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672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docx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3)

测试范围:

学科内综合。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

邓小南

史学的特性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反思。

历史研究的根基在于史料,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

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解释要靠史料说话,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经由“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对今天的历史认知有所贡献。

所谓“史料”,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其内容远较“史籍典册”范围宽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史料收集的难度,但同时也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然不能仅靠对史料的熟悉夺得先机,那么,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数据库只是助力研究深化的途径,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表层文本的提取和简易的攒凑式结论,深入的研究还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要十分警惕急功近利氛围下历史研究的“表浅化”倾向。

“历史”本身的历史性,使得史料必然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并非纯粹客观;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注定是一个崎岖且无止境的过程。

对于史料要予以尊重,但也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包装”保持警惕。

我国历史上,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促成了史学著述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但也造成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

唐宋时期,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机构陆续出现,官修国史成为常态。

著史讲求“书法”,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史家有秉笔直书的优秀传统、有强烈的“考信”意识,二者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同时也要看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对于著史者或隐或显的影响。

南宋的章如愚曾经说,“修撰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

曰记载之史,曰纂修之史”。

大体上,记载之史重在记录史事,而纂修之史则经过取舍编辑、增删润色。

纂修之史凝聚着史家的心血,体现着“史学”演进的历程,但就其形成过程来看,特定文本往往关联着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可能掩映了渲染涂抹的曲折历程。

即便是起居注、日历之类“记载之史”,亦非纯粹的史实记录。

史事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构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历史”,而承载这一“历史”的文本,显然是层累叠加而成的。

观察史料尤其是“纂修之史”与特定时期“本朝史观”的关联,重点不在于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更不是要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而是要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

今人研究历史,离不开当时的史料,也不能脱离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

但当时人记当时事,有其鲜活准确的一面,也有因敏感而曲饰的可能,我们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料是以历史研究为根基,史学特性注重实证和反思,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关系着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

B.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解释的根据,今天的历史认知需要“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

C.史料是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所以要予以尊重,但其内容比“史籍典册”的范围宽泛的多,其存在的“包装”现象也很严重。

D.史料有些也许并不客观,因为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这就注定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很困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数据时代,史料收集的难度降低了,但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B.深入的历史研究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满足于从数据库中提取表层文本,简易攒凑结论,便会出现“表浅化”倾向。

C.中国史家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也受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的影响。

D.观察史料重点是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而不需要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历史上,史学著述的繁荣源于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但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也将其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

B.唐宋时期,注重官修国史,使修史成为常态。

陆续出现了很多修史的机构,如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

C.南宋的章如愚提到的记载之史和纂修之史都非纯粹史实记录,今天所见的“历史”,是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的史事。

D.今人研究历史,需要当时的史料和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但也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

淡然走过百岁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吕莎

杨绛先生走了。

这位105岁高龄的老人,5月25日凌晨安详辞世。

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样:

“勒萨日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

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

他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

”她便是如此。

杨绛先生最早是以剧作家身份登上文坛的。

她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戏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登上剧坛后,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喜剧的双璧”。

杨绛一时间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在公众场合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

1949年以后,杨绛先生的创作重点转向小说与翻译。

她的几则短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勾勒了各种人物,长篇小说《洗澡》更是描摹了“三反”运动中惯见的“嘴脸”。

这些作品充满了机智幽默,又渗透着世情练达。

其小说靠点滴人事映照人生真相,笔触风趣幽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她的几部译作《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和《堂吉诃德》。

她在从事翻译时,也有意无意地选择了描写小人物的笑中带泪的作品。

杨绛先生的翻译水平极佳,朱光潜先生曾称赞说,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

杨绛先生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都非常好。

值得敬佩的是,杨先生的西班牙文是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的,边自学边翻译。

其译作功不可没,为后来的西班牙文学翻译奠定了深厚基础。

杨绛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平淡馨香,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去世后,她在散文《我们仨》中追忆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杨绛先生的生活十分朴素,对于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先生家中至今仍然保持着钱锺书先生在世时的陈设,白墙、水泥地、老家具,没有装修,也没有封阳台。

