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害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3126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瓜病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瓜病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瓜病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瓜病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瓜病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瓜病害总结.docx

《西瓜病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瓜病害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瓜病害总结.docx

西瓜病害总结

畸形瓜的形成:

  症状:

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果实,影响果实的外观形状和品质。

畸形果种类有扁形瓜、尖嘴瓜、葫芦瓜、偏头瓜、宽肩厚皮瓜等各种奇形怪状的瓜。

 

 病因:

果实膨大期气温较低,或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时因低温干燥、多肥、缺钙等原因而产生扁圆瓜,一般圆形品种发生较多;果实发育期的营养和水分条件不足,果实不能充分膨大而形成尖嘴瓜,多发生在长果形品种上;长果形品种在肥水不足、坐果节位较远时易形成葫芦(大肚)瓜,花期授粉不均匀,或是花芽在分化过程中进入子房的锰和钙元素不足,或低温时坐的瓜大部分靠近根部,受精不完全,种子偏向一边,导致果实发育不平衡形成偏头瓜;在花芽分化阶段,养分和水分的小足或供应不均衡,前期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后期肥量较大而形成宽肩厚皮瓜

  防治方法:

①深耕十壤,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达。

②加强苗期管理,避免花芽分化期(2~3片真叶)受低温影响;同时在4~5节位时喷

  施微补花力800倍液加微补硼力2000倍液.连续喷2次。

③控制坐瓜节位,在第2~3朵雌花留瓜。

④追肥。

当70%的西瓜长到鸡蛋大小时,用微补硼力2000倍液加微补盖力600倍液喷施2次;及时浇膨瓜水、施膨瓜肥。

⑤适当减少不安全农药和激素的使用。

⑥在不良气候条件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授粉、受精的质量,避免受精不完全产生畸形瓜。

裂瓜的形成:

  

  症状:

西瓜果实开裂可以分为田间裂果和采收时裂果。

田间裂果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果皮爆裂,采收期裂果是在受震时引起的裂果。

从幼瓜期到收获期均町发生。

  病因:

露地西瓜裂瓜主要是水分供应小均衡引起。

土壤水分发生骤变,一般在土壤干旱后突遇暴雨或灌水。

特别是西瓜膨大期或采收前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裂瓜增多;果实发育期,突遇降温,随后湿度急剧升高,西瓜蒸腾迅速,果皮脆易裂瓜;土壤缺乏或西瓜吸收硼,钙、钾等元素不足,果皮硬度和韧度小够,易裂瓜。

裂果还与品利,有关,果皮薄、质脆的品种容易裂果。

小型的品种皮薄亦易裂果。

大棚西瓜裂瓜主要是由于激素使用浓度过高所造成。

 

  防治方法:

①防止土壤水分骤变是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因此采用棚栽防雨是防止裂果的关键。

露地瓜要挖深排水沟,降低水位,保证瓜地排水良好。

②实行深耕,促进根系发育,冷空气来临前采取保温保湿措施,设施栽培要防止夜间低温,同时叶面喷施微补果力600倍液,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

③西瓜膨大期施肥禁总水量过人或过少。

④增施硼、钙、钾’肥,提高果皮硬度和韧性,往西瓜鸡蛋人小时喷施微补盖力500倍液加微补硼力2000倍液2次,进肥每667米2选择微补冲施肥500克加微补促根增甜液300克,有效减少裂瓜。

④傍晚时采收.可以减少裂果。

西瓜根腐病形成:

 学名:

FtlsariummoniliformeSheld和FusariumoxysporiumSchlecht 

 症状:

西瓜根腐病主要为害西瓜根和茎基部。

西瓜播种后米出土即受害造成烂种、烂芽。

出土后瓜苗在子叶期受害,地上部分萎蔫,拔出病根可见根尖呈黄色或黄褐色腐烂,严重时蔓延至全根,致地上部枯死。

移栽后植株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呈浅褐至深褐色腐烂,病部不缢缩,其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上扩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部组织破碎,仅留丝状维管柬。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苗核在土壤巾及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扶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低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

