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9982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66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①附属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③内部动机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A、培养学生品德,制约其发展方向

B、决定学校教育性质

C、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其体质

D、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案】:

C

【解析】: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其余选项则是德育的基本功能。

3.“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

4.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目标与途径

【答案】:

C

【解析】: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即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5.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B

【解析】:

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他提出了最优化系统教学理论。

6.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群体

【答案】:

A

【解析】: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

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答案】:

C

【解析】:

复式教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堂上同时向两个及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教学,它是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

它是用组织一个班直接教学(“动”)与其他年级自己做作业(“静”)的方式来完成与单式班同样多的教学任务。

这种方式适用于学生较少的情况,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都得到锻炼,能力较强。

8.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最能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是()。

A、三岁的丽丽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B、小艺的妈妈希望小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C、七岁的小燕实际身高和七岁女孩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差距

D、五岁的小明已经能够背诵100首古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表述的最近发展区定义可知,三岁的丽丽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穿衣服,能够体现最近发展区。

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9.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是()。

A、家长

B、任课教师

C、学生

D、班主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1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11.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

A、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B、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

C、具有均衡发展个体的功能

D、培养受教育者知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活动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答案】:

C

【解析】:

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博物馆、社区等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称为()。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课堂教学

D、探究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答案】:

A

【解析】:

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田地等生产现场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4.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2节>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

15.“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原文出自于《荀子•劝学》。

大意为:

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然而,他们长大后习俗却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1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7.下列句子中,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三人行,必有我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客观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

18.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学习的迁移理论

【答案】:

A

【解析】: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

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对学习迁移和实际教学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差。

19.任老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使全班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准备了“私人定制”方案。

根据福勒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任老师处于()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个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C

【解析】:

福勒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说明其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20.()是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

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A、功能固着

B、原型操作

C、原型执行

D、原型定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技能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

21.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2节>品德概述

【答案】:

B

【解析】: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2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学习某些知识技能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教学的任务

【答案】:

D

【解析】: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2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案】:

C

【解析】: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④发扬教学民主。

24.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中立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群体动力

【答案】:

A

【解析】: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泼、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有机统一。

25.股市行情容易引起股民的注意,而体育新闻容易引起体育迷的关注。

这说明人的注意易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刺激物的强度

B、人的情绪状态

C、刺激物的对比差异

D、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注意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对中学生学习心理中注意与记忆的观察。

引起注意的主观条件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

如股民对股市行情感兴趣,体育迷对体育新闻感兴趣等。

因此,题干体现了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影响人的注意。

26.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的描述,易知C选项是正确答案。

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27.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

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A、中国人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

B、中国人面相相对易辨认

C、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

D、外国人面形难于辨认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A

【解析】: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人头脑中储存的外国人的形象相对较少。

因此,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易知觉到外国片的人物面形,因而看外国片会觉得难于分辨。

28.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学习时间管理是资源管理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29.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技能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0.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5节>问题解决

【答案】:

D

【解析】:

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31.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这属于()。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瓦拉赫效应

C、首因效应

D、培哥效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心理特征

【答案】:

A

【解析】: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也叫作教师期望效应;瓦拉赫效应是指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培哥效应是通过主观的编码联想,使记忆任务变得不枯燥。

32.有这样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关心教育质量与教育目标,主张搞好中学课程设计。

编写出“既注重内容范围,又注重体系结构的教材”。

这位教育心理学家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杜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B

【解析】: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按学科逻辑结构编制课程。

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杜威提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33.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

A、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B、培养人

C、具有历史性

D、起源于劳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属性

【答案】:

B

【解析】: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4.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不包括()。

A、情绪衰竭

B、去人性化

C、发展动力缺失

D、个人成就感降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案】:

C

【解析】: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

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5.课程论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

A、考夫卡

B、泰勒

C、杜威

D、夸美纽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课程开发

【答案】:

B

【解析】: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

考夫卡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杜威的代表作品有《哲学之改造》《民主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大教学论》是其代表作。

36.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答案】:

B

【解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7.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物质前提

B、决定因素

C、主导作用

D、无关因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的理解。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案】:

C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39.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D

【解析】: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40.“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B

【解析】: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