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246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9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海晏县位于海北洲的东北部,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处于我国亚热带气候边缘,深居内陆,地处高原,由于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水汽充足,比较湿润。

但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小,全年只有冷暖季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

暖季气候凉爽,雨水较多,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冷季寒冷风大。

在河谷一带,多为小气候,由河谷到山顶,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海晏县草原面积占有较大的比例,对草原实行节水灌溉,提高草场生产力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草原灌溉可使草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根据2006年3月1日实施的水利行业标准《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SL334-2005)》提供的数据,灌溉饲草料地单位面积产草量相当于20~30倍天然草场生产能力;发展1km2灌溉饲草料地可使40~100km2天然草地休牧(或轮休)120~180天。

海晏县草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是本县的基本特点,再加上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所限,草原水利基础薄弱,已有灌溉工程设施简陋,灌水技术落后,使水资源大量浪费,整个草原生产潜力停滞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为缓解项目区用水紧张状况,首先在草原灌溉用水中,实行节水灌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解决干旱、半干旱草地缺水的一项重要战略技术措施,也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牧区现代化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初步选定示范区建在青海省海晏县哈勒乡,哈勒景草原上,所属哈勒景乡哈勒景村的冬春草场及人工草场。

根据已有灌溉工程实际状况,经工程布置,规划在示范区发展草原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其中人工草地节水灌溉面积1328亩,天然草地节水灌溉面积672亩。

建设天然、人工草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是为青海牧区草原灌溉、特别是湟水源头草原灌溉的发展探索一条比较科学的路子。

1.2编制依据及过程

1.2.1编制依据

1.《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SL334-2005)》;

2.《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120-93)》;

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5.《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水利部农水司等;

6.《海晏县农牧业区划》,海晏县人民政府和海北州农牧业区划队合编,1984年4月;

7.《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8.《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4]83号,2004.8.5;

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

10.《青海省水文手册》,青海省水利电力局水文总站,1974.10。

1.2.2编制过程

2006年10月中旬,海东地区东兴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受海晏县水务局的委托,承担编制《青海省哈勒景乡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

受托后,我们根据海晏县水务局有关技术要求,依据《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SL334-2005)》、《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进行了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

10月下旬组织专业人员对灌区地形、地质、水源、水利工程现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勘测,根据区域水源状况、灌区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实际,经工程布置、选择适宜草场灌溉推广的主要节水措施、方案比较,确定工程规模,于2006年11初编制完成了《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在青海省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实施。

哈勒景村草原总面积20000亩。

本次设计项目区控制灌溉面积2000亩。

人工、天然草场种植比例为:

人工草场自流灌溉66.4%,相应面积为1328亩;天然草场自流灌溉33.6%,相应面积为672亩。

灌区输配水方式为:

采用U形明渠自流畦灌方式。

主体工程包括:

修建引水口一座,衬砌干渠4.585km,支渠6.525km,衬砌斗渠8.858km。

项目区共有各类建筑物221座,其中农机桥6座,跌水24座,支渠斗27座,斗渠斗门158座、分水闸2座。

退水4座。

工程总投资:

206.31万元。

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

22979.48m3、浆砌石:

505.45m3、砼与钢筋砼:

3323.01m3、水泥:

482t、钢筋:

0.99t、砂子:

2006.93m3、砾石:

2691.64m3、块石:

596.43m3。

耗用劳力:

26933.61工日。

项目建设年限:

2007年6初开工,2007年9月底完工,年底验收并投入使用,工期为4个月。

1.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

项目总投资为206.3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35.04万元,其他费用58.07万元,基本预备费用9.82万元。

按照农村牧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地方自筹56.31万元。

项目区隶属海晏县哈勒景乡,项目由海晏县水务局组织实施和管理。

1.5项目评价

项目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良好,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建设有着很高的积极性,项目规模适当,技术简单。

项目的建设可推动海晏县草原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为发展草原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并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牧场生产条件,对振兴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项目区现代化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节水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实施灌溉后:

