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整理题公共基础知识历真题答案解析.docx
《月份整理题公共基础知识历真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份整理题公共基础知识历真题答案解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份整理题公共基础知识历真题答案解析
1.(单选题)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政策是()。
A.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B.一切斗争、否认联合
C.又联合、又斗争
D.联合为主、斗争为辅
【答案】C
【解读】中国共产党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其基本原因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有革命性的一面,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联盟,同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2.(单选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答案】B
【解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3.(单选题)在当代中国,引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科学发展观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D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
4.(多选题)某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经济发展过热等宏观形势准确判断。
其中所体现出的哲学观点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ACD
【解读】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政府当前对物价上涨、经济发展过热的经济现实作出的判断,体现了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政策的调整,正是由于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主观必须和客观统一,任何将理论僵化、教条化的做法,都会对实践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ACD都在题中体现出来了,都应入选。
5.(判断题)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且还存在假象,所以现象不重要,不应相信它。
()
正确
错误
【答案】N
【解读】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多变的、易逝的现象,甚至假象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因此,现象是重要的。
1.(单选题)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下列不属于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的是()。
A.拙见
B.愚见
C.鄙见
D.高见
【答案】D
【解读】拙见、愚见和鄙见都是对自己见解的谦称。
高见是指别人的见解。
2.(单选题)我国南方的“社日节”在北方称为()。
A.腊八节
B.“龙抬头”节
C.寒食节
D.中元节
【答案】B
【解读】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农历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也就是“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龙抬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抬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温室效应是由以下哪种气体过多引起的?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氟利昂
D.臭氧
【答案】B
【解读】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后果是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4.(单选题)下列关于时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表面按经线从南到北,划分成24个时区
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2小时
C.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
D.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
【答案】B
【解读】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按经线从南到北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全球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的区时早24小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
B.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C.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的大自然主体
D.土壤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组成
【答案】D
【解读】土壤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的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故选D。
1.(单选题)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提倡“实业救国”
B.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受帝国主义的控制
D.封建小农经济的绝对优势制约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A
【解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一战时期,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C、D项正确。
因此,本题选A。
2.(单选题)中国的省制开端于()。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解读】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经管外,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故本题应选C。
3.(单选题)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处暑、小暑、大暑、立秋
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答案】B
【解读】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
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故本题应选B。
4.(单选题)下列诗句与节日、习俗对应错误的是()。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夕——饮屠苏酒
B.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清明节——扫墓、烧纸
C.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中秋节——吃月饼
D.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阳节——挂菖蒲、喝雄黄酒
【答案】B
【解读】“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选自明代文征明的《拜年》,“名纸”指的是拜帖而非冥币。
故本题选B。
5.(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称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处、敝校
B.鄙,谦辞,用于自称。
如鄙人、鄙见
C.雅正,谦辞,表示自己对某文章、某书籍等的更正
D.惠存,敬辞,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
【答案】C
【解读】雅正,敬辞,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意为请对方指正。
故C项表述有误。
1.(单选题)公文的份号,即份数序号,一般由()位3号阿拉伯数字组成。
A.4
B.5
C.6
D.7
【答案】C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如需标注份号,则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单选题)对于属于本级职责范围内的信访案件,立案机关应()。
A.直接查处
B.转交下级机关
C.转交上级机关
D.移交党政负责人
【答案】A
【解读】凡是属于本级职责范围内的信访案件和其他不宜转交下级机关或单位办理的案件,立案机关应直接派人调查处理。
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电报公文加注的紧急程度的是()。
A.特提
B.特急
C.加急
D.一般
【答案】D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了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因此,本题选择D。
4.(单选题)近代列强在中国先后取得权利的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厂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答案】A
【解读】协定关税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取得;领事裁判权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取得;在通商口岸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取得;划定使馆界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取得。
故选A。
5.(单选题)下列历史常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乾隆时期,在台湾地区领导天地会发起起义的是蔡牵
B.募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白银赋税化的赋役改革
C.考古者能够从龙山文化中探寻夏文明
D.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商族后裔的是楚国
【答案】C
【解读】在乾隆年间,天地会在台湾发动农民起义,其领导者是林爽文;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五年,蔡牵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聚众反抗清朝统治。
故A项错误。
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标志着我国古代白银赋税化的赋役改革。
“一条鞭法”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换算为相应的白银数,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故B项错误。
龙山文化大致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据先秦文献记载,夏、商、周均在此立都。
故C项正确。
西周分封的属于商族后裔的是宋国。
故D项错误。
1.(单选题)下列关于公文知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附注是用以说明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B.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无密级公文保管
C.涉密公文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的上级机关确定
D.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
【答案】A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第14项规定:
“附注。
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故A项表述正确。
该条例第30条第1款规定,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
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经管。
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经管。
故B项表述错误。
该条例第31条第2款规定,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
