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013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本章规划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而两个方面能否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口自身的生产能否与环境承载力、资源利用状况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因为一定地域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成了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中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环境承载力不断加大,人口与资源供给、人口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在我国,它不仅是地理学传统的一大主题,在举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它更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理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

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章“人口的变化”,则是《地理2(必修)》的基础,分为三节课文和一次问题研究探究活动,分别探讨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合理容量以及如何看待我国越来越突出的农民工问题。

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教材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很自然地切人“人口的自然增长”(学生很容易抓住头绪,教师在教学组织时也容易上手)后,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要素,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

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

接着,教材仍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l“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进而明确: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教材对“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

首先由导致某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两方面因素人手,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在对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之后,又分别阐释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以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然后结合历史进程与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和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分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从中明确: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特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展开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

不论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还是人口合理容量,对它们的估计都要考虑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国家甚或全球)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情况。

因此,它们都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对它们进行的估计,因为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

不过,虽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只是相对的,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

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紧迫。

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协调一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学生收集和教材在“知识拓展”部分提供的资料,通过师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了解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认识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解决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综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意义,共同探讨解决当前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意识。

对本章内容的教学,可围绕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来组织。

在本章内容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教材插图、附表,或以图表创设的情景直接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或在精析图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或师生全体参与。

或分小组协作;或分析文字、图表后进一步引申、阐发,或对列举的大量素材进行综合、归纳。

有些直接在课堂上解决,有些也可留待课后实施。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对人口问题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可以较深入、正确地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由人口发展引起的问题,能进一步理解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及相应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

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人口发展观念。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2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2课时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课时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课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从容说课

人口的出生、死亡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

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

看,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的。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也有差异。

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之下,会存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本节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教学中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和补充的“中国13亿人口日”的相关素材,通过设问激发起学生对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探究心理,很自然地切入“人口的自然增长”后,指出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大要素,先就图1.2和1.3这两幅曲线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概括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并在学生自学P3第一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归纳概括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再从空间角度比较向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

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

接着,仍然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l“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最终明确: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面对人口增长的不同情况,同一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也就可能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鉴于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将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教具准备

运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表格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并多准备一些新闻、报刊资料,及时将一些新的人口信息传输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l课时

[新课导入]

师:

社会在不断发展。

文明在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变化。

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去正确应对?

……这就是我们下面即将开始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推进(新知识传授)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启发引导)

师:

图中两个小孩出生伊始,为什么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秘书长和张维庆主任都要亲临现场?

生:

因为他们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别增长到了创记录的60亿和13亿。

师:

是的,世界和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而且这两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大。

(板书)人口的自然增长

(设问承转)

师:

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世界人口从古代到现在又是如何增长的呢?

(知识拓展)(补充材料展示)

自然增长

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

自然增长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NI=B—D

NI代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B和D分别代表这个时期的出生数和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怎样计算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首要指标。

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具体说,可以由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所得的结果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

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启发引导)

师: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读下面两图,了解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

[教师精讲]

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

1.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3.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据图回答。

师:

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

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师: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师: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点拨:

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

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人,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生:

人口数量的较侠增长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师:

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

这是为什么呢?

生: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师:

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哪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

为什么?

生自学P3第一段后:

20世纪以来。

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活动)

师:

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生:

列式计算。

师点拨:

200000×2%一4000人,200000×(1+2%)=243799,243799×1.7%=4145。

[合作探究]

师:

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生思考,师点拨,同归纳: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总结承转)

综上: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其人口基数有关。

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是否相同,不同国家(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又与什么有关呢?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投影图片)

教师指点:

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

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

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师:

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

(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师:

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

(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师:

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的倍数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生:

(计算、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师:

人口增长倍数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还是自然增长率?

生:

(齐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

对,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结论。

(投影图表)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

2.2

0.8

1.4

发达国家

1.1

1.0

0.1

发展中国家

2.6

0.9

1.7

非洲

3.8

1.4

2.4

北美

1.4

0.8

0.6

拉丁美洲

2.4

0.6

1.8

亚洲

2.2

0.8

1.4

欧洲

1.0

1.1

-0.1

大洋洲

1.8

0.7

1.1

师:

从1950~2000年人口增长的数量看,亚非拉地区与欧洲北美大洋洲相比,哪里增加量更大些?

生:

(计算)亚非拉地区。

师:

依经济发展水平,亚非拉地区多数国家和欧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国家相比情况如何?

