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55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docx

国产数据库发展演进历史

1寸5.

目录

—、 1949-1979 3

二、 1979-1989 5

三、 1989-1999 9

四、 1999-2009 18

五、 2009・2019 24

六、 2019・2029 28

1949-1979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始。

而那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计算技术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磁芯存储器,不知道集成电路,甚至没有人见过一台真正的数字计算机。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相继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小型机一103机和第一台大型机一104机。

之后又研制成功107、119、111、717、757等计算机。

由于这些是遵从苏联的体系,所以,随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的破裂,开始一刀切的停滞了。

中国仿制前苏联大型机

后来随着十年的动乱,中国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研究基本停滞成为空白。

这也是为什么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需要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也没有重量级的信息技术公司诞生的原因。

本身不存在这样的基础环境和人才储备。

那时候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刚刚兴起,1975年微软成立,1977年Oracle成立(7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

之前计算机还是为了单纯的计算而生,没有太多交易计算的概念。

是什么让数据库的重要性提升上来了呢?

这个叫做:

〃OLTP〃联机交易处理也称为面向交易的处理过程。

也就是说,计算机不但承担的是结果的纯计算,现在要实时承担交易过程和结果记录。

这种特定的场景广泛的应用在:

银行、证券、民航订票、电信计费等重要系统。

中国的银行业应该是最早应用商业计算机系统的行业(延伸阅读《激荡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的年》),当中国银行史上第一台IBM3032在中国银行点亮的那一刻。

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信息技术体系都是遵循美国的技术架构和生态。

(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可耻的,因为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白马过隙、时光荏苒,40年过去了,硬件部的部分我们早已硬了起来,不用再整机进口(虽然芯片还是软肋);然而软的部分,我们还是很软。

所谓软的部分,卡脖子的就是:

"基础软件〃和〃复杂行业应用"o复杂的行业应用是指的是工业软件、ERP系统等等,这个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

而更加广泛的是基础软件。

什么是基础软件?

俗称三大件: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操作系统在云化、容器化的时代重要性被弱化了。

至于中间件,国产中间件或者开源替代用的不错。

对于稍微有些技术能力的企业客户,开源中间件就能玩起来。

更重要的是中间件在分布式体系下更容错了,没那么难啃。

唯独数据库这个硬核,还是一样的硬而且很痛。

我们最典型的银行取款,微信、支付宝支付,其实我们背后的钱,就是在银行数据库中的一个数字。

能够保证大量的并发处理,一点儿不错,其实是个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

尤其是银行、电信、电力、航空等实时交易重要的环境中,可靠的数据库是重中之重,稳定压倒一切。

2017年2月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发布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解读: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着重描述了需要提高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我们今天主要扒一扒在信息技术领域最卡脖子的"数据库〃。

(这里面特指最重要核心的OLTP交易型数据库)。

二、1979-1989

Oracle早期员工,右一为创始人

1977年,劳伦斯•埃里森、鲍勃•迈纳(BobMiner)与埃德•奥茨(EdOates)3人,在美国加州合资成立公司,名为软件发展实验室(SoftwareDevelopmentLaboratories,SDL)e这个名字怎么听都不像一个正经公司,但是第一个订单却是来自CIA,CIA给这个项目取名字叫:

ProjectOracleo后来SDL因为这个项目做的比较成功吧,把公司名字也改成了Oracle。

(把商业公司完全交给市场,这是美帝的一剂迷幻药。

其实它一直都在挺自己的公司,想想Xspace的技术来自于NASA,Oracle第一个拿CIA的订单就知道了。

政府一直都在帮助自己的本土公司)。

1977年数据库年会

此时的神州大地刚刚苏醒,那时候只有数据库理论研究,而没有数据库商用产品。

同一年的11月9日,在黄山召开的第一次数据库年会。

中国有个学术组织叫"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学会下面有34个专业委员会,那么数据库专业委会就是我国开始数据库研究的起源。

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位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前辈:

萨师帽教授和王珊教授。

两位互为师徒关系。

萨师帽教授率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我国数据库的"开山祖师〃,国产数据库领域奠基人。

王珊老师从事数据库领域研究近40年,创办NDBC(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等大型数据库会议交流平台,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数据库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

相信学计算机的同学大学都学过这本教材。

两位老师都是来自于人民大学,这时候就知道为什么有个〃人大金仓〃了吧。

整个中国80年代的发展,具备〃帕累托改进”的特质。

简单的讲,就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变好,而不是变坏。

所有的领域都刚刚苏醒,欣欣向荣,因此数据库这种重要产品需求极大。

但是当时的商业信息技术确实没什么家底,别说软件技术,就连硬件也

没有办法造出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整个80年的中国信息技术建设开始和世界开始接轨。

我们基本上属于引进的状态。

这里不是说技术换市场,而是我们想发展,自己造不出来,就一定得用国际产品。

80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尝试引进dBASEILdBase是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被广泛使用的单机版数据库系统,在CP/M与DOS的时期,由Ashton-Tate公司所发表。