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故C项表述错误。
该条例第33条规定,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
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故D项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通报”文种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
B.批评错误
C.人事任免
D.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答案】C
【解读】通报适用范围有三种:
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而人事任免是针对有关单位的有关人员,有特定范围,适用通知。
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因此C项不属于“通报”文种范围。
故选C。
3.(单选题)在重大节日、喜庆仪式、隆重典礼、重大活动或对方取得成功或胜利时,用来表示祝贺的礼仪性文书是()。
A.感谢信
B.贺词
C.慰问信
D.启事
【答案】B
【解读】贺词是在重大节日、喜庆仪式、隆重典礼、重大活动或对方取得成功或胜利之时,用来表示祝贺的礼仪性文书。
故选B项。
4.(单选题)请示是公文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不包括()。
A.若遇特殊情况,可于事后再向上级提交
B.上级机关收到请示后,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回文
C.一份公文只写一件事,且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
D.内容只针对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
【答案】A
【解读】请示的特点:
(1)针对性。
只有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重要决定、重大决策、工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以用“请示”行文。
请示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
所以请示的行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呈批性。
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机关对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3)单一性。
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即使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4)时效性。
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够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请示是事前行文,不能在事后向上级提交,A项说法错误。
B、C、D项均属于请示的特点。
故本题答案为A。
5.(单选题)下列公文写作中,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是()。
A.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下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上行文可以不标注签发人姓名
C.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平急”
D.涉密公文不标注份号
【答案】A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对公文格式有下列规定:
“
(一)份号。
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三)紧急程度。
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五)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
1.(单选题)下列药材属于同一类的是()。
A.知母、黄连、土茯苓
B.三七、艾叶、巴豆
C.山楂、麦芽、珍珠母
D.巴豆、荷叶、土茯苓
【答案】A
【解读】A项,三种药材属于清热药;B项,三七、艾叶属于止血药,巴豆属于泻下药;C项,山楂、麦芽属于消食药,珍珠母属于安神药;D项,巴豆属于泻下药,荷叶是清热去火的药材,土茯苓属于清热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下列生活情景中没有体现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A.去沙漠旅游的小红看到沙漠上“悬浮的古城堡”
B.小明惊讶地发现放在水杯里的筷子被“折断”了
C.司机小华通过后视镜来观测道路状况
D.去河边玩耍的小健发现,渔民用叉子叉鱼时对准的是鱼的下方
【答案】C
【解读】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选项A、B、D中情景的形成原因都有光的折射原理,而C项中的后视镜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故本题选C。
3.(单选题)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盐作为一种调味品,有“百味之王”之称
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吸氧也有助于美容养颜
C.氢氧化钠具有潮解性,可用于泡发鱿鱼等水产品
D.碳酸氢钠常被用作发酵剂和膨松剂
【答案】C
【解读】氢氧化钠,又名烧碱和火碱,是强碱,且含有致癌成分。
我国早已严禁使用氢氧化钠来泡发水产品。
它进入消化道后与组织蛋白结合成胶样蛋白盐,并使脂肪皂化,导致组织脱水,因此,食用氢氧化钠加工过的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故C项应选。
4.(单选题)下列有关简报,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报是一种事务性公文
B.简报都有编号,一份一号
C.简报时效性强
D.每篇报文必须有标题
【答案】B
【解读】对于设定了密级的简报,一般印多少份就有多少号,一份一号,以便保存、查找,一般性简报不必编号。
B项说法错误,当选。
5.(单选题)日前,经过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国家统计局拟公布2015年全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则应采用的公文种类是()。
A.决定
B.公告
C.通告
D.通知
【答案】B
【解读】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具有广泛的公开性,是普发性公文。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常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一是政策法规性通告,在公布政策法令时使用;二是周知性通告,向社会公众公布应遵守事项的具体事务时使用。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根据上述定义,并结合题干内容,不难看出本题正确答案为B。
1.(单选题)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依次是()。
A.薪柴时期、煤炭时期、油气时期
B.薪柴时期、油气时期、煤炭时期
C.煤炭时期、油气时期、电力时期
D.畜力时期、热力时期、电力时期
【答案】A
【解读】历史上,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油气时期。
第一次能源结构转换从薪柴转向煤炭,前后经历了130年。
第二次能源结构转换从煤炭转向油气(石油、天然气),前后经历了100年。
2.(单选题)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其他两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天体运动
C.细胞学说
D.量子力学
【答案】C
【解读】恩格斯将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可表述为:
在自然现象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在总数值不变的原则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由一物体转给另一物体。
A、B项是17世纪的,D项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下列科技领域的重大进展,不属于20世纪“新四大发明”的是()。
A.1906年圣诞前夜,雷吉纳德·菲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采用外差法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
B.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埃尼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C.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原子能发电站投入运行,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到来
D.1978年,利用半导体材料研制成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达10万以上,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时代
【答案】A
【解读】20世纪“新四大发明”是指:
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器。
不包括无线电,故答案为A。
4.(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答案】B
【解读】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后,冰块熔化为水,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以导致可乐变得更凉。
故本题选B。
5.(单选题)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关于火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
B.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木炭和硝石
C.火药经印度人传入欧洲
D.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是一种中药材
【答案】C
【解读】火药的发明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的起源和炼丹术、本草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辅料砷化合物等构成的混合物。
A、B项说法正确。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故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C项说法错误。
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消石,味苦寒。
主五脏积热,胃张闭。
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故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1.(单选题)控制的必要性包括()。
A.组织人员的流动性
B.组织目标的多变性
C.经管层的不稳定性
D.经管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答案】D
【解读】控制的必要性在于: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3)经管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所以选D。
2.(单选题)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中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惩罚等才能使他们努力完成给定的工作。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答案】A
【解读】A项X理论假设人对于工作的基本态度是消极的,即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不喜欢工作的,一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一般人都不愿意被人指挥并且希望逃避责任。
B项,Y理论对于人性假设是正面的,假定人性本善,一般人在本质上并不厌恶工作,只要循循善诱,雇员便会热忱工作,即使没有严密的监管,也会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感。
麦格雷戈的理论中没有提及Z理论和超Y理论。
本题正确选项为A。
3.(单选题)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可以将行政沟通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D.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网上沟通
【答案】C
【解读】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