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5970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docx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丁慕青:

实战派培训!

世界500强讲师

16年培训经验。

曾担任过外企500强企业内训师、法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

2009年华人500强讲师,

2011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讲师团特约讲师;

中华培训讲师网讲师

品牌课程:

团队管理及团队建设

高效能时间管理

中层管理者能力提升训练

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即核心质量管理思想,是质量管理方法的精髓。

质量管理理念及其他理念的区别在于,质量管理理念不仅理论上有比较成熟的成果,而且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及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开展税收质量管理工作,八大质量管理理念值得国税系统关注和借鉴。

 

  质量管理理念一、质量理念

  

(一)质量的内涵

  从字面来理解,“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而按照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里,“固有特性”是指某事物本来就有的永久性的特性;“要求”既包括明示的需求或期望,也包括隐含的需求或期望。

有的管理学着作将“质量”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概括为“满足甚至超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现代质量理念的实践要求

  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把追求质量应用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质量、分析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

  2、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质量,积极投身质量管理,认真实施质量管理理念的文件。

  3、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定的质量标准衡量自身的工作,杜绝不达标的“不合格品”。

  4、对于工作质量的衡量,既要进行定性评估,更要进行定量分析,注重用可以量化的质量标准去评判工作质量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

  5、正确处理质量及数量的关系。

既要完成工作任务,更要确保工作质量,克服过去工作重布置轻落实、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质量管理理念二、顾客理念

  

(一)顾客理念几乎是全部质量管理方法共同遵守的原则

  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定义为“满足及超过顾客的期望值”;流程再造()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导向”,站在顾客的角度策划流程;6δ管理(一种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理念及方法)有六大主题,第一大主题就是“真正关注顾客”。

 

  

(二)行政机关有必要强化顾客意识

  1、行政机关顾客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其一,行政机关的顾客不是直接为他们接受的服务付费,其实,纳税人缴税就是为政府的服务付账,但是由于付款的过程和接受服务的过程相差太远,淡化了这种等价交换关系。

其二,大部分政府的服务是垄断性的,许多政府职员认为“顾客们不会有别的选择,只能在他们店里购物”,因而滋生优越感、缺乏危机感。

 

  2、行政机关强调顾客理念的意义。

其一,强调顾客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将注意力由组织内转移到组织外;其二,强调顾客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政府机关的服务也代表一种交换关系,服务对象有权利得到最好的服务。

因此,在行政机关强调顾客理念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自觉性、自发性,把服务变成内在要求,自觉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

 

  (三)顾客理念的内涵

  1、顾客的定义。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国税系统的主要产品形式为服务,故服务的对象即为顾客。

顾客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之分。

国税系统内部的各部门和人员之间依据工作联系构成内部顾客关系(包括下一道工序的同事、上级领导);地方党政、上级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为国税部门的外部顾客。

 

  2、顾客理念包含服务理念,又高于服务理念。

一方面,顾客理念包含了服务理念,要求有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顾客理念高于服务理念,强调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注重服务质量、关注服务效果、关注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因而也包含了质量意识、满意度意识。

 

  3、顾客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1)组织依存于顾客。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未满足顾客要求、未兑现承诺,顾客肯定不满意;满足顾客的要求、兑现承诺,顾客不一定满意;超出顾客的要求,顾客肯定会满意。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始于顾客的需要,终于顾客的满意”。

  (3)顾客的需要是变化的,确保顾客的需求得到持续满足。

  (4)致力于顾客最关注的方面,有效增进顾客满意;获得顾客的信赖;永远忠诚于顾客。

  (5)树立顾客检验质量的意识。

工作质量最终要由服务对象来判定;质量如何,顾客说了算。

  (四)顾客理念的运用

  1、社会满意度指标纳入了税收管理质量指标体系。

江西省国税系统税收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共设5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社会满意度”。

“社会满意度”指标又分解为2个二级指标,即政府满意度、纳税人满意度。

 

  ——政府满意度包括4个三级指标、6个四级指标,即税收收入(收入增长率、弹性系数)、征税成本(税收成本率、弹性系数)、社会稳定(信访人次下降率)、行业作风(行风评议等级)。

