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311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docx

化工专业群建设计划借鉴一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重点建设专业名称:

化工装备技术

项目负责人:

潘传九(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周万军(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技术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陈强(中石化南化公司机动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学院成员:

徐建中(教授)、仲崇生(教授、研究员级高工)、靳兆文、

朱方鸣(教授)、金燕、魏龙、冯秀、魏恒远、张志宇、

王悦、杨英发、王蕴韬、徐婉、刘萍萍

项目组企业成员:

梅明华(扬子检维修公司技术部,技术员,高级工程师)

陆殿忠(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状态监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范朝阳(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施允威(中石化南化化机厂容器制造五车间,主任,工程师)

孙明科(中石化南化公司机动处,主管,工程师)

建设周期:

三年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行业专业背景

1.行业专业背景

学院周边有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中石化南化公司、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等100多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化工装备是化工生产的重要支撑,而要保证生产长周期连续运行,其重要保障是需要一大批从事化工机械设备维护、检修、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

2.专业人才需求

据中国化工行业协会统计,江苏化工装备安装、检修、管理、制造岗位每年需要新增3000~4000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江苏职业院校远不能满足化工行业对化工装备专业人才的需求。

化工装备一线操作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产业和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化工装备安装、检修、管理、制造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

1.专业简况

本专业成立于1958年,长期为全国化工职业院校的牵头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在全国同类院校享有很高声誉。

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在全国化工职教界借鉴CBE理论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全国化工职业院校中唯一参与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的专业。

本世纪初进行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以7大典型装备为载体进行模块化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2007年首创由企业职工参加的国家级二类(行业类)技能大赛,并成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和职业院校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定点举办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化工装备类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技师)定点培训单位,在全国同类院校专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7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专业优势和特色

通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5年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本专业形成了下列明显优势和特色:

(1)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团队

本团队有15位专任教师(见表2-1),12位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6.7%,有2名全国化工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2010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表2-1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结构情况一览表

双师素质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等级

人数

比例%

职称

人数

比例%

学历/学位

人数

比例%

年龄

人数

比例%

高级

10

66.7

正高

3

20.0

博士

2

13.3

≤40

7

46.7

中级

5

33.3

副高

7

46.7

硕士

5

33.3

41~50

3

20.0

其中从企业引进

3

20.0

中级

5

33.3

本科

8

53.4

≥51

5

33.3

双师素质教师

13

86.7

合计

15

100

合计

15

100

合计

15

100

(2)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为特征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一体化、三平台、任务引领、工学交替”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方案获中国教

育技术协会教学方案设计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践,在学校、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形成了两次循环。

试点班级学生已在化工园区及其周边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课程建设——开发与“三平台”相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

近3年来,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将理论课程+实训和技能考证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在实训中配合适度的知识点学习,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并体现到三个平台的各门课程之中;经过不断改革、实践和完善,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教材2门,国家规划教材6门(见表2-2)。

表2-2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教师近3年出版的主要教材一览表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级别

出版社

备注

1

化工机械类专业技能考试试题集

潘传九

国家级

化学工业出版社

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指定资料

2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

魏龙

国家级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3

密封技术

魏龙

国家级

化学工业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

4

化工机械结构原理

朱方鸣

国家级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

5

化工机械制造技术

朱方鸣

国家级

化学工业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

6

化工腐蚀与防护

张志宇

国家级

化学工业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

(4)实践条件建设——形成技能培训体系,首创由企业职工参加的国家级二类技能大赛

专业实践教学成果“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已建设实训室13个,实训中心2个,设备总值1150万,另建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1个。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训装备已被全国近30家职业院校成功应用。

2007年,主持制定由企业职工参加的国家级二类(行业类)化工检修钳工技能竞赛项目、竞赛要点、评价体系,研发建设竞赛装置,培训裁判员,并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全国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将于2010年10月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赛。