在1980年,它最初是出现在CP/M的软件,而后被移植到AppleII与IBMPC的DOS上。

这个产品在SQL时代迅速被其他产品打败。

中国80年代,自动化还没上马,信息化更是难寻踪迹。

在数据库的研发和投入上,

靠的是零星的科研力量和资金。

这个时期的学术和产业是脱钩的状态。

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科研和教学,产业上(银行电信等)的数据库需求全靠进口完成,快速上马。

此,产、学、研是三条平行线。

三,1989-1999

等到了90年代初,信息技术市场环境开始不一样了。

在冯斯基十岁那年。

美国有数据库产品的科技公司组团进入中国。

1992年,IBM正式进入中国,并启动了”发展中国〃的大战略,协助中国全面开放。

带来了DB2和informix。

1989年,Oracle进入中国市场靠代理开卖Oracle,1992年甲骨文在北京设立独资公司。

1991年12月,Sybase进入中国大陆,随后投资230万美元正式设立赛贝斯软件。

1992年10月,Microsoft在北京设立代办处..…

这都是巧合么?

还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大势紧密相关?

1989年-1993年是中美关系的严峻时期。

1989年由于政治风波(不明说了),美国单方面联合西方对中国实施打压,1989年6月5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即老布什)宣布了三项制裁措施:

(1)暂停中美间一切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

(2)暂停中美两国间军事领导人的互访;

(3)同意重新研究中国留美学生要求延长逗留时间的请求。

在美国的带动下,西方国家纷纷制裁中国。

那时候的中国,远比现在弱的多得多(今天贸易战,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打了,以前是单方面被揍)。

内忧外患,这时候小平同志发挥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国际关系处理能力。

从1989年到1991年间,邓小平曾先后会见了来访的美国重要客人,并多次同其他外国客人谈中美关系(目的是不断给华盛顿决策层带话儿)。

同时邓小平的指导和决策下,中国政府在美国和西方的巨大压力下保持了极大的克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上。

1992年春,邓小平在中国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热潮。

美国大量公司、产业这时候瞄准了这个新兴市场,纷纷涌入中国。

中美贸易的随后强劲增长,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后开始了外资和中国市场结婚的黄金十年。

南京路的可乐雪碧

上海大世界门口

1997年1月26日,春节前夕,山姆会员商店深圳福田店

任欧莱雅集团CEO欧文中先生背后都是外企广告

1992-1997年,是外资在我国空前发展阶段。

我国的实际使用外资额从1991年的115.5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1997年的644.08亿美元,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FDI(外国直接投资)在一路攀升,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从1991

年的43.66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452.57亿美元。

五年10倍!

年份

世界出口总额

中国出口总额

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位次

1992

37000

849.4

2.3

11

1993

36870

917.4

2.49

11

1994

41683

1210.4

2.9

11

1995

50200

1487.8

2.96

11

1996

52540

1510.5

2.88

11

1997

54550

1827.9

335

10

1998

54050

1837.6

3.4

9

1999

54600

1949.3

3.57

9

2000

63580

2492.1

3.92

rV

2001

61624

2661

43

6

数据来源:

《中国贸易对外经济统计年签》

那个时候中国的政策,尤其是京、沪、广全面围绕外资企业提供优厚待遇。

比如,购买外销房免个税啦,外企企业减税等政策。

那时候在外资打工,和洋大人与太君一起

工作绝对是整个城市的金领。

系上领带,见丈母娘提到公司名字都是倍有面子的事儿。

IBM早期加入公司的,先什么都别干,发8000元置装费,然后扔到新加坡给我培训一个月再说。

整个90年代是改革发展经济巨变的时代,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

面对井喷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各行各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软件中最硬的数据库部分,需求就全出来了。

这个时期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数据库的应用主要解决的是有且能用的问题。

至于是否国产、安不安全可控不是最关键的。

用国际主流产品,保障经济高速发展,不出事故不犯错,这也是领导政治上的需求。

因此,在国产没有可用,外资受到追捧的年代,产品好又稳定。

不用说,不仅仅是数据库,整个信息技术核心基础软件都是在拥抱国际主流产品。

在高可用系统和关键业务,Oracle和DB2成为不三的选择。

跳出银行业,Oracle更是横扫市场所有产品。

中国90年代的时代红利,外资涌入、市场开放的红利一大部分也是让港、台、澳、新地区的同胞沾上了光(发财这个事还得做的早+红利)。

这里说Oracle进入中国,不能不提冯星君。

这位哥们是香港出生,台湾长大的。

1989年Oracle在北京还是一个办事处的时候,他就是头儿。

后来甲骨文设立全资子公司他一直干到了1997年。

Oracle中国第一任总裁:

冯星君

1989年,冯星君怀里揣着Oracle给的10万港币,只身一人住到了中关村燕山大酒店。

办完注册手续,冯星君骑着自行车在中关村兜了一圈,发现很多小公司在卖Oracle500,2500元一套,要求自己带软盘现拷,而且没有说明书。

(商业软件一般没有锁,Copyright就是一张授权纸,有了纸就是正版,没有就是盗版,你说中关村卖的是正版还是盗版?

看到此种状况,冯星君做出了一个决定,"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