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20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x

暴露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

HIV、HBV、HCV、TP

皂液、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病人TP(+)

(活动期)

如发现阳性及时治疗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定期追踪肝功、HCV

继续追踪肝功能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不需要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医务人员HCV

(-)

医务人员HCV(+)

医务人员HbsAg(-)

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bsAg(-)

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bsAg

(-)

HBs(-)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HbsAg(+)

或HBs

(+)

医务人员抽血检查HIV可先服用双汰芝

病人HCV(+)

病人HBV(+)

病人HIV(+)

核实病人情况,暴露者检查相应的抗原及抗体

向科室负责人及院感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被针头或锐器刺伤

、应急处理、报告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回收、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

科室保洁员

护士

普通:

如棉球

一次性诊疗用品

黄色胶带封口、标识

医疗废物暂存点人员回收并与科室护士签收登记

48h内河源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来我院运走,三联单并与暂存点人员签收。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前瞻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回顾性监测

专职人员分区管理,常规巡视各管区,监测住院病例的情况

根据工作需要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易感因素进行监测

定期进入病案室,对全院的出院病例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

疑似

找主管医生循证,进行确诊。

出院病例

进入漏报病例监测流程

住院病例

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每月汇总,资料上报

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监测流程

进入散发病

例监测程序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人员针对可疑的暴发原因,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严密监控医院感染有无续发病例

排除暴发流行

临床医生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初步分析判断

联系医务部进行专家会诊,完善检查,确定诊断

确定医院感染

疑似

进入突发感染

事件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实验室人员

根据假设,对可疑物

品进行采样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入临床,进行循证

确定爆发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评价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同时按时上报主管院长、质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填写相关报表

对提出的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假设进行验证,探讨暴发原因,评价初步的整改措施是否有效

重大暴发

流行事件

医院感染督察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一般性暴发流行

对暴发的原因提出假设

医院感染漏报病例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院感染科提出整改意见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整改意见进行评价

查找漏报原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确定漏报

回顾性监测中发现的未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

通知所在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员

日常病例监测过程中发现超过规定时间未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

告知主管医生,完善相关报表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回顾性的定期监测

科室的医院感染

监控人员报告

日常监测

不符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汇总资料,总结,计算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针对初步判断,采取整改措施

无菌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分析原因,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符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查找原因

发生无菌切口感染

追踪、评价、总结

评价医院感染相关的举措合理性与科学性

院感科会同科室医生

院感染监控人员

无菌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感染发生的情况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监测流程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用药级别、配伍、时限等是否合理(包括日常用药和围手术期用药)

根据工作需要或者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对某类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定期进入病案室,对全院的出院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专职人员分区管理,常规巡视各病区,监测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目标性监测

回顾性监测

前瞻性监测

汇总资料、上报药剂科及院领导

总结、整改、追踪

指标不合格

指标合格

定期汇总,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完善相关报表

评价整改情况

探讨措施,进行整改

查找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和环节

记录不合理项

不合理

合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流程

目标监测人群

发热>38℃,寒颤和(或)低血压,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呼吸暂停或脉搏徐缓

要求:

1.手清洁:

洗手和/或使用速干

手消毒液

2.抽血部位皮肤消毒

3.血培养瓶口橡胶塞消毒

4.采血量:

每瓶10ml

完善记录,汇总资料,反馈信息,提出整改,进行评价

标本采样

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感染监控人员与临床医师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责任护士每4h观察生命体征

实验室送检室温放置不超过12h

医生填写标本培养申请单在患者寒颤或发热时采血

要求:

1.保留导管:

外周静脉血1份

中心静脉血1份

2.拔除导管:

2份外周静脉血,

取导管尖端5cm

置有中心静脉导管>48h的ICU患者和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转出ICU<48h的患者

同时采血培养标本至少两套,间隔5min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流程

术后随访30天(有移植物的手术随访1年)

目标监测手术后人群

住院期间无感染症状

随访

发热>38℃,切口局部肿胀、红肿、发热;有分泌物;切口疼痛或压痛;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渗透;术后24h后仍用抗生素;医生诊断切口感染

完善记录,汇总资料,反馈信息,提出整改,进行评价

怀疑感染

医院就诊

确诊感染

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院感专职

人员与临床医师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医生填写标本

培养申请单,

在患者寒颤或

发热时采血

标本采样和培养

门(急)诊预检分诊服务流程

就诊病人及其陪护人员

普通门(急)诊就诊

筛查门诊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可疑突发传染病病人

非病人

请区级专家组会诊

收住本院感染性疾病科或转往指定定点医院

临床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或确定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

疑似突发传染病或临床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

请院内专家组会诊

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就地单间隔离

不能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预检分诊

不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做各种相应检查

(化验检查、拍胸片)

(主治医签字)

(疫情报告、及时处置)

空气监测流程

>30㎡的房间5个点(东、南、西、北、中);

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其中东、南、西、北点距墙1m。

记录每个平皿上的菌落数;

计算结果:

菌数/m3=50000N/AT;

式中:

A为平民面积(cm2),T为平皿暴露时间,N为平均菌落数。

取配备好的培养皿、标准防护后进入重点部门。

≤30㎡的房间在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7℃恒温箱培养20~48后观察结果。

9cm直径平皿暴露5min后,收集培养皿。

注:

重点科室需做空气培养,其他科室只有当发现考虑有因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医院感染时,才做空气培养。

物体表面污染监测流程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

≥100cm2,取100cm2;

<100cm2,取全部面积

用棉拭子在规格板内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

将拭子放入装有10ml

含有相应中和剂的灭

菌采样液的试管中

摆放规格板

将灭菌规格板放在

被检物体表面

涂抹采样

送检接

种培养

震荡80次,取采样液

1ml接种平皿注入营

养琼脂后37℃温箱培养48h

结果判定:

Ⅰ类环境:

≤5cfu/cm2

Ⅱ类环境:

≤5cfu/cm2

Ⅲ类环境:

≤5cfu/cm2

Ⅳ类环境:

≤5cfu/cm2

结果计算: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

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医务人员手监测流程

采样:

被检人员五指并拢

剪去手接触的部位,将棉拭

子放入10ml稀释液的试管

内振打数次

将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棉拭子,

在双手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

涂擦各两次并转动棉拭子

37℃培养48h后计数结果: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

接种平板,37℃恒温箱培养

48h待看结果

注:

各类环境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医务人员手(cfu/cm2)

≤5

≤5

≤10

≤15

血液透析水和透析液染菌量监测流程

用两支无菌试管分别采取透析用水(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

集标本)和透析液(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

采样后立即送往实验室,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

菌平皿内,每一样品接种2个平皿

平皿内加入45℃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置36±1℃恒温箱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标准: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流程

打开紫外线灯,稳定5min后监测

打开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仪,将

仪器调至220V,253.7nm

在距离灯管1m处进行测定

测定合格标准:

新灯管辐射强度≥100μw/c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