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85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页例1,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你还记得这两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相机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的复习和整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口算导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一)口算练习

教师: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113页,快速口算(课件出示题目)。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结合教材设计的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起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

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

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复习倒数

教师追问:

那么,什么是倒数呢?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口答:

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注意强调: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相对容易,学生困难不大,所以点到为止,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即可。

(四)梳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观察左面两列算式,你能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规律?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所以我们说分数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乘除法间的联系。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师:

相信简单的口算一定难不倒大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则混合运算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前两列题目)。

(一)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抽四位同学板演

(教师提醒:

想一想,一般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这些题目是否可以简便运算?

(二)交流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分析运算律并板书

(三)教师小结,指出简便运算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的运算规则及运算律,进一步回顾旧知,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对用错运算律或滥用运算律的情况进行重点提示和纠正。

四、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数乘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选一选,你会列式吗?

(1)班有男生15人,女生20人,?

(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教师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

【设计意图】把同一类型的应用题放在一起复习,主要使学生通过对比,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复习出现两个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

1.课件出示教材习题。

(1)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三第10题。

(2)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分析:

这类题型与前面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出现了不同的单位“1”)

4.归纳解题步骤:

先找出条件里的单位“1”,判断单位“1”的情况,再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题。

5.两题进行对比,并提出解决这类题型应注意的问题──找准单位“1”。

【设计意图】安排两次出现单位“1”的题,通过这样的变化题练习,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加强学生对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灵活应用。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第6题、第8题和第9题。

《比和百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至114页第2、3、5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握比和百分数的相关概念。

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解决单位“1”已知或未知情况下的分数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设计练习,导入复习

1.习题引入

教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几个填空,你会做吗?

(课件出示题目)

(1)甲的体重是乙的,甲的体重:

乙的体重=():

();

(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百战百胜()%;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一举两得()%。

2.点明课题

教师:

同学们真厉害!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今天复习的内容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在授课开始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复习,并且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2题。

2:

50.6:

0.3

教师:

先请同学说说比的意义。

预设: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师:

上述三个比你会读吗?

请指出每个比的前项与后项。

预设:

2比5,2是比的前项,5是比的后项……

教师:

你能求出它们的比值吗?

教师追问:

你是怎么求的?

教师小结:

只要把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不能写成比的一般形式。

教师提问:

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中第3题。

教师:

比值大家都会求了,那化简比呢?

我们赶紧来试试(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化简吗?

8:

120.25:

0.45:

提问:

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小结:

也就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化简各类比的方法,一同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设计意图】教师重在让学生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通过复习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和区别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相关概念,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1)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

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复习了这么多,那对于百分数你又了解多少呢?

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

①今天全校的出勤率是98%;

②某工厂去年产量为1200台,今年的产量增加了20%;

③某商场购买落地式电扇比吊扇少50%。

预设:

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98%,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教师小结:

同学们解释得非常棒!

正确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百分数的相关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王师傅计划4天加工零件640个,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了10%,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教师:

10%是什么意思?

单位“1”是什么?

预设:

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工作效率提高了10%。

教师:

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咱们知道吗?

不知道怎么求?

学生:

640÷4=160(个)。

教师: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学生: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因为王师傅4天加工640个零件,640是工作总量,4天是工作时间。

教师:

现在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了吗?

(引导学生完成作答)

(3)对比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

教师:

在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找出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

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引出第3小题)

②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

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教师:

单位“1”是什么?

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4)分别把以上两个小题的条件和问题对换,引出第113页第3题的第2、4小题。

③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

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④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

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教师:

找出单位“1”,说说等量关系。

(5)学生独立完成第113页第3题的第5小题和第6小题。

⑤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

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⑥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

2。

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复习百分数的实际含义,通过改变原题的问题顺序,加强对比,有利于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等实际问题的关键,更加清楚它们的内在联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应用方法,设计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5题主题图)

教师:

小组合作,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四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

陈丽比刘玲多花了多少钱?

……

教师:

假设没有方方买书的相关信息,能否知道陈丽花的钱是刘玲的几分之几?

2.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1小题)

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

1。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

方法一:

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

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设计意图】因为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所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补充问题的设计更是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

最后同学们赶紧来动动笔,看是否能顺利完成这几个练习。

1.基本练习

(1)8÷16=4:

()=()%=()(小数);

(2)比90多20%的数是();90比()多20%。

2.提高练习

(1)一堆沙子重240吨,一堆石子质量的与沙子质量的60%相等。

这堆石子重多少吨?

(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与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

5。

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一半。

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全班交流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复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加深对比和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全课总结

教师:

自己理一理,这节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