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890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docx

公路桥梁工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2

二、自然概况.3

2.1气象与水文.3

2.2地形与地貌.4

2.3沿线穿越村庄、道路、河流.4

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4

1、跨河道、鱼塘桥涵基坑开挖.5

2、跨公路桥涵基坑开挖.5

四、防治依据.6

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6

5.1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6

5.2主要措施8

六、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13

6.1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13

6.2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职责.13

6.3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抢险队责任区.14

6.4应急小组分工及岗位职责.14

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15

7.1相应分级.15

7.2响应程序.16

7.3应急演练.17

八、附件17

8.1有关应急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17

8.2应急物资储备清单.18

8.3地质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单.20

8.4预警发布流程图.21

8.5地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22

8.6

23

防地质灾害各级应急响应及处置流程

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XX省XX公路第XX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现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XX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XX司《关于加强XX省XX(XX界)至XX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XX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排查结果,编制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K162+800~K173+663.783,全长10.864Km。

管区内共有三座跨省道和县级公路施工的桥梁:

ZK166+224(YK166+202)XX步分离、K167+688XX分离、K172+037XX大桥;三座跨主要河道的桥梁:

K165+042XX大桥、K167+255XX大桥、K172+037XX河桥

1、XX步桥长95.06m,孔径及孔数为:

18+26+26+18,桥面净宽16.75m,桩基设计净高5.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桥共设¢1.6m桩基12根、¢1.4m12根,564延米,按一联设置。

2、XX分离桥长77.08米,孔径及孔数为:

左20+30+22、右22+30+20,桥面宽度渐变,设计净高5.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桥共设¢1.5m桩基18根、¢1.3m桩基10根,474.8延米,安一联设置。

两桥都是按一联设置。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

3、XX大桥孔经及孔数为:

左9×20、桥梁长185.0m,右10×20、桥梁厂205.0m,桥面宽度33.5m,设计净高5m;上部结构为:

右10×20预应力砼空心板,左9×20预应力砼空心板,全桥共两联,预制吊装施工,待安装就位后浇筑绞缝及整体化层砼,设置桥面连续;下部结构为:

采用圆柱墩配桩基础,左0#台及右0#台采用桩柱台配桩基础,右9#台及右10#台采用肋板台配桩基础,大桥共计¢1.3m桩基52根,1290延米。

4、XX大桥总长381.06m,桥宽度为33.5,本桥上部构建采用3×25+3×(4×25)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本桥平面位于A=640的偏缓和曲线,A=680的右偏缓和曲线和R=1800m的右偏圆曲线上,纵面位于+0.7%的直坡和R=1800m的凸型竖曲线上。

XX河常年水位标高为50.8,设计最高通航水位54.56,设计水位58.97,河道上游有水闸没有通航,高为-1.9m,水深约3.3m左右。

二、自然概况

2.1气象与水文

本标段地处XX省西北部,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长冬短,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多天,多年平均气温18.8~20.8℃,气温适宜。

本地区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5~1728.5mm,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3~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

本地区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

2.2地形与地貌

本项目沿线区域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地势上总体由南往北大致呈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部低的趋势。

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为:

冲洪积地貌、构造侵蚀丘陵地貌、溶蚀准平原地貌三个单元,沿线地形起伏较小,一般相对高度在20~40m之间,海拔高程一般在50~152m之间,相对高度不大。

施工现场地处山区森林地带,道路崎岖陡坡、沟河交错,施工环境复杂,易诱发桥梁施工安全事故。

2.3沿线穿越村庄、道路、河流

本标段沿线处于XX县城关镇、XX镇境内内,穿越村庄6处;跨越S349、S265一级路公路2处,X446公路1处;主要跨越XX、XX、XX河道三处,河道常年流水,但不通航。

整体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提供的地质报告获悉,辖区内的地质环境特征及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排查结果,结合气象部门在对2011年降水初步预测,预计2011年地质灾害不会出现滑坡、崩塌等小型突发地质灾害。

时间上季节性特征明显,汛期、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期间也不能轻视诱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出现。

此外,工程活动也会易诱发地质灾害,如工程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施工、沿线临近既有公路两侧等也是易发地段。

经过综合分析,我XX段地质条件复杂,受工程影响较大,地质

灾害的危险点、隐患点,需要密切关注,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1、跨河道、鱼塘桥涵基坑开挖

K169+631涵洞、K170+080涵洞、K170+378涵洞、K170+580涵洞、K171+112涵洞、K172+833涵洞、K173+273涵洞、K165+042XX大桥、K167+255XX大桥、K172+037XX河桥共计13处。

