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开天辟地.docx
《13开天辟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开天辟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开天辟地
课题
13.开天辟地
共
(2)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7、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4、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5、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课前交流
1、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
(每个学生说完后,老师都请他把成语板书在黑板上。
)
2、这一篇课文就好象一部电视剧,每一个自然段落就是其中的一集,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集认真地读一读。
现在请你为自己喜欢的这一集选个题目。
(借用黑板上的成语)
指名给它们排排顺序,把每一集的题目在书上写下来。
3、过渡:
按排好的顺序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
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
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屏显:
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西游记》图片。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神话传奇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2、你知道这些神话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
3、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题目是——《开天辟地》,读题。
(板题,辟:
记一记字形,说一说字意和词意。
)再读课题,读出气势来。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师板书)
(预设问题:
是谁开天辟地?
请学生直接回答。
盘古就是开天辟地的一个大神。
为什么要开辟天地?
怎样开天辟地的?
后来怎么样呢?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来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认识这个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来认识这个开天辟地的神。
看图。
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神?
(顶天立地、巨大、伟大、力大无穷。
。
。
。
)
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盘古。
4、正是这个伟大的神开辟了天地,我们再读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掉字。
⑵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解决。
⑶难读、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词
fǔzijíhòuzhùziguāngmángwànzhàng
(斧子)(极厚)(柱子)(光芒万丈)
xuèyèpífūhélǒngjīngpílìjié
(血液)(皮肤)(合拢)(精疲力竭)
混沌巍峨开天辟地冉冉上升
雷霆合拢猛劈猛凿纵横交错
注意正音:
“丈、柱、浊”是翘舌音,“丈、拢”是后鼻音,“斧”和“肤”声调不同。
⑵你仔细研究过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有什么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①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为主,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的特点。
②“拢”字的右半边不要少一撇,否则变成“扰”字。
③“竭”字的右下是“”,不要写成“”。
)
⑶看来,大家对文中的生字预习得很认真,我们再来看你理解了哪些课文中的词语?
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⑷学生回答
⑸还有哪些词语没有弄明白的,和大家一起讨论。
混沌:
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冉冉:
慢慢地。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雷霆:
声音极大的雷;霹雳。
皎洁:
明亮而洁白。
纵横交错:
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
甘霖:
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⑹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评。
注意读好第2、7小节中的两个长句。
二、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课文共八个自然段,你从哪几个自然段里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2.读课文,找出答案后互相交流
为什么要开天辟地(1节)
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2—5节)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情况(6—7节)
总结全文(8节)(教师相机板书)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
小结:
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文章中现成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斧、厚、竭、液”的书写。
2.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13、开天辟地
混沌一团
盘古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开天辟地》,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1出示:
混沌开天辟地冉冉上升巍峨
精疲力竭合拢雷霆纵横交错
(指名读---齐读)
2谁来简要地说说《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
这些词可供你选择。
3刚才同学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了这个神话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最能概括这个神话故事的一句话-------(课件出示:
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4教师引读:
开辟了——,化生出——板书:
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二、了解故事
1、刚才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板书:
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
(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
要求读出力量感。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三、走进故事
1、第一幕:
昏天黑地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指名读。
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出示词语:
混沌。
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
(天和地搅在一起。
)
B、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
(师旁白:
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
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2、第二幕:
开天辟地
A、是啊,盘古也这么想。
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
开天辟地。
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
引读:
“一天……变成了地。
”
读了这一段文字,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为什么?
(1、力大无穷。
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
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2、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
)(板书:
追求光明)
B、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
(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C、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
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观察上下句,有什么特点?
(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
)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
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第三幕:
顶天立地
A、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幕:
顶天立地。
(板书:
顶天立地)(出示三至五自然段)引读:
天和地分开后,……重新合拢。
情境朗读:
(1)、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他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2)、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3)、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B、师生对话。
一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
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
(累。
)你休息一会儿行吗?
(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
(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
(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
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
)相机板书:
坚持不懈
C、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
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词语:
“精疲力竭”。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
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
)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
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
4、第四幕:
改天换地
A、引读:
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1)、句子都差不多,出现了9次变成了。
(很多变成了,反映出盘古把自己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
(2)、很多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时间万物的特点。
(3)、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等句子也是对仗句。
B、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对这个新世界依然无限眷恋,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
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C、齐读最后一小节。
D、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
(1)、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
(2)、《五运历年纪》: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
七、合作探究
A、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
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C、你看,这就是想象,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出了这一则则奇妙的故事,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四、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
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
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
五、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
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一、从题入手,启发思考
1、谈话导入。
2、提问: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3、看到课题,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小标题: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改天换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3.开天辟地
昏天黑地(力大无穷
开天辟地追求光明
顶天立地英勇乐观
改天换地(化生万物)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本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上。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文章,抓重点词句去品味,在读中去感悟,通过想像画面,边说边做动作来表达自已的感受,体味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其次在层层升华的朗读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盘古的伟岸形象,献身精神,最后,再整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一堂课上下来,我感慨颇多,这样类似的神话故事其实是孩子很乐于去学的,而且,还要让他们去讲给别人听,这样,不仅让他们学习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