灌区内可增加载畜量564只羊单位;多产牧草种子2.21万公斤;灌区的年增加灌溉总收益37.83万元。

通过实施灌区渠道防渗衬砌等节水灌溉技术,按项目总灌溉面积2000亩,综合净灌溉定额220m3/亩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可由过去的0.40左右,提高到0.6左右,亩均节水184m3,年节水36.8万m3,按亩均综合毛灌溉定额367m3/亩计,相当于可扩大草原灌溉面积1002亩,节水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对灌区效益分析,灌区的年灌溉总收益为37.83元,年总费用为15.56万元。

年收益为37.83-15.5=22.27万元,根据水利方面的效益分摊系数分析,年净收益为22.27×0.70=15.59万元。

还本年限:

T=9.62年

投资回收率:

I=15.4%>12%

收到益费用比:

R=2.43>1.2

各项效益指标均能满足《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直接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1.6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

项目建设期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项目建设严格按建设程序执行,实行项目建设“四制”管理;选择有施工资质、技术过硬、设备良好、信誉好的施工队伍;严格资金的管理,设立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1、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的领导

配备事业心强、业务精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充分发挥他们现场指挥、协调的能力,调动一切积极性,使机械出足力、人员高效率,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2、在施工组织方面,统筹安排,科学组织

选派优秀的项目经理,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生产等各类专业人员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设备、材料、人员进场,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确保尽早开工,投入施工生产。

在施工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施工组织和措施,全力以赴使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工。

3、加强质量检查管理

在施工当中,严格遵守与项目有关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专职质检员,从各方面严格把关,并按工程施工工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工程不合格绝不进入下一工序的操作,使整个工程质量都在质检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的受检下进行施工建设。

4、发挥工程示范作用

根据科学管理和示范要求开展科学试验,建立技术档案,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工程实效和示范作用。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牧业发展制约因素

(1)项目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是最基本的特点,也是牧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

(2)现有引水工程引水能力不足,草原灌溉受到限制。

根据项目区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可供水量远远大于用水量。

(3)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所限,对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草原水利基础薄弱,已有灌溉工程设施简陋,老化失修,渠系建筑物不配套,渠道没有防渗措施,且引水流量和灌溉面积超过原设计标准和要求,使水资源大量浪费,整个草原生产潜力停滞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4)综合生产能力低,导致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草地灌溉,尤其对人工饲料地的灌溉,对于干旱、半干旱草原,是培育改良的一项最基本的措施,它可使牧草产量提高数倍至十数倍;

(2)能改善植被成份,增加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比重,延长牧草青绿时间,增加养分积累;其它改良措施如松耙、补播、施肥等,只有在灌溉和降水偏多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用。

(3)特别是环湖地区灌溉用水的浪费,使河道下游径流减少,汇入河流的水越来越少,是造成河道断流重要原因之一,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缓解牧区用水紧张状况,配合现代化草地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退耕还草计划的实施,首先在草原灌溉用水中,实行节水灌溉,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解决干旱、半干旱草地缺水的一项重要战略技术措施,也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场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草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实施,可改善示范区基础设施条件,对海晏县草原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

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发展畜牧业技术,特别是高效畜牧业,发展草地节水灌溉是关键。

(2)项目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良好,草原灌溉历史悠久,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新技术、高科技的意识强烈,对项目的建设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3)项目区草场面积广阔,草场平整,适宜灌溉。

有适宜的热能和光能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水量、水质符合灌溉用水的要求,适宜牧草的生长。

(4)经对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初步论证,项目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用水单一,且主要来水期与灌溉期基本同步,可供水量保证率高,用水的保证程度相对较低,完全可满足项目区牧业灌溉用水。

(5)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干渠、支渠和斗渠上,没有难度大的建筑物,施工技术难度不大,工程简单,沿线无不良的地质条件,水利技术可行。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概况

海晏县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北接祁连、门源,东临大通、湟中,南连湟源、共和,西通刚察,地理位置为东经100°23″~101°22″,北纬36°44″~37°39″。

