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187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1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docx

最新完美版TDLTE题库及备注

1、判断题

1.X2接口是E-NodeB之间的接口(对)

2.一个时隙中,频域上连续的宽度为150kHz的物理资源称为一个资源块(PRB)(错)

(一个P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连续子载波,在时域上包含7个连续的OFDM符号。

即,频域宽度为180kHz,时间长度为0.5ms(1个时隙))

3.对于每一个天线端口,一个OFDM或者SC-FDMA符号上的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一个单元叫做资源单元(RE)(对)

4.LTE的天线端口与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一一对应(错)

1.1天线端口(天线逻辑端口与天线物理端口)

一个天线端口(antennaport)可以是一个物理发射天线,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发射天线的合并。

在这两种情况下,终端(UE)的接收机(Receiver)都不会去分解来自一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因为从终端的角度来看,不管信道是由单个物理发射天线形成的,还是由多个物理发射天线合并而成的,这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就定义了这个天线端口,终端都可以根据这个参考信号得到这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估计。

LTE定义了最多4个小区级天线端口,因此UE能得到四个独立的信道估计,每个天线端口分别对应特定的参考信号模式。

为了尽量减小小区内不同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果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用来传输一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那么其它天线端口上相应的资源元素空闲不用。

LTE还定义了终端专用参考信号,对应的是独立的第5个天线端口。

终端专用参考信号只在分配给传输模式7(transmissionmode)的终端的资源块(ResourceBlock)上传输,在这些资源块上,小区级参考信号也在传输,这种传输模式下,终端根据终端专用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

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一般用于波束赋形(beamforming),此时,基站(eNodeB)一般使用一个物理天线阵列来产生定向到一个终端的波束,这个波束代表一个不同的信道,因此需要根据终端专用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

总之,一个天线端口就是一个信道,终端需要根据这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

5.LTE系统中在4天线端口发送情况下的传输分集技术采用SFBC与FSTD结合的方式(对)

6.小区之间可以在S1(X2)接口上交换过载指示信息(OI:

OverloadIndicator),用来进行小区间的上行功率控制(错)。

作为上行调度和功率控制的参数,在小区间X2接口上交互的信息有两种:

1)过载指示(OI:

OverloadIndicator):

指示本小区每个PRB上受到的上行干扰情况。

2)高干扰指示(HII:

HighInterferenceIndicator)指示本小区每个PRB对于上行干扰的敏感度情况。

在ICIC中,HII是已经发生的上行干扰的“预警”,OI是对将要发生的上行干扰的指示。

7.LTE小区搜索基于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对)

8.LTE特性和算法对链路预算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链路预算过程中需要体现此影响。

(对)

1.2链路预算

9.如果采用TD-LTE系统组网,必须采用8天线规模建网,2天线不能独立建网。

(错)

1.3LTE2/8天线组网

1.3.12/8天线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覆盖:

对于业务信道,8天线相对于2天线大约有3~4dB的增益(若考虑干扰余量则增益更大)。

对于业务信道覆盖受限的场景,该增益体现为边缘和平均吞吐量。

对于控制信道,2天线相对于8天线大约有1dB的增益。

●吞吐量:

8天线比2天线在吞吐量上有较大增益

●成本:

8天线相对2天线而言,建网成本有一定优势

●施工难度:

8天线产品的施工难度明显高于2天线产品

1.3.22/8天线及相应多天线技术应用场景建议

●城区/郊区室外连续覆盖:

建议部署8通道产品,可优选4+4双极化天线类型。

在常规环境下使用波束赋形,XX速度较快的情况下(>60KM/h)切换到空间复用/发射分集

●室内覆盖:

建议部署单/双通道产品,使用单天线发射/发射分集/空间复用

●室外热点/盲点覆盖:

建议部署2通道产品,使用发射分集/空间复用

●高速(>120KM/h)场景覆盖:

建议部署2通道产品,使用发射分集/开环空间复用

10.采用空分复用可以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

(对)

11.从3G系统看,一般城市密集区,比如CBD区域,对室内业务要求较高。

(对)

12.室分系统建设中应尽量避免室内用户切换到室外(对)

13.缩小宏站的覆盖距离,不一定能提升覆盖性能。

(对)

14.链路预算的覆盖半径是由中心用户速率要求确定的。

(错)