睛天、少雨,病害发展慢,为害轻。

阴雨天或浇水后,病害发展快,为害重西瓜根结线虫为害重的瓜田,西瓜根腐病为害亦较重。

露地西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根腐病始发期,5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轮作。

与土字花科、百合科、豆科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合理施肥。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

用微补促根增甜液浇根,促进根系发达。

③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铺地膜,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苗期发病的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秀安)10O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灌根。

西瓜生理病害及防治:

生理病害是指西瓜对环境因素不适应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异常现象。

在西瓜生产过程中,由于气候不适或栽培技术不当,均可引起生理失调,使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这类生理病害能够诱发传染性病害的发生,是影响西瓜增产的重要环节。

由于对生理病害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所以在生产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现将常见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叶片白枯

  在西瓜开花前后开始发生,至果实膨大期发病加剧,其症状是基部叶片和叶柄的表面硬化,叶片缺刻易折断,叶色变淡,逆光可见叶脉间淡黄色的斑点,茸毛变白、硬化易折断,随后叶脉间组织明显变黄,叶片黄化呈网纹状,进而叶肉黄化部变褐,呈不规则、浓淡不一和表面凹凸不平的白色斑,白化叶仅留绿色的叶脉和叶柄。

  病因:

发病原因认为是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活性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

据测定,白色茸毛中钙的含量是正常植株的3倍,叶片和叶柄内钙的含量也较正常植株为高,侧枝过度摘除,降低根的功能容易发生。

该病在拱棚栽培西瓜上也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

适当整枝,整枝应控制在第10节以下,从始花期每周喷1次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1500ppm苯甲基腺嘌呤,可以抑制该病症状的发展。

  急性凋萎

  症状:

急性凋萎是西瓜嫁接栽培容易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凋萎,其症状初期,中午地上部萎蔫,傍晚时尚能恢复,经3~4天反复以致枯死,根颈部略膨大,无其他症状。

该病与传染性枯萎病的区别在于根颈维管束不发生褐变,发生时期在坐果前后,在连续阴雨弱光条件下容易发生。

  病因:

(1)与砧木种类有关,葫芦砧发生较多,南瓜砧很少发生。

(2)砧木根系吸收能力随着果实的膨大而降低,而叶面蒸腾则随叶面积的扩大而增加,根系的吸水不能适应而发生凋萎。

(3)整枝过度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加大了吸水与蒸腾间的矛盾,导致凋萎加剧。

(4)光照弱会提高葫芦、南瓜砧急性凋萎病的发生。

急性凋萎可能是以上生理障碍的最终表现,其直接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防治措施:

目前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砧木,通过栽培管理加强根系及其吸收能力的农业措施防治。

  畸形瓜

  症状:

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往往会产生一些形状不正常的果实,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

畸形果种类有扁形果、尖嘴果、葫芦形果、偏头畸形果、棱角果(无籽西瓜较为多见)等。

  病因:

扁形果是坐果节位低,果实膨大期气温较低,果实扁圆,有肩,果皮增厚,一般圆形果易发生。

尖嘴果多发生在长形果的品种上,果实尖端渐尖,主要是果实发育期的营养和水分条件不足,果实不能充分膨大。

葫芦果表现为先端较大,而果柄部位较小,往往长果形品种在肥水不足,坐果节位较远时发生。

偏头形果实表现为果实发育不平衡,一侧生长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好,是由于授粉不均匀所引起,授粉充分的一侧表现种胚(瓜籽仁)不发育细胞膨大受阻。

西瓜在花芽分化过程受低温影响形成的畸形花,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所结的果实也表现畸形。

肥水不足或过剩,果实肩部发育不良,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的现象。

  防治措施:

减少畸形果实的发生,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一环,除针对以上形成因素予以防范外,重要的是根据栽培目的控制坐果节位,并在坐果期选留子房周正的幼果,摘去畸形幼果。

  空洞瓜

  症状:

西瓜果实内果肉出现缝隙或空洞。

 病因:

在低节位坐果、氮素营养过多引起的疯秧、或坐果不良、叶面积增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主要原因是植株养分积累过多。

空洞果通常在果面表现有纵沟,果皮厚、果形不周正,糖度偏高。

而由于生长势旺叶面积过大形成的空洞果则果形大,含糖量较高。

三倍体无籽西瓜生长势旺,发生空洞果较为多见。

  防治措施:

进行合理适量的施肥和整枝,调整坐果数和坐果节位。

  裂瓜

  西瓜裂果可分为田间裂果和采收裂果。

田间裂果是在静态条件下果皮暴裂,其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骤变。

如在果实发育的某一阶段土壤水分少,果实发育受阻,突然遇雨或浇大水,土壤水分猛增,致使果实迅速膨大而裂果,一般在花痕部分首先开裂,也有认为果实发育初期因低温发育缓慢,之后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

裂果与品种有关,果皮薄、质脆的品种容易裂果。

  防止措施:

选择不易开裂的品种,采用棚栽防雨,合理的肥水管理。

采收时的裂果是因果实皮薄,采收震动而引起裂果,有经验的瓜农认为增施钾肥提高果皮韧性,傍晚时采收,可以减少裂果。

  日烧瓜

  症状:

西瓜果实在烈日下曝晒,果实表面温度很高,果实组织灼伤坏死,形成一个干疤。

  病因:

日烧与品种有关,皮色深的品种容易发生,其次在丘陵地区土质较瘠薄,植株营养生长差,藤叶少,果实暴露情况下发生多。

  防治措施:

前期增施氮肥,促进生长,果面盖草防晒。

  肉质恶变瓜

  症状:

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当当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紫红色,浸润状,果肉变硬,半透明,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病因:

日本有人认为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

原因是土壤水分骤变会降低根系活性;还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高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

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

  防治措施:

预防的措施是深翻地,多施农家肥料,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深沟高畦加强排水,保持适当土壤水分,适当整枝,避免整枝过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当叶面积不足或果实裸露时,应盖草遮阳;防止病毒病传播,除瓜地喷药防虫切断病毒传播外,还要注意附近毒源植物并及时防治。

  僵瓜

  造成僵瓜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土壤干燥、肥水不足:

果实膨大期如果肥水不足,则易形成僵果。

因此瓜地要进行灌水,水量由少到多,不可没过畦面,水在田间滞留时间不宜过长,应在傍晚或夜间灌水,避免高温烧根。

在丘陵地发展西瓜,应在冬前增加蓄水量,采取育苗移栽办法,争取早坐果,减轻干旱对果实膨大的影响。

当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及时追膨瓜肥。

  2.功能叶不足:

一般来说,叶片多的果实长得大,而且品质好,因此栽培上要有相当数量的功能叶进行光和作用,满足果实膨大之需。

  3.瓜蔓生长过旺:

制造的养分茎、叶生长消耗多,满足不了果实膨大的需要,而呈疯长状态。

应培育壮苗,为果实正常发育打下良好基础,在坐果前后,应根据新生叶的大小、蔓的粗细、节间的长短,以及从蔓的顶端到已开放雌花节位的长短来调节膨瓜肥的施用量和时间。

如果蔓顶端到已开放雌花节位的长度超过67厘米,则说明瓜蔓生长过旺,应抑制其生长;如果其长度不到50厘米,说明瓜蔓长势弱,应立即追肥,促其生长;如果其长度在50~67厘米范围内,则说明瓜蔓生长正常。

  4.授粉时雄花的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的数量不足,种子数量对果实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同样条件下,种子数量多的果实长得就大。

因此,要选择最佳时机,尽可能多地把生活力强的花粉授到柱头上,以增加种子数,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5.雌花细长瘦弱,茸毛稀少的花朵授粉后不易坐果,即使坐果也难以长大。

