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912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docx

实施科教兴海创新计划

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更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经过千百年的开发利用,一度蕴藏丰富的陆上资源已经渐显枯竭之势。

面向未来,人类再次将目光转向海洋。

如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成为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探索的新课题。

山东省是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滨海省份之一,海岸线长31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全国最大的半岛,所辖的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丰富;拥有全国40%的海洋中、高级科技人才;具有海洋区位、资源和科技三大优势,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

海洋在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早在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构想。

到2003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760亿元以上。

海洋经济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战略性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务院要求各涉海单位加强海洋管理,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日照市应抓住这个契机,真正把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海洋科研院所的作用,“咬定”科研不放松,推进海洋“绿色GDP”的增长。

一、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国际背景

1.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开辟了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道路。

世界范围的激烈市场竞争以及由此发生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正在形成,跨国经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

经济实力的变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增强,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我国、我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国际海洋环境开发的趋势看,首先,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许多国家从战略全局上更加关注海洋,纷纷制定新的国家海洋战略,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

以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技术支撑蓝色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沿海国家的共同选择。

2009年美国发布的《美国海岸带和海洋经济现状报告》指出,为了保持美国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必须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海洋是沿海国家竞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领域。

海洋的竞争实质是海洋高技术及产业能力的竞争。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海洋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沿,直接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关乎国家的安全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迫切需要大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抢占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为国家谋求海洋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奠定基础。

2.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沿海各国海洋权益竞争加剧的机遇与挑战

2001年,联合国首次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有潜力的增长领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取得最大海洋经济利益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海洋竞争日益加剧,向海洋要粮食、要能源、要通道、要效益成为海洋开发的潮流。

竞争内容表现在多方面:

发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向大海要水资源等。

为了竞争的需要,各沿海大国纷纷制定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调整政策,把重点转向海洋。

总之,制定科学的战略指导海洋经济发展,是世界范围的海洋竞争的大势所趋和海洋开发的基本走向。

3.海洋经济面临海洋科技与新兴产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以海洋探测、深海潜水、海底机器人、海底采掘、海水淡化、海底潮汐发电、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为标志的海洋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电子计算机、遥感、材料、机械制造等方面也取得许多重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成果也被迅速应用于海洋开发,从而使以这些高新技术为产业技术基础的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据专家统计,已经进入技术储备,且有产业化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已达上百项。

今后,人类将在更高更新的海洋科技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这必将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新兴产业形成群体,进入快速成长期。

沿海旅游、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造船、海洋增养殖等大部分新兴产业已渡过形成期开始进入成长期,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海洋化工、海洋石油、海洋药物、采矿、信息服务等已经起步,正孕育着激变,发展前景看好。

以海洋资源开发生产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在继续增长,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益扩大。

而且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陆地经济也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载体。

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据专家估计,由新兴产业带动的沿海主要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占这些国家GDP的比重2010年将达到20%以上。

(二)国内背景

1.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基础、体制基础、市场潜力和政治保证。

2003年,我国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的新台阶,开始进入国际经验验证的“黄金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全社会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由此将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并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陆域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海洋经济的更快发展。

海陆一体化发展成为大趋势,沿海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区域。

随着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2.沿海各省审时度势,积极制定、实施新一轮海洋开发战略和规划

自“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五年间,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68%和107%,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上升到2.6%,增长了0.7个百分点。

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4%上升到4.2%,增长了0.8个百分点。

进入“十五”阶段,海洋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海洋产业群迅速成长壮大。

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进入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之中,海洋经济对全国和沿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显著提高。

到2003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大关,达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上升到3.8%,占沿海地区GDP比重上升到5.65%。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28∶29∶43。

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重组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有关部门预测表明,这一增长趋势将持续到2015年前后,而后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全盛期,预计至少要到2030年,全国整体海洋经济将进入相对平稳的成熟期。

当前,沿海各省市区都把海洋经济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了新一轮发展规划与重点建设工程计划。

广东、福建制定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

出台了决定和指导文件,对全面发展海洋经济做出战略部署。

广西出台了“蓝色计划”,海南提出“以海兴岛,建设海上海南”,江苏提出“建设海上苏东”,浙江连续召开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沿海各地紧紧抓住发展海洋经济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措施,海洋开发事业突飞猛进。

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广东省的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6年超越山东,名列全国第一,并且差距逐年拉大。

福建省“九五”以来,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9%,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

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已上升到11.7%。

辽宁省近两年的渔业总产值增幅,高出我省10个百分点。

广东省确定的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目标2010年达到22%,我省则只有10%,与广东省相比,相差12个百分点。

广东省加大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1998年率先突破“一二三”结构,形成“三一二”结构,1999年又上升为“三二一”结构,比例为26∶34∶40,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