链路预算的覆盖半径是由边缘用户速率要求确定的。

15.之所以进行容量估算,是为了保证业务的QOS要求。

(错)

1.4容量估算

16.OFDM信道带宽取决于子载波的数量。

(对)

17.OFDM可以在不同的频带选择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更好的适应频率选择性衰落。

(对)

频率选择性衰落,多径干扰的频率响应呈现周期性的衰落,这在通信原理中称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在不同频段上衰落特性不一样。

18.一个时隙中不同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必须相同(错)

第一个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要比其他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长。

19.MCH不支持HARQ操作,因为缺乏上行反馈。

(对)

20.LTE上行仅仅支持MU-MIMO,这是一种MIMO模式。

(对)

21.LTE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可以在频域进行信道调度和速率控制。

(对)

22.LTE上下行传输使用的最小资源单位是RE。

(对)

23.对于同一个UE,PUSCH和PUCCH可以同时进行传输。

(错)

24.E-UTRA小区搜索基于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以及下行参考信号完成。

(对)

25.LTE支持上下行功率控制。

(错)

上行功率控制、下行功率分配

26.LTE支持FDD、TDD两种双工方式。

(对)

27.LTE上下行均采用OFDMA多址方式。

(错)

上行SC-OFDMA、下行OFDMA

28.采用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可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率和系统容量等(对)

29.资源调度的最小单位是RBG。

(RB)(错)

30.当LTE增加天线,就在所有天线中分享功率。

(对)

31.对于控制信道PDCCH,配置不同的CCE等级有不同覆盖。

(对)

32.非MIMO情形下,不论上行和下行,在每个TTI(1ms)只产生一个传输块。

(对)

33.PHICH符号个数是由PBCH获得(对)

PHICH组数=Ng*(N/8)

Normal方式下,每个PHICH组是由8个PHICH合并在一起,频域上占用3个REG(可以分布式映射,来获得分集增益),时域上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

Extended方式下,每个PHICH组是由4个PHICH复用在一起,频域上2个PHICH组占用3个REG。

此时如果PDCCH配置为3时,PHICH可以占用多个OFDM符号上。

34.在整个系统带宽内,所有导频SC的功率相同。

(对)

35.多天线传输支持2根或4根天线。

码字最大数目是2,与天线数目没有必然关系(对)

36.传输分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结合时间/频上率的选择性,为信号的传递更多的副本,提高信号的质量,从而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对)

37.功率控制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动态调整发射功率,维持接收端一定的信噪比,从而保证链路的传输质量。

(对)

38.速率控制的效率要高于使用功率控制的效率,这是因为使用速率控制时总是可以使用满功率发送,而使用功率控制则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功率。

(对)

39.在承载相同速率时,给边缘用户配置更多的RB,覆盖变差。

(错)

40.由于LTE是多载波的宽带系统,每个用户的业务可能只是占用总带宽中的一部分(以1个RB的180KHz为单位),因此某个用户收到的热噪声不是在整个LTE带宽上积分,而是应该在它占用的RB带宽上积分获得。

(对)

41.ACK/NACK和CQI的发送将持续一个子帧,如果仍无法达到要求的覆盖要求,则可在连续多个子帧中重复发送。

(对)

42.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承载一个子帧中用于PUCCH传输的OFDM符号格式的信息。

(错)

承载用于PDCCH传输的OFDM符号个数信息。

43.一个物理控制信道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粒子CCE上传输。

(对)

44.PHICH信道承载HARQ的ACK/NACK。

(对)

45.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在天线端口0-4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上传输。

(错)

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在天线端口0~3上传输;

MBSFN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在天线端口4上传输;

UE专用参数信号在天线端口(DRS)在天线端口5上传输;

46.LTE系统采用了上行SC-FDMA和下行OFDMA的多址接入方式。

(对)

47.FDDLTE采用无线子帧长度为10ms,10个子帧,每个子帧包含2个时隙即共20个时隙的结构。

(对)

48.RACH的作用包括探测UE进行网络接入请求和进行定时提前量的估计。

(对)

49.一个RB(资源块)由12个数据子载波(15KHz)组成;一个数据子载波由12个RACH子载波(1.25KHz)构成。

(对)

50.LTE系统中采用了软切换技术。

(硬切换)(错)

1.5各种类型的HO

51.在LTE中,DRX的功能可以通过半静态调度实现。

(对)

