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9203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docx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秋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4.知道“多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能用自己的话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史记》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

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向他人请教。

(2)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3)教师相机订正读音,指导易错字、难读字。

难:

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nàn”,第四声。

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蛇、兽、伤:

都是翘舌音。

洪、伤、仍:

都是后鼻音。

(4)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6.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1)学生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根据生字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导写字。

道:

半包围结构,注意“辶”是三画,“首”的下半部分是“自”。

难:

注意“隹”的右边有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泛滥时人们生活痛苦的景象。

(2)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

(指名回答)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

(3)课件出示洪水视频(图片),引导学生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1)洪水肆虐,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

(鲧)

(2)鲧治理洪水的方法是什么?

(筑坝挡水)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学生自由讨论)

(3)鲧治水的结果怎样?

(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讨论:

为什么鲧没有治好洪水?

3.出示第4自然段前两句话,对比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

(1)禹是谁?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2)禹和他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禹采用疏导的办法,他和大家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

(3)开通这些河道有什么作用?

(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4)讨论:

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

(因为他的方法正确。

出示动画演示筑坝挡水和疏通河道的区别。

师过渡:

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大禹为了治水,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一次也没有”说明禹回家的次数少。

表现了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为什么禹多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因为他认为治水要紧。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决心之坚定,牺牲之大。

师过渡:

禹的付出值得吗?

他治水成功了吗?

5.学习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感受禹的伟大。

(1)洪水退后,大家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2)这些都应该感谢谁?

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你想对他说什么?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指导朗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预设:

(1)大禹,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

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③禹为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生活痛苦鲧筑坝挡水洪水没有消退

禹疏通河道洪水退了,人们安居乐业

(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3.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初步了解人物的品质。

4.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不怕苦累、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感悟革命领袖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无比敬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

一、看图导入

1.(多媒体出示朱德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

朱德。

认读生字)

2.师:

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他?

(学生交流资料)

3.师:

是啊,朱德同志是人民爱戴的总司令。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有关朱德同志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指名读,齐读。

认读“扁担”,biǎndɑn。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小组成员互读课后生字,相互评价、正音。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难”)

(3)思考: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

师过渡:

朱德和战士们为什么要一起挑粮上山呢?

既然挑粮上山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战士们又为什么将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

2.理解生字,给生字组词并试着说一句话。

3.指导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生字。

志:

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了“土”,下部的“心”字要宽。

扁:

注意最后三笔是一横两竖,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战:

注意部首“戈”的写法,点最后写。

4.指导按笔顺描红,提示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学生练习书写,展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让学生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难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的故事。

谁来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学生讲述,指导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师讲述“井冈山会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结合教师讲解,自读第1自然段。

(1)交流:

“会师”指的是谁和谁会师?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

)“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2)指导朗读:

会师,多开心啊!

队伍壮大了,力量变强了,你们为他们高兴吗?

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

(齐读第1自然段)

师:

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封锁了各个路口,把红军团团围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了解挑粮的原因,体会挑粮的艰难。

3.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交流:

(1)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2)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到山下去挑粮?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3)从哪里可以看出挑粮的艰难和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4)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战士们下山挑粮的困难以及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4.朗读第3、4自然段,引导交流:

(1)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朱德同志是怎样做的呢?

(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①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②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体会朱德同志的辛劳。

(2)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辛劳,是怎么做的?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抓住“藏”体会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与爱护。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意思是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

因为他知道战士们心疼他,不让他去挑粮,故意让他没有扁担可用,先前的扁担会失踪,这一根一定也会失踪,所以他写上自己的名字,用这样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4)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爱戴朱德同志?

(因为他们被朱德同志的品格和精神感动了,越发尊敬和爱戴他。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战士们非常敬爱他,后来,战士们藏了他的扁担,原以为他就不去挑粮了,不料,他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大家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

所以大家越发敬爱他了。

2.关于朱德同志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读熟,我们来开个故事会。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场面,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重点)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

泼水节,然后师在前面加上“难忘的”三个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再次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认读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归类认读生字。

(翘舌音:

驶、盛、祝、寿后鼻音:

龙、容、康)

(3)重点强调多音字“铺、盛”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文中介绍的是哪个民族的泼水节?

(傣族)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难忘的泼水节”发生在哪一年。

(1961年)

2.思考:

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练习说话。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重点抓住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进行体会。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4.那一年,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为什么会去那么远的地方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

(关怀各族人民)

5.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五、总结延伸

1.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用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交流后自由举手说一说,并写在笔记本上)

2.全班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难点)

3.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

为什么要这么打扮?

“笑容满面”说明了什么?

(尊重当地风俗,与人民心连心)

3.周总理怎样泼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他们各在祝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

4.练习句式:

“一手……一手……”和“一边……一边……”。

三、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情感升华:

“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即使多年以后,人们想起1961年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依然感到幸福无比。

3.指导读:

练习读——范读——分组读——比赛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学习生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1.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按结构将生字分类)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1)龙:

独体字,与“尤”作比较,多一撇,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

(2)度:

半包围结构,注意“”的写法:

横、竖、竖、横。

3.学生临写,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交流评价。

[教学板书]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心连心幸福、难忘傣族人民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积极参与表演,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重难点]

观察并读懂漫画,能口头表述漫画内容,想象故事的结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师:

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

(1)班的同学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还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

请你们把课本打开,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几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什么要求。

二、观察图片,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师:

你们看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指名说)

(2)师:

同学们现在把书放好,看大屏幕。

你们看懂了吗?

2.观察图片,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板书:

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图上又出现了谁?

孩子在做什么?

爸爸开门做什么?

(板书:

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餐桌前是谁和谁?

谁不在?

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师:

静静思考一分钟,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是什么。

师: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故事结尾与同组同学交流。

推荐本组最有趣的一个结尾。

(小组交流)

师:

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来交流你们所设计的最有趣的结尾。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同桌间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师点评。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师:

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

(幻灯出示图片)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3.颁发“最佳表演奖”。

四、总结

1.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你们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

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和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车和船的方式,认识11个生字。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3.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和船的方式,认识生字。

2.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认识11个生字。

(重点)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重点)

3.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组词。

2.读生字:

自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我会猜。

师: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

(洒水车)

师: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师: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师: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

(公共汽车)

师: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师: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师:

同学们真棒!

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学生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

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

表示疑问,用于问句的末尾。

感叹号:

表示惊讶,用于句子结尾。

标点符号儿歌:

一句话说完了,用句号。

有疑问,用问号。

惊喜感叹用感叹号。

8.学生试着给课文中的3个句子加上标点。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用问号?

什么词结尾的句子用感叹号?

10.你能分别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一组关于成长、立志的励志名句,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难点)

2.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一、日积月累

1.师: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2.简要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1)有志者事竟成:

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2)志当存高远:

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

3.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4.师:

你有什么志向?

有什么目标?

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二、我爱阅读

1.师: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2.简要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1)有志者事竟成:

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2)志当存高远:

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

3.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4.师:

你有什么志向?

有什么目标?

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二、我爱阅读

1.读一读。

2.想一想: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

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发明了锯子,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呢?

6.学生交流。

7.拓展:

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的事物进行发明创造?

仔细想一想。

8.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