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297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含答案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道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虽然风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但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弃风限电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弃风限电现象的根本在于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市场容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我国应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因为风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今,从西北、华北、东北到东南沿海,到处耸立着风机,我国风电呈现快跑态势,装机规模持续迅猛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到201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专家认为,我国风电能迅猛增长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性、补贴的力度大、投资者涌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风电疾驰发展的脚步相挟而来的是弃风限电问题十分严重。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全国弃风率为10%;2012年全国弃风率达到高峰,为17%;2014年全国弃风率为8%,同比下降4%。

但今年以来,风电弃风现象加剧,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8%,同比上升6.8%。

“造成风电发展双面性的原因是风电消纳问题严重。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而在200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仅为126万千瓦。

10年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增加100多倍。

风电发展速度过快、电网建设跟不上等是导致我国风电消纳问题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风电也存在着波动性、随意性、不稳定性等缺陷。

“三北”地区是风电消纳问题特别严重区域,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风电消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关乎风电发展的生死存亡。

对此,《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消纳优先,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优化风电建设布局,大力推动风电就地和就近利用。

(本文作者叶伟,节选自2016年12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风力发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现如今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都很重视风力发电。

B.要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我国就必须加快推动风电这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C.2015年我国风力发电并网装机容量是十年前的100多倍,可以说我国风力发电是疾驰发展的,呈现出快跑的态势。

D.波动性、随意性、不稳定性等是风力发电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也造成了风力发电的消纳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风力发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经过五年的迅猛增长,已经达到9800万千瓦,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的。

C.虽然2014年全国风力发电过程中的弃风率仅为8%,但是在风电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国弃风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D.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三北”地区,风力发电的消纳问题就特别严重,这已经严重制约了风力发电的健康持续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来看,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愈大,风力消纳问题也就愈加严重。

B.风力消纳问题是指风力发电发出来的电接入电网、再输送出去加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理想状况。

C.国家对风力发电所给予的持续性政策、大力度的补贴,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等,都推动了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D.我国认为,要想让风力发电摆脱风电消纳问题而顺利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消纳优先,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推动风电的就地与就近利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秋山利辉,坚守日本最后的学徒制度

萨苏

秋山利辉,1943年出生于奈良市,他27岁时创办的“秋山木工”会社现如今已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家具特供场。

从日本政府接待各国贵宾的迎宾馆,到日本各大美术馆,每年都会从他那里订购家具,他的家具以精美和独具匠心闻名于世。

他培养出的后辈中,有50名被视为世界一流工匠,活跃在各个国家。

  

秋山利辉已经73岁了,仍然会亲手教学徒们怎样使用工具。

精雕细琢,一丝不苟,把工作完成到极致,便是工匠精神。

骨子里,这便是日本人最尊崇的品质。

所以,当秋山利辉接受日本顶级对话节目采访时,貌似谦逊地说出一句:

“我是个匠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备受尊敬的名匠早年学业不佳,只读到中学,甚至在音乐、体育这些功课上的表现也是不尽如人意。

  13岁时,秋山利辉准确地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方向。

那一年,他家邻居的鸡舍坏了,他自告奋勇帮忙维修。

邻居老太太只当小家伙在开玩笑,谁知几天过去,秋山利辉竟然打造出了一个两层楼样式的木头鸡笼子,精美绝伦!

惊讶万分的老太太请他喝茶表示感谢,并且说了一句对他一辈子十分重要的话:

“学会木工的话,你一辈子就不发愁啦!

”秋山利辉在成名后接受采访时说,正是老太太这句话让他好好地审视了自己,骤然发现了不少优点。

比如,手巧,喜欢观察家具、房屋的结构,好像对其有一种天然的兴趣……中学毕业后,秋山利辉成了一名木工学徒,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喜欢做的事”和“擅长做的事”结合到一起了。

  秋山利辉的博客叫做“应天命而生”,实属有感而发——木工便是他的天命,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才可能成功。

他最不满意如今日本社会流行的颓废和茫然,认为今天90%的人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

他给学生们上课,第一课永远是要大家通过自我介绍说清自己干什么拿手,喜欢干什么,未来想干什么。

在秋山利辉眼里,只是喜欢还完全不够,比如他自己,如果当初只是通过搭鸡窝发现擅长做木工活,那么今天日本只会多一个做榻榻米的木匠而已。

在秋山利辉看来,“天命”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要用一生的努力来面对它,才能够获得生命真正的价值。

  日本的学徒制度盛行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徒工在学艺期间几乎是无偿劳动,师傅也十分严厉,艰苦的学徒生涯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熬炼,对秋山利辉来说却近乎享受。

他在晚年总结:

“挨骂要趁早,最好是20岁以前。

”他甚至认为自己比别人多挨骂是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先挨骂往往是因为学习、工作进度超过同辈,先碰到了别人没有碰到的问题。

他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一代日本木工工匠,至今秋山利辉的徒子徒孙已经遍天下,普遍对挨骂甘之如饴。