因此,应选择花蕾发育好、个大、生长旺盛的雌花授粉。

优质雌花的主要特征是果柄粗、子房大、外形正常,颜色嫩绿而有光泽,密生茸毛。

  6.病虫危害严重的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果实发育。

  7.坐果太近或太远,果实膨大受多方面影响而僵住。

西瓜生长几个生理问题

西瓜生长几个生理问题

西瓜在生长的过程中除需要阳光、水份、空气、温度等自然因素外,还需要大量的矿物质元素氮、磷、钾以及硼、锌、镁、钙、锰、铜、铁、钼、钛和稀土等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土壤的结构不同,所以西瓜缺素因地区的差别而表现较为突出。

比如广东阳江沙壤土缺镁、缺钾较重,而沿海舟山等含盐碱区域缺锌及铜普遍,而内陆地区缺硼较为显著。

一、疯秧

疯秧是西瓜苗期和伸蔓期及坐果期营养生长过旺、出现徒长。

苗期表现茎节长、叶柄和叶身变长、叶色淡绿,组织柔嫩;坐果期表现茎粗(有的比拇指还粗)叶大,叶浓绿,生长点翘起,不易坐果。

引起疯秧,主要是:

1、苗床或大棚温度过高,光照不足,土壤或空气湿度过高,在这种环境中很会发生疯长。

2、土壤肥力大,氮素营养过高,促进茎叶生长,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选成化瓜多、坐果难、果型小、成熟迟、产量低、品质差。

对策:

1、控制基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基肥施用量不同),前期看苗施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2、大棚温度应分阶段管理,适时通风排湿,增加光照,控制温度过高。

3、已发生疯秧的植株,可适当的整枝,控制营养,雌花形成时补充硼元素,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提高坐果。

对于特别疯长的瓜苗,可用植物生长剂去控制,效果显著。

二、裂果:

西瓜裂果大多发生在瓜瓤开始变色的阶段。

1、这时如久旱遇雨或前期肥水不足而瓜发育期突然加大浇水量过多造成裂瓜。

2、由于日夜温差过大,西瓜的同化产物向瓜内养份输送多、瓜瓤发育快,而瓜皮发育慢造成裂。

3、在调节棚内温度时,遇夜低温,早晨通风过早进入冷风,果皮易变硬,这时灌水易造成裂果。

4、由于膨大期,果期需要大量的钙和硼元素,这时如果硼、钙不足极易造成裂果。

5、因品种的差异,薄皮瓜、小型瓜品种易裂果。

控制和减轻裂果需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喷施硼元素加钙元素加0.1%三十烷醇1000部(增快瓜皮快速生长)混合喷雾,隔10-15天连喷2次,效果较好。

2、裂果时,控制灌水量,同时适当减少日夜温差,以适应瓜正常生长。

三、畸形瓜

在西瓜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会造成不正常的果实,如扁型果、尖嘴果、偏头畸形果、葫芦果等。

1、大棚栽培时因低温、干燥、多肥、缺钙等原因会产生扁形果;低节位所结的果,膨大期气温低会形成皮厚、扁圆等。

2、由于授粉不均匀也会造成歪瓜。

3、因气温过低,花芽分化受到影响,造成雌花畸形花所结的果实表现为畸形果等。

四、空心瓜

西瓜的膨大主要依靠瓜瓤各部分胞的充实和不断增长,特别是瓜瓤部分,除了种子和相连的维管束以外,均由薄壁细胞构成。

一旦细胞壁膨大后,由于肥水中的水分供应不足,细胞得不到充实,细胞壁很快会破裂,相邻的许多细胞的破裂便成了空洞。

一般空洞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中心部沿着子房裂开,这种空洞果发生在果实膨大初期,果实随着果实的增长而不断增大,内部的空心随之增大,果实表面纵向凹陷,即判断是空洞果。

