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2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docx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分析

姓 名:

刘泰洪

学 号:

053100266124

•导师姓名:

唐任伍教授

院 系:

管理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

2005年9月

2006年3月31I」

一、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1

二、 文献综述 3

1.国外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 3

2.对国外政府竞争理论的简单评述 6

3.国内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7

4.对国内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简要评述 9

三、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0

1.研究范围 10

2.研究方法 10

四、 研究思路与写作提纲.....…… 11

五、 itOmM ・ 13

参考文献:

14

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竞争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一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实生活中,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成为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重要方式。

自亚、i•斯密开始,经由大卫•李嘉图、马歇尔、至萨缪尔森,他们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无不诉诸「对竞争的分析。

竞争在经济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难以想象经济学没有它还能是-门社会科学。

’对此,哈耶克也指出,竞争能够为不同商品的生产和各种服务的提供实现一种资源配置,而这种配置又能够使某些特定产品组合的产出达到一个“全智全能者”所实现的产生数量g多因此,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进程与我们的社会经济进步来说,竞争起到一种关键性作用。

'可以说,没有竞争机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难以正常白-序地进行。

实际上,“不仅在经济生活中,而且在政治舞台上,在艺术、文化、体育活动中,竞争都是激发热情和创造性的•个重要的源泉。

”'但佼期以来,经济学对竞争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企业层面上而将政府之间的竞争排除在外。

不管是古典竞争理论、新古典竞争理论,还是现代竞争理论,对竞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进行的,对于政府竞争的研究总体上起步较晚。

我们很难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中找到能像企业竞争理论那样完整的政府竞争理论,即使涉及政府间竞争问题,也往往是直接套用企业竞争那一套业已成型的理论和假设,很少考虑政府竟争与企业竞争的差异性。

政府竞争的主要方式是法律、规则、政策等具体的制度安排,制度成为决定政府竞争成败和自己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府要在竞争中取虬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赢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正如近克尔•波特所指出的,“在现代全球经济下,繁荣是一国自己的选择,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如果一国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则它就选择了繁荣。

与此相反,如果-•国允许破坏生产力的政策存在,或者技能培训仅为少数人服务,或者仅靠家庭背景或政府的妥协才能成功,则该国就限制了本国的财富增加,也即选择了贫穷。

”⑤

从实践上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

随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被不断强化,经济K体性日益增强。

“地方政府被授予更多控制本地经济活动及分配经济成果的权力。

””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管理权限,推行旨在硬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的包干式收入划分体制.成功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官员的理财积极性疽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区封锁、地方保

①「美]德姆塞茨:

《竞争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纬度》,I海二联书店.1992年,I页。

②[英]哈耶克:

《法律、就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礼2000年,365页。

③里斯本小组:

《竞争的极限》,牛•央编译出版社,2000勺.135页。

④里斯木小组:

《竟争的极限》,4」央编译出版fl.2000q.2页:

[芙]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伯夏出版社.2002n•2页。

⑥苗托尼•赛奇:

(W人摸象:

中国地方政府分析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4期,96页。

⑦张闫龙:

《财政分权与省下政府间关心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6年3期,51页。

护主义、区域竞争、招商引资大战等无不与地方政府的竞争有关。

这种地区间围绕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展开的竞争,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和冲突。

其中,有些矛盾与冲突,表而上是企业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摩擦,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致,其极端状态可能是“囚徒博弈”困境或者上演“公地悲剧”。

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对资源的恶性掠夺或许不可避免,政府间有序竞争的规范或许也需要有个“试错”的过程,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否定或消除地方政府竞争的借曰。

另-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竞争也成为推动地方改革与发展的动力。

在地方政府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各地往往会迫于竞争压力,提展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积极遂行制度创新,创造度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市场化改革,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异,虽然和早期中央政府的倾斜发展战略及各地的区位优势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行政区划的严格限制、地区之间制度创新程度、分税制的规范程度以及地区经济分工和厚业化的程度对一个地区的竞争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已有学者对此做出了实证分析,并目认为,要降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提高落后地I乂的竞争力,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地区间的分「和专业化水平,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造活动提供激励。

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报偿或好处,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可见,不同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装置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绩效,制度创新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化进程还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政府通过控制国有经济和制定政策掌控着众多资源,对经济主体行为具有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何种政府制度结构就可能决定何种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增长水平。

由此,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快慢与•否的问题就转换成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高低的问题。