本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被确定为全国化工检修钳工大赛定点竞赛基地和化工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

(5)学生培养——强化技能、提高素质,学生培养卓有成效

2007年本专业成昌名同学获“江苏省首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全省唯一);2008年本专业薛成义同学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会干部”;2008年本专业张晓军等4位同学获江苏省高校毕业设计优秀团队;2010年本专业张万巧获“江苏省优秀大学生”;2010年化工装备0822班获“江苏省优秀班集体”。

近3年,本专业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25项,其中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3项,5位同学获得技师(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统计见表2-3)。

近两年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有70%的学生就业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及周边企业,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

表2-3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统计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获奖等级

参赛学生

获奖时间

备注

1

首届“南化杯”全国化工类职业院校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

国家级

团体第一名

张晓均、谢培均、李顺

2007

三位同学获技师称号,分别获全国第1、2、3名

2

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创新大赛

国家级

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

吴树轩、杜健、吕勇

2009

全国高职院校

唯一

3

第二届“南化杯”全国化工类职业院校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

国家级

团体第一名

杨剑、刘源、王先雷

2009

两名同学获技师称号,分别获全国第1、2、3名

(6)社会服务——来源于教学和生产实际,服务于教学和生产实际

近年来,本专业建有南京市流体密封与测控研究中心和学院机械应用研究所,团队成员共主持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54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EI收录6篇。

同时还积极开展横向科技服务,其中《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专任教师每年为几十家企业提供防腐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及周边化工企业,针对企业中设备员、质量检验员、安全员、工艺员等岗位需要,培养能够胜任现代化工装备检修、维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

(1)能够进行化工装备(含管路)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故障处理和现场管理;

(2)能够编制典型化工装备零部件制造工艺、分析和处理制造现场出现的问题;

(3)能够使用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对化工装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无损检测、试压检漏、运行监测、故障分析及处理。

(4)能够在化工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对化工装备进行技术服务管理。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与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建设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加强“共建共管”机制建设,合作育人,共建共赢。

以典型化工装备为载体,在省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化工检修钳工职业资格标准,建设基于典型化工装备检维修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和学习领域课程;建立符合合作企业实际、灵活调整的教学运行系统;完善“四层递进”实训体系,新建2个单项实训室、3个实训中心(教学车间)、1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10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把实训基地建成为面向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化工装备技术服务中心,全国化工职业院校本专业技能竞赛和双师培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兼互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5%以上,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打造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对口率90%以上;建设期内开展技术服务15项,科研到帐资金不低于250万,申请专利15项,高技能新技术培训800人/年,对口支援1所西部学校的对口专业,将本专业建成国家示范专业。

(三)专业建设的重点

1.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入、长期、有效。

以校企共赢为根本,重点与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成立“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建设检维修实训基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机制多层次“互聘互任”,保证合作与人、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和有效性。

2.联合紧密合作企业,实施“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

进一步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的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以及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和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建设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方向核心能力三个学习平台;实施“企业体验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再学校学习顶岗实习”两个螺旋上升的学习循环,实现职业素养、技能和技术思维协调发展。

3.建设基于典型化工装备检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

充分应用紧密合作型企业的人才资源、装备资源和产品资源优势,结合学院的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专家访谈——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创设教学情景——制定课程标准——评审反馈修改,开发基于典型化工装备维修工作的15门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院级精品课程。

4.互培共育,打造国家级优秀师资团队。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兼任车间主任助理、项目助理,进行挂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结对,兼任厂部技术人员、

车间工艺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进行挂职锻炼或做访问工程师项目。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人以上,兼职教师总数每年稳定在40人左右,兼任教师承担专业课时超过50%。

加强国际交流,拓宽教师国际视野。

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要求建设本专业团队。

5.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实训基地。

与扬子检维修公司等企业共建焊接实训室、无损检测实训室,培养学生焊接和设备检测能力;建设机加工教学车间1个,培养机械通用能力;共建静设备和动设备安装检修中心,培养化工装备岗位核心能力。

