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1671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米病虫害识别.docx

玉米病虫害识别

玉米病虫害识别

1、玉米矮花叶病病毒病发病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

该病毒主要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

传毒主要考蚜虫的扩散而传播。

冬季温偏高利于蚜虫安全越冬,蔬菜大棚面积的扩大会增加蚜虫的越冬基数;

春季旱情较重有利于蚜虫的暴发,而干旱使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

玉米感病品种面积大,易感病的生育期生与蚜虫重发期吻合则发病重。

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不抗矮花叶病毒。

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比较复杂,春玉米的播期拉得很长,蚜虫发生危害高峰期正与春玉米易感病的苗期相吻合;

田间管理粗放,荒草重,预期是靠近沟渠路边、村庄周围寄主毒源较少;

土壤养分不均衡,施肥比例不当,有机肥用量减少,锌、铁等微肥缺乏,降低了植株的抗病性。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如苏玉9号、西玉3号等,培育壮苗。

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是防治该病关键措施之一。

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减轻发病。

调整玉米播期,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病生育期相吻合。

增施有机肥,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地减轻该病的发生。

冬前或春季及时清楚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尤其多年生杂草,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及时灭茬平田,破坏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

苗期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株,对已严重发病的天快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以减轻经济损失。

2、玉米霜霉病发病症状:

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后逐渐枯死。

成株期发病,多由中部叶片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发病初期为淡绿色条纹,后即互相连合,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

在潮湿的环境下,病叶的正背两面均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重病植株不结苞,轻病植株能抽穗结苞,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病原。

玉米播种前,清理田间的病残株,铲除田边寄主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沤制堆中国农化招商网。

(2)种子处理。

用50%瑞毒霉0.5公斤加水250公斤浸种24小时,然后洗净晾干播种。

(3)适时播种。

春玉米在惊蛰前、晚玉米在立秋前后播种。

(4)清沟排渍。

玉米生长过程中,结合中耕除草,清理畦沟,防止雨后渍水,降低田间湿度。

(5)药中国农化招商网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瑞毒霉l00克加水100公斤,或用1:

1:

150的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次。

若先拔除病株后喷药,瑞毒霉的防治效果可达92.9%。

波尔多液中加大蒜液可以提高药效。

3、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发病症状玉米链格孢菌主要在玉米生长后期危害叶片、叶鞘及苞叶。

初期病部现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的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比边缘红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霉层,一些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的整株叶片病斑满布,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积肥,适时追肥。

⑵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带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5天防治1次,共防治2-3次。

4、玉米叶鞘紫斑病发病症状:

玉米叶鞘紫斑病在玉米灌浆中后期显症。

中上部叶鞘或苞叶上产生绿豆大小的黑褐色斑块,有的稍带紫色,后在叶鞘及苞被上产生不规则或近圆形紫斑。

防治方法:

抽雄前防止蚜虫向叶鞘转移是防治叶鞘紫斑病的关键。

(1)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量。

(3)治蚜防病。

①改善耕作制度。

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

②种子处理。

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种,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

③药剂防治。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

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撒施乐果毒砂,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50g对水500L稀释后喷在20kg细砂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砂均匀地撒在植株上。

也可喷洒25%爱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667m2用药量50g或喷撒1.5%1605粉剂,每667m22-3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均匀的灌入玉米心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kg细砂混匀后进行。

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1605颗粒剂每667m25kg,颗粒剂制法用50%1605乳剂500g,拌入颗料50kg,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

此外还可选用40.64%加保扶水悬剂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赛波凯乳油25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4000倍液。

5、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常见症状有3种类型:

⑴青枯型:

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

灌浆期后乳熟至蜡熟期症状明显。

⑵黄枯型:

包括从上向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多见抗病品种,发病时期与青枯型相近,茎基局部软腐。

⑶湿腐型:

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绿叶,一般不多见。

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4%的5%根保种衣剂拌种,或多菌灵500倍液拌种。

⑵农业防治:

用抗茎腐病且表现稳定的自交系做亲本培育杂交种,如:

冀丰58、沈单7等。

同一品种一般春播发病轻,夏播发病重;

在同一季节内,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茎腐病的发病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玉米生育前期施肥时,氮(尿素)、磷(磷酸二氢钾)、钾(氯化钾)之比应为1:

4:

5.生育后期为1:

1:

5,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其中氯化钾中的钾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茎高、茎粗和茎秆强度,氯能使植株保持水分和延迟作物成熟,氯化物通过阻止玉米植株过早死亡而减少茎腐,每667平方米氯化钾用量15千克为宜。

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同时防止水温过高、通气不良而损伤根系,影响根部的呼吸作用,导致发病。

轮作病区和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⑶药剂防治:

施用生物制剂、生物菌肥或化学药剂,6、玉米斑枯病发病症状玉米斑枯病是玉米较为普遍的病症,初生病斑椭圆形,红褐色,后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不规则形斑,致叶片局部枯死。

两者常混合发生,较难区别。

防治方法:

及时收集病残体烧毁。

⑴农业防治:

病残体集中烧毁。

⑵药剂防治:

