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6992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x

光缆技术规范书1

光缆技术要求

1.1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

本工程选用缆内光纤符合ITU-TG.652D建议的光缆。

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

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

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

1.1.1缆内光纤

1.1.1.1G.652D光纤

(1)模场直径

9.2±0.4μm@1310nm

(2)包层直径

标称值:

125μm

偏差:

±1.0μm

(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μm

(4)包层不圆度:

小于0.7%

(5)截止波长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

λ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

(6)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36dB/km。

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0.22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

不超过0.05dB/km。

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

0.24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弯曲衰减特性

光纤(在1550nm和16250nm波长上)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均小于0.05dB。

(8)色散

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在1300~1339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5ps/(nm·km)。

在1271~136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5.3ps/(nm·km)。

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6ps/(nm·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9ps/(nm·km)。

(9)偏振模色散系数

成缆后在1550nm波长范围,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

应小于0.15ps/Km1/2。

(10)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6dB

最大值(2σ)≤0.12dB

(11)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少于1秒。

(12)光纤着色

光纤着色采用UV固化,其颜色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如此)。

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13)涂层剥离力

光纤涂层剥离力的典型值为:

1.7N。

(14)衰减温度特性

-60℃~+85℃范围内,光纤附加典型衰减值:

1310nmΔ≤0.03dB/km,1550nmΔ≤0.03dB/km。

(15)动态疲劳系数

光纤动态疲劳系数nd的典型值为:

22。

(16)湿热性能

在85℃±2℃温度和相对湿度不低于85%的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附加衰减系数≤0.05dB/km。

(17)浸水性能

在23℃±2℃温度下,浸泡在水中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ºC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18)热老化性能

光纤试样在85ºC±2ºC温度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ºC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1.1.2单盘光缆指标

有关光纤光缆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应满足下列技术规范要求。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光缆相关指标、技术参数、光缆光纤的长度进行单盘检测试和验收。

1.1.2.1纤芯的安排

(1)缆芯采用松套管层绞结构。

(2)普通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金属。

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涂有保护层的钢丝等。

(3)无金属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

1.1.2.2护层结构

护层结构为铝聚乙烯粘结护套。

1.1.2.3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松套管及管内光纤必须采用色谱识别标志,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2)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下表规定:

松套管色谱排列表

规格

松套管序号、色谱及每管光纤数

1

2

3

4

蓝色

桔色

棕色

灰色

24B1

12B1

12B1

本色填充绳

本色填充绳

48B1

12B1

12B1

12B1

12B1

(3)松套管内光纤采用全色谱标志,具体光纤序号及其对应的色谱见下表,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可用本色。

松套管内光纤色谱排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光纤色谱

绿

粉红

青绿

(4)每盘光缆两端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

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套管,B端标志为绿色套管。

1.1.2.4机械性能

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不应超过0.2%,同时光缆内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率应不大于0.15%,张力解除后,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

光缆允许张力和允许侧压力见下表:

光缆的机械性能表

光缆类型

允许拉伸力(最小值)(N)

允许压扁力(最小值)(N)

短暂拉伸力

长期拉伸力

短期压扁力

长期压扁力

管道光缆

≥1500

≥600

≥1000

≥300

架空光缆

≥1500

≥600

≥1000

≥300

直埋光缆

≥3000

≥1000

≥3000

≥1000

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光缆内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压力解除后,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

1.1.2.5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受力时(敷设中):

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不受力时(敷设固定后):

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在上述条件下,光缆各项性能均无影响。

1.1.2.6光缆外套的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不小于2000MΩ.KM(500V,DC测试)。

1.1.2.7光缆外套的耐压强度(外护层内铠装层或金属加强芯与大地间)不小于15KV(DC.2分钟)。

以上两项均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

1.1.2.8光缆标称盘长:

3000m。

1.1.2.9光缆标识

光缆外护层上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内容:

(1)纵长米

(2)光纤型号规格

(3)最终用户名称缩写

(4)制造厂家

(5)制造年份

以上标志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

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1.1.2.10光缆温度特性

(1)工作时:

-30℃~+70℃

(2)敷设时:

-30℃~+60℃

(3)运输、储存时:

-50℃~+70℃

1.1.2.11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在挤塑时在线至少经受交流有效值8千伏或直流12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

1.1.2.12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1.1.2.13光缆预期使用寿命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不小于25年。

1.1.3光缆线路验收指标

根据光缆技术条件,结合GB51171-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并参照以往其它工程实施情况,制定的本工程光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指标见表1.1.3。

表1.1.3光纤施工及验收指标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中继段光缆1310nm波长最大衰耗

≤0.4dB/Km

1、缆内光纤衰耗平均值为:

0.36dB/Km

2、光缆接头损耗平均值为:

0.04dB/Km

2

中继段光缆1550nm波长最大衰耗

≤0.26dB/Km

1、缆内光纤衰耗平均值为:

0.22dB/Km

2、光缆接头损耗平均值为:

0.04dB/Km

3

中继段光缆1550nm波长最大色散

≤18ps/nm·Km

缆内光纤色散系数为:

18ps/nm·Km

4

单盘光缆绝缘电阻值(PSP大地直流电压500V)

竣工验收≥

10MΩ·Km。

允许有10%≥2MΩ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指标及测试方法以GB51171-2016执行

1.2光缆接头盒主要技术要求

本工程采用的光缆接头盒应该满足YD/T814.1-2013《光缆接头盒第一部分:

室外光缆接头盒》以及最新升级版本的相关要求。

1.3施工测量及路由复测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为光缆配盘、分屯以及敷设提供必要的资料。

为了便于工程操作,本工程根据各中继段的光缆敷设长度及配盘情况综合考虑光缆盘长及订货数量。

本工程采用盘长为3公里/盘的光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结合工程建设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盘长的光缆及组合中间截断所剩余的光缆,靠设备侧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尽量大于1公里。

1.4光缆敷设安装及技术要求

1.4.1局(站)内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局(站)内光缆的敷设应符合GB51171-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第11.1.2节的第1~第4条的规定。

(2)凡进出局光缆在进线口、引上管等处所占管孔、子管、空余子管均用防火泥密封处理。

局内光缆在各楼层的穿墙洞处应用楼层防火材料封堵。

光缆在中心机房内需用玻纤布(或其他防火材料)包裹。

(3)机房内光缆金属构件在ODF架光缆加强芯固定点用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引接至ODF架接地排,与机架绝缘后再用3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与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排直接连接。

(4)机房内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应避免在同一线束内,间距大于100mm。

其中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

本工程使用的电源线、接地线要采用防火、阻燃材质。

(5)局内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屏蔽线(铝护层)以及金属铠装层应在综合架处与绝缘处理后的接地端子连接,光缆剥口应用胶带缠扎。

(6)综合架的ODF端子板上应清楚注明终端的光缆局向和纤芯号。

1.4.2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本工程杆路及墙壁引上光缆处均采用Ф50mm镀锌钢管做引上保护,杆路引上钢管采用4.0铁线固定、墙壁引上钢管采用钢管卡子固定,引上钢管的上端用防火泥等材料进行封堵。

1.4.3管道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管道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可优先选择靠近管群两侧的适当位置。

光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位应该相对一致,如需改变孔位时,其变动范围不宜过大,并避免由管道群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2)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3)人(手)孔内的光缆应用扎带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并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

(4)光缆在比较特殊的管道中(公路、铁路、桥梁以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等)同沟敷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4.4架空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4.4.1电杆及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

(1)电杆的技术要求

本工程原则上采用梢径为16厘米的防腐油杆,基本杆高为8米,对于跨越公路、河流等特殊地段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9米,10米等高度,具体处理方式详见施工图纸。

通信用的木电杆一般均为原木(即将树材加工成规定的长度和直径的材料),一般分为素材木电杆和防腐木电杆(又称油注杆),本工程杆路离公路大于300米的时候采用防腐木电杆。

其材质要求见表1.4.4-1:

表1.4.4-1防腐木电杆的材质要求表单位(mm)