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及周边企业建设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

建成“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举办一流全国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的竞赛基地。

6.建设与学院现代化工教学工厂相配合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建设《化工图样识读与绘制》等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教案库、试题库、CAI课件库等),大型化工装备安装、调试、检修仿真实训软件;将化工行业技术标准、企业实践案例纳入到资源库中,资源共享。

7.加强科技开发和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南京化学工业园,以“南京市流体密封研究中心”和学院机械应用研究所为主体,开展科技开发与服务、成果应用与转化,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发挥本专业在全国化工职业院校中的领先优势,进行全国化工类院校师资培训服务,继续举办好全国化工检修钳工(职工组、学生组)技能大赛,引领全国化工职业院校本专业的实训建设,深化与全国各大型化工企业的合作交流。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

进一步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域内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检安公司合作,建设真实岗位“化工装备检修实训基地”,成立“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保证人员、经费、场地到位,协调兼职教师聘任及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和执行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合作培养专兼职“双师”教师团队等;建立各层次的“互聘互任”,聘请企业专家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周万军高工和中石化南化公司陈强高工担任机械技术系兼职主任,与系部共同制定系部发展规划、师资培养计划、社会服务计划等;聘请1名设备维修管理的行家兼任专业带头人;安排专项津贴,制定每月例会制度,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共管”长效机制。

落实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对接制度、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管理制度、企业参与学院高职教育的激励制度。

(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化”——建立和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

以岗位工作为引导,经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内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引导,以企业检修任务为项目,按装备检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和考核,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

采用理论实践“五个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空间场所一体化,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一体化。

“三平台”——依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为基础,兼顾专业群建设的资源共享,将学习过程设置为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方向核心能力三个学习平台,分别进行三个层面的学习和培养:

①机械通用能力平台,以钢球成型机和成型机模具为载体,涉及图面技术、机械传动、液压传动,其加工过程涉及钳、车、铣、焊接、热处理等,通过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学会机械行业通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识图绘图、加工制造、材料及热处理等通用机械技术知识和技能,达到机械行业初级工水平。

②专业基本能力平台,以7大典型化工装备(即压缩机、泵、风机、离心机、塔、换热器、反应器)为载体,学习化工装备基本结构、性能、维护和检维修能力,达到中级工水平。

③专业方向核心能力平台是结合上岗实践,针对化工装备维修、制造、安装、管理等岗位深化专业学习,达到助理技术员水平。

“两循环”——由“企业体验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再学校学习顶岗实习”两个螺旋上升的循环组成。

进校之初进行2周企业认识体验,主要是认识现代化工生产及装备,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第二个平台学习后期(第四学期)跟着师傅“上岗见习”,学生分布在合作企业上岗见习4~6个月,主要是体验企业需要、初步培养职业意识、明确努力方向、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第三次企业学习为“顶岗实习”,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实现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双证书”获取比例100%。

(三)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为指导,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1.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情景创设——课程标准制定——评审反馈修改——课程实施,开发基于典型化工装备维修、维护与管理工作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如图2-1所示。

经过序化,将课程组合成三个学习平台,共计15门学习领域课程(如图2-2所示,带★为核心学习领域课程)。

 

 

图2-1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示意图

图2-2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15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示意图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

选择典型设备、机械产品等适当的教学载体,设置工作场所、工具、工作组织方式,建立与企业工作相符合的学习情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即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反馈)中获得工作能力。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设置从易到难逐步提升的多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将课程开发与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料建设相配合,进行课程的整体建设。

3.进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以校内的化工装备检修实训中心、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化工装备制造实训中心和校外的扬子检维修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检安公司等实训基地为依托,在模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引入行业技术及职业资格标准,校企联合评价,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注重过程考核。