另一种是纵裂空洞果。

从果实横断来看,在西瓜着生种子部位出现空洞。

前一种空洞主要着生节部近根部所结果实。

在低温时所结的果实,往往发生空洞,因这些果实种子数量小,心室容积不能充分增大,遇到低温干燥时,同化养分输送不足,造成种子周围细胞壁吸水不足而破裂,形成空洞果。

后一种空洞是果实成熟后期形成的。

由于靠近种子周围瓜瓤已成熟,而靠近果实的另一部位仍在发育,由于果实内部组织发育不平衡,是中心部和靠近果皮部分组织分开,形成空洞果

1、在结果期注意保温,合理施肥,浇水,使果实在适宜的条件下坐果膨大。

2、在低温的气候下。

要暂时推迟坐瓜节位。

3、防止徒长和粗蔓,使同化养分正常运输到实,保证果实的正常发育。

4、在低温、花器官和雌花子房小、营养失调发育不正常时,请在雌花出现时补充硼元素,隔10-15天连喷1-2次,能大大促进坐果和减少空洞果。

五、生理黄叶病:

缺钾性黄叶症状:

植株生长缓慢,茎蔓细弱,叶面皱曲,老叶边缘变褐枯死,并渐渐地向心叶发展,使之变为淡绿色,甚至叶缘也出现焦枯状,座果率很低,已座的瓜个头也小,含糖量不高。

镁:

成熟叶片呈网状叶。

缺锌和缺铜大多表现心叶和梢叶黄化、小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并且表现降低对病毒病免疫能力,易感染病毒病等。

对策:

出现缺素症是,即时有针对性地补充各种元素。

西瓜根结线虫病:

  学名:

Meloiogyneincognita(Kofoic.etWhite)Chitwood

  根结线虫病发生在根部,以侧根发病较多。

在根部上产生许多根瘤状物(根结),根瘤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初为白色,后变成淡褐色。

根结可以互相连结成念珠状,使一条根甚至大部分根系全变为根结,最后病根粗糙、肿大,呈不规则状,后期病根腐烂。

地上部植株轻者表现不明显,重者生长缓慢,植株发黄矮小,生长不良,结瓜少而小,甚至小结瓜,植株黄化,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枯死.此时易从地下拔出出。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主要在土壤中生存,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1~3年。

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侵入根部.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状物。

在西瓜一个生长季节可完成多个世代,以2龄幼虫随农事操作、流水及自身运动等方式扩散传播,进行再侵染,造成病害的扩展和蔓延。

根结线虫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C,雨季有利于卵孵化和侵染,土壤持水量为40%时发育最适宜。

土壤疏松、通气性好和连作的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重。

干燥或过湿的土壤均不利于它的活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轮作。

可选择与禾本科作物或水生蔬菜进行2~3年轮作。

②选用无病土育苗,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带有根结线虫病残体的粪肥必须充分发酵后才能施用。

③灌水灭虫。

南方稻区或水源较好的地块,于西瓜收获后或

栽培前,瓜田灌水20厘米以上,以杀灭线虫。

④高温灭虫。

对有根结线虫的地块,在西瓜栽培前覆盖地膜使土壤温度达45℃以上,杀死土壤中线虫。

  

  2药剂防治。

在西瓜种植前,每667米2用10%克线磷颗粒剂1.5~2千克,或20%丙线磷1.5~2千克,拌在50千克干细土中.撒入田中,深耙2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6天,再通风5天后,可播种或定植。

田间发现病株后,可用1.8%阿维菌素4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52.25%毒.氯氰(农地乐)乳油1200倍液等灌根,每穴灌药液250~300毫升。

西瓜叶枯病:

  学名:

Alternariacucumerina(Ell.Ev)Elliott

  瓜类叶枯病又称褐斑病、褐点病,可侵染葫芦科7个属12种植物,如西瓜、甜瓜、南瓜、黄瓜、部瓜、香瓜、笋瓜、西葫芦、冬瓜、苦瓜、丝瓜等。

  症状:

多发生在瓜生长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叶柄、瓜蔓及果实。

一般多从基部叶片首先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边缘隆起呈水渍状,病健部界限明显,但轮纹不明显,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叶面病斑较大,轮纹也较明显,几个病斑汇合成大斑,致使叶片干枯。