树种

边材浸注最低深度

备注

油质防腐剂

水性防腐剂

杉木

≥15

≥15

红木

≥15

≥15

落叶松

≥13

≥13

(2)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

a、本工程新立杆路的基本杆距为50米左右为宜。

b、《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51171-20165.1.2规定:

本工程全部采用8米木质电杆,电杆洞深应符合表1.4.4-2规定,洞深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表1.4.4-2电杆埋深要求表

电杆类型

杆长m

洞深m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木质电杆

6.0

1.2

1.0

1.3

0.8

6.5

1.3

1.1

1.4

0.8

7.0

1.4

1.2

1.5

0.9

7.5

1.5

1.3

1.6

0.9

8.0

1.5

1.3

1.6

1.0

9.0

1.6

1.4

1.7

1.1

10.0

1.7

1.5

1.8

1.1

11.0

1.7

1.6

1.8

1.2

12.0

1.8

1.6

2.0

1.2

注:

1.12m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

2.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

重负荷区的杆洞洞深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100~200mm。

1)坡上的洞深应符合图1.4.4-1要求。

2)杆洞深度应以永久性地面为计算起点。

图1.4.4-1斜坡上的杆洞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51171-20165.1.3规定:

本工程采用7/2.6拉线,其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表1.4.4-3的规定,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表1.4.4-3拉线地锚坑深

拉线程式(mm)

坑深(m)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7/2.2

1.3

1.2

1.4

1

7/2.6

1.4

1.3

1.5

1.1

7/1.0

1.5

1.4

1.6

1.2

2×7/2.2

1.6

1.5

1.7

1.3

2×7/2.6

1.8

1.7

1.9

1.4

2×7/1.0

1.9

1.8

2

1.5

上2

V型×7/1.0

下1

2.1

2

2.3

1.7

1.4.4.2吊线以及光缆挂钩的要求

(1)本期工程吊线采用7/2.2热镀锌钢绞线。

各种热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见表1.4.4-3:

表1.4.4-3热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及性能表

股数×每股直径(毫米)

钢绞线直径(毫米)

钢绞线截面积(毫米2)

参考重量(Kg/Km)

总拉断力(千克力)

弹性伸长系数

温度膨胀系数

7×2.2

6.6

26.6

221.5

2930

50×10

12×10

7×2.6

7.8

37.16

309.3

4100

50×10

12×10

7×1.0

9

49.48

411.9

5450

50×10

12×10

(2)本工程吊线负荷按中负荷区档距参照50m考虑,具体垂度见表1.4.4-4:

表1.4.4-4中负荷区架空光缆的吊线垂度表

吊线原始垂度(吊线程式:

7/2.2基础应力=29)

加挂光缆最大

垂度(厘米)

气温

档距

-10度

0度

10度

20度

30度

40度

40

7.62

8.55

10.74

11.27

11.32

16.01

45.67

50

12.0

11.46

15.30

17.66

20.73

24.78

66.18

60

17.43

19.55

22.18

25.50

29.72

35.05

89.02

70

21.98

26.86

30.40

34.31

40.28

48.92

111.92

80

31.7

35.46

40.03

45.61

52.34

60.30

140.70

90

40.65

45.39

51.09

57.91

65.94

75.16

169.22

100

50.91

56.73

61.63

71.72

81.04

91.40

190.30

110

61.50

69

77

86

100

110

226

(3)吊线的安装在油木杆上采用穿钉及三眼单槽夹板固定,吊线每公里加装1处柱型隔电绝缘子。

(4)本工程利旧原有杆路部分,加挂光缆时注意保护原有光缆,勿踩踏、弯曲原有光缆,以免造成光缆的纤芯断裂或弯曲过大而造成通信中断事故。

(5)光缆采用塑托挂钩与吊线固定,卡挂间距为50厘米,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厘米。

