)余威震于殊俗:

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10)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耕田的人。

(11)蹑足行伍之间:

文中指“置身于……”的意思。

(12)揭竿为旗:

高举。

(13)赢粮而景从:

担负,背负。

(14)非亢九国之师也:

高,强。

(15)度长絜大:

衡量。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孝公既没:

通“殁”,死

②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从,通“纵”;举,通“与”

③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④百有余年矣:

通“又”

(2)一词多义

①亡

②利

③固

(3)文言虚词

①因

②以

四、速读感知课文

请整体把握全文,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

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议论。

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

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

先叙秦孝公时的“兴”;继而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和“施及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接着写“及至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使秦终至败亡。

作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

议论时,以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相比,与山东六国相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

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便于作者按辞赋的规律写作,施展才华,驰骋笔墨。

一、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厚而爱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

两个词,来招纳。

今义: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古义:

爱护别人。

今义:

①丈夫或妻子,②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3)古义:

平常的人,中等人。

今义:

①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②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

(4)古义:

崤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

今义:

山东省。

(5)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2.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立法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连衡而斗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履至尊而制六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序八州而朝同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流血漂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利乘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尊贤而重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会盟而谋弱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2)名词作状语,对内 (3)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4)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5)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6)名词用作动词,踏,登上

(7)名词用作动词,奴役 (8)名词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 (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2)名词用作动词,到……去 (13)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14)形容词用作名词,“利”与“便”合起来意为“有利的形势” (15)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16)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

3.文言句式

(1)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天下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威震四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也”表判断 

(2)判断句,“……也”表判断 (3)被动句,“为”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4)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君”作“尊”的状语,后置 (5)省略句,“威震”后省略介词“于”

4.翻译下列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2)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器,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3)(陈涉)置身于戍边队伍中,从农民中突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

(4)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如故。

二、重点突破

5.本文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可分哪四个历史时期?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3)秦始皇统一全国(3、4段);(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5、6段)。

6.本文主要是言秦之过,却用大量笔墨写秦国振兴的历史及其强大的局面,这是为什么?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用大量笔墨写秦国振兴的历史过程,以其渐次兴盛的艰难来衬托其速亡的可悲,愈发令人深思其中的原因。

(2)在渲染铺陈秦国以武拓疆、以力制人的过程中,虽未明言其过失,但暗藏着其不施仁义的败因,与下文陈述其败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赏析其作用。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

(2)秦与六国的对比;(3)秦与陈涉的对比;(4)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

领袖出身、地位的对比,军队装备的对比,军队素质的对比,指挥作战能力的对比。

作用: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8.本文是一篇说理文,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叙事?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现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的特色。

辞赋惯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而极力铺叙,又能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2)便于读者了解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而从铺排渲染以及将攻和被攻的双方的转化对比中看到作者的倾向性。

因事见意,理寓事中。

三、疑点探究

9.站在今天的角度,你怎样评价贾谊的政治主张?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是从维持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但因为它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仁义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

(2)本文描述了陈涉起义这一历史事实,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必然性、正义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统治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者不仅看到了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而且还看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

可见,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

但他在描述陈涉的平凡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3)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性,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

四、美点赏析——赏析语言及艺术手法

10.赏析语言。

(1)赏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句式及表达效果。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句,以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增强气势,突出了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咄咄逼人的气势。

(2)赏析“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窥”字的表达效果。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窥”字,透露出秦伺机而动的野心,写出了它偏居一隅的地位,也暗示出周天子地广人众、位高权重的形势。

(3)第四段开头,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奋”、“振”、“吞”、“履”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秦始皇的威势之盛和骄傲至极,并且鲜明地揭露出其政策的实质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即实行暴政。

11.举例赏析全文的渲染、铺叙的作用。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有席卷天下……之意……之心”一句,有力地揭示了秦企图吞并天下的勃勃雄心;写秦孝公后三代“南取……西举……东割……北收……”一组句子,写出了秦不断征讨四方,蚕食诸侯的逼人形势;写六国之士,“有……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以及“十倍之地,百万之师”等句,极写六国人才之多,声势之大,其用意是为了反衬秦之强大和不可战胜;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振长策而御宇内”的一段铺叙,是为了表现秦之声威已达到了绝顶。

这些渲染、铺叙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

秦不管如何强大,不施仁义,失去了民心,就经不起哪怕像陈涉这样一个“平庸之辈”所发动的起义的冲击,而遭到了彻底覆灭。

五、随堂写练

12.请运用渲染、铺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妙笔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刺棘藜、乱石粗砺,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

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0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氯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

人生极长又极短,岁月不会容许你做那个徒劳地把巨石重复推到山顶复又使其滚回谷底的西西弗斯。

让思维转个弯,无用功只会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能挂长绳于西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锋醒世。

当世人皆叹“风住尘香花已尽”,怨“幽窗冷雨一身孤”之时,偏有人朗声道“肯信来年别有春,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

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暂到让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欢来把它填满。

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

于是当道边柳絮吐白,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我评始皇

乔延锐

关于始皇,历代文人墨客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述,从“关河空锁祖龙居”到“祖龙居何处,金棺葬寒灰”,从“坑灰未冷山东乱”到“世人惟拜汉之陵”……直到现代闻一多《长城下的哀歌》,无一不对他极尽挖苦和嘲讽。

死者已矣,那双挥斥时空的巨手,已不能再粉碎后世这些大胆的冒犯者。

然而对于始皇,我却有着自己的评价。

秦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王者。

灭六国,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当时的形势与罗马帝国解体时的欧洲何其相似,而欧洲为什么没有“顺应历史”统一呢?

可见,一统天下,没有一种霸者的气概,是不可能实现的。

想象一下分裂成数百个小国的中原会是怎样一种局面吧,恐怕,千年征战所流的血,得以太平洋来计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