52.MU-MIMO能够提高单用户的吞吐率,而SU-MIMO能够提高小区平均吞吐率。

(错)

SU-MIMO中,空间复用的数据流调度给一个单独的用户,提升该用户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高单用户的吞吐率,。

MU-MIMO中,空间复用的数据流调度给多个用户,多个用户通过空分方式共享同一时频资源,系统可以通过空间维度的多用户调度获得额外的多用户分集增益,提高小区平均吞吐率。

53.PDCCH信道是由CCE组成,不同的控制信道格式规定了不同的CCE数目。

(对)

54.根据对应业务的QOS要求,业务承载可以分为最小保证速率和最大保证速率两种。

(错)

根据QOS的不同,业务承载可以分为最小保证比特率承载(GBR)、非保证比特率承载(Non-GBR)

最小保证比特率承载(GBR):

可以用来提供VoIP业务。

这些承载具有特定的GBR值,在承载的建立/更改中给它们分配固定的专用传输资源。

非保证比特率承载(Non-GBR):

不能保证任何特定的比特率。

这些承载可用于网页浏览和FTP传输等。

对于这些承载,不为其分配固定的带宽资源。

55.在LTE系统中,各个用户的PHICH区分是通过码分来实现的。

(对)

一个PHICH组包含8个PHICH信号(也就是ACK/NACK信号),是针对不同上行PUSCH的,可以简单看作是不同用户。

不同PHICH信号通过walsh码区分

56.测量报告上报方式在LTE中分为周期性上报和事件触发上报两种(对)

57.LTE协议中定义的各种MIMO方式对于FDD系统和TDD系统都适用(错)

58.LTE物理层资源块在NP格式下,频域上占用12个带宽为15KHz的子载波。

(对)

59.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可进行小区间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

(对)

60.E-UTRA系统达到的峰值速率与UE侧没有关系,只与ENB侧有关系。

(错)

不同类型的UE可到达的数据速率是不一样的

61.S1接口的用户面终止在SGW上,控制面终止在MME上(对)

62.采用高阶天线MIMO技术和正交传输技术可以提高小区边缘性能。

(错)

63.采用高阶天线MIMO技术和正交传输技术可以提高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对)

64.在eNodeB的PDCP子层对用户面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和加密处理。

(对)

65.LTE系统实现了用户平面与控制平面,以及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分离。

(对)

66.LTE系统中,无线传输方面引入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

(对)

67.LTE系统中,无线接口包括层1、层2、层3,其中层1为物理层;层2包括MAC层、RLC层、PDCP层,MAC(RLC)层完成ARQ功能。

(错)

1.6无线接口层1、层2、层3

●层1:

PHY层:

物理层,完成编码和解码,调制和解调,多天线映射,以及其他类型的物理层作用,物理层以传输信道的形式为MAC层提供服务。

●层2

PDCP层:

分组数据融合层,是对IP数据包头压缩,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和保护;

RLC层:

无线链路控制层,负责分割/串接,重传处理,以及按顺序传送到上层协议。

MAC层:

媒体访问控制层,完成混合ARQ的重传以及上行和下行传输的调度。

68.从整体上来说,为LTE系统架构仍然分两个部分,包括EPC(演进后的核心网)和E-UTRAN(演进后的接入网)。

(对)

69.E-UTRAN(LTE系统接入网)仅由演进后的节点B(evolvedNodeB,eNB)组成,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U-UTRAN系统和EPC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连接。

S1接口不支持“多对多”连接方式。

(错)

70.与3G系统的网络架构相比,E-UTRAN系统仅包括eNB一种逻辑节点,网络架构中节点数量减少,网络架构更加趋于扁平化。

(对)

71.LTE系统中,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的加密工作是有MME完成的。

(eNB)(错)

1.7eNB/MME功能

eNB的功能:

1.无线资源管理:

包括所有与无线承载相关的功能,如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入控制、无线接口的XX性管理、UE上下行调度以及动态资源分配。

2.IP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的加密

3.提供到S-GW的用户数据的路由

4.调度和传输从MME发起的寻呼消息

5.用于XX性和调度的测量

6.调度和传输从MME发起的广播消息

7.UE附着时的MME选择

MME的功能:

1.寻呼消息的下发

2.安全控制

3.空闲状态的XX性管理

4.NAS信令处理(包括建立、维护、释放承载)