  ——纳税人满意度包括4个三级指标、10个四级指标,即办税服务(文明礼貌、业务准确、公开公正、方便快捷满意度)、纳税成本(费用成本、时间成本满意度)、纳税环境(环境舒适、功能齐全满意度)、投诉处理(响应速度、处理结果满意度)。

 

  2.顾客满意度测评是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全面系统地掌握纳税人、上级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改进,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质量管理理念三、过程控制理念

  

(一)过程控制的内涵

  1、过程的定义。

根据9000给出的定义,“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活动的有效性和资源配置的适宜性直接影响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通俗来讲,过程就是“投入转化为产出”,通过投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产出结果。

 

  2、过程控制的理解

  

(1)对所有过程进行控制的思想是9000标准的基本思想。

过程控制方法是质量保证标准的特色,它区别于传统的结果控制,是事中控制,将质量保证的关口前移。

 

  

(2)质量管理是以管理过程为基础的,应识别关键过程、过程的发展和持续改进。

  

(二)过程控制的方法

  包括识别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过程、过程的持续改进。

  识别过程,是指明确每一项工作由哪些过程所组成。

  策划过程。

通过编写作业指导书控制过程,对每一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为达到质量体系要求,明确“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河北省国税系统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四类文件中,《管理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就属于作业指导书,它明确规定了主要税收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质量要求、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控制要点从“人(人力资源)、机(工作设备)、料(资料信息)、法(工作方法)、环(工作环境)、测(数据测量)”等方面明确了工作技巧和工作要求。

  实施过程。

确保每一个过程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从而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监视和测量过程。

河北省国税系统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本着简便易行、管用实用的原则,合理吸收质量记录、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等有关过程监测控制方法,并在《质量手册》中进行了明确。

 

  质量管理理念四、持续改进理念

  

(一)持续改进的内涵

  “持续改进”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也是促使组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法,是追求卓越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词来概括。

 

  “持续改进”作为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这里,“满足要求的能力”即为“质量”;“循环活动”是指(“策划——实施——检验——处置”)动态循环。

“持续改进”就是为改进质量而不断进行的循环。

“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认识:

 

  ——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

  ——持续改进追求更高的目标、效率、效益和更低的成本等。

  ——持续改进追求组织总体业绩的增值,着力于提升绩效目标值、过程能力、服务质量。

  ——持续改进一般通过动态循环来达到改进目标。

  

(二)识别持续改进机会的主要手段

  1、通过对顾客满意度、服务质量、业务流程的监视和测量识别改进的机会。

  2、通过内部质量审核识别改进的机会。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通过数据收集及分析识别改进的机会。

  4、通过管理评审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

定期对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充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实施效果,如质量是否得到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是否提高)进行正式评价,寻求可以实施的改进。

 

  (三)持续改进的一般方法——循环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循环,将持续改进过程分为策划(P)、实施(D)、检查/研究()和处置(A)四个阶段。

策划,是指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实施,即实施过程。

检查,是指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处置,即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四)斜坡理论——持续改进及组织发展的关系

  组织发展好比是将球推上一个斜坡,斜坡的顶端是发展目标。

改进是组织发展的原动力,是一种将组织向发展目标推进的力量。

组织这个球往上滚一圈,可以视作完成了一个循环。

组织这个球每前进一步则应有木垫子垫住,以防下滑,这个垫子就是将改进成果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规范化是巩固改进成果的手段。

球只有不断地循环滚动才能达到坡顶,组织也只有持续改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质量管理理念五、预防为主理念

  

(一)预防为主的内涵

  1、“预防措施”是及“结果控制”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事前控制。

质量的优劣不是由检验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因此质量管理要强调预防为主。

 

  2、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预先制定控制办法,明确控制要点,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

  “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及“纠正措施”的区别方面。

纠正措施是对已经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纠正,制定一整套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产生原因,防止再发生。

预防措施则是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进行预防,制定一整套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识别纠正措施所需的信息来源包括顾客抱怨、不合格报告、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的输出、满意程度的测量、质量记录等,而识别预防措施所需的信息来源则是风险分析、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评价、管理评审的输出、数据分析的输出、满意程度的测量、过程测量、质量记录、以往的教训、预警信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