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6994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学科:

  动物学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专业年级:

 生物科学  

实习时间:

 2012年5月7日—2012年5月14日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实习的目的: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

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动物,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的能力。

(3)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4)掌握动物的采集、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动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5)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2、实习的意义:

第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上所学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比如对于动物分类学来说,在野外对不同动物类群的认识,要比课堂上呆板的讲授生动形象得多,学生易于掌握与记忆;对于动物生态学来说,学生在野外通过自己艰辛的考察,了解各种动物群落类型的组成、特征以及分布规律,从而加深对动物分布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动物标本制作和植物小专题的完成,不仅可以巩固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小型野外专题研究。

第二,动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它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的品质与毅力的考验。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场所往往是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与互相谦让,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严格遵守指导教师们定下的各项纪律。

通过野外实习更增进同生们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与了解。

每次实习完毕,学生们总是依依不舍地告别实习基地。

学生们不仅通过实习在知识上有了很大收获,更在身心情感上得到了一次升华。

第三,动物学野外实习也是对指导教师的一次全面能力的考验。

一方面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完成正常的野外教学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必须对同学的生活、安全以及交通等问题进行精心的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动物学野外实习也是学生极其难得的一次亲身经历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学习机会。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生动无比的教科书,奥妙无穷的大自然隐藏着众多的科学奥秘。

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动物界的美妙,培养自己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自己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日程与考察路线、实习地点、指导教师等)

(一)重庆动物园实习1、日程与考察路线5月4日(星期五):

实习准备,动员大会5月7日(星期一):

上午7:

30从李渡校区出发到动物园实习下午6:

30到达缙云山(住宿)路线:

学校→动物园大门→金鱼馆→鸟语林→人工湖→猩猩馆→茶园→熊猫馆→动物园大门→缙云山住处。

2、重庆动物园概况

重庆动物园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是重庆市较大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始建于1954年,原名西区公园,1958年后以展出动物为主,遂改现名。

公园园内地形山峦绵亘起伏,浅壑蜿蜒曲折,竹木茂密,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碧绿的桃花溪绕园流淌。

自然风光清新绮丽。

古树名木繁茂,各类植物种类繁多,绿地率71%,绿化覆盖率85%。

辟有动物馆20多处,饲养动物150余种,1200余只,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铁叶猴、扭角羊、角马和食火鸡等。

公园还是国家华南虎繁殖中心种群基地。

园中还辟一人工湖,小岛、曲桥、景亭相连,湖中广养禽鱼。

公园中还建有儿童乐园、旱冰场、露天舞台、阅览室、餐馆、茶园等。

3、指导教师:

(二)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1、日程与考察路线2012年年5月8日—2012年5月10日5月8日上午:

准备工作会议,全体师生参加5月8日下午:

鼠形兽类的采集与鉴定。

路线:

住地→贺龙园→缙云寺→相思岩→狮子峰→香炉峰→沿珍稀植物园返回住地。

5月8日晚上:

集中辅导答疑5月9日上午:

鸟类的野外观察。

路线:

住地→贺龙园→杉木园→微波站→舍身崖→竹海→白云道观→三角花园→贺龙园→住地。

5月9日下午:

两栖、爬行类的采集与鉴定。

路线:

住地→珍稀植物园→海螺洞→八角井→缙云寺→洛阳桥→三角花园→住地。

5月9日晚上:

集中辅导答疑。

5月10日上午:

住地附近。

路线:

住地→果园→珍稀植物园→住地。

5月10日下午: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路线:

住地→贺龙园→杉木园→缙云村→复兴寺→微波站→贺龙园→住地。

5月10日晚上:

辅导答疑。

2、缙云山简况:

(1)历史沿革

缙云山开发较早,是川东著名的佛教胜地,前山的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

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1979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并设立管理处。

1985年重庆市编委批准在缙云山成立重庆市缙云山植物园,与保护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1年经市编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市植物园。

2001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管理处更名为管理局。

(2)自然概况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东经106°20′18″~106°24′42″,北纬29°48′25″~29°51′53″,总面积18km²,海拔180m(嘉陵江边)~951.5m。

缙云山是华蓥山支脉,地貌属于低山类型。

保护区山体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山体北段多山峰和垭口,山峰连绵相接,有日照、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九个山峰,山势奇异,景色宜人。