生:

差距很大,亚非拉地区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国家经济都较发达。

师:

可见,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生:

发展中国家。

师:

那么,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生:

增长较为缓慢。

师:

对。

下面就具体来看看这两类不同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对策。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

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

国家

2002年人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预估)

中国

12.95

1.10

0.91

0.75

印度

10.41

1.86

1.64

1.41

美国

2.88

1.00

0.83

0.71

印度尼西亚

2.17

1.54

1.43

1.22

巴西

1.74

1.49

1.31

1.20

巴基斯坦

1.48

2.68

2.77

2.50

俄罗斯

1.47

-0.03

-0.16

-0.19

孟加拉国

1.43

3.10

2.00

2.10

日本

1.27

0.16

0.17

0.10

尼日利亚

1.15

2.57

2.39

2.24

学生自学教材P4~P5课文和“阅读”部分的文字与表1.1,教师就表1.1设计若干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并将学生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进行讨论、思考,由两组分别派代表完成下表: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教师引导)

师:

设l司:

1.表中的10个国家的人口总计为多少?

占当年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2002年世界人口总计62.15亿)约为多少?

2.这lO个国家分别属于哪个大洲?

哪个大洲的亿人大国最多?

这个大洲的这些亿人大国人口总计多少?

占当年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约为多少?

3.这10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哪类国家更多些?

4.这10个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都表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生:

阅读教材和表格,分析、计算和讨论后作答,完成填表练习。

师:

归纳:

总的来说,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已趋于缓慢。

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那些发展中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速的明显减缓,使世界人口的增长也相应趋缓(如下图所示)。

不过,相对而言,拥有世界人口一多半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显得快得多,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更为缓慢,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出现负增长。

师补充:

发达国家之所以人口增长缓慢,是基于其社会经济的变化。

发达的经济,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使人们早已经没有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顾虑,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生育率下降。

而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及顺利融人社会,在子女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需付出的前期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越来越大,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

前任美国人口统计局局长玛莎·瑞琪指出,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是构架在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力之上,这些年轻人则会仔细考虑他们是否需要一个大家庭。

在组成家庭之前,他们不得不把花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上的直接、间接投资都考虑进来。

师: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已经很多,人口增长过快,这会导致些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思考后:

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激增,这都会给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激化人地矛盾。

师:

哦,很明显,人口太多,人口增长太快,后果是很严重的。

那么,人口很少,人口增长很慢的地方,应该非常理想,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吧?

生:

(齐声)N0。

也有问题。

师:

那会有什么问题?

生:

会出现:

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杜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从而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使人们生活质量下降。

(小结)(过渡)

师:

看来,人口增长太快了不好,太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那么,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才是比较理想的呢?

生:

保持一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既不太快也不太慢。

师:

为此,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针对不同的人口现状,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人口政策?

(资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日本计划明年耗资21亿美元鼓励国民多生多育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一官员18日指出,日本卫生部计划在明年耗资2500亿日元(约2l亿美元),以促进日本的人口生育。

卫生部计划给那些进行生育的夫妇每年10万日元的生育补贴,并把向儿童发放津贴的年龄限制从原来的6岁提高到9岁,日本政府在以前只给6岁以下的儿童发放津贴,在该政策下,日本政府将向9岁以下的所有儿童发放津贴。

卫生部人口生育政策小组一名官员说:

“我们不能像战前那样随便采纳一些政策,当时,日本政府曾下令人民扩大人口生育。

但是由于进行人口生育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许多夫妇无法独自承担。

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援助,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夫妇进行生育。

该官员还指出,生一个小孩的费用从30万到40万日元不等。

提供津贴以促进人口生育的计划将使大约28万生育的女性受益。

该政策规定,第一个和第二个小孩可以在每个月得到政府5000日元的补助,而第三个小孩则可以每月得到1万日元的补助。

从今年起至2004年3月。

这一措施将花费政府1900亿日元。

对儿童发放津贴的年龄限制改变将从明年4月开始实行。

(摘自2003年7月18日中新网《国际新闻》)

材料二:

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

意大利人民生育的婴儿从第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不仅意大利,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人口负增长的压力。

欧洲人口20世纪5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左右,随后便开始下降,到80年代已经跌至O.3%.经过短暂回升后又继续呈下降趋势,终于在1996年呈现负增长。

材料三: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年出生率为10.5‰,始终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这些婴儿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目前,不仅德国西部的出生率继续下降,就是德国东部的出生率也开始下降。

由于出生率低,德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已成为联邦政府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