2、跨公路桥涵基坑开挖

K164+037江头小乔、ZK166+224(YK166+202)XX步分离、K167+688XX分离、K169+435步山塘小桥、K170+045过路塘小桥、

K172+037XX大桥;9处

3、高边坡挖填

高边坡挖填大于20米的高边坡一览表

序号

桩号

位置

最大坡高

坡长

地质条件

防护形式

1

YK166+310~YK166+380

右坡

27.1m

7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播草

2级拱架

3级植草

2

K169+720~K169+780

左坡

23.4m

6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播草

2级拱架

3级植草

3

K170+640~K170+720

右坡

28.0m

8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拱架

2级拱架

3级植草

4

K171+180~K171+300

左坡

22.0m

12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拱架

2级拱架

3级植草

5

K171+350~K171+420

右坡

36.1m

7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拱架

2级客土喷播植草、锚杆框架

3级客土喷播植草、锚杆框架

4级喷播植草

6

K171+690~K169+770

左坡

25.0m

80.0m

冲洪积、剥蚀残丘

1级喷播植草

2级喷播植草

3级喷播植草

7

K172+480~K172+620

右坡

38.5m

140.0m

剥蚀低山丘

1级客土喷播植草、拱架

2级客土喷播植草、拱架

3级拱架、锚杆框架

4级喷播植草、

拱架

8

K173+500~

K173+683.783

左坡

36.8m

183.8m

剥蚀低山丘

1级拱架

2级锚杆框架、客土喷播植草、预应力锚杆框架

3级植草、拱架

4级播草

四、防治依据

1、《地质灾害防护条例》

2、《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3、《XX公司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关于加强XX省XX至(XX界)至XX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XX司[2011]415号)

5、《XX省XX(XX界)至XX公路第XX段施工图纸》

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5.1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根据防治依据并结合XX沿线的实际地质情况,经调查研究论证,得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与滑坡。

所以工作重点应当针对此三项地质灾害,贯彻文件精神,做好防治工作。

5.1.1全面调查,认真评价

全面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成立专职专责的调查队伍,明确其任务目标。

对铁路沿线各个隐患点,危险点进行检查与数据收集,认真作好记录,及时上报与归档。

对所收集的数据结合当地地质与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论证与研究,综合考虑隐患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所发生灾害的强度,灾害发生后会造成的损失后,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工作并上报相关部门。

5.1.2排除危险,确保安全针对调查工作得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对相应的防治方案,单独立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施工班组,确保防治措施的快速成型。

5.1.3监测预警,加强沟通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包括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并在工作中密切与当地地质与气象机构联系,保持信息资料及时取得,并在第一时间,将整理好的资料上报领导及相关部门。

5.1.4完善准备,落实保障

完善对于灾情发生后需要使用的机具器械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抢险救灾应急计划,做好救灾演练,随时保持高度警惕。

对于在灾情影响下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薄弱环节,要制定有力的保障计划,将灾害的破坏力降至最低。

5.1.5优化组织,强化管理

继承现有组织管理机构,优化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精简工作程序,缩短工作周期,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提高整个机构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力。

做到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提供有力保障。

5.2主要措施

5.2.1一般措施

5.2.1.1监测预防为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教育,认真学习《关于加强XX省XX至(XX界)至XX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XX司[2011]415号)文件精神。

2)建立独立监察小组,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实施“定岗位,定责任,定目标,定能力”,并指定有经验,有能力,有态度的班组长。

3)建立高效快速的信息网,将各个部门,上级单位以及当地地质.气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事件做出反应。

4)收集历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实现各部门各机构数据共享,对正发生的事件及时记录,归档备查。

5.2.1.2保护现有工程,对隐患点综合治理。

1)对有可能因灾害产生重大损失的工程段或施工机械,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转移或通过修筑挡土墙或混凝土灌注等手段,加强其周围环境的稳定性,防止灾害的出现

2)对于滑坡高发的地区,于坡地开挖引水槽,通过修筑挡土墙或护坡带等手段加强坡体稳定性,并定期对排水固坡措施进行质量检查。

5.2.1.3调节调度,做好抗灾准备和演练

1)做好统筹安排工作,在地质灾害高发的气候情况下,除保证正常施工外应通过优化人员安排使人员,机械有一定的余量,能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

2)对发生灾害后会用到的人员数量,机械种类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对机械的供应渠道有所了解。