客厅亦是书房,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卷《钱锺书手稿集》和一些外文工具书。

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照片摆放在书架正中最醒目的位置。

杨绛先生生活十分低调,近几年更是婉拒来访,如她在《隐身衣》中所向往的“万人如海一身藏”。

读书和写作是杨绛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她一生热爱读书,年少时一星期不看书就感到“一周都白过”。

百岁以后,她仍天天都看书,身体好的时候还要伏案工作。

照顾杨绛先生多年的吴阿姨说,先生闲不下来,一有空就要写。

党圣元提到,杨先生每天都要用毛笔抄几次钱锺书先生的著作,她的书桌上有个小小的砚台,每次去看望时揭开盖子总能看到新鲜的墨汁。

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小书桌,就是在这里,杨绛先生以近90岁高龄翻译柏拉图《斐多》,96岁创作了《走到人生边上》,103岁为《洗澡》写下续篇《洗澡之后》;也是在这里,她笔耕不辍,投入大量精力整理钱锺书先生的遗著,让这些宝贵财富得以面世。

今年初出齐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也由杨绛亲自参与清点整理工作。

读书写作之余,杨绛先生会做“八段锦”锻炼身体,这一习惯坚持了至少20年。

陈众议说,杨先生柔韧性很好,一百岁以后仍然能够不屈腿去捡地上的东西。

杨绛先生是不畏惧生死的人。

她在迎来百岁生日时曾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的名义,将高额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据悉,奖学金总额已近2000万元。

杨先生早在2012年,即向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请求:

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受赙仪,至多七八亲友送送。

2013年,杨先生亲笔所作遗嘱再次就后事办理明确写道:

“我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如今,先生已安然“回家”,与夫钱锺书、女钱瑗“我们仨”再相聚。

【相关链接】

年纪不饶人。

我又老又病又忙。

我应该是最清闲的人,既不管家事,又没人需我照顾。

可是老人小辈多,小辈又生小辈,好朋友的儿女又都成了小一辈的朋友。

承他们经常关心,近在北京、远在国外的,过年过节,总来看望我。

我虽然闭门谢客,亲近的戚友和许许多多小辈们,随时可以冲进门来。

他们来,我当然高兴,但是我的清闲就保不住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序》)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曾因戏剧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可见杨绛戏剧方面的成就要大于其他方面。

B.杨绛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主要是以小见大,靠点滴人事映照人生真相,译作也选择描写小人物的笑中带泪的作品。

C.杨绛先生对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家中没有装修,只是一些老家具,而客厅就是书房,可见先生并不追求物质享受。

D.杨绛先生不畏惧死亡,在她百岁生日时时曾说自己走到了人生的边缘,由此可知她也明白自己来日不多,必须纠正以前的错事。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杨绛的主要成就及为人处事风格为写作中心,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一传奇人物丰富而精彩的一生,表达了对其人生价值的赞美。

B.文章开头以杨绛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的一段文字,展示出杨绛一生不求名位,只靠写作谋生的人生态度。

C.杨绛先生良好的翻译功底,是因为她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都非常好,即使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西班牙文,也能够译出优秀的作品。

D.杨绛以散文《我们仨》追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以全家的名义将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展示出她的家庭情怀。

E.杨绛在遗嘱中写到“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意在表明她想洗净尘世的污秽沾染,安然离去的想法。

6.文中说:

杨绛先生以近90岁高龄翻译柏拉图《斐多》,96岁创作了《走到人生边上》,103岁为《洗澡》写下续篇《洗澡之后》。

由此,你对杨绛的人生价值有怎样的认识?

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张笑眯眯的脸

周波

东沙上任没几天就碰到一件事,村里一个妇女被车子撞了,受了伤。

要是平时,这绝对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

现在车子这么多,满天下地跑,谁敢保证没有磕磕碰碰的意外事呢。

可就这么个事,让东沙碰到了,还差点儿摊上了大事。

初来乍到的东沙近来天天往基层跑,一天不跑就觉得心里落下啥东西似的。

照他的说法自己还是个生人,得先混个脸熟。

所以,那天东沙去村里忙了一个下午,返程的时候,遇上了一场车祸。

他是镇长,人命关天的事可不能退避三舍,就跟着一些村里人去了现场。

后来,后来嘛就来事了。

他听到有人开始拿自己说事:

新来的镇长,有点儿薄情,怎么老是挂着一张笑眯眯的脸。

起先,东沙不当一回事,刚才还有群众称赞他面相亲切呢。

后来,才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头。

回来的路上,东沙问办公室主任:

你觉得我刚才在笑吗?