如上所述,地方政府竞争是基于一定的制度等环境而进行的,竞争又反过来作用于制度及其他环境,地方政府竞争的过程也是地方政府学习的过程广在竞争压力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转变自身职能、激发自己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解决落后地X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在于该地方政府能够适时的建立起一个高效、稳定的制度框架。

制度创新不仅成为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手段,也是他们竞争的FI标。

无论是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还是地方政府自身实施制度创新,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随着国内地方政府分权化趋势的发展,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在竞争中呈现出的诸多制度安排层面上的问题口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和'j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之上的,而对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

①周业安、赵晓男: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12期.52—53页」

②唐任伍: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香港前进出版社,2004年,18页。

③“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课题组: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物品融资》,《财贸经济》,2002<|10期,7页。

竞争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欠缺。

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就该领域的理论应用而言,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而是要足于转型期中国的实际"本文的选题正是基「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趋势,试图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作为理论丁.具,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以期在规范竞争、指导实践、促进地方政府发展方而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

有关对政府竞争的论述,门J追溯到亚当•斯密。

他分析了政府税收对可移动要素的影响和不可移动要素的影响,以及对君主和社会收入的影响。

亚当•斯密认为“土地是不能移动的,而资本则容易移动。

土地所有者,必然是其地产所在国的一个公民。

资本所有者则不然,他很可能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不一定要附着于那一个特定国家。

一国如果为了要课以重税,而多方调查其财产,他就要舍此他适了。

他并且会把资本移往任何其他国家,只要那里比较能随意经营事业,或者比较能安逸地享有财富°一国税收如有驱逐国内资本的倾向,那么,资本被驱逐出去多少,君主及社会两方面的收入源泉,就要涸竭多少。

资本向外移动,不但资本利润,就是士.地地租和劳动工资,亦必因而缩减i花此,亚*•斯密从政府税收对•可移动要素影响的角度指出了资本移动对一国政府税收的影响,他虽然讨论的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但对「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是适用的。

应该说这一论述开启了经济学意义上政府竞争的先河,把政府赋税与政府竞争联系起来。

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学界才开始对“政府竞争”的研究。

明确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研究的学者应该是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Tiebout)o他在《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APureTheoryofLocalExpenditures)—文中提出了•个消费者从对地方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偏好出发来选择地理位置的蒂布特模型(TieboutModel)理论。

他假设,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存在足够多的能提供不同公共产品束的潜在或现存的社区,居民通过无成本的迁移在提供不同公共产品的社区问“选购”,并J1通过这一过程显示他们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

其结果是达成一个均衡:

居民迁移到那些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令自己满意的地区,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本区域有税收创造能力的居民流失,将提高公共品供应的满意程度。

人们选择能实现其满足程度最大化的那个社区,这实际上等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选购”和“购买”他们认为最好的社'区。

I大I而,对地方公共产品来讲,不同地方的公共产品之间如同私人产品一样是存在竞争性的。

’这就是有名的“以脚投票”的蒂布特模型。

此后,又有很多经济学家对“蒂布特模型”进行扩充或修正,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不断丰富O

Q)|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忏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命务出版补.I974年.408页。

②ChailesM.Tiebout."APureTheoryofLocalExpenditures';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64.No.5.

(1956).pp.416-424, "

其中,奥茨(Oates)泞先用实证研究对蒂布特模型进行了证明。

奥茨采用新泽西洲东北部的53个城镇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理性的消费者在选择社X居住时对地方公共服务带来的收益与税收负担进行权衡的蒂布特“假说二奥茨认为,居民的税收负担是进入一个社区的成本,未来支fJ的税收现值与未来公共服务带来的收益流现值的比较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入住一个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社X,人们的确愿意支付更多的税收率,或者是以较低的税收率入住一个能提供相同公共服务的社区。

奥茨进一步指出,如果财产税增加而地方公共服务的产出没有相应提高,税收增加的大部分将以财产价值减少的形式而被资本化;另-方面,如果社区增加税率并将用于改善学校系统等公共服务,用于公共服务改善的预算支出所带来的收益将大致抵消提高税率所导致的地方财产价值的负面效应。

’后来,奥茨又撰文对蒂布特模型包括的纯假设提出了质疑,但仍然认为,尽管地方辖区之间的竞争W能不会消除辖区地方官员谋求私利的潜在行为,但它的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