  秋山利辉在学徒期间,不仅仅是认真学习,而且是一边工作,一边努力考入了日本颇具盛名的桑泽设计研究所。

那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带来的是狂热的工作热情和财富的迅速积累,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只要工作就有机会赚钱。

而去研究所深造,却是一件疲累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事实证明,这一努力大大拉开了他和同事之间的差距,使他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

  这种不懈的追求,使秋山利辉具备了普通木工所不具备的眼光。

他在哲学、美学、神学甚至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都有涉猎。

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出更好的家具。

他说,想做好的匠人,除了自身技艺以外,还要懂得体察客人,从而了解他到底需要什么。

他的客户可能是政治家、贵族、神父或者IT产业巨头,为了真正了解客户的需要,必须懂得客户的行业。

为了给一个医生打造足够满意的家具而去学习医学,有人认为这是件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秋山利辉真的会这样做,他认为只有真正诚心诚意,甚至于苛刻地对待自己的职业,才配称得上一个匠人。

(摘自2016年《环球人物》,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开篇就以日本政府接待各国贵宾的迎宾馆以及各大美术馆每年都从秋山利辉的“秋山木工”会社订购家具的事实说话,说明他的家具因精美而闻名于世。

B.秋山利辉在帮助邻居修缮木头鸡笼时,邻居的夸赞使他更好地审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兴趣,从而准确地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方向。

C.在秋山利辉看来,“天命”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木工便是他的天命,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就能取得了成功。

D.秋山利辉在晚年总结:

“挨骂要趁早,最好是20岁以前。

”先挨骂往往是因为学习、工作进度超过同辈,先碰到了别人没有碰到的问题,对学徒来说,这是好事。

5.秋山利辉是怎样教他的学徒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早年学业不佳的秋山利辉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工匠?

请结合材料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

”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

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

好了么?

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

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

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

这是与众不同的。

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

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

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

夏瑜②那个小家伙!

”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

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

——你仍旧只是肚饿?

……”

“包好,包好!

”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

现在怎样?

得了银子!

——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

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

这是人话么?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

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

“包好!

小栓——你不要这么咳。

包好!

“疯了。

”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

①洋钱:

指银元。

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

②夏瑜:

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

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卖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

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8.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4分)

9.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

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

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

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

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

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

须陀许之。

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

须陀乘之,大破贼。

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

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

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

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

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

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

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

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

“非也,此千金堡耳。

”因散去。

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

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

王语诸将:

“孰能守此?

”士信曰:

“愿以守。

”乃命之。

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

一是用于皇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李渊。

另一层意思是指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秦王:

是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而炀帝是指唐朝皇帝杨广。

C.劓:

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古代“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手段有墨、劓、刖、宫、醢、焚、刳、剔等。

D.道:

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宋朝时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士信年轻气盛。

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

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

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

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D.罗士信赏罚分明。

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

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5分)

(2)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畏人①(杜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①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畏人》在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而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E.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认为要想做到“而无车马喧”就必然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一句是:

(3)李煜《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形象地写出愁绪绵绵不断的一句是:

(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借古说今,指出即使像秦王朝那样强大的统治势力终要遭遇“”的惨烈结果。

(5)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了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不明智的结果就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②2013年起浙江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班”,实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制”的育人模式,当时人们对此种改革举措莫衷一是。

③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不稂不莠,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④浙江省一位酷爱画马的人骑着马走在公路上时被一辆三轮摩托车追尾,如此奇葩的事故连交警也犯难了,有的旁观者认为罚不当罪,建议双方自行解决。

⑤日前,中国海军在渤海某海域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弹演习,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这场军演真可谓万人空巷、举世瞩目。

⑥三星Note7手机因发生爆炸不得不在全球召回和停售,然而最初的这个“全球”偏偏不包括中国。

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引起中国质检总局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的网络传播消息的速度是惊人的快,如果人们随意转发那些没有经过核实的负面消息,那么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

B.专家建议,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大迫切任务是建立一支具备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就业指导人员。

C.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已经惠及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8700万人,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组织抽检网上销售的蔬菜制品、饼干、茶叶、膨化食品、食糖等五类食品331批次样品,对不合格的8批次产品已被责令下架、召回。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校服作为学生形象的一种标志,①校园文化的一部分,②服装文化的一部分,③应该体现出学校的风格与个性,体现出学生的风貌和修养,也应该与时代、时尚同步,④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⑤恰恰是深圳中学校服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给我们最有益启示之处。

由此看来,教育部门⑥反思一个问题,⑦何时才能放开校服的采购权,⑧让各个学校和学生、家长自主决定校服面料、款式和价格呢?

序号

A

既是

也是

不仅

/

而这

必须

就是

最终

B

也是

不过

为了

然而

需要

也是

/

C

/

的确是

尽管

为了

而这

或许

因此

进而

D

也是

还是

不过

/

因为

必须

于是

只有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①,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情。

没有稳定,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改革的措施就难以落实,②。

保持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意识,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

③,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化。

21.在2013年11月浙江省率先出台了《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