4.根据行业职业标准,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一体化”优质教材

引入《化工维修钳工职业标准》等,融入安全、人文关怀、节能、绿色检修理念和在线诊断等新技术,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材,其中,与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化公司检维修部3家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机械零件加工》、《化工设备检修》和《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诊断》3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合作完成15门项目课程中的8门以上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

争取在建设期内出版2~3门高职高专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5.结合密切合作企业的检修周期,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

在充分认识企业有其自身生产经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密切合作企业实际,灵活调

整教学进程。

例如,以暑期中石化南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大修为契机,将秋季学期化工检

修实训调至暑期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大修期间进入企业班组,在大检修实践中学习。

6.校企共建精品课程

在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图样识读与绘制》的基础上,按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

在进一步实施改革的15门课程中,在建设期内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机械零件加工》和《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诊断》2门,建设《化工设备检修》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

优质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见表2-4。

 

表2-4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学院

负责人

合作开发课程

的企业

企业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1

化工图样识读与绘制

国家级

精品课程

仲崇生

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机械厂

黄有仁

2012年

2

机械零件加工

省级精品课程

魏恒远

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

范朝阳

2012年

3

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诊断

省级精品课程

冯秀

中石化南化公司机动处

中石化扬子设备监测中心

孙明科

陆殿忠

2011年

4

化工设备检修

院级精品课程

朱方鸣

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

周万军

2011年

5

机械构件的焊接

院级精品课程

金燕

南京斯迈克金属装备有限公司

郑世平

2011年

6

压缩机、泵的安装与修理

院级精品课程

靳兆文

中石化扬子检安公司

梅明华

2011年

7

化工设备组装

院级精品课程

魏龙

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机械厂

中石化扬子烯烃厂

李峰

顾兆峰

2010年

8

泵的组装与维护

院级精品课程

王悦

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

夏国安

2010年

(四)“互培共育”,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根据学院“互聘、互兼”的指导思想,与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检安公司、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兼任车间主任助理、项目助理,进行挂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结对,兼任厂部技术人员、车间工艺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进行挂职锻炼或做访问工程师项目,参加企业生产管理,学习“绿色检修”理念,运用不停车检修、基于状态的设备管理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解决现场生产问题;继续实施青年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五个一”工程(专任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结成一个对子,解决一项企业课题,带好一批学生,建设一个岗位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

提供场地,吸引企业来校设立“企业项目”工作室,和教师联合研发产品,担任兼职教师;共同组建以教授为中心的独立核算的机械产品开发工作室。

建设期内选派16人次优秀教师到国外院校学习,拓宽骨干教师国际视野。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见表2-5。

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标准打造专业教学团队,经引进和培养,专业专任教师总数达21人,其中新增教授或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新增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不低于95%;建成50名以上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库”,每年聘任兼职教师总数40人左右,承担课时超过50%,专兼教师比例接近1:

2。

 

表2-5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培养的方式与内容

负责人

专业带头人培养

2~3人

1.学习交流国外先进职教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调研与规划

3.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4.国家及省级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课题研究

5.国家级师资团队建设指导理论与经验学习

6.与企业对外技术服务项目、

潘传九(学院)

陈强(企业)

周万军(企业)

骨干教师培养

10人以上

1.考察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内先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3.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高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能力

4.进行专业建设交流

5.企业技术服务与研发

潘传九(学院)

靳兆文(学院)

陈强(企业)

周万军(企业)

双师素质

教师培养

100%

1.学习设备制造、检修工程实践经验

2.学习企业管理

3.参与技术攻关

4.工学结合教材开发

5.与聘请的企业技术骨干结对子,互帮互学

潘传九(学院)

陈强(企业)

周万军(企业)

兼职教师培养

50%以上

1.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2.优质核心课程以及工学结合建设

3.与学院专任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

4.现场教学的督导

5.学习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潘传九(学院)

陈强(企业)

周万军(企业)

(五)教学资源库建设

依托学院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平台,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和紧密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