缙云山处于我国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内部,长期以来由于北部秦岭和大巴山对南下寒潮的阻挡,接受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孕育,所以气候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类型,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据气象站统计年均温为13.6oC,七月最高均温28.7oC,一月最低均温7oC,绝对高温36.2oC,极端低温-4.6oC。

年降雨量1611.8mm,相对湿度87%。

土壤酸碱度pH3.8~6,主要是酸性黄壤,也有微碱土壤,无石灰岩。

(3)动物概况

有动物1605种,其中:

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

3.指导教师:

(三)重庆自然博物馆实习

1、日程与考察路线

5月11日上午重庆自然博物馆5月11日下午返校

2、重庆自然博物馆概况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枇杷山。

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1944年成立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

1981年改为现名。

馆藏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7万件,模式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

四川地区不同门类、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恐龙化石标本都有收藏,已装架展出的骨架标本有8具,同时还收藏有100余件恐龙足印化石标本。

此外,馆藏维氏中国古鳖(晚侏罗世)是世界最早发现的鳖类化石之一;蛇颈龟标本是除欧洲之外少有发现的珍品;成渝龟是中国已知最早龟类的代表,在同类的世界记录中也属罕见,其化石对研究早期龟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标本有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大鲵(娃娃鱼)等标本。

植物标本包括221科、1500余属、2400余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标本。

  馆藏还有有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矿、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标本10万余件,特别是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如各种恐龙骨骼、脚印、蛋等化石、以及鱼龙、蜥蜴、鳄、龟鳖、鱼、鸟、植物和各时代的无脊椎动物等化石,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同类博物馆之前列。

现已装架的恐龙骨骼化石标本就有15具之多。

旧石器和古人类标本达1000余件,其中巫山出土的距今20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动物群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标本。

馆藏标本中还有鱼类、两栖、爬行、兽类、鸟类、昆虫等现生动物标本2000多种,4000余件,涵盖绝大多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植物标本有215科,1246属,223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如银杉、桫椤、珙桐、水杉等46种被收藏。

该馆利用丰富的展品,经常举办多种大型陈列和流动性展览。

如“恐龙化石陈列”、“脊椎动物陈列”、“蝶类展览”和“远古生命奇观——古生物进化暨恐龙知识科普展”,该馆办有“四川恐龙化石陈列”、“四川脊椎动物陈列”、“生物进化展览”、“恐龙化石对外展出回国汇报展览”等。

此外,还辟有动、植物教学参考室和其他临时展览。

对青少年及成人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

恐龙化石陈列的建成,使这些恐龙化石得到整理、陈列,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进行科学考察的基地,为好奇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个新鲜而有吸引力的景点。

在博物大宽敞的装架大厅里,大大小小十多具恐龙的骨架站立在那里,景象甚为壮观,这也是世界之最。

这里面既有长达20米的草食性长颈晰脚龙,也有身躯短小,长仅1.4米的鸟脚龙,还有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保持完整的剑龙。

  此外,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不少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的化石。

这些化石也都经过整理,陈列在博物馆内。

3.指导教师:

(四)校园附近实习(5月12日—5月13日)1、日程与考察路线5月12日:

校园动物观察。

5月13日:

校园附近水生生物的采集与观察。

2、指导教师:

三、实习的具体内容、方法、结果与讨论

(一)实习准备:

1.仪器设备:

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放大镜、温度计、钢卷尺、标本夹、剪刀。

2.文具及标本采集用品:

1)采集捕捉用具 :

捕虫网、铲等

2)采集袋 :

塑料桶、塑料袋、三角纸袋等

3)处理用具 :

镊子、剪刀、解剖刀、注射器、解剖盘等

4)剥制标本用具 :

针、线、展翅台、三角台、昆虫板、昆虫针、昆虫盒、台板等

5)记录鉴别用品:

 钢笔、铅笔、采集记录本、标签纸、统计表格、报纸、脱脂棉、吸水纸及有关动物实习的图谱、实习手册等参考资料。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捕虫网:

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

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毒瓶:

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其他工具:

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

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

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搜索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隐蔽的地方:

Ⅰ树皮下面、朽木中

采集法:

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Ⅱ砖头、石块下面,

采集法:

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

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1.3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展翅板:

这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

三级板: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昆虫针:

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

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袋中,每一三角纸袋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

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头胸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

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注意:

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

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

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特别提醒:

标签的大小规格要适当

4.标本的保存:

昆虫完全干燥之后,放入昆虫盒中,在盒之中要放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品,并时常不断加药。

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要学会制作鱼、蛙、蛇的侵制标本及鸟类的观察,记录。

下面我着重介绍两栖类及爬行类侵制标本的制作及鸟类的观察。

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

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

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

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防腐固定:

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其硬化后取出。

(3)贴内标签:

以防外标签掉落。

(4)装瓶保存:

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将固定好的两栖类及爬行类标本,头朝下放入。

然后,将10%福尔马林或90%的酒精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5)贴外标签:

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

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三)野外观察记录

在老师的讲解下以及动物园、博物馆对动物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多样性等。

通过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对其分类如下:

1.爬行纲:

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

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

颈部较发达,骨骼发达,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

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逐步向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分隔开的方向进化。

大脑结构比两栖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感觉器官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功能增强。

(1)龟鳖目:

背腹甲间有甲桥在体侧连接,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与上面盖着表皮角化的盾片构成。

盾片与骨板逐年增长,盾片上有生长线,而盾顶区与其邻近的小片则常磨损脱落。

腹甲平坦,鳖甲无角盾而以皮膜的鳖裙代替。

棱皮龟无整块背甲,而有许多细小多角形骨片排列成行、紧贴在表皮上,不与深层的骨板连接成大块背甲,四肢短粗,覆以角鳞,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

海生种类四肢鳍状如桨,指、趾较长,但爪数较少。

尾短小。

雄性尾较长,腹甲

略为凹。

交接器单枚。

泄殖孔圆形或星裂。

颅顶平滑无雕饰纹,腭缘平阔无齿,而覆以坚厚角鞘,前端狭窄成喙。

喙尖有外鼻孔。

头侧眼圆而微突,有眼睑与瞬膜,鼓膜圆而平滑。

头顶后段覆以多角形细鳞;头颅骨片连接牢固,无顶孔,颞部无窝,或有次生小窝孔;次生腭骨质完整;舌短阔柔软,粘附口腔底,不能外伸。

以肺呼吸,膀胱单枚。

水栖者泄殖腔两侧有肛门囊辅助呼吸。

腋胯间有臭腺。

海龟

海龟:

背甲由骨板组成,覆以深褐色或稍黑的革质皮肤。

背部有7条明显的纵稜,腹部有5条。

巴西龟、池龟、中华巨鳖、印度星龟、庙龟、中非陆龟、蛇鳄龟、猪鼻龟、苏卡达象龟、黄缘闭盒龟、马龟、平胸龟

(2)喙头目:

喙头类的外形很像蜥蜴,其差别为有锄骨齿;有发达的胶甲;雄性无交接器;泄殖肛孔横裂;有瞬膜(第三眼睑),当上、下眼睑张开时,瞬膜可自眼内角沿眼球表面向外侧缓慢地移动;头顶有发达的顶眼,具有小的晶状体与视网膜,动物幼年时,可透过上面透明的鳞片(角膜)感受光线的刺激,成年后,由于该处皮肤增厚而作用不显。

体被原始的颗粒状鳞片。

喙头蜥:

通身橄榄棕色,背面被以颗粒状鳞片,每一鳞片中央为1小黄色点;背面和腹面皮褶处有大鳞片;背,尾脊部有由较大的三角形鳞片构成的鬣。

前颌骨在头骨的前部形成一种悬垂的带齿的“喙”;顶眼发达;没有鼓膜与鼓室;雄性无交接器。

(3)有鳞目:

体表满被角质鳞片,一般无骨板,身体多为长形。

前后肢发达或退化。

体内受精,雄性有一对由泄殖腔壁向外翻出的囊状交配器,称半阴茎。

卵生或卵胎生。

眼镜蛇:

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

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

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

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

缅甸双带蟒、黄金蟒、蟒蛇、绿树蟒、黑眉锦蛇、赤链蛇、乌梢蛇、滑鼠蛇、王蛇、美洲王蛇、竹叶青蛇、王锦蛇、玉米锦蛇、虎斑颈槽蛇、白娘子、孟加拉巨蜥、平原巨蜥、尼罗河巨蜥、水巨蜥、绿鬣蜥、橙鬣蜥、长鬣蜥、鬃狮蜥、丽纹龙蜥、斜纹蓝舌蜥、圆鼻巨蜥、蓝舌石龙子、豹纹守宫、无蹼壁虎、北草蜥、铜蜒蜥、蓝尾石龙子、中国石龙子、昆明龙蜥、丽斑麻蜥、云南半叶趾虎、多疣壁虎、蹼趾壁虎、丽纹龙蜥、大壁虎、脆虫、黑眉锦蛇、乌鞘蛇、王斑锦蛇、王锦蛇、钩盲蛇、黑背蛇、高原蝮、金环、尖吻蝮、银环蛇、菜花原矛头腹、草原楏、长吻海蛇、半环扁尾蛇、扁尾蛇、青环海蛇、裂颏海蛇、平颏海蛇

(4)鳄目:

体大,笨重,水陆两栖,外貌大致似蜥蜴,肉食性。

腭强大,锥形齿很多,四肢粗短,有爪,趾间具蹼。

体被大型坚甲,尾侧扁,长而粗壮。

扬子鳄:

扬子鳄的吻短钝,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

全身有明显的分部,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全身皮肤革制化,覆盖着革制甲片,腹部的甲片较高。

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黄色,腹部为灰色,尾部长而侧扁,有灰黑或灰黄相间手术纹。

它的尾是自卫和攻击敌人的武器,在水中还起到推动身体前进的作用。

四肢较短而有力,它的一对前肢和一对后肢有明显的区别:

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

湾鳄、尼罗鳄、中美短吻鳄鱼、矮短吻鳄鱼、南美短吻鳄鱼

2、两栖纲:

两栖纲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

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等;同时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获得了真正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

  

(1)有尾目:

终身有尾,尾较长侧扁,适于游泳。

幼体及成体体形近似,最不特化。

体长形,分头、躯干和尾3部,颈部较明显,四肢匀称(两栖鲵类体长而四肢细弱,鳗螈类只有前肢)。

皮肤光滑湿润,紧贴皮下肌肉,富于皮肤腺,全无小鳞。

耳无鼓膜和鼓室。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些种类终生具鳃,肺很不发达或无肺,而皮肤呼吸却占重要地位。

上下颌均有小齿,仅鳗螈类覆以角质片。

椎体双凹型或后凹型,有肋骨。

肢带软骨质成分多,肩带仅肩臼周围的部分骨化,适于在水中迅速游动。

体皮肤无鳞,多数具有四肢,少数只有前肢而无后肢。

变态不显著。

有的具有外鳃,终生生活于水中,有的在变态后移到陆上湿地生活。

娃娃鱼(大鲵):

娃娃鱼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娃娃鱼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蝾螈:

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

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小娃娃鱼(商城肥鲵)、冠欧螈、虎纹钝口螈、二指两栖鲵、德州鳃盲蝾、黑斑肥蝾、无斑肥蝾、细痣疣蝾、贵州疣蝾、山溪鲵、秦巴拟小鲵

(2)无尾目:

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主要包括两类动物:

蛙和蟾蜍。

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

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

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中国树蛙:

体长25-30mm。

雌蛙略大于雄蛙。

大腿内侧呈黄色,具有黑色斑纹。

非洲爪蟾、白氏树蛙、水蛙、蟾蜍、牟西大蟾蜍、宝兴树蛙、东方铃蜍、峨嵋髭蟾、峨山掌突蟾、宝兴齿蟾、峨眉角蟾、利川玲蟾、大蹼铃蟾、四川狭口蛙、昭觉林蛙、多疣狭口蛙、台北纤蛙、倭蛙、花臭蛙、沼水蛙、泽陆蛙、棘腹蛙、绿臭蛙、弹琴水蛙、滇侧水蛙、黑斑侧褶蛙、四川湍蛙、斑腿树蛙、小孤斑姬蛙、粗皮姬蛙、饰纹姬蛙、云南水口蛙、华西雨蛙、中国雨蛙、无斑雨蛙、刺胸猫眼蟾、黑匡蟾蜍、马卡西金色蛙、细瘦箭毒蛙、黑斑江箭毒蛙、黄头斑箭毒蛙、两色叶毒蛙

3、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