3)定期组织学习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对抢险行动进行演练,保持队伍的熟练性。

5.2.2专项措施

5.2.2.1泥石流在邻近山坡进行基坑开挖时,采用防护监控到位、分段开挖、速浇基础砼、逐段进行、随时防护、对地质危险源点实施检查和排查,重力拦挡山体边坡及既有道路基体及过往车辆的侧压力的作用,随时防治泥石流、坍塌、崩塌;对重点泥石流沟在汛期进行严格监测

5.2.2.1.1泥石流瞬时避险和对策

1)处在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的横向(两侧逃离,切不可顺泥石流沟向上游或下游跑动

2)处于泥石流上游的,应立即通知下游可能波及的乡村、城镇人员并做好撤离工作,同时,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发展动态,对可能毁坏或引起次生灾害的生命线工程进行保护措施。

在泥石流的流径区和堆积区听到泥石流的声响或泥石危险警报时,应立即往主河道两岸高山区的安全地带逃离,注意:

在泥石流流通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

道的对岸处应跑到一定的高度才安全。

3)现场指挥部门应立即组织危险区人员撤离和抢险救灾。

根据危险性、经济等权衡效益分析,确定采用工程措施还是搬迁。

4)制定应急措施和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对泥石流沟沿线实行管理,酌情限制和指挥过往车辆、行人通行,维护灾害现场社会秩序。

5)在泥石流活动频繁的地区,建立泥石流动态监测点,随时掌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特别是在雨季应增派巡逻队昼夜值班,遇险情时应发出警报

5.2.2.1.2防治泥石流的措施泥石流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拦、固防治技术特殊作用的有效联合。

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拦、固。

它有见效快、费用高的特点。

常是综合治理的先导工程和局部防治的有效措施。

1)排导糟:

#型糟主要用于泥石流的堆积区。

具有纵坡使用范围大,断面优化程度高,能保证高、中、低水位时的最佳排淤效果与防冲作用。

2)拦碴坝:

坝型以透水性强,流水面垂直,永久性建材为最佳。

坝基要坚固,抗冲性要强,防止溃坝,加大危害。

坝基除基岩外,还有子母坝、桥式坝、桩基坝、格栏坝等形式的非岩石基础。

拦碴坝主要用在泥石流沟的流通和形成区,在扇形地上可作成腰带状。

其作用主要是散流、沉砂、落石与节流,改善纵坡与抬高沟床扇面,固床稳坡,抑制泥石流发育,配合综合治理,减轻一定时期的危害。

但在坝

库淤满后有明显的效用锐减的缺点

3)V型固床槽(坝)V型固床槽(坝)特点是防冲不防淤,主要用于形成区和流通区,引排上游洪水,起引流归槽,顺利通行,防止河床下切、水流摆动、切蚀河岸坡脚,控制松散固体物质参与活动,促使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作用缓解,稳定山体,控制泥石流发生与发展。

5.2.2.2崩塌滑坡

5.2.2.2.1坍塌防治原则

对于崩塌而言,在整治过程中,必须遵循标本兼治、分清主次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危岩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治理,最大限度降低危岩失稳的诱发因素,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5.2.2.2.2坍塌防治措施崩塌落石本身仅涉及少数不稳定的岩块,它们通常并不改变斜坡的整体稳定性,亦不会导致有关键筑物的毁灭性破坏。

因此,防止落石造成道路中断、建筑物破坏和人身伤亡是整治崩塌危岩的最终目的。

1)修筑拦挡建筑物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

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形式有明洞、棚洞。

2)对悬于上方、以拉断坠落的急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

对危险块体

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利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可对危岩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锚固措施可使监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因此,锚杆或锚索是一种重要的斜坡加固措施。

该方法适用于危岩体上部的加固。

4)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

水泥灌浆加固可使岩体抗拉强度提高,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2.2.2.3滑坡防治原则

1)以长期防御为主,防御工程与应急抢险工程相结合:

应急抢险工程应尽可能与防御工程衔接、配套。

2)根据危害对象及程度,正确选择并合理安排治理的重点,保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治理效益。

3)生物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管理、开发相结合。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大、中型滑坡一般以搬迁避让主为,对不能采取搬迁避让措施的,才进行工程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应针对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分清主次,合理选择治理方案

5.2.2.2.4滑坡防治措施

1)“拦”即拦挡、拦截,如挡土墙等拦档工程

2)“排”即排水,包括拦截和旁引可能流入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排出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必须穿过滑坡区的引水或排水工程做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避免在滑坡区内修建蓄水工程:

对滑坡区地表做防渗处理:

防止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

3)“稳”即稳坡,包括降低斜坡坡度,滑坡后部削方减重及滑坡前缘回填压脚以护坡工程来保护边坡。

4)“固”即加固,包括采用各种形式的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抗滑桩、抗滑明洞等工程,或采用灌浆、电化学加固、焙烧等方法以改变滑带岩土的性质来进行加固,增大滑面的抗滑力。

六、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

6.1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分项目部的防洪度汛工作由项目经理负总责,并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2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6.2.1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灾害防治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

6.2.2负责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2.3及时收集汛期各项安全动态;

6.2.4制订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6.2.5负责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建立及抢险物资的准备;

6.2.6负责恢复常态后的善后处理,组织恢复生产,总结经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6.3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抢险队责任区

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抢险队责任区一览表

序号

队别

队长

副队长

队员

责任区

1

防治抢险一队

25人

K168+500~

K171+500

2

防治抢险二队

15人

167+200~

168+500

3

防治抢险三队

25人

K171+500~

173+663

4

防治抢险四队

30人

162+800~

167+200

抢险队归属于工程抢险组,由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平

时落实灾害防治措施,应急时按照抢修方案实施紧急抢险任务。

6.4应急小组分工及岗位职责

6.4.1小组分工

序号

组别

负责人

1

应急行动组

2

技术保障组

3

通讯联络组

4

工程抢险组

5

外部协调组

6

物资供应组

7

设备保障组

6.4.2小组岗位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岗位职责

负责现场考察,召集队伍、调动资源,下达抢险任务,制定抢修方案,解决抢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通讯联络组岗位职责快速将汛情向项目经理汇报,说明汛情地点、严重程度,负责及时做好各相关小组之间和上级单位的通讯联络,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并做好相关书面记录,为以后工程索赔事宜提供有效资料。

3)工程抢修组职责

负责组织发出警报,保护人员及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域,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按方案进行抢修,在工程抢险组组长的协调组织下,按时保质完成下达的抢险突击任务。

4)外部协调组职责

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援助,协调外援的抢险工作。

正确处理好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

5)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

6)设备保障组保障抢险现场的设备安全使用;负责损坏机械、车辆的拆除、维修或退场工作。

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

7.1相应分级一级紧急情况:

能够理由你个本项目的资源处理的经济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利用指挥部及分公司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三级紧急情况:

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7.2响应程序

7.2.1应急救援行动启动程序。

指挥部一旦接到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的警报后,应根据事故等级,立即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救援程序,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动各方人力和物力,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控制和紧急救援。

1)命令救护队,后勤保卫部等立即赶赴事故区域进行救援。

2)调度指挥邻近队组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控制,避免事态扩大或搏击范围扩大。

3)图纸医疗行动组,一是赶赴现场抢救,二是在医院内部按医疗系统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对伤员的抢救工作。

4)图纸物资,提供一切抢险,救护所需的材料设备。

5)如情况严重,向指挥部或当地政府求助。

7.2.2现场救援指挥与控制程序

1)立即召集救灾指挥部所有成员,首先听取灾情报告以及已经下达命令情况汇报。

2)统计在受灾区附近作业的人员数量,姓名以便分析可能受灾的人员及其分布。

3)选定前线救援指挥地区,指定熟悉该区域的领导前往进行救援抢险指挥。

4)命令救护队进入灾区引导人员撤退并实施救援行动。

5)完成人员的撤退和主要救援工作之后,对灾区进行侦查,提

出测定数据,灾区示意图及灾区处理建议以供制定救灾方案,并调集剩余人力对无用机械设备进行转移,并做好桥体的保护措施。

随时对灾情实施监控。

6)组织所有成员听取侦查情况,结合实际提出事故处理方案。

明确分工,限定完成救灾准备工作的时间。

7)根据现场情况平衡人力物资,开展救灾方案,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8)处事故处理完毕,指定有管部门和人员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全面分析,吸收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教训以及以后的预防措施,形成文件后上报并归档。

7.3应急演练

经过多次抢险救灾教育之后,领导班组应当不定时,不定项进行突击演练。

明确奖惩制度,实行排名机制,突出抢险救灾的纪律性和严肃性以使各个部门时刻保持抗灾抗险意识的高度灵敏,规范和熟练抢险救灾的各个程序。

八、附件

8.1.有关应急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

8.1.1项目部应急指挥组人员和联系方式

岗位

姓名

联系电话

备注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

项目总工

成员

工程部长

成员

综合办主任

成员

质检部长

成员

物资部长

成员

计划部长

成员

安全主任

成员

财务部长

成员

安全部长

成员

工区长

8.1.2相关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