5.TAList管理

具体介绍如下:

当UE开机并连接到网络时,MME将建立一个UE上下文。

MME会分配一个唯一的短期临时身份标识,称为SAE临时XX用户标识(S-TMSI),用于识别MME中UE上下文。

用户上下文中具有从HSS中下载的UE开户信息。

MME中UE开户信息的本地存储允许某些快速操作,如承载建立等,因为这个不必每次都与HSS协商。

此外,UE上下文还拥有如承载列表和终端能力等动态信息。

为了减少E-UTRAN和UE的处理开销,在数据处理长时间非激活状态下,接入网中所有与用户终端相关的信息会得到释放。

这一状态叫做EPS连接管理空闲状态(ECM-IDLE)。

该状态下,MME仍然保留UE上下文和关于承载建立的信息。

为使网络与ECM-IDLEUE保持联系,当移出目前的跟踪区(TA)时,UE要向新网络更新其新位置,这一过程称做“跟踪区更新”。

当UE处于ECM-IDLE状态时,MME负责用户位置的跟踪。

当处于ECM-IDLE状态的UE有下行数据到达时,MME向目前跟踪区内的所有eNodeB发起寻呼,eNodeB通过无线接口寻呼UE。

UE收到寻呼消息后便发起业务请求过程,并转入ECM-CONNECTED状态,从而在E-UTRAN中创建与用户终端相关的信息,并重新建立承载。

MME负责无线承载的重建和eNodeB中UE上下文的更新。

UE状态的转换叫做空闲到激活状态的转移。

MME也负责信令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当UE接入网络时,需要UE在MME/HSS间进行双向认证。

72.E-UTRAN接口通用协议包括RNL(无线网络层)和TNL(传输网络层)两个部分(对)

73.S1接口是MME/S-GW于eNB之间的接口。

S1接口与3GUMTS系统Iu接口不同之处在于,Iu接口连接包括3G核心网的PS域和CS域,而EPC只支持分组交换(PS),所以S1接口只支持PS域。

(对)

74.LTE系统只支持PS域、不支持CS域,语音业务在LTE系统中主要通过VOIP业务来实现。

(对)

75.X2接口是eNB与eNB之间的接口。

X2接口的定义采用了与S1接口一致的原则,体现在X2接口的用户平面协议结构和控制平面协议结构均与S1接口类似。

(对)

用户平面协议均为GTP-U,控制平面协议为S1-AP、X2-AP

76.跟踪区域(TrackingArea)是LTE/SAE系统为UE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

跟踪区的功能与3G的位置区(LocationArea,LA)和路由区(RoutingArea,RA)类似,由于LTE/SAE系统主要为分组域功能设计,因此跟踪区更新更接近路由区的概念。

(对)

77.物理层为MAC层和高层提供信息传输的服务。

物理层传输服务是通过如何以及使用什么样的特征数据在无线接口上传输来描述的,此称为“逻辑信道”。

(错)

传输的内容----逻辑信道

如何传输-----传输信道

具体的传输-----物理信道

78.下行同步信道包括P_SCH和S_SCH,P-SCH和S-SCH的频域位置为直流附近的72个子载波。

实际上只占了62个子载波,其他10个不放同步序列。

(对)

79.E-MBMS是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LTE中的一种传播技术,同时向网络中所有的用户或某一部分用户群体发送告诉的多媒体数据业务。

(对)

80.E-MBMS采用的是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的技术和标准;传输、接入和切换等物理层过程都是沿用的3G技术。

(对)

81.对于LTE物理层的多址方案,在下行方向上采用基于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在上行方向上采用基于循环前缀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Access,SC-FDMA)。

(对)

82.在LTE系统中,为了支持成对的和不成对的频谱,支持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模式和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模式。

(对)

83.天线前后比指的是主瓣最大值与后瓣最大值之比。

(对)

84.一般来说,增益的提高主要依靠减小垂直面向辐射的波瓣宽度,而在水平面上保持全向的辐射性能。

(对)

85.站点选择时,避免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它强干扰附近。

如果非选不可,应作干扰场强测试。

(对)

86.避免在树林中设站。

如要设站,应保持天线高于树顶。

(对)

87.在测试过程中车速的快慢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错)

88.LTE中配置两个小区为邻区时,只需要在其中一个小区配置另一个小区为邻区即可。

(错)