我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仍未摆脱“一三二”结构模式。

3.《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成为我省制定海洋经济战略的纲领指导和基本依据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确定了21世纪初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海洋产业发展蓝图、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以及相关支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措施。

《规划纲要》,全面规划了我国管辖海域的开发利用,提出形成与陆地不同的海洋经济区,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运强国、船舶工业强国、海盐生产大国、海运强国、船舶工业强国、海盐生产大国、海洋旅游大国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大国,并最终成为海洋强国。

《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是: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海洋科学技术的贡献率显著加大,海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到2005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到2010年达到5%以上。

沿海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要形成一批海洋经济总量大、海洋科技进步率高、海洋产业和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强市、强县,使海洋产业成为全国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到2010年,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要有新的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各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达到10%以上,并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

(三)省内环境

1.全省上下已形成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自1990年末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发保护海洋,建设海上山东”以来,山东一直是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排头兵。

我国海水养殖的“鱼、虾、贝、藻、参”5次“蓝色浪潮”,皆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并迅速从山东沿海风靡全国,推动我国水产业实现“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两大历史性突破。

经过多年努力,山东海洋经济高歌猛进。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超超开出一张成绩单:

拥有沿海深水泊位197个,是我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省份;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去年预计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网络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285公里,在建里程600多公里;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

省委自2003年以来号召全省人民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并从山东实际出发,制定了围绕“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形成了全省上下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这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省沿海各地发展海洋经济浪潮迭起,积极性空前高涨

沿海各市自贯彻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来,进一步推起了海洋开发的热潮。

青岛市以青岛海洋节为动力,努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建设,海洋科技及其产业有了更快发展;烟台市努力实施“海上烟台”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强市;威海市在调整海洋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中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日照市科学规划、开发沿海海岸,取得了重大进展;东营市在开发黄河三角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迈出了新步伐。

全省确定的“海上山东”四大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资源保护有新的起色。

总之,各地加快的发展的积极性需要科学保护和正确引导。

3.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的制定为海洋经济战略的调整和选择创造了前提条件

近两年来,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我省陆续确定了一些全局性、宏观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战略: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面向日韩、港台及欧美、东南亚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整体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城市群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正在深化研究;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过国家级论证后已公布实施,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2003年年底又做出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把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做为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

夯实农业基础,坚持走工业兴县的路子,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还做出“突破菏泽”、“突破烟台”等举措,把典型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性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2004年4月,省委又做出了在加快发展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

这些大的战略举措奠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全面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新一轮战略规划,与已经出台的相关战略规划配套成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山东经济的迫切需要。

总之,当前的国内外、省内外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海洋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较好环境。

我省应当认清时代特点和趋势,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制定正确、科学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山东海洋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二、科教兴海是发展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战略

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产业是核心,科技是先导。

从海上山东到海洋经济战略、再到蓝色经济区,就海洋科技来讲,一条主线就是“科教兴海”,为中国海洋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并实现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跨越。

(一)科教兴海战略的内涵

新时期科教兴海战略的内涵是海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等有机结合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仅要“兴”传统海洋产业,更需要“兴”新兴海洋产业,并进一步“兴”海洋经济以及为海洋经济提供支撑、引领、保障服务和管理活动,为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科技兴海的内涵是什么?

    孙志辉: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背景下,海洋领域提出了科技兴海的战略设想和行动计划。

原国家科委、国家海洋局、国家计委、农业部等联合于1997年发布实施了《“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提出了510工程。

当时科技兴海更多地着眼于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促进了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海洋经济总量增加迅速。

    当前,科技兴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并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新时期科技兴海的内涵是海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等有机结合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仅要“兴”传统海洋产业,更需要“兴”新兴海洋产业,并进一步“兴”海洋经济以及为海洋经济提供支撑、引领、保障服务和管理活动,为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逐步发展到“兴”海洋经济强国。

具体而言,不仅要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还针对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共性问题,加强公益技术的转化应用,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障信息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任务,促进科学用海、科学管海,使海洋科技为增强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能力,提高海洋管理与安全保障水平,提高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蓝色经济不是过去的捕鱼晒盐,简单的“靠海吃海”,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用现代科技锻铸的现代产业,具有明显的新兴、高端特征,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蕴含着新的资源和市场。

发展蓝色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科技在拥抱市场中实现创新。

因此,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切实走上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发展道路。

建设蓝色经济区,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特征或者说指标?