及早喷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多。

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1-2次。

7、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无法治疗,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发病症状:

植株茎节缩短变粗,严重矮化,叶片浓绿对生,宽短硬直,状如君子兰;

顶叶簇生,心叶卷曲变小;

叶背及叶鞘的叶脉上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条斑。

苗期得病,不能抽穗结实,往往提早枯死;

巴结后得病,上部茎节缩短,虽能结实,但雄花轴缩短,穗小畸形,后期感病症状不明显,但千粒重有所下降。

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

实行内吸杀虫剂拌种,采用种子量0.4%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高小大功臣1500-20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点播。

⑵农业防治:

提倡连片种植,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中早熟优良杂交组合,目前宜选用户单4号、掖单12号、陕9107等;

避免因插花种植和少部分玉米田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造成灰飞虱传毒,提供化学除草。

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提高玉米抗病力。

适时定苗,于5-6叶期定苗,结合定苗拔除病苗;

玉米营养钵苗一般都有尼龙薄膜覆盖,所以只要苗床内杂草清楚干净,育苗期间基本不会被灰飞虱传染病毒。

⑶药剂防治:

播种后15-20天每667平方米用大功臣(或高效大功臣)20克,加水40千克喷雾1次,苗床揭膜当天再喷1次,以后每间隔15-20天喷1次。

玉米苗期发病喷药,常用药剂有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抗毒剂1号)3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也可以在灰飞虱传毒危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混合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30-40千克,隔6-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8、玉米腐穗病玉米腐穗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

发病症状:

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

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果穗病部苞叶长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

病害治疗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期不要于雨季相遇;

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止鸟害。

玉米生长后期(7-8月份)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扩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

玉米吐丝授粉期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苞叶晒子粒措施,能有效田间病情的扩展,注意不要扭果穗穗柄,以免影响子粒灌浆。

湿度密植,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便带菌;

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

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

实行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早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施用不带菌肥料,叫少土壤病菌。

9、玉米条纹矮缩病发病症状玉米条纹矮缩病又称玉米条矮病。

病株节间短,植株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色条纹,后条纹上产生坏死斑。

植株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

中期发病植株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植株多向一侧倾斜。

后期发病矮缩不明显。

根据叶片上条纹的宽度分为密纹型和疏纹型两种。

叶片、茎部、穗轴、髓、雄花序苞叶及顶端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或褐色坏死斑。

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

把好玉米第1次浇灌时间,争取在玉米出苗后40-45天浇头水。

精细整地,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加强对灰飞虱的防治,要抓好4个时期的工作,即越冬防治、麦田防治、药剂拌种和1代成虫迁入玉米初期的防治。

⑵药剂防治:

掌握在2-3龄若虫盛发期施药,应用扑虱灵、稻虱净等噻嗪酮类药剂应提前1个龄期施药,药剂可采用喷雾或泼浇方式。

每667平方米用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00-250克,或25%速灭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50%混灭威乳剂100克,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0.36%苦参碱水机40-80毫升,或25%优佳安(5%优乐得与20%叶蝉散混配制剂)80-100克。

施药时田间保持3-7厘米浅水,可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昆虫生长调节剂25%优乐得抑制稻白背飞虱产卵,或产出无效卵不能孵化出幼虫,若虫击倒力小,多在蜕皮期死亡,药后3-7天才能见效。

10、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发病症状:

属全株系统性维管束病害,是我国重要外检对象。

该病最初的症状是萎蔫,叶片现灰绿色至黄色线状条斑,有不规则形或波浪形的边缘,与叶脉平行,严重的可延伸到全叶。

这些条斑迅速变黄褐干枯,在近地面处茎的髓部变为中空。

细菌通过维管束扩展,有时从维管束切口处流出黄色细菌脓液。

有的还能进入籽粒。

受害株变矮或雄花过早变白死亡。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

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

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9)地膜覆盖栽培;

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

间苗、定苗时注意拔除枯心苗,集中深埋或烧毁。

(12)禁止从疫区引进种子和种苗,用种子检测法进行检疫;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

11、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表现为在玉米近地面2-3节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软化,变褐腐烂,有酸臭味,腐烂处凹陷,茎秆倒折。

在叶鞘上的并班形状不规则,边缘红褐色,在病组织与健组织的交界处呈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并班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

避免从病害发生地调入良种,合理搭配种植抗病高产品种。

坚持轮作,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减少菌源。

平整土地,防积水,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谩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歪沤肥或集中烧毁。

⑵药剂防治:

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

必要时于发病初期剥开叶鞘,在病部涂刷石灰水。

在玉米喇叭口期喷药起预防作用,常用药剂有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600倍液,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发病后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

发病中心和严重发生地块,可采取摘除病叶鞘,拔除死苗或接近死亡的病株,带出田间深埋,并立即进行药剂防治。

整株施药,重点喷施茎基部2-3节处。

邻近严重发生地块的玉米要采取预防性防治措施,及时喷药预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2、玉米叶斑病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