89.MIB和SIB均在BCH上发送。

(错)

90.在RRC_IDLE状态,UE通过检测Paging消息确定系统信息是否变化。

(对)

91.控制面PDCP、RLC、MAC的功能和用户平面的一样。

(错)

92.NAS控制协议终止于MME。

(对)

93.跨X2口切换为软切换,跨S1口切换是硬切换。

(错)(都为硬切换)

94.LTE系统中,RRC状态有连接状态、空闲状态、休眠状态三种类型。

(错)

RRC-IDLE/RRC-CONNECTED

95.Attach时延指的是UE从PRACH接入到网络注册完成的时间。

(对)

96.eNB之间通过X2接口通信,进行小区间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

(对)

97.E-UTRAN系统在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带宽中,分别可以使用6个、15个、25个、50个、75个和100个RB。

(对)

98.ICIC测量标识是通过eNodeB之间的X2口传递。

(对)

99.ICIC可以同时进行频率资源和功率资源的协调(对)

100.LTE标准应支持最大100km的覆盖半径(对)

101.LTE传输网络扁平化,由于取消了RNC节点,eNB直接连接到核心网(MME/S-GW),从而简化了传输网络结构,降低了网络迟延。

(对)

102.LTE上行功控主要用于补偿信道的路径损耗和阴影,并用于抑制小区间的干扰。

(对)

103.LTE上行仅仅支持MU-MIMO这一种MIMO模式。

(对)

104.LTE室外同频组网下的频率规划演变成基于SFR的ICIC。

(对)

105.LTE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可以在频域进行信道调度和速率控制。

(对)

106.LTE系统实现了用户平面与控制平面,以及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分离。

(对)

107.LTE系统由于采用了OFDM技术,因此来自用户之间的干扰很小,主要干扰是小区间干扰。

(对)

108.LTE系统支持最大的频带带宽为20MHz,支持最小的频带带宽为3MHz。

(1.4MHZ)(错)

109.LTE系统中在4天线端口发送情况下的传输分集技术采用SFBC与FSTD结合的方式。

(对)

110.LTE下行控制信道采用发射分集的方式发射。

(对)

2天线的时候采用SFBC(空时分组码)、4天线的时候采用SFBC+FSTD

111.LTE支持不支持使用IR合并的HARQ。

(错)

112.LTE支持两种类型的无线帧结构:

类型1,适应于全双工和半双工的FDD模式,类型2适应于TDD模式。

(对)

113.LTE中上下行的功率控制的使用方式是一致的。

(错)

114.MCH不支持HARQ操作,因为缺乏上行反馈。

(对)

115.PCFICH将PDCCH占用的OFDM符号数目通知给UE,且在每个时隙中都有发射。

(错)

PCFICH在每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发送

116.PDCCH、PCFICH以及PHICH映射到子帧中的控制区域上。

(对)

117.PDCCH将PCH和DL-SCH的资源分配、以及与DL-SCH相关的HARQ信息通知给UE;承载上行调度赋予信息。

(对)

118.PDSCH、PMCH可支持BPSK、QPSK、16QAM和64QAM四种调制方式。

(错)

1.8各种信道的调制方式

119.PDSCH承载DL-SCH和PCH信息。

(对)

120.PDSCH与PBCH可以存在于同一个子帧中。

(对)

121.PHICH承载上行传输对应的HARQACK/NACK信息。

(对)

122.UE从RRC_CONNECTED状态回到RRC_IDLE状态,按小区选择标准选择合适小区驻留。

(错)(按小区重选重选标准选择合适小区)

123.UE开机选择PLMN后,之后进行小区选择,最后进行位置注册。

(对)

124.部分频率复用FFR结合功控来进行。

(错)

125.对于每一个天线端口,一个OFDM或者SC-FDMA符号上的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一个单元叫做资源单元。

(对)

126.和2G/3G比较,LTE系统的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协议架构更加简单、接口数目更加少。

(对)

127.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

(对)

128.目前的小区重选算法支持频内/频间小区重选和系统间重选。

(对)

129.切换用户可以采用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和竞争的随机接入。

(对)

130.如果UE进入的新小区的TA与当前TA不同,就会发起TAU。

(对)

131.上行调度物理资源分配方式和下行的相同。

(错)

上行调度必须为连续的物理资源;下行调度可以为连续的物理资源,也可以是分布式的物理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