挂钩采用25MM及35MM塑托挂钩。

当附挂2条以上光缆时,建议采用35MM塑托挂钩。

(6)吊线辅助装置及吊线接头均采用缠绕法制作。

(7)使用吊板挂放光缆时坐板及坐板架应固定牢固,滑轮活动自如,坐板无劈裂、腐朽现象,如吊板上的挂钩已磨损1/4时,不得再使用。

坐吊板时应佩戴安全帽,并将安全带挂在吊线上,地面应有专人进行滑动牵引或控制保护。

不得有两人以上同时在一档内坐吊板工作,在吊线周围0.7m以内有电力线时,不得使用吊板作业。

1.4.4.3拉线及拉线辅助装置要求

拉线上把和中把采用缠绕法制作。

(1)当杆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同吊线一个程式;当偏转角为30°~60°之间,拉线程式采用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的钢绞线;当偏转角大于60°应设顶头拉线,顶头拉线采用比吊线大一级钢绞线。

(2)角深大于5米的角杆,吊线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5%小于10%,吊线应做仰、俯角辅助装置。

(3)在无法设拉线的地点,可改用撑杆加固。

在采用撑杆时应考虑电杆受力处的抗弯力,角深超过米时,电杆强度应比一般杆增强一级,并应使角深不超过10米。

拉线距高比一般为1,最小不小于0.75,最大一般不大于2。

撑杆的距高比一般采用0.6,撑杆的梢径应不小于连接处电杆直径的4/5。

(4)角深超过7.5米角杆、坡度变更大于5米,必须设吊线辅助帮线,采用U型卡子固定,坡度变更大于10米,设双方拉线加固。

(5)本工程采用7/2.6拉线,其拉线、地锚、拉盘搭配见表1.4.4-5:

表1.4.4-5拉线、地锚、拉盘搭配表

拉线规格

热镀锌拉线铁柄规格

地锚拉盘规格

7/2.2

1800×Ф16毫米

600×400×150毫米

7/2.6

2100×Ф20毫米

600×400×150毫米

7/1.0

2100×Ф20毫米

600×400×150毫米

(6)角杆、顺拉、三方拉地锚出土长度为20-60厘米,人字拉、四方拉地锚出土长度20-60厘米。

1.4.4.4架空杆路与其他建筑设施的间距要求

(1)本工程4G规划新建站101基站、东太平村基站、五厂四矿基站、高台子镇公棚子基站新建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水平、垂直、交越时最小水平净距见表1.4.4-6:

表1.4.4-6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名称

最小净距(米)

备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间的距离

地下管、缆线

0.5~1.0

包括通信管道、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4/3

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

其他杆高的4/3

人行道边石

0.5

市区树木

0.5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0

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注:

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敷设光缆线路,并应满足隔距要求。

(2)本工程架空光缆线路架设高度见表1.4.4-7:

表1.4.4-7架空光缆线路架设高度表

名称

与线路方向平行时

与线路方向交越时

架设高度(m)

备注

架设高度(m)

备注

市内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1.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路

1.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路面

土路

1.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路面

房屋建筑物

 

 

0.6

最低缆线到屋脊

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

河流

 

 

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桅顶

市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他通信导线

 

 

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

1.4.5直埋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4.5.1光缆直埋

(1)本工程直埋光缆土质为普通土,直埋光缆的敷设采用人工开挖及抬放方式施工,光缆埋深要求见表1.4.5-1。

表1.4.5-1直埋光缆埋深表

序号

敷设地段及土质

标准埋深(m)

(GB51158-2015)

1

普通土、硬土

≥1.2

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

≥1.0

3

全石质、流砂

≥0.8

4

水田

≥1.2

5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路面基底)

≥1.2

6

穿越沟、渠

≥1.2

7

市区人行道

≥1.0

8

公路排水沟

≥0.4

注:

1、全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

沟底铺沙厚度可视为光缆的埋深。

2、光缆埋设深度可根据现场实际土质进行确定,埋深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

(3)《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20156.2.14规定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间的最小净距。

本工程残联学校南、银河太阳城基站其他设施的水平、垂直、交越时应符合表1.4.5-2。

表1.4.5-2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最小净距表

名称

平行时(m)

交越时(m)

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

0.7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

0.5

0.25

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上)

0.5

0.5

埋式电力电缆(35KV及以上)

2.0

0.5

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

0.5

0.5

给水管(管径30cm~50cm)

1.0

0.5

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

1.5

0.5

高压油管、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