县域东西宽85.7km,南北长102.2km,总面积4436.73km2。

哈勒景蒙古族乡成立于1983年,位于海晏县城东北4.5km,东与县牧场相连,西接二二一厂,南与粮站台为邻。

辖乌兰哈达、哈勒景、永丰三个行正村,339户,1657人,有蒙古、汉、回、藏、土五个民族,蒙古族占60‰,全乡草场总面积59.10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1.71万亩,畜均占有10.51亩,围栏草场27块,10.27万余亩,畜均占有冬春草场1.9亩。

由东,西、北三块互不相连的草场组成,草原以山地草甸类、山地草原草场为主,灌丛类分布较少。

土壤以栗钙土、高山草甸土为主。

地势北部高山连绵,东、西部平缓,海拔3500—4000米。

属高原亚干旱气候大区。

气候较冷,降雨量少,无霜期短。

哈勒景河、乌兰哈达河流经本乡汇入湟水。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马鹿、麝,雪鸡等.经济以牧为主,主养毛肉兼用青海半细毛羊、牦牛,马等,有各类牲畜;566199头(只、匹).其中改良羊39176只,占69.71%,建立饲草饲料基地1584亩。

各牧户都在冬季圈窝种草,天然草场围栏后,牧草获得了修养生息的机会,载畜能力有所提高。

全乡99.16%牧民在冬春草场上盖起房屋,由单一型向综合配套型的方向发展。

实现了定居、羊棚和畜斟、围栏草场,饲草饲料基地、水利.生活用电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

做到了牲畜有草有水有保暖设备。

示范项目以鞭麻河河水为灌溉水源。

鞭麻河为哈勒景河一支流,河长8km,流域面积约64km2,两岸河谷较宽,砂卵石河床,河宽5~7m,水流分散;山口以下为下游,宽阔的冲积扇形成广袤肥沃的草原。

下游河道比降平缓,约为3‰,河水分多股流入哈勒景河。

径流靠降水补给,河源地区年降水量500mm以上,河口区300余mm。

年平均流量为0.71m3/s,年径流量为0.22亿m3。

河水水化学类型属硫酸盐类钠组Ⅱ型,6~9月为汛期,冰期约为6个月。

3.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周界南至鸟兰哈达,西至塔勒,北至鞭麻沟,东至东山根,控制草原面积20000亩,区内植被虽然已轻度退化,但覆盖率尚在80%以上。

哈勒景乡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哈勒景多草原上。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势开阔。

冬春秋草场海拔在3100~3150m之间。

3.1.2水文气象

3.1.2.1气象

项目所在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无四季之分,气温年差较小而日差较大,雨量偏少,雨热同季,春季多大风和沙暴。

年平均气温-0.6℃,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20.6℃,最暖月平均最高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370.5mm,多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1607.4mm。

年日照时数3037h,日照百分率达68%,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71.49kJ/cm2·a。

年大风日数49.5d,年平均沙尘暴日数14d以上,年平均风速3.8m/s,最大可达34m/s,风向多为偏北风。

最大冻土深度为2.2m,最大积雪深约28cm。

降水多年变化情况见表3-1和图3-1。

表3-1海晏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年内分配

站名

月降水量(mm)

全年

(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晏

1.4

1.7

4.2

14.0

41.0

65.1

87.9

82.0

55.2

13.6

3.5

0.7

370.5

 

本区牧草生长季为150d左右,期间80%保证率积温1195℃,牧草饱青期为108d,积温1030℃,无霜冻期128~109d。

平均春旱日数为31d,最长达58d,轻旱机率为35%,重旱机率为10%左右。

牧草生长前期干旱少雨,萌动期的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降水量20mm,水分供需比75%左右。

相对全省而言,本地冬春季节寒冷,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多风,夏秋季节气温骤升,降雨集中,空气较湿润,属半干旱地区。

3.1.2.2径流

鞭麻河为哈勒景河的支流,其河上无水文站,哈勒景为湟水河的支流,其水文站位于海晏县附近。

表3-2海晏水文站基本情况表

站名

集水面积(km2)