瓜蔓受害,蔓上产生褐色卵形或纺锤形小斑,其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呈灰褐色。

在高温和风害的影响下,叶片很快枯焦,使果实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易受日灼病的危害。

果实受害,初见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略凹陷,湿度较大时在病斑上出现黑色轮纹状霉层。

随着病情不断发展,部分病斑呈疮痂状,严重时瓜龟裂而腐烂。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种子、土壤中的病残体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侵染寄主,成为初次侵染源。

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致使田间病害不断蔓延。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侵染,以28~32℃最适宜。

叶枯病多发生在坐瓜后及果实膨大期,如再遇到连阴雨天,相对湿度达90%以上,温度高达32~36℃时,则会导致病害大流行,

使瓜叶大量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一般重茬地、土壤黏重、低洼积水、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性差的瓜地发病前。

  1、农业防治。

①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禁止与葫芦科、茄科作物连作。

②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地,清洁田园.集中深埋或烧毁。

③种子消毒。

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小时。

④加强栽培管理。

重施基肥,合理施氮、磷、钾复合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坐瓜期需水量大,可采用小水勤灌,严禁大水漫灌。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药剂可参考预防可用60%吡唑代森联(百泰)1200倍液,或70%代森联(品润)700倍液,或20%噻菌铜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百菌清(殷实)1000倍液叶面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世佳)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菌铜5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5000倍液,或25%嘧菌酯(阿米西达)1500倍液进行防治,隔7~l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注意苯醚甲环唑宜在花前、戊唑醇宜在花后使用较安全。

西瓜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是西瓜生长中后期的一种较为常见、为害较重的病害。

南方秋西瓜发病较重,北方露地西瓜夏季发病重,保护地西瓜全年都可发病。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蔓和叶柄,果实受害较少。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小圆形白色粉状斑,以叶背面居多。

环境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布满白色色粉未状霉粉,病叶变成枯黄色而发脆,但不脱落,以后蔓延到叶柄和茎蔓甚至嫩果实上。

后期白粉状物变成灰白色,上面出现散生或堆生的小黑点。

白粉病侵染蔓、叶柄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只是病斑小,霉层较少。

发病规律:

此病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即单囊壳属的Sphaerothecufuliginea(schlecht.)和白粉菌属的ErysiphecichoracerumDC.]侵染所致在我国南方,周年可种植瓜类作物,白粉病菌不存在越冬问题。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西瓜或其他瓜类作物上繁殖,并借气流、雨水传播,扩大侵染。

在我国北方,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遗留于:

土壤表层或保护地栽培的瓜类作物上越冬。

如果冬季有保护地栽培的西瓜,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

白粉菌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寄主上生活,吸收营养。

病菌菌丝不侵入寄主组织,而是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繁殖。

田间湿度大,温度适宜时,白粉病容易发生流行。

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但比较耐干旱,在空气相对湿度25%条件下,分生孢子也能萌发。

保护地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发病严重。

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施氮肥过多,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小良,以及光照不足,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②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及时整枝理蔓,摘除基部过密与衰老的叶片,做到通风透光、排水良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施氮肥过多,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注意田同清洁,及时摘除病叶,减少重复传播病害的机会。

西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叶1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药剂用25%乙嘧酚800~10O0倍液,或4%四氟醚唑(朵麦呵)1200倍液,或50%醚菌酯(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80%硫磺(成标)600倍液喷雾。

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农药交替使用。

保护地栽培时还可以烟熏处理,每667米2用45%百菌清烟熏剂250克进行熏蒸。

傍晚开始,熏蒸一夜,第二天清晨开棚通风。

在西瓜花期慎用三唑酮类药剂。

西瓜立枯病:

  学名:

RhizoctoniasolaniKuhn

  立枯病又称“死苗病”,也是西瓜苗期常发病害之。

刚出土的幼苗和后期的大龄瓜苗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苗期的中、后期。

  症状:

播种后到出苗前受害,可引起烂种和烂芽。

幼苗受害,根部、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