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者减产50%左右。

大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很少发生,后期逐渐加重,发病叶片上形成梭形大斑,病斑黄褐色或青灰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长5-10厘米、宽1.2-1.5厘米,严重时几个病斑互相连接,叶片提早枯死。

发病共三种类型:

(1)病斑为椭圆形,中央黄褐色、边缘紫色或深褐色,空气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灰褐色稀疏霉层,后病叶变黄枯死。

(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较大,中央灰褐色或浅黄色,一般无明显边缘,后期稍显轮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表面生灰褐色霉层。

叶片病斑数量多时,很快萎蔫枯死。

(3)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坏死小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表面霉层极少,叶鞘和包叶病斑较大,呈纺锤形,表面密生灰黑色霉层。

果穗受害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果穗腐烂。

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注意与其他作物轮作,轮作面积越大越好。

B、播种时每20公斤种子,用25克“天达2116”(浸拌种型)+5克96%天达恶霉灵,兑水0.75公斤拌种,阴干后播种。

C、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锌肥和生物菌肥,追施足量氮肥,保障玉米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性能。

D、玉米3--4叶时喷洒800倍“壮苗灵”+6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7-10叶时,喷洒800倍“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70%代森锰锌、或800倍“粮宝”+800倍72%杜邦克露药液,每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可有效地防治大小叶斑病。

喷药时加入1000倍3%蚜虱速克或1500倍啶虫脒可以兼防蚜虫、飞虱、瑞典蝇等害虫发生,并能防治玉米纹枯病、粗缩病等病害,增产玉米15%左右。

13、米秆腐病发病症状玉米地上部均可发病,以茎秆和果穗受害为重。

茎秆、叶鞘发病多在基部的4-5节或近果穗的茎秆产生褐色或紫褐色至黑色大型病斑,后变为灰白色。

叶鞘和茎秆之间常存有白色菌丝,严重时茎秆折断,病部长出很多小黑点。

叶片发病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长条斑,长5厘米,宽1-2厘米,一般不生小黑点。

果穗发病多表现早熟、僵化、变轻。

剥开苞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子粒皱缩,苞叶和果穗间、粒行间常生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提。

病果穗变轻、易折断。

严重的子粒基部或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很多小黑店。

纵剖穗轴,穗轴内侧、护颖上也生小黑粒点,这些症状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

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选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⑵农业防治:

病区要建立无病刘田,供应无病种子;

重病区应实行大面积轮作,不连作;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以减少菌源。

⑶药剂防治:

抽穗期发病初喷药,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洒果穗下部和下部茎叶,每内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1-2次。

14、玉米圆斑病发病症状玉米圆斑病危害果穗年、苞叶、叶片和叶鞘。

果穗发病从骨髓尖端向下侵染,果穗子粒呈煤污状,子粒表面和籽连间长有黑色霉层。

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子粒即成粉状。

苞叶发病现不整形纹枯病,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

病原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危害子粒和穗轴。

叶片发病初生水渍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

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

有时形成长条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叶鞘发病时初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⑵农业防治:

玉米苗前彻底处理病残体。

⑶药剂防治:

在玉米吐丝盛期向果穗上喷药,常用药剂有25%三做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

对感病品种要在果穗尖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15、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玉米茎基1-3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气生根也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环茎基1周,病节髓组织呈黄褐色干腐状。

发病重的植株从病部折断倒伏。

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4%的5%根保种衣剂拌种,或多菌灵500倍液拌种。

⑵农业防治:

用抗茎腐病且表现稳定的自交系做亲本培育杂交种,如:

冀丰58、沈单7等。

同一品种一般春播发病轻,夏播发病重;

在同一季节内,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茎腐病的发病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玉米生育前期施肥时,氮(尿素)、磷(磷酸二氢钾)、钾(氯化钾)之比应为1:

4:

5。

生育后期为1:

1:

5,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其中氯化钾中的钾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茎高、茎粗和茎秆强度,氯能使植株保持水分和延迟作物成熟,氯化物通过阻止玉米植株过早死亡而减少茎腐,每667平方米氯化钾用量15千克为宜。

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同时防止水温过高、通气不良而损伤根系,影响根部的呼吸作用,导致发病。

轮作病区和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⑶药剂防治:

施用生物制剂、生物菌肥或化学药剂,如用木霉菌拌种、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保重;

每667平方米用激抗菌15千克,加水适量或复合细胞分离素200倍稀释液浸种;

每667平方米用生物钾肥1千克,加适量水拌种。

及时防治玉米螟。

16、玉米炭疽病发病症状玉米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

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1)选用垦粘2号、渝糯1号、西玉7号、白粘早玉米、黄粘早玉米等优良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

(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4)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必要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7、玉米褐斑病发病症状: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

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②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④栽植密度适当,667平方米低于3500株,提高田间通透性。

2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

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②及时防治。

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18、玉米锈病发病症状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也可发生。

植株中上部叶片发病重,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病原菌的夏孢子)。

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冬孢子)。

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生育期长的马齿型品种;

根据玉米需肥种类合理施肥,重视对磷、钾肥等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古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⑵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

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19、玉米纹枯病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

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合成不规则或云纹状大病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