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37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书的注解 张诒三.docx

古漢語通論:

十八

古書的注解

張詒三制作

(一)訓詁和訓詁學簡介

1.什麽是訓詁?

.

《說文·言部》:

“訓,說教也。

從言,川聲。

”.

段玉裁注:

“‘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

引伸之凡順皆曰訓。

.

《說文·言部》:

“詁,訓故言也。

從言,古聲。

”.

段氏注:

“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

訓者,說教也。

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詁……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

1.1什麼是訓詁

.

“訓詁”存在兩種理解。

.

1)“訓詁”是動賓結構。

.

訓就是解釋疏通,詁(故)就是古代的語言,訓詁就是解釋疏通古代的語言。

.

2)“訓詁”是並列結構。

解釋。

1.2什麼是訓詁學

1.訓詁學即研究訓詁的學問。

.

1)黃侃說:

“真正之訓詁學,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源是也。

”(《文字聲音韻訓詁筆記》頁181)

.

2)齊佩瑢說:

“研究前人的注疏,歷代的訓詁,分析歸納,明其源流,辨其指歸,闡其樞要,述其方法,演為統系而條理之。

更進而溫故知新,評其優劣,根據我國語文的特質提出研究古語的新方法,新途徑,這便是訓詁學。

”(《訓詁學概論》頁11)

1.2什麼是訓詁學

2.訓詁學是中國傳統語文學,即所謂“小學”的一個部門。

.

訓詁、文字、音韻三類書的內容卻常有交疊之處.

《說文》,對於每一個字一般都是先解釋字義,然後分析字形,而分析字形往往也是為了幫助說明字義,如《示部》:

“祭,祭祀也。

從示、以手持肉。

.

又《角部》:

“解,判也。

從刀判牛角,會意。

”作為韻書代表的《廣韻》,對於所收的字也是先解釋意義,再用反切注明讀音。

如《魚韻》:

“除,階也,又去也。

直魚切。

陸宗達《訓詁簡論》語文出版社

周大璞《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

郭在貽《訓詁學》中華書局

王寧《訓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訓詁學》經典入門著作

(三)古書舊注的重要性

1.舊注是我們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

寤言不寐,願言則dì。

(《詩經·邶風·終風》)

漢·鄭玄《毛詩箋》:

“言,我;願,思也。

~當讀為不敢嚏咳之嚏。

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

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衛人來yìng。

同“媵”(《左傳·成公八年》)

唐·孔穎達《左傳正義》:

“莊十九年《公羊傳》曰:

‘~者何?

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之,以侄、娣從。

侄者何?

兄之子也。

娣者何?

弟也。

諸侯一聘九女。

’……傳曰:

‘同姓~之,異姓則否。

’是夫人與~皆同姓之國也,魯衛同姓,故來~之。

(三)古書舊注的重要性

2.舊注是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

叔武將沐,聞君至,喜。

捉發走出,前驅射而殺之。

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左傳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譯文:

“把頭枕在屍體的大腿上而哭他。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

“公以叔武屍枕其股。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白居易《琵琶行》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十三院校編):

“聲聲思,一聲一聲都含有哀怨的情思。

張華《勵志詩》:

“起士思秋。

”李善注:

“思,悲也。

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牆篱落於糞溷之側。

(《梁書·範縝傳》)

4.舊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詩經·周南·汝墳》)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

“‘不我遐棄’者,猶雲‘不遐棄我’也。

古人之語多倒,《詩》之此類眾矣。

對文的原則

據文證義的方法

(四)教材上的幾段重要的話

(四)教材上的幾段重要的話

(四)教材上的幾段重要的話

(四)教材上的幾段重要的話

(五)歷代著名的注解(訓詁)著作

1.先秦時期的注解主要是正文中的:

例如:

《禮記·樂記》:

“《詩》云:

‘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五)歷代著名的注解(訓詁)著作

2.漢代著名的訓詁學者有:

毛亨《毛詩故訓傳》

鄭玄《毛詩箋》、《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

王逸《楚辭章句》,趙歧《孟子章句》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

高誘《戰國策注》、《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孔安国《古文尚书注》

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五)歷代著名的注解(訓詁)著作

3.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訓詁著作:

王弼《老子注》

郭象《莊子注》

韋昭《春秋外傳國語注》

“十三經注疏”,先掌握“十三經”:

詩書易,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孟子、爾雅、孝經

(六)十三經注疏

《周易正義》: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潁達疏。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潁達疏。

《詩經正義》: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潁達疏。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唐·孔潁達疏。

《春秋左傳正義》:

晉·杜預注,唐·孔潁達疏。

(六)十三經注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甯注,唐·楊士勳疏。

《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經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注疏》: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

(七)唐代其他训诂名著

[唐]楊倞《荀子注》

[唐]尹知章《管子注》

[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

[唐]顏師古《漢書集注》

[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

[唐]李善《文選注》

史記三家注

四書五經

宋代的訓詁學著作:

宋代的訓詁學大家有朱熹、邢昺等。

宋代的訓詁學成就主要有“四書五經”:

朱熹:

《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四書。

朱熹的《周易本義》、《詩集傳》,

陳澔《禮記集說》,蔡沈《書經集傳》,加上《春秋三傳》——五經。

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熹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四书集注》

(八)舊注的體例

毛傳:

毛亨對《詩經》的注釋。

“傳”指闡明經義。

鄭箋:

鄭玄對《詩經》的注釋。

“箋”有補充訂正毛傳的意思。

孔疏:

孔穎達對《詩經》原文以及毛傳、鄭箋等的注釋。

“疏”不僅解釋古籍正文,連前人的注釋也一起加以注釋,也叫做“正義”。

未命名

古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有很多訛誤.因此,閱讀和注解古書,往往要先進行校勘.校勘古書有專門的術語,最常見的是“衍文”和“脫文”。

“衍文”簡稱“衍”,或叫“衍字”,是古籍中因傳抄、刻印誤加的文字。

《論語·微子》: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

”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

“漢石經無‘行’字、‘夫’字。

案《史記·孔子世家》亦無‘行’字,因丈人章而誤衍也。

(九)關於“衍文”和“脫文”

(九)關於“衍文”和“脫文”

“脫文”也簡稱“脫”,也叫“奪字”,也簡稱“脫”。

指古籍在傳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論語·顏淵》: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

“皇本、高麗本‘吾’下有‘豈’字。

《釋文》出‘吾焉得而食諸’……案《史記·仲尼世家》及《漢書·武五子傳》並作‘豈’,與皇本合。

《太平御覽》二十二引‘吾惡得而食諸’。

‘豈’、‘焉’、‘惡’三字義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脫字。

(十)舊注的常用術語

學習舊注的術語,目的是讀懂古注。

如:

《漢書·高帝紀》:

“公巨能入乎?

”顏師古注:

“巨讀曰詎。

《爾雅·釋訓》:

“鬼之言歸也。

1.曰、為、謂之

被解釋的詞都放在術語的後面,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叫”、“叫做”等。

《詩經·豳風·七月》: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毛傳:

“後熟曰重,先熟曰穋。

《楚辭·離騷》:

“各興心而嫉妒。

”王逸注:

“害賢為嫉,害色為妒。

枚乘《上書重諫吳王》:

“譬猶蠅蚋之附群牛。

”李善注:

“《說文》曰:

秦謂之蚋,楚謂之蚊。

2.谓

与“谓之”的差别: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②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

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孟子·滕文公上》:

“樹藝五穀。

”趙岐注:

“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楚辭·離騷》:

“恐美人之遲暮。

”王逸注:

“美人謂懷王也。

《荀子·天論》:

“强本而節用。

”楊倞注:

“本謂農桑。

3.貌、之貌

解釋動詞或形容詞,說明被釋詞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可譯為“……的樣子”。

《莊子·逍遙遊》: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注:

“泠然,輕妙之貌。

《楚辭·哀郢》:

“眾踥蹀而日進兮。

”:

洪興祖注:

“踥蹀,行貌。

枚乘《七發》:

“沌沌渾渾,狀如奔馬。

”李善注:

“沌沌渾渾,波相隨之貌也。

4.犹

用“猶”注釋的詞和被注釋的詞意義並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語境中意義相通。

“猶”可譯為“等於”、“等於說”等。

《孟子·梁惠王上》:

“直不百步耳.”朱熹注:

“直,猶但也.”

《诗经·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郑笺:

“室,犹巢也。

《左傳·莊公十年》: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杜預注:

“間,猶與也。

5.之言、之为言

聲訓術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注釋。

形訓:

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來解說其意義。

book

《說文》:

“屯,難也。

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

從屮,貫一。

一,地也。

尾曲。

聲訓:

依據讀音線索來探求詞語的含義。

《說文》:

“門,聞也。

”《釋名》:

“襟,禁也。

交於前,所以禁禦風寒也。

義訓:

不依賴讀音或字形,直接闡述一個字詞的含義。

《晏子春秋》:

“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

”注云:

“發,起也。

言醉寢三日而後起也。

聲訓

聲訓:

用音同或音近的詞來作注釋,叫“聲訓”。

1.《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鄭玄注:

“蕭之言肅也。

牆謂屏也。

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2.《爾雅·釋訓》:

“鬼之言歸也。

3.《論語·為政》: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朱熹注:

“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

生活中的聲訓:

男人,難人也。

商人,傷人也。

《周禮·地官》:

“媒氏:

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鄭玄注:

“媒之言謀也。

6.讀曰、讀為

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凡傳注言‘讀為’者,皆易其字也。

”又:

“‘讀為’亦言‘讀曰’。

《莊子·逍遙遊》:

“而御六氣之辯。

”郭慶藩注:

“辯讀为變。

《書經·堯典》:

“播時百穀。

”鄭玄注:

“時讀曰蒔。

7.读若、读如

主要的作用是注音。

《楚辭·離騷》:

“又重之以脩能。

”洪興祖注:

“故有絕才者謂之能,此讀若耐。

《呂氏春秋·重己》:

“其為飲食酏(shé)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

”高誘注:

“酏读如《詩》‘虵虵碩言’之虵。

”(蛇)

也可用來說明通假現象。

《禮記·儒行》:

“雖危,起居竟信其志。

”鄭玄注:

“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楚辭·九歌·國殤》:

“霾兩輪兮縶四馬。

”洪興祖注:

“霾讀若埋。

補充幾點:

8.如字:

即讀一個字常讀的音。

例如;如好好色。

注:

上呼報反,下如字。

如惡惡臭。

注:

上烏路反,下如字。

關於“注疏·正義”:

不僅解釋正文,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