东经

北纬

设站日期、单位

位置

海晏

679

100°06′

37°23′

1958年6月由青海省农林厅设立为水文站。

1976年搬迁至县城,流域面积1442km2。

海晏县

哈勒景河

根据海晏站1959年~2000年实测资料进行面积比拟法分析,鞭麻河引水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0.71m3/s,多年平均流量及典型年流量年内分配见表3-3和表3-4。

表3-3鞭麻河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表

站名

月平均流量(m3/s)

全年(m3/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晏

0.21

0.12

0.53

1.21

1.45

1.34

1.75

1.37

0.89

0.36

0.32

0.21

0.71

表3-4鞭麻河不同频率流量年内分配表

典型年

月平均流量(m3/s)

全年(m3/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水年(P=50%)

0.41

0.21

1.01

1.57

1.43

1.8

1.91

1.87

1.23

0.8

0.86

0.56

1.14

枯水年(P=75%)

0.14

0.11

0.45

1.05

1.1

1.18

1.55

1.07

0.55

0.25

0.23

0.16

0.65

特枯水年(P=90%)

0.12

0.10

0.37

0.92

0.92

1.02

1.21

0.98

0.42

0.22

0.20

0.14

0.55

3.1.2.3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埋藏较浅,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流渗漏。

中高山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河谷平原区、山丘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

平原区地下水出露不多,普遍以潜水形式储存地下。

埋深由南向北,一般5~20m,单井出水量630~5400m3/d,水位随降水量的大小而变化,年变幅1~2m。

3.1.2.4洪水

鞭麻河洪水主要由降暴雨产生,暴雨历时较短,形成的洪水陡涨陡落,年最大流量多出现在7~8月,实测最大洪水18m3/s。

洪峰的年际变化较大。

根据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分析,引水口各不同重现期的洪水流量为:

设计洪水重现期10年,相应洪水流量Q10%=5.2m3/s;校核洪水重现期30年,相应洪水流量Q3.3%=12.6m3/s。

3.1.2.5泥沙

鞭麻河流域内多为天然草场,植被条件良好,覆盖度高,河水较清澈,汛期略显浑浊。

据海晏站多年实测的悬移质输沙量统计,该河多年平均输沙量2.87万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39.3t/[km2·a],平均输沙量0.38kg/s,年均含沙量0.233kg/m3,历年最大含沙量为14.4kg/m3,最小含沙量为零(均在每年的1月1日),日最大输沙量为9.7万t/d。

3.1.2.6水质和水温

经对项目区水质监测表明,鞭麻河水型属硫酸盐类钠组第Ⅱ型,Ph值为7.7,溶解性固体含量245mg/L,氯化物含量22.1mg/L,硫酸盐含量28.9mg/L,总硬度178mg/L,属弱碱性淡水,符合灌溉水质标准。

境内河流最早结冰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最晚融冰期在5月初,冰期为6个月,最冷月河道封冻。

4~5月份灌溉期间,平均水温在0.5℃~2.0℃之间,与同期地温2.5℃较接近,由于工程渠线较长,水引至灌区后与地温接近,不会影响牧草生长。

3.1.3地形、地貌及土壤

草原以山地草甸类、山地草原草场为主,灌丛类分布较少。

土壤以栗钙土、高山草甸土为主。

地势北部高山连绵,东、西部平缓,海拔3500—4000米。

属高原亚干旱气候大区。

气候较冷,降雨量少,无霜期短。

哈勒景河、乌兰哈达河流经本乡汇入湟水。

工程区位于湟水河一、二级阶地,草场类型为山地草原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灌区土壤以中厚层(一般在50~220cm之间)栗钙士、高山草甸土为主,成土母质为冲积—洪积的次生红土和次生黄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约1.81%,全氮含量0.122%,全磷含量0.204%,全钾含量1.53%,碱解氮含量一43PPm,速效磷5PPm,速效钾210PPnn,土壤PH值为7.8,呈弱碱性。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四百万分之一),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区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主要是河谷冲积、洪积和山前洪积沙砾石层中的潜水。

3.1.4工程地质

项目区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3种类型。

(1)黄土状类渠段:

大多数渠段在此基础上。

该类土层成因较为复杂,由冲积、洪积、冲洪积、坡积物组成。

具压缩性,应做好防渗及抗冻胀处理。

(2)砂砾石渠段:

指渠床在第四系砂砾石、砂砾土、碎石土地层开挖的渠道,此类渠段位于山前洪积扇及高阶地,自然边坡稳定。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渗漏。

对此类渠段应严格进行防渗处理,并注意衬砌质量。

(3)填方渠段:

这类渠段位于小冲沟及地形低洼段,应注意回填质量,且做好防渗处理。

由于渠道基础大多座落在砂砾石、砂砾土和碎石土层上,该层结构较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因此,对支渠采取防渗措施。

天然建筑材料:

据调查,项目区境内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块石料和砼粗、细骨料,工程所需块石、净沙和砾石须在距工地约10km外的河滩采取或开采,储量丰富、质量较好,能满足工程需求。

其他材料均由西宁采购。

3.1.5水资源

示范项目区以鞭麻河为主要供水水源,项目区来水量分析范围确定为鞭麻河。

鞭麻河流域面积64km2,采用哈勒景河控制站海晏站多年平均流量进行相似流域对比法分析,多年平均流量0.71m3/s,年径流量0.22亿m3。

项目区实际灌溉面积2000亩,年用水量78.88万m3。

灌区用水量远小于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另外草原灌溉用水期集中在4-8月份,鞭麻河来水量也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来水量的76.1%,来水与用水基本同步,年内供需矛盾不大,经分析论证,项目区不必要增加新的水源。

3.1.6草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哈勒景乡属山地草原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牧草以垂穗披碱草、早熟禾、赖草、紫花针茅、茵陈蒿、苔草、蒿草等到。

哈勒景村土地总面积20000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6000亩。

可利用草原面积大,草地平整,且适宜灌溉,发展节水灌溉的潜力巨大。

3.1.7自然灾害

项目区农牧业自然灾害较多,主要有干旱、霜冻、风沙、雪灾、冰雹、雷电等,每年都有发生。

干旱、霜冻、风沙和雪灾是当地畜牧业生产主要灾害。

3.2社会经济概况

哈勒景蒙古族乡成立于1983年,位于海晏县城东北4.5km,东与县牧场相连,西接二二一厂,南与粮站台为邻。

辖乌兰哈达、哈勒景、永丰三个行规行政村,339户,1657人,有蒙古、汉、回、藏、土五个民族,蒙古族占60‰,全乡草场总面积59.10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1.71万亩,畜均占有10.51亩,围栏草场27块,10.27万余亩,畜均占有冬春草场1.9亩。

由东,西、北三块互不相连的草场组成,草原以山地草甸类、山地草原草场为主,灌丛类分布较少。

土壤以栗钙土、高山草甸土为主。

地势北部高山连绵,东、西部平缓,海拔3500—4000米。

属高原亚干旱气候大区。

气候较冷,降雨量少,无霜期短。

哈勒景河、乌兰哈达河流经本乡汇入湟水。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马鹿、麝,雪鸡等.经济以牧为主,主养毛肉兼用青海半细毛羊、牦牛,马等,有各类牲畜;566199头(只、匹).其中改良羊39176只,占69.71%,建立饲草饲料基地1584亩。

各牧户都在冬季圈窝种草,天然草场围栏后,牧草获得了修养生息的机会,载畜能力有所提高。

全乡99.16%牧民在冬春草场上盖起房屋,由单一型向综合配套型的方向发展。

实现了定居、羊棚和畜斟、围栏草场,饲草饲料基地、水利.生活用电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

做到了牲畜有草有水有保暖设备。

3.3基础设施

3.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草原灌溉依靠鞭麻河引水进行自流灌溉,原有的灌溉渠道均为土渠,渠系配套不全,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抵,水量损失多,造成灌区缺水,牧草产量降底。

3.3.2田间工程现状

但由于资金等条件所限,田间支渠、斗渠没有衬砌,均未配套,渗漏严重。

灌溉方法多采用大水漫灌、串灌,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0.40左右,毛灌定额在400m3/亩以上,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