主任不知何意,脱口就说:

镇长,您来镇里头一天就是笑眯眯的。

那天,下属的父亲病逝,东沙觉得有必要去吊唁一下。

镇长的突然到场,让同事很意外也很感动,急着向边上的亲戚们介绍。

不过,才没几分钟,东沙看见有人在屋内用手朝自己指来指去。

他忽然感觉到了什么,这会儿他想和同事告别,却找不着同事的身影。

于是,他心里一阵嘀咕:

这小子,我来看他,他居然跑了。

回到办公室,东沙郁闷地问主任:

难道我又在笑?

主任看看镇长,微笑了一下。

东沙说:

今天我可是怀着很沉痛的心情去的,自始至终保持着严肃的神情。

主任用手挠了挠头发,说:

我知道镇长您没笑,可您真的笑了。

东沙有一回郁闷地对老婆如晶说:

有人在拿我的脸说闲事。

如晶扑哧一笑道:

你确实像每天有好事藏着。

东沙发现自己的脸确实有问题,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

想改,却怎么也改不了,每天上班去的路上,他总是暗自苦笑:

原以为乡镇工作复杂,想不到更复杂的是自己的脸。

他曾经庆幸自己长着一张富有亲和力的脸,那张脸为他赢得了很多人。

现在,他感到那张脸如同一个城市在沦陷,满目疮痍。

下班回家,他开始注意自己,尽量让自己不笑。

于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照镜子。

然后,装着各种鬼脸来吓唬自己,还不停地用十指挤压脸部的肌肉,尽量使之变得扭曲丑陋。

如晶看不下去了,说:

要么先吃饭,要么现在就送你去韩国整容。

有一回,东沙很认真地问如晶:

老婆,你说我这脸是不是可以出去处理公事?

如晶不理他,最多条件反射似的送上一句:

神经病!

有段时间,东沙确实有些神经质,只要有人进办公室就先去瞧人家的脸。

有一回,来了几个上访群众,东沙直勾勾地拿眼盯了人家好几分钟,眼都没眨一下,差点儿没把上访来的群众吓着。

还有一次,有漂亮的女下属问:

镇长,不认识我了吗?

东沙知道失礼,赶紧转到了工作话题。

最近,镇机关里似乎也传出了和脸有关的一些声音,有好事的拍马屁的尽往东沙办公室跑。

有几个显然是来告状的,说是有人背后议论东沙是来镀金的,乡镇这么多的事又这么烦,怎么可以天天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另外几个纯粹拍马屁,说是东沙长着一副亲和力的脸,好人好官一个,干部和群众喜欢跟着这样的领导。

终于,东沙按捺不住,抽时间找了县城里几位要好的老同事:

我该怎么办?

有同事建议他换岗位。

他说:

这怎么可能,岗位是换不成的。

他又去找同学:

我这张脸办不成很多事,遇上些抗击台风、森林防火之类的工作就搬不出去。

同学笑着说:

那你平时多慰问老干部,或者节假日多走访学校医院企业之类的,专找开心的事做就行了。

一位老领导听说后,将他狠批了一通:

什么狗屁理论,现在老百姓就需要你这样一张笑眯眯的脸。

那天,东沙睡觉前突然会问如晶:

我怎么不像高仓健?

多男人的脸啊!

如晶一听又是说脸的事,顿时叫了起来:

高仓健死了!

东沙叹了叹气说:

是啊,我还活着。

(《群岛》2016年2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生动的笔法,塑造了一个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官员形象,借助这一形象,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在交往中出现的顾虑与矛盾。

B.作为镇长,东沙想混个脸熟,便去了车祸现场,有人却说他“有点儿薄情,怎么老是挂着一张笑眯眯的脸”,办公室主任认为这样很好。

C.“他感到那张脸如同一个城市在沦陷,满目疮痍”这一生动比喻,以城市在沦陷形象表明他脸上的笑容已让他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东沙有一回直勾勾地拿眼盯了上访的人好几分钟,还有一次在漂亮的女下属面前失礼,说明他已经因为苦于脸上表情而有些神经质了。

E.关于东沙的脸,单位里人们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人来告他的状,有人来拍他的马屁,也有人建议他换个岗位,而老领导则狠批他一顿。

8.文中描写了东沙哪些因为笑眯眯的脸而产生的误会?

这些误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分)

9.文章结尾说:

“如晶一听又是说脸的事,顿时叫了起来:

高仓健死了!

东沙叹了叹气说:

是啊,我还活着。

”如何理解两个人的心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

仆固怀恩反于汾州。

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劲,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

“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

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

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

”其后怀恩子瑒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

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

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

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

“军可用矣。

”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朱滔悉幽蓟军,借兵回纥,拥众五万,南向以应泚,攻围贝州。

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

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硃滔,武俊许之。

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

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遣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

“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

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言讫而去。

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

“此身已许公死敌矣。

”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硃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

晚节好方士,以冀长生。

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练金丹,绐抱真曰:

“服之当升仙。

”遂署为宾僚。

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

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禳除之。

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

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B.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C.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D.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与现在的“山东省”不同。

B.门客,古代有身分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C.封五百户,朝廷封功臣土地和人口。

封五百户就是赏五百户的赋税作为他的薪金。

D.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仅次于太傅。

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抱真有谋略。

仆固怀恩反叛时,是李抱真提议恢复郭子仪的官职,最终怀恩的儿子仆固瑒被部下杀死,仆固怀恩逃走。

B.李抱真能够未雨绸缪。

在上党地区,他从男丁中选择有才能有力气的,鼓励他们练习射箭。

三年后,这些百姓就可以作战了。

C.李抱真有为国事勇于献身的精神。

他不顾宾客阻止,独自一人前去劝说武俊,最终武俊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合力战胜敌人。

D.李抱真晚年迷信道士,以求长生不老。

他曾受孙季长的欺骗,先后服下两万粒长生不老丹,差点要了命;又被巫婆神汉迷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5分)

(2)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表海亭①

欧阳修②

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

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

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

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

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

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

C.尾联写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

可见诗人渴盼归隐,思家心切。

D.从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渴盼归隐种田的情怀。

E.从诗歌的整体来看,观察的视角是由上而下;写作思路是由写景到抒情,抒发孤寂、愁苦之情。

15.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形容国家局势风雨飘摇,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的一句是:

“”

(2)杜牧《阿房宫赋》中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两句是“,。

(3)在《离骚》一诗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表达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和小凤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桌,高中我们俩又住一个宿舍,这次高考报志愿,我们俩也要比翼双飞,决定报同一所大学。

B.完全没有退路的特鲁姆普在场上拼得更加凶狠,丁俊晖反而有些想法太多,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操之过急,让观众为他捏一把汗。

C.苹果智能手表发布一年多以来,它的表现并不能差强人意,其用户评价也低于其他的苹果产品,但是仍然战胜了三星、华为等等。

D.在“中国市场环境的变迁”论坛上,隆国强指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谁能把握好未来趋势,谁就可以脱颖而出。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安徽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主要是各类文献,内容主要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包括《诗经》等重要作品。

B.近年来,国际安防及反恐形势日益严峻,地区性的暴力恐怖事件频发。

袭击地点也由小城市向大城市、由边境城市向内地城市发展的趋势。

C.《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网民每天手机阅读1~3小时。

使用阅读器的多数网民每天阅读时长超过3小时。

D.许多家长为孩子掏钱买“聪明药”,这种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为杜绝这种现象不再发生,除家长提高警惕外,社会的责任也不容回避。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微信内部规划已久的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终于要来了。

,,。

①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管是对原创写手,还是对公众来说

②因此,这种付费阅读可以视为是对信息的一种自动净化

③这种功能不仅是知识变现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知识价值的体现

④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可以屏蔽掉一些低俗的、不良、不实或者毫无价值的信息

⑤从而让公众接受和获得一些有价值、高质量的精华信息

⑥这种付费机制无疑将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市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净化机制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随着网购的兴起和快速扩张,①。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206.7亿件。

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200亿个包裹会产生包装垃圾400多万吨。

如何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制造纸箱对木材的消耗?

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谁都知道大多数快递包装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②。

消费者不在乎,快递企业、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更不在乎,于是,只用过一次的包装材料就被当成垃圾直接扔掉。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个经济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