  李乃胜:

《规划》明确提出,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

我认为,从海上山东到海洋经济战略、再到蓝色经济区,就海洋科技来讲,一条主线就是“科教兴海”,为中国海洋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并实现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跨越。

  从海洋科技角度理解,起码有这么几个特征指标。

  一是海洋科技先进。

蓝色经济区首先体现在科技先进上:

要有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这我们有基础了,但需要进一步整合改造;国家队水平的科研装备,包括大型船舶、大型平台、重要基地,大型科研设备,也是国内一流的;科技进步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应该达到70%以上,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5%,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超过60%。

未来的海洋产业发展依托的是科技支撑,不是光靠投资拉动、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增加,是真正的海洋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特区。

  二是海洋经济发达。

新兴海洋产业应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理解起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能占GDP的20%以上。

我们现在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口径,基本上接近17%。

其次是年增长率,就是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能达到20%以上,这是体现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三是近海环境良好,蓝色经济区的海水一定是蔚蓝的,绝不能是黑的或者是黄的,绝不能靠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

包括近岸、河口、海湾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水质标准;海洋产业密集区,就是那些养殖密集、各种加工密集的海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辐射带动强劲。

海陆统筹发展,沿海带动西部,带动整个沿黄的腹地。

这里面包括海上交通的腹地概念,也包括产业链拉长带动西部的概念,包括资源、劳动力等等各种优势互补的概念,通过蓝色经济区带动整个山东进入海洋经济强省行列。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

1、美国实施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

2、英国21世纪海洋科技发展战略

3、周边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

4、国内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国家对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促进了海洋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海洋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对中国近海环流、陆海相互作用、有害赤潮、边缘海形成与演化、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深海环境等的认识,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三、日照市海洋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海洋科研机构、人员情况

目前全市拥有市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一处(日照水产研究所),省级民办海洋与水产科研机构一处(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处(山东省海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鱼类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工程实验室一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处(日照市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日照市水产研究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14人,科技人员共82人,其中有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职称26人。

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所内部设置鱼、虾、蟹、贝、藻、环境化学6个研究室和2个试验开发基地,全所占地面积200亩,有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水体15000m2,固定资产1.5亿元。

山东省海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4年依托山东洁晶科技开发公司组建成立,专业从事海藻加工技术的工程化、系统化、标准化开发。

中心目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人,其中工程技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1人。

中心先后承担了多项省级科研攻关课题,开发了“岩藻聚糖硫酸酯”、“壳寡糖”、“盐藻黄素”等一系列海洋生物制品。

山东省鱼类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9年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美佳集团组建,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鱼类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日照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大学合作,针对我省鱼类食品精深加工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探索建立海洋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推动鱼类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

另外,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已与驻青岛海洋科研机构达成了建设“国家海水鱼类研究与发展中心”意向。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今年,我市相关单位牵头与驻青岛海洋科研机构、大学联合成立了日照市水产养殖、海洋食品加工、海藻化工等三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海洋科技创新情况

1、海水育苗技术。

海水育苗是日照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上曾是全国四大海水育苗基地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紫菜等育苗方面,在全国、全省具有明显优势,是山东乃至全国的最重要育苗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海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围绕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我们重点加强了一系列海珍品的苗种繁育技术开发。

先后组织进行了西施舌、大竹蛏、半滑舌鳎、星斑川鲽、金乌贼等海珍品育苗技术开发。

近几年,主要承担的国家、省科研项目有“大型海藻单细胞饵料的海参生态育苗与产业化开发”、“西施舍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半滑舌鳎人工种苗养成、促熟及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黄金鮸引进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许氏平鮋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鲁南沿海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星斑川鲽优质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金乌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其中“星斑川鲽健康苗种培育及规模化养殖技术开发”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褐毛鲿引进与育苗技术研究”、“星斑川鲽优质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等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

2、海水养殖新技术。

在海水养殖方面,重点组织开展了“海参池塘养殖”、“海参筏式养殖”、“大菱鲆工厂化设施养殖技术开发”、“海水健康生态养殖”、“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和“星斑川鲽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等一系列养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日照海兴渔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攻关项目“规模化深海网箱养殖适宜鱼种选择暨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日照海区深海网箱养殖鱼品种分别是鲈鱼、黑鲷、黑鲪和美国红鱼,为全市大规模推广深水网箱养鱼提供了依据。

海洋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和开发不断深入。

岚山黄海水产养殖公司承担的2008年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前三岛水域人工鱼礁渔业增殖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在前三岛水域设置多处不同类型人工鱼礁,并定期开展生物资源聚集效果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人工鱼礁的最优类型和投置技术,并开展了深海贝类筏式养殖新模式的研究;2009年,该公司又承担了省自主创新科技成果重大专项项目“岛屿海域刺参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

过去,日照市的海产品加工仅仅局限于海产品冷藏保鲜。

近年来,通过加强一系列技术研究开发,不断加长海洋水产业产业链,海产品加工已由冷冻保鲜转向海洋水产食品的精深加工。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年产45.6万吨的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年水产品加工产值46.8亿元,出口额4.5亿美元。

在开展传统海洋食品加工的基础上,山东美佳集团、山东荣信集团等大型海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